诗文库 题目
和黄侍郎韵 南宋 · 度正
君不见君家涪翁居戎州,只为山月来登楼。
又不见君家绣衣老使君,传家文物如卿云。
两仙仙去今百载,云冠霞佩俨如在。
数行妙墨留壁间,九顶三峨屹相对。
竹坡先生驻归步,来拜翁祠还少伫。
水光山色为改容,收拾奇观入新著。
世间好景苦留人,无奈催归作霖雨。
山谷先生心好客,为爱横空雪山白。
慇勤载酒清音亭,一抹云间真绝色。
鸿飞天际去冥冥,风入松间听琴瑟。
浮云聚散两茫茫,大川东注何终极。
兹游应不减风雩,清和正值春三月。
寿黄侍郎 南宋 · 度正
押侵韵
玉井之泉其源深,渊涵停蓄包千寻。
风行于上渺河汉,诸子浅陋其蹄涔。
茫无畔岸容鼍鳖,富有磊落潜球琳。
大原自出号学海,馀波散及蕃儒林。
有如霁月当空照,罗列万象中森森。
恭惟王明可用汲,一勺沃我思贤心。
推之四海泽焦槁,元戎十乘来骎骎。
铜梁玉垒日澄净,夜气晨光焕井参。
区区贱子愚且鲁,非曰能之学鼓琴。
慇勤三弄众掩耳,莞然一笑遭知音。
推琴而作喜欲舞,慨我得此踰兼金。
上方穆穆回元化,舍尔其谁扶当今。
传闻丹诏九霄下,衮舄未至虚宸襟。
请书国纪开皇极,雍容调燮阳与阴。
愿公自爱毋久外,天下苍生思作霖。
送黄侍郎序 南宋 · 度正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六七、《性善堂稿》卷九
昔之有天下者以天下治天下,后之有天下者以一人治天下。以天下治天下,宜若散然不一也,而天下常至于大治;以一人治天下,宜若截乎其不乱也,而天下常至于不治。何也?盖以天下治天下,是之谓公道;以一人治天下,是之谓私意。公道行而天下驯致于大治,私说行而天下驯致于不治,亦其理宜也。舜非不足于智力也,而有四邻;文王亦非不足于智力也,而有四友。盖天下大物也,非一人一手之所能独运也,合天下之智力以运之,而天下日趋于治矣。后之论者谓舜之相十六人,而文王之辅自伯夷、太公之外又有所谓虢叔、闳夭、太颠、散宜生等,亦不下十有馀人,何其盛也!天之生才,夫岂独私于舜、文王之世而已哉?盖用之则见,不用则隐耳。本朝之有天下也,太祖、太宗虚己用人,收揽豪俊与之共治,当时在政府者不下五六人。至于仁宗之世,天下之治可谓极矣,而考其所以致之者,亦不过善于用人。故当时之治莫盛于庆历,而庆历政事之臣至于八人之多。此万世帝王当以为法,况于圣子神孙乎?皇帝临御天下之二十一年,盗贼已弭,边烽已息,刑章不繁,兵革不用,天下之势几于小康矣。然徐而察之,则政教陵夷,风俗委靡,国用匮乏,民力罢弊,凡所以为根本之计者皆非确乎有不拔之实,朝夕凛凛,未知攸济。合天下之智力以共济多事,盖未有急于此时者也。而乃大不然,庙堂之上,一相之外,相与同心者协力者一人而已。数月之间,天下已莫不忧之。于是豫章黄公来镇于蜀已越四载,清德既高,雅望亦著,皇帝若曰,尔久劳于外,其遂来归辅予。而前乎此者,天下亦皆谓公必归,归必相。盖上之所眷公者固甚切,而下之所以望公以扶持公道者,亦不为不至矣。夫古之君子所以相其君成其功名以显于天下者,亦不过曰德量也,明识也。识之不明,则无以别天下是非邪正;无以别天下是非邪正,则将以贤为不肖,以不肖为贤,其将何所不至!德量之不足,则必喜于自用而忌天下之才,是心一萌,视天下之才皆将无足与共事者;举天下之才无足与共事,则举天下之事将独运而独决之,岂不殆哉!正实有忧于此,故因公之行,不自知其僭越而冒言之,愿公自勉且以勉同列焉。嘉定七年三月二十有七日,山阳度正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