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乞加赠庐陵王义真 南朝宋 · 范泰
 出处:全宋文卷十五
伏承庐陵王已复封爵,犹未加赠。
陛下孝慈天至,友于过隆,伏揆圣心,已自有在。
但司契以不唱为高,冕旒以因寄成用。
臣虽言不足采,诚不亮时,但猥蒙先朝忘丑之眷,复沾庐陵矜顾之末,息晏委质,有兼常款,契阔戎阵,颠狈艰危,厚德无报,授令路绝,此老臣兼不能自己者也。
朽谢越局,无所逃刑(《宋书·范泰传》。元嘉二年徐羡之等犹秉重权,复上表云云,诸子禁之表竟不奏。三年羡之等伏诛。)
奏废庐陵王义真 南朝宋 · 徐羡之
 出处:全宋文卷十六
臣闻二叔不咸,难结隆周,淮南悖纵,祸兴盛汉,莫不义以断恩,情为法屈。
二代之事,殷鉴无远,仁厚之主,行之不疑。
共叔不断,几倾郑国刘英容养,衅广难深,前事之不忘,后王之成鉴也。
车骑将军义真凶忍之性,爰自稚弱,咸阳之酷,丑声远播。
先朝犹以年在纨绮,冀能改厉,天属之爱,想闻革心,自圣体不豫,以及大渐,臣庶忧惶,内外屏气。
而纵博酣酒,日夜无辍,肆口纵言,多行无礼。
先帝贻厥之谋,图虑经固,亲敕陛下,面诏臣等,若遂不悛,必加放黜,至言苦厉,犹在纸翰。
而自兹迄今,日月增甚,至乃委弃藩屏,志还京邑,潜怀异图,希幸非冀,转聚甲卒,征召车马。
陵坟未乾,情事犹昨,遂蔑弃遗旨,显违成规,整棹浮舟,以示归志,肆心专己,无复咨承。
圣恩低徊,深垂隐忍,屡遣中使,苦相敦释
而亲对散骑侍郎邢安泰,广武将军仲思,纵其悖骂,讪主谤朝,此久播于远近,暴于人听。
臣闻原火不扑,蔓草杂除,青青不伐,终致寻斧,况忧深患著,社稷虑切。
请一遵晋朝武陵旧典,使顾怀之旨,不坠于武庙,全宥之德,获申于昵亲。
仰寻感恸,临启悲咽(《宋书·庐陵王义真传》,少帝失务,羡之等密谋废立,则次弟应在义真,以义真轻訬,不任主社稷,因其与少帝不协,乃奏废之。)
庐陵王下作诗 南朝宋 · 谢灵运
 押阳韵
晓月云阳落日朱方
含凄泛广川,洒泪眺连冈。
眷言怀君子,沉痛切中肠。
道消愤懑,运开申悲凉。
神期恒若存,德音初不忘。
徂谢易永久,松柏森已行。
延州协心许,楚老惜兰芳。
解剑竟何及,抚坟徒自伤。
平生疑若人,通蔽互相妨。
理感深情恸,定非识所将。
脆促良可哀,夭枉特兼常。
一随往化灭,安用空名扬。
举声泣已沥,长叹不成章(○《文选》二十三。三谢诗。《诗纪》四十八。又《类聚》四十作经庐陵王诗。引方、冈、肠、凉、忘、行、扬、章八韵。)
庐陵王义真 南朝宋 · 谢灵运
 出处:全宋文卷三十二
会境既丰山水,是以江左嘉遁,并多居之。
但季世慕荣,幽栖者寡,或复才为时求,弗获从志。
至若王弘之拂衣归耕,逾历三纪,孔淳之隐约穷岫,自始迄今,阮万龄辞事就闲,纂戎先业,浙河之外,栖迟山泽,如斯而已。
既远同羲、唐,亦激贪厉竞。
殿下爱素好古,常若布衣,每意昔闻,虚想岩穴,若遣一介(《南史》作「个」。)
有以相存,真可谓千载盛美也(《宋书·王弘之传》,又南史二十四。)
庐陵王 南朝宋 · 谢灵运
 出处:全宋文卷三十三
