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陈尧道太府丞制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九九、《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六二
朕临御久,阅士多,每于进退去就之际观人焉。尔以高科誉士有列于朝,当一相独运,炙手可热,独蹇裳而去之。论久而定,凡前日留滞周南、考槃涧阿者,皆弹冠而起,尔亦丞外府矣。益励志操,继有褒擢。可。
陈尧道秘书郎制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一、《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六三
百执事,世之士大夫皆可为。惟入馆比之登瀛洲,苟非其人,视之有蓬莱、弱水之隔。尔以科第材学进,而所以自贵重其身者如圭璧。昔避矰弋而去,今随弓旌而来,可谓进退不失其正矣。石渠、东观,以待天下名流,益培资望,向用未已。可。
陈尧道监察御史制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一、《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六三
朕收倒持旁落之权,聿更大化;择特立独行之士,亲擢紧官。兹得二贤,俾分六察。尔传素王绝笔之学,标春官淡墨之题。顷进列于师儒,不见知于彼相。众阿时好,议于圣世而锢人;独有嘉言,意慕古人之存校。去若黄鹄之高翥,来如丹凤之揽辉。选诸瀛仙,寘之台宪。厥今共鲧之罪虽已伏辜,牛李之朋尚多漏网,楮籴之弊筑底,轮云之变无穷。士虽拔茅,兵未解甲。予既虚怀而容受,尔宜空臆以条陈。或昌言于朝廷,或密启于旃厦。见闻咸耸,风采一新。噫!百奏丹青,孰不观仁义之谏;万事尘土,方当传久远之名。益罄忠忱,不孤简拔。可。
陈尧道除右正言兼侍讲制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七、《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六七
南台执法,号为敢言;西省拾遗,得于已试。寘彼七人之高选,异乎百辟之序迁。具官某劲节昂霄,贵名揭日,勇退于群阴用事之际,来仪于九成合奏之初。未尝躁求,遂被亲擢。居风宪纪纲之地,久峨豸冠;于是非褒贬之间,壹用麟笔。严君子小人之界限,正外夷内夏之经常。奉白简而前,吾闻其语矣;伏青蒲之上,今未可言欤!黯愿输禁闼之忠,吉获侍细旃之讲。我明告子,尔交脩予。扶公是于清时,留直声于异日。噫!圣朝无阙事,奚取从谀之言;天子有争臣,直进格非之论。可。
平湖集序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七○、《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景定庚申,上既躬揽权纲,去凶举相,凡为前揆媢忌摈远者以次号召。于是平湖陈公以外府丞起家,俄擢中秘书,余亦牵联同升史事。稍暇,公出所论著十馀帙,使余评之。会公进司言责,谒见有时,论质寖疏,余亦苦书诏填委,久不克为。及告老而去,公责前诺。余归,始䌷绎公众作而叹息曰:本朝五星聚奎,文治比汉唐尤盛。三百馀年间,斯文大节目有二:欧阳公谓昆体盛而古道衰,至水心叶公则谓洛学兴而文字坏。欧、叶皆大宗师,其论如此。余谓昆体若少理致,然东封、西祀,粉饰太平之典,恐非穆修、柳开辈所长;伊洛若欠华藻,然《通书》、《西铭》,遂与六经并行,亦恐黄、秦、晁、张诸人所未尝讲。公之文多万言,少千字,出入经史,贯通伦类。操简立就,初不经思,虽踏壁冥搜者不能逮。及其研理学,衍师说,章分句析,千条万绪会归于一,虽立雪饱参者有愧色。至于表、笺、启、记、序、铭、跋、古律诗,汇分昈列,台阁之文温润,金石之作古雅,有似汪、綦者,有似苏、曾者,有似《骚》、《选》者,有似唐风者,可谓无昆体之偏而得洛学之全矣。公尤长于论谏,前后累百疏。每奏一篇,上辄称善,虽弹贵臣,绳左戚,皆和颜容受,不以为忤。其言贪吏势家哗徒黠胥之害民也,六曹请托之挠法也,秋苗折纳之剥下也,讼未结绝部符改送之为奸也,盗铸伪造之蠹钱楮也,玉音宣谕宰辅,每曰:「陈某所奏切当,宜痛革必行」。盖公素谨密,所言尤切至者往往焚藁,世莫得而知。惟尧言播告中外,至四至五,如揭日月,有目咸知。乌乎!圣人之言经也,腐生謏儒何所容喙。顾尝待罪词臣矣,史官矣,睹明主之好文赏谏,喜故人之得君行道,兹获以鄙朴之词序钜丽之作,不亦操觚弄翰之快乎!
试后自题因送从弟敬之赴省 宋 · 陈藻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银袍二万纵人多,笔误无如鬼魅何。
祇恐有司长莽卤,那知昏病自蹉跎。
交游解散文因怪,门户谁兴鬓欲皤。
赖有阿连才思逸,乘槎好好上天河。
平湖御史曹琼挽(字玉夫) 明 · 林光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一从飞跃出泥涂,往往逢人问玉夫。
旧学语来醒似梦,虚名身后有如无。
官荣柱史终何忝,病反当湖更不扶。
身计浮云过转瞬,百年何事是良图。
陈平湖之官附怀曹秋岳先生 其一 清 · 李因笃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槜李诗系卷四十一
宛马春嘶浴,秦淮路入吴。
风尘双屐贱,雨雪片帆孤。
把楫瞻青嶂,褰衣滞绿芜。
邗沟送湖尹,为寄采苓图。
陈平湖之官附怀曹秋岳先生 其二 清 · 李因笃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槜李诗系卷四十一
塞表香兰接,关阴玉佩迟。
夙愁凝薄暮,遗恨失临岐。
二月归鸿少,三江落日迟。
相思消鬓发,俯仰寸心知。
陈平湖之官附怀曹秋岳先生 其三 清 · 李因笃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槜李诗系卷四十一
日对东流水,曾无西上鱼。
自惟成邂逅,何敢任萧疏。
细柳延彭泽,浮云走孟诸。
隔江春御短,前渡一踌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