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尔朱荣配食明帝 东魏 · 封隆之
 出处:全后魏文卷四十一
荣为人臣,亲行杀逆,安有害人之母与子对飨?
考古询今,未见其义(《北齐书·封隆之传》)
孝庄帝尔朱荣大赦诏永安三年九月戊戌 北魏 · 温子升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一
盖天道忌盈,人伦嫉恶,疏而不漏,刑之无舍。
是以吕霍之门,祸谴所伏,梁董之家,咎征斯在。
孝昌之末,天步孔艰,女主乱政,监国无主。
尔朱荣爰自晋阳,同忧王室,义旗之建,大会盟津,与世乐推,共成鸿业。
论其始图,非无劳效
但致远恐泥,终之实难,曾未崇朝,豺声已露,河阴之役,安忍无亲。
王公卿士,一朝涂地,宗戚靡遗,内外俱尽。
假弄天威,殆危神器。
时事仓卒,未遑问罪。
寻以贼横行,马首南向,舍过责成,用平丑虏。
元颢问鼎,大驾北巡,复致勤王,展力行所。
以此论功,且可补过。
既位极宰衡,地逾齐、鲁,容养之至,岂复是过?
但心如猛火,山林无以供其暴;
意等漏卮,江河无以充其溢。
既见金革稍宁,方隅渐泰,不推天功,专为己力,与夺任情,臧否肆意,无群之迹,日月以甚。
拔发数罪,盖不足称;
斩竹书愆,岂云能尽。
方复托名朝宗,阴图衅逆,睥睨天居,窥觎圣历。
乃有裂冠毁冕之心,将为拔本塞源之事。
天既厌乱,人亦悔祸,同恶之臣,密来投告。
将而必诛,罪无容舍。
元天穆宗室末属,名望素微,遭逢际会,颇参义举。
不能竭其忠诚,以奉家国,乃复弃本逐末,背同即异,为之谋主,成彼祸心。
是而可忍,孰不可恕!
并以伏辜,自贻伊戚。
元恶既除,人神庆泰,便可大赦天下(《魏书·孝庄纪》帝杀尔朱荣元天穆明光殿,及荣子菩提,乃升阊门,诏云云。《艺文类聚》五十二。)
追赠尔朱荣假黄钺相国司州普泰元年三月 北魏 · 元恭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二
使持节侍中都督河北诸军事、天柱大将军大丞相太师、领左右、兼录尚书、北道大行台太原王荣,功济区夏,诚贯幽明,天不憖遗,奄从物化。
追终褒绩,列代通谟;
纪德铭勋,前王令范。
可赠假黄钺、相国录尚书事、司州使持节侍中将军、王如故(《魏书·尔朱荣传》)
追封尔朱荣晋王加九锡诏 北魏 · 元恭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二
故假黄钺、持节侍中相国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天柱大将军司州牧、太原王荣,惟岳降灵,应期作辅,功侔,德契桓文。
方籍栋梁,永康国命,道长运短,震悼兼深。
前已褒赠,用彰厥美。
然礼数弗穷,文物有阙,远近之望,犹或未尽。
宜循旧典,更加殊锡。
可追号为晋王,加九锡,给九旒銮辂、虎贲、班剑三百人、辒辌车,准太宰、安平献王故事,谥曰武(同上。)
尔朱荣配享高祖庭诏 北魏 · 元恭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二
武泰之末,乾枢中圮,丕基宝命,有若缀旒。
晋王荣固天所纵,世秉忠诚,一匡邦国,再造区夏,俾我颓纲,于斯复振。
虽勋铭王府,德被管弦,而从祀之礼,于兹尚阙,非所以酬懋赏于当时,腾殊绩于不朽。
宜遵旧典,配享高祖(同上。)
尔朱荣乞赠河阴死者诏建义元年四月壬寅 北魏 · 元子攸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二
览表不胜鲠塞。
朕德行无感,致兹酷滥,寻绎往事,实切于怀。
可如所表(《魏书·尔朱荣传》)
尔朱荣柱国大将军建义元年七月乙丑 北魏 · 元子攸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二
乾坤统物,星象赞其功;
皇王御运,股肱匡其业。
是以周道中缺,齐晋立济世之忠;
殷祚或亏,彭韦振救时之节。
自前朝失御,厄运荐臻。
太原王荣,爰戴朕躬,推临万国,勋逾,功格二仪,王室不坏,伊人是赖。
封柱国大将军、兼录尚书事,馀如故(《魏书·尔朱荣传》)
尔朱荣大丞相永安元年九月辛巳 北魏 · 元子攸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二
功格天地,锡命之位必崇;
道济生民,褒赏之名宜大。
是以有莘赞亳,不次之号爰归;
渭叟翼周,殊世之班载集。
况导源积石,袭构昆山,门踵英猷,弼成鸿业,抗高天之摧柱,振厚地之绝维,德冠五侯,勋高九伯者哉!
