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福昌县傅氏墓志铭至和三年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六九、《元丰类稿》卷四五、《曾文定公集》卷一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
福昌县姓傅氏会稽人
尚书职方员外郎霖之女,同郡尚书职方员外郎关公鲁之妻。
关公五年,至和三年二月丙申卒于家,年六十有四。
子男八人,景棻、景元景仁、希声、杞、景山景宣、景良。
女一人,景华,嫁著作佐郎史叔轲
福昌君在家,为父母所器异
既嫁而夫属无退言,布衣恶食,身治细微。
关公之禄及其疏昆弟姊妹之孤。
其事关公正以从,其教子慈以肃。
关公进士,为郎,为池、台两州,年八十以归,曰:「吾少得尽力于官,而老得自休于家,不以家事累吾志者,以有夫人也」。
八子学行修立,景棻、希声、杞同时皆中进士
夫人之卒,景棻为江阴,希声宝应,杞和州判官景元亦以父恩为广德,皆能其官。
景仁而下,皆有闻于人,实受教于夫人也。
始,关公既贫而孤,其仕与婚又皆后,至其终有百口,为大家。
福昌君维厚勤薄养,所以经理其微,维可否以明,行止以公,善训能使,诚恕爱人,所以使其家有节法,以有其成也。
某月甲子从葬钱塘之某原,其子来属以铭。
景宣,予妹婿也,宜为铭。
其辞曰:
关氏爰昔,始如萌芽。
台州奋拔,垂实敷华。
进勤退佚,不恤其家。
由媲有人,作其内治。
孰致其休?
不懈于勚。
孰致其隆?
不简于细。
高明纯约,坦坦其夷。
无怨无疵,小大化之。
有容有则,妇子顺之。
公为朝老,子宦以成。
象衣华轶,我止我行。
巍冠文笏,我翼我承。
公曰微子,谁据谁依。
子曰微母,莫济登兹。
云谁无母,其孰无妻,为妻为母,如我谁伉。
生虽有止,存也其长。
鸿鸿号声,垂此铭章。
双林大士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一、《北山小集》卷一八
梁中大通六年正月婺州乌伤县民,自号「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天中天」,使其徒奉书诣阙,书词甚高,谓帝国主救世菩萨,其言上中下三善,以虚怀不著为上,护养众生为终;
言大士弘正教,普度群物,闻皇帝志善,欲来论议。
武帝异之,诏曰:「善慧欲度脱众生,解一切缠缚。
大士行无方所,若欲来,随大士意耳」。
乃以十二月至钟山
明年三月八日至阙下。
武帝素闻其神异,预敕诸门皆锁。
大士及门不得入,以大槌一叩,诸门尽开,径入善言殿。
初,大士将入都,持大木槌二,人莫测其意,至是人谓「叩门槌」云。
谒者,三赞不拜,直上三榻,对语益玄谐。
帝为设食,食竟,直出钟山,坐定林松树下,诏县官资给,自是名僧胜士云集坐下。
大同元年,帝讲《三慧般若经》重云殿,公卿侍从前集。
乘舆至,悉起迎,大士坐如故。
御史中丞问状,答曰:「法地若动,一切法不安」。
又与座人辩诘如响。
讲罢,帝赐水火珠二,大径寸,以取水火于日月云。
翼日,帝独延大士寿光殿语。
夜漏,上乃出。
五年,再入都,与帝论息而不灭义。
又说帝曰:「一切色像莫不归空,无量妙法不出真如。
天下非道不安,非理不乐」。
帝默不怿。
太清二年三月白众,将持不食上斋,烧身为大明灯,供养三宝,普度一切。
弟子哀惧劝请,愿以身代者十九人,烧指、截耳、刺心者二十八人,持上斋三日者十五人,卖身奉供者又二十馀人。
梁末饥乱,大士日与其徒拾橡栗,揉菜作糜,以活闾里,盗不忍犯。
光大二年冬嵩头陀死于龙丘岩。
是日,大士心知之,集众谓曰:「嵩公已还兜率天,与我同度众生去已尽矣,我不得久住于此」。
作《还源诗》十二章,乃于太建元年四月乙卯示寂,年七十三。
越三日,体复柔煖香洁。
又七日,县令陈钟耆来礼敬传香,次及大士,犹反手取香,众益惊叹。
遂葬潜印渚松山之隅,累甓为床,置尸其上,大士命也。
大士姓傅名翕字玄风,世农,少以渔为业。
娶妻刘氏,后号妙光。
生二子:普建、普成
大士年二十四,方溯渔稽停塘下,有胡僧至,语大士曰:「昔与汝于毗婆尸佛前发大誓度众生,今兜率宫居宇故在,何当还耶」?
大士不领其言。
僧令大士鉴水中,则圆光宝盖环覆其身。
大士即悟宿因,语明僧曰:「吾方以度众生为急,何暇思兜率之乐乎」?