事非淮南,而痛深于中雾。迹非任城,而暴甚于仰毒。托体皇极,衔怨至尽。岂惟有识伤慨,故亦率土凄心。盖出罔己之悲,以陈酸切之事云尔。
哀哀君王,终仁且德,在枉无言,即罪有默。
曾是忍虐,古来一酷。
身微咎累,痛逾鸩毒。
何斯祸斯,乃怨乃辱。
命如可延,人百有赎。
矜急景之难留,悼惊波之易沦。
自君王之冥漠,历弥稔于此春。
怜鸣禽之响谷,视乔木之陵云。
咸感节而兴悦,独怀悲而莫申。
侯射隼于高墉。
王典以正刑。
服二辜于𤜻犴,致九伐于南荆
酸痛于仁诏,令宠赠于哀心。
布凄怆于帝言,摅绸缪于皇音(《艺文类聚》四十五。)
追复庐陵王义真(元年八月 南朝宋 · 刘义隆
 出处:全宋文卷二
庐陵王灵柩在远,国封堕替,感惟拱恸,情若贯割。
王体自至极,地戚属尊,岂可令情礼永沦,终始无寄。
可追复先封,特遣奉迎,并孙脩华谢妃一时俱还,言增摧哽(《宋书·庐陵王义真传》)
追恤庐陵王义真(三年正月 南朝宋 · 刘义隆
 出处:全宋文卷二
庐陵王含章履正,英哲自然,道心内昭,徽风遐被。
遭时多难,志匡权逼,天未悔祸,运钟屯险,群凶肆丑,专窃国柄,祸心潜构,衅生不图。
朕每永念雠耻,含痛内结,遵养奸慝,情礼未申。
今王道既亨,政刑始判,宣昭国体,于是乎在。
可追崇侍中大将军,王如故。
为慰冤魂,少申悲愤(《宋书·庐陵王义真传》)
奏理庐陵王义真 南朝宋 · 张约之
 出处:全宋文卷四十二
臣闻仁义之在天下,若中原之有菽,理感之被万物,故不系于贵贱。
是以考叔反悔誓于及泉,壶关复冤魂于湖邑
当斯之时,岂无尊卿贤辅,或以事迫心违,或以道壅谋屈,何尝不愿闻善于舆隶,药石于阿氏哉。
臣虽草芥,备充黔首,少不量力,颇高殉义之风,谓蹈善于朝闻,愈徒生于白首。
用敢干禁忘戮,披叙丹愚。
伏惟高祖武皇帝诞兹神武,抚运龙兴,仰清天步,则齐德有虞,俯廓九州,则侔功大夏,故虔顺天人,享有万国。
虽灵祚脩长,圣躬弗永,陛下继明绍统,遐迩一心,藩王哲茂,四维宁谧,倾耳康哉之咏,企踵升平之风。
窃念庐陵王少蒙先皇优慈之遇,长受陛下睦爱之恩。
故在心必言,所怀必亮,容犯臣子之道,致招骄恣之愆。
至于天姿夙成,实有卓然之美,宜在容养,录善掩瑕,训尽义方,进退以渐。
今猥加剥辱,幽徙远郡,上伤陛下棠棣之笃,下令远近恇然失图,士庶杜口,人为身计。
臣伏思大宋之兴,虽协应符纬,而开基造次,根条未繁,宜广树藩戚,敦睦以道,使兄弟之美,比煇鲁卫,龟策告同,祚均七百,岂不善哉!
陛下富于春秋,虑未重复,忽安危之远算,肆不忍于一朝。
特愿留神允思,重加询采。
上考前代兴亡之由,中存武皇缔构之业,下顾苍生颙颙之望,时开曲宥,反王都邑
选保傅于旧老,求四友于髦俊,引诱情性,导达聪明。
凡人在苦,皆能自厉,况王质朗心聪,易加训范。
且中贤之人,未能无过,过贵自改,罪愿自新。
武皇之爱子,陛下之懿弟,岂可以其一眚,长致沦弃哉。
谨昧死诣阙,伏地以闻,惟愿丹诚,一经天听,退就斧镬,无愧地下矣(《宋书·庐陵王义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