太原王荣,代蕃宠,世载忠烈,入匡颓运,出剿元凶,使积年之雾倏焉涤荡,数载之尘一朝清谧。
燕恒既泰,赵魏还苏,比绩况功,古今莫二,若不式稽旧典,增是礼数,将何以昭德报功,远明国范?
大丞相都督河北畿外诸军事,增邑一万户,通前三万,馀官悉如故(《魏书·尔朱荣传》。案《北史·邢邵传》:「永安初,累迁中书侍郎,所作诏文体宏丽。」则永安诏乃邢作,然亦有温子升高道穆作者,无从分别。今仍录为孝庄文。)
尔朱荣进位太师永安元年十月成戌) 北魏 · 元子攸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二
我皇魏道契神元,德光灵范,源先二象,化穆三才,玉历与日月惟休,金鼎共乾坤俱永。
正光之末,皇运时屯,百揆咸乱,九宫失叙,朝野抚膺,士女嗟怨,遂使四海土崩,九区瓦解。
逆贼杜周,虔刘燕代
妖寇葛荣,假噬魏
常山、易水,戎鼓夜惊;
冰井丛台,胡尘昼合。
朔南久已丘墟,河北殆成灰烬。
宗庙怀匪安之虑,社稷急不测之忧。
大丞相、太原王道镜域中,德光区外,神昭藏往,思实知来,义踵先勋,忠资曩烈。
遂能大建义谋,收集忠勇,熊罴竞逐,虎豹争先,轩翥南溟抟风北极,气震林原,势动山岳,吊民伐罪,歼此鲸鲵。
戮卒多于长平,积器高于熊耳。
秦晋闻声而丧胆,齐侧听而詟息。
中兴之业,是乎再隆,太平之基,兹焉更始。
虽复宣翼之功,桓文崇赞之道,何足以仿佛鸿踪,比勋盛烈。
道格普天,仁沾率土,振古以来,未有其比。
若不广锡山河,大开土宇,何以表大义之崇高,标盛德之广远?
可以冀州长乐相州之南赵、定州博陵沧州浮阳平州辽西燕州上谷幽州渔阳等七郡各万户,通前满十万户为太原国邑。
又进位太师,馀如故(《魏书·尔朱荣传》)
尔朱荣为天柱大将军永安二年七月王申) 北魏 · 元子攸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二
周武奉时,藉十乱以纂历;
汉祖先天,资三杰以除暴。
理民济治,斯道未爽。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丞相、太原王荣,蕴伏风烟,抱含日月,总奇正以成术,兼文武而为资。
昔处乱朝,韬光戢翼,秣马冀北,厉兵晋阳,伫龙颜而振腕,想日角以叹息。
忠勇奋发,虎士如林,义功始立,所向风靡。
故能芟夷群恶,振此颓纲,俾朕寡昧,获承鸿绪。
虽大位克止,而众盗未息。
葛荣跋扈,仍乱中原,建旗伐罪,授首歼馘。
元颢凶顽,构成巨衅,阻弄吴楚,亏匆宗社。
朕徙御北徂,劬劳鞍甲。
闻难星奔,一举大定,下洽民和,上匡王室。
鸿勋巨绩,书契所未纪;
饮至策勋,事绝于比况。
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赏,可天柱大将军
此官虽访古无闻,今员未有,太祖已前赠置此号,式遵典故,用锡殊礼。
又宜开土宇,可增封十万,通前二十万,加前后羽葆鼓吹。
馀如故(《魏书·尔朱荣传》)
喻旨尔朱荣 北魏 · 元子攸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二
帝王迭袭,盛衰无常,既属屯运,四方瓦解。
将军仗义而起,前无横陈,此乃天意,非人力也。
我本相投,规存性命,帝王重位,岂敢妄希,直是将军见逼,权顺所请耳。
玺运已移,天命有在,宜时即尊号。
将军必若推而不居,存魏社稷,亦任更择亲贤,共相辅戴(《魏书·尔朱荣传》。荣迁帝于河桥,至夜四更中,复奉帝南还营幕。帝忧愤无计,乃令人喻旨于荣。)
追树十八代祖司空太原王公神道碑铭 唐 · 王颜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四十五
始祖无名。道之出也。
曾孙有国。周之宗也。
夫国有开必先。粤若后稷播种。
蒸人乃粒。周之先也。