弃渔具,从僧至松山下双梼树间曰:「此修行地也」。
后即其所建双林寺云。
胡僧嵩头陀也。
赞曰:
众生与佛非有别,善恶痴慧幻中出。
了知是幻非别幻,三千大千一尘许。
无上兜率正遍知,于五浊现众生相。
渔河取食资畜养,示杀害及诸愚痴。
一朝照水悟宿因,于众生中现佛相。
说法如云遍十方,具无碍辩大智海
以何因缘现如是,欲示众生与佛等。
不令著凡圣二见,欲令众生反实际。
翻覆手无所得,呜呼广大天中天(其一)
众生于无始劫来,以爱不舍受生死。
是爱由执有我故,从是展转爱诸有。
大士为是哀众生,以众生所甚爱者。
誓舍身命作供养,燔然百体如薪炭。
摄诸众生执我爱,誓舍饮食忍饥渴。
摄诸饕害私口腹,誓舍妻子为佣作。
摄诸众生痴眷属,誓舍田宅受用物。
摄诸众生贪盗者,乃至佛法亦应舍。
无取无著无所受,呜呼慈忍天中天(其二)
众生各具大神力,出入变化无有碍。
父母所生眼耳鼻,乃至意根无分量,悉能遍觉三千界。
法尔如然不自了,为诸业识之所障。
大士河滨释罔罟,即现种种诸神变。
或于梦中示奇相,化摄上慢阐提者。
光明手中妙香出,及遍山野微妙香。
目净修广放光明,手行钵饭餍百众。
或踊身高一由旬,宝塔珠络莲华地。
足长三尺紫金色,长大相好翔虚空。
如是奇妙不可测,皆自本际妙庄严,非作故现希有事。
呜呼自在天中天(其三)
过去诸佛如虚空,遍一切处无留碍。
众生随根器广狭,以一念心各得见。
如人窥井及穿牖,堂室岩谷并墟落。
乃至升高望四野,随所见空相不同。
有人独坐须弥峰,尽见虚空无边表。
大士佛身亦如是,无一丝毫作眼障。
与无量佛不相离,一念历通前后际。
明善世尊我昔师,松山七年安不动。
释迦定光下道场,乃至七佛常现前。
天龙四众共围绕,唯释迦文数顾语。
云当继立大法幢,今如维摩金粟尊。
居士身作权化,又以掌合大士手。
光明小大无有别,复遣弟子助道化。
曼殊普门二化身,呜呼具足天中天(其四)
圆觉一切魔即佛,具一切觉佛即魔。
大士不舍一切法,于实际中大建立。
而于梦中现金像,谓是魔鬼所变化。
以杖剖击尽无馀,乃知大士妙智力。
摧殄邪见亦如是。
有世中王著小法,不了圣谛第一义。
大士为说色像空,令趣如如真实际。
金刚般若甚深法,彼请大士为宣说。
摄衣登坐众倾耳,应时抚几即下座。
座中鸟爪师子,知大士说是经竟。
呜呼妙总天中天(其五)
朝请郎龙图阁待制亳州少师傅公墓志铭绍兴九年1139年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九○、《浮溪集》卷二六 创作地点:安徽省黄山市歙县
崇宁间,钩党之论起,元祐以来士大夫为世指名者,悉堕党中。
故一时盛德精忠之人,往往赍志以没。
既没矣,子孙惧及,率秘其阀阅不敢传。
逮靖康党禁除,人人争言嘉祐治平以前事,于是昔之悼不幸土中者,咸振耀于时。
公虽没于崇宁之初,为不预其祸,然用事者犹指公为党人。
至绍兴九年公之卒葬也,三十八年矣,而墓碑未立。
公之子七人,惟诒度在。
诒度以书来乞铭,藻少仰公名,以不获拜公为恨,今乃得执笔次公之行事,幸矣。
然藻去公几四十年,更士大夫以言为讳之时,公之行治,其详不可得而闻也。
谨掇其灼然在人耳目者,序而铭之。
公讳楫,字元通姓傅氏
傅氏系出北地,自祗、亮世仕江南,子孙因散处江淮间。
有居光州者,遭广明之乱,从王潮
数世而至公高祖仁瑞,又徙居兴化军仙游县,故公今为仙游人
曾大父献、大父称、皇考滋,皆以地远京师,不求仕。
而皇考尤有信义,为里人所宗,以公故赠朝奉郎
公少庄重如成人,甫七岁,从乡先生学,已能痛自刻厉。
他儿戏旁哗笑,如不闻,反并取其书诵读。
未冠,试广文馆第一,其文天下传诵之。
既不第而归,有贵人欲留公使子弟学焉者,公曰:「吾方求师友,资身未暇也」。
孙觉陈襄有学行,抠衣从之。
门人有许安世江衍之流,皆尝以文艺冠多士,不之取,独称公曰:「傅元通金石人也」。
以其女妻之。
治平四年进士第,调扬州司户参军
守遇僚属暴甚,屡以难集事诿公而促其期,公裁决如流,未尝希意苟合,至捕其从者寘诸法。
守虽彊听而不能平,乃欲以繁剧困之。
会天长令缺,檄公摄承。
公发伏擿奸如神,猾吏恶少年皆屏迹褫气,天长大治,更以最闻。
丁外艰,归里中。
里中事有不能决者,悉从公折衷,或望公门罢讼而归。
福州福清丞,帅曾巩负材倨视天下士,独与公钧礼。
苏州录事参军
丁内艰,免丧授太原府太谷,白诛徙乡而还为民害者一人。
于是公之仕也二十年矣,犹在吏部选,处之怡然,未尝以穷达介怀。
曾布太原,谒入,大惊曰:「是福清傅丞,为吾兄所知者耶」?
部使者交荐,且以书言之朝廷公卿间。
宣德郎、知吉州龙泉县