积仁成德。积德成圣。
以至文王周公。与天地合德。
乃继为家圣焉。周礼周易。
与日月俱悬。允著为家法焉。
开国德泽之源流。为国制度之本末。
俾百世不易。万方日用。
岂止三十代中八百年内而已。厥后子孙。
王显姓。始自四十一代祖周平王孙赤
其父泄。未立而卒。
平王崩。当嗣。
为叔父桓王林废而自立。用大夫
庄王不明。遂奔晋。
晋用为并州。自至龟八代。
代牧并州。龟生乔。
至文钊十六代。通前八代。
袭封晋阳侯。文钊生叔俊
叔俊伯明伯明生乇。
河东太守征西大将军。乇生卓。
卓字世盛。历魏晋河东太守
司空封猗氏侯
夫人河东裴氏。父仲贤。
雍州。卓翁年七十九。
薨于河东。时属刘聪石勒太原晋阳
不遂归葬。葬河东猗氏县焉。
隋并猗氏桑泉县。今司空冢墓在县东南解古城西二里。
至今子孙族焉。自古太原乡也。
亦犹润州上元县有琅琊乡。后魏定氏族。
佥以太原王为天下首姓。故古今时谚有鼎盖之名。
盖谓盖海内甲族著姓也。我卓翁葬河东
孙成族。閒生将相
太原之望。独不鼎盖河东著姓乎。
况本支奕叶。金辉玉映。
洪源长派。碧注清涟。
袭官婚者。戚属兼之。
澄而为止水。绝资荫者。
徭税不暇。漫而为众流。
军府而耳顺方免。负终身之耻。
戍积石而万里交镇。有次死之苦。
更接二京之庭。驱出九流之外。
盖魏地狭隘。迫而使之然也。
开元中左丞相张公说越认范阳封燕国公
大历初左相缙叔越认琅琊封齐国公
河东王承太原显望久矣。一旦为缙叔齐公没之。
而望平沈也。如燕齐两公。
皆名世大贤。社稷重器。
尚尔为也。况中智以下薄俗者乎。
又见近代太原房谱。称显姓之祖。
始自周灵王太子晋。琅琊房谱亦云太子晋后。
晋平公周太子生而异。使师旷朝周见太子
太子年方十五。太子色赤。
太子曰。吾后三年上宾于帝。
果十八而仙。得不谓元精下降。
全真上宾。则知年未十五。
已是神仙矣。岂于三年之中。
而始同凡有嗣息耶。是各为修谱者务神奇祖先。
竞称子晋后。不其妄欤。
凡称太原王者。无非周平王孙赤之后。
前已详之明矣。桑泉奉朝请善翁。
善之子𣅧子翁。官至开府仪同三司车骑将军河北道大总管
见隋书。墓今有碑。
僧昙延有奇表。身长八尺。
见高僧传。蒲州桑泉人也。
或有延公赞曰。德与天全。
身居佛半。桑泉房幽州都督元圭翁
广州都督方平翁。皆盛德光时。
左补阙智明伯。户部员外郎岳灵叔。
猗氏房右丞维叔。左相缙叔。
俱伟文耀世。或有上缙叔诗曰。
朝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
人谓戏言。时称定论
虞卿安西北庭节度正见叔。武德冠时。
如入仕朝廷。百舍或一。
出宧州邑。十室二三。
通文武举选。仅不比屋。
有以见我卓翁积德积仁。垂不已之
流于无穷也。然因官婚。
或弃乡族。迷失宗望。
亦往往而在。司徒昶翁诫宗人曰。
若结婚姻。如暴贵无识。
猥富不仁。慎勿为也。
又诫曰。勿三代不仕不学。
不看客失婚无谱。不葬无坟墓。
修仁。若是恶事。
三代皆沦小人也。戒之慎之。
孱孙颜。由进士官历台省
洛阳。移典杭州
大理少卿。拜御史中丞
虢州刺史。尝叹大道久隐。
浇漓时极。今于正经揭道字为志。
于子史揭道字为翼。成五十卷行于代。
轩辕黄帝铸鼎原碑铭闻于朝。卓翁冢墓古有碑庙。
直下宗子。四县离居。
每年用正月七日一合来祭。干戈动来。
废至今日。时方开泰。
冀得复行。呜呼。
魏之风俗。俭不中礼。
周之子孙。日失其序。
颜实永痛。力建丰碑。
有四义焉。一归流遁者之心。
二正迷宗者之望。三伏旌垂庆之德。
四永铭储祉之仁。铭曰。
太原一宗。晋代三公
薨时世故。葬此河东
孙谋克著。祖所钟。
显魂凛凛。遗冢崇崇(谨案蒲州府志以此碑非唐人所作云文中谓周平王孙赤其父泄未立而卒平王当嗣为叔父桓王林废之而自立及庄王不明遂奔求之传记事皆无有且于是时献公未强并州太原尚在狄地况州牧之官始自汉世安于此时即用以为牧而先立此号又谓自至龟八代代牧并州自龟至文钊十六代通前八代代袭封晋阳侯语尤无稽且太原乡牒其状乃颜所上状称冀州刺史碑乃河东太守状称卓在司空河东太守碑乃历魏河东太守司空安有一人自述其先世而牴牾不合若此又谓开元中左相张说越认范阳燕国公大历初左相缙叔越认琅琊国公与缙自以功名官位得封初未闻越认之事且公侯之爵亦非因越认门望可邀得者其辨甚详今登载原文仍录辨语存證)
宗室赠定武军节度观察留后博陵郡公仲伋夫人故彭城县刘氏墓志铭 北宋 · 章惇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九七
夫人姓刘氏,世为开封人
曾祖延翰,天雄军节度使追封彭城郡王
祖赞明,皇城使勤州团练使
永正右侍禁
夫人少敏慧,得爱于父母。
稍长,选所适以归故越州观察使会稽宗敏之次子仲伋。
既归,事姑以礼,而顺爱于其夫,友先后以和,而待下能致其恩意,由是获誉于宗妇间。
熙宁中,仲伋连擢至右羽林大将军沂州防御使,夫人益斥装具,以广妾媵之数。
久之,沂州病且殛,夫人所以医治救药,若祈祝祷祠,凡有可致其诚者,倾有无,毁肤发,不为毫末顾惜。
计及居丧,哀号尽礼。
教诸子竭力以治襄事。
躬护其柩,葬河南府永安县之西坟。
既还,道中冒暑,因得疾,遂不起,以元丰二年六月戊午终于邸第,明年三月癸酉遂祔于沂州之墓,礼也。
夫人生十有四年,而归于沂州三十有八,而以未亡人自居,又一年而卒,一命彭城县
有子十四人。
九男:士蔿、士倞右千牛卫将军
士鄄,太子右监门率府率,士裴、士彤、士苞,右班殿直
馀未名而亡
五女;
长适三班奉职仲礼,馀在室。
初,夫人疾殛,顾戒诸子曰:「汝父尝请试吏而以近属法不许,汝曹傥得补外者,当尽力职事,以报朝廷惇睦之恩,且以成汝父之志。
能若是,吾无恨矣」。
夫于死生之际而知不忘忠义以教其子,此士大夫知性命义理者之所高,而夫人能之。
呜呼贤哉!
铭曰:
皇皇有宋,化隆二南,宗妇顺承,以不妒钳。
呜呼夫人,德色俱兼,孝友惠慈,训义所渐。
宜寿而夭,天理莫觇,著行铭诗,窀石是镵。
中书省玉册官臣王克明镌。
按:国家图书馆藏拓片·专章一二三九。
宗室故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右羽林军大将军使持节沂州诸军事沂州刺史充本州防御使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天水郡开国公食邑三千七百户食实封陆佰户赠定武军节度观察留后博陵郡公志铭元丰二年五月 北宋 · 蔡确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
公讳仲伋,字希鲁,鲁恭靖王元份之曾孙,信安简王讳允宁之孙,越州观察使会稽侯讳宗敏之子。
康定元年,初授右监门卫率府副率,累迁为右武卫大将军黎州刺史
上即位,除右羽林军大将军汉州团练使
公上书愿补外自效,朝廷以公近属,不许。
进领沂州防御使
熙宁十年九月庚午,以疾卒,享年三十九,诏赠定武军节度观察留后博陵郡
元丰二年五月戊寅,葬于河南永安县
公之夫人曰彭城县刘氏。
有九男子:士蔿、士倞,右千牛卫将军
士鄄,右监门卫率府率
士斐、士肜、士苞,右班殿直
馀蚤夭。
五女子:长适三班奉职仲礼,馀尚幼。
君少有气节,内行修饬,而喜聚方药,振人之疾。
铭曰:
博陵夙成,怀志负奇。
欲有以为,卒不克施。
刻文幽石,远矣其诒。
玉册官、将仕郎、守新州新兴县主簿臣郭翼刊(国家图书馆藏拓片·章专一二四○。又见《东都冢墓遗文》。)
题后原署:「宣德郎、守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充理检使、兼直学士院判司农寺、兼提举太医局上骑都尉赐紫金鱼袋蔡确撰,翰林书艺御书院祗候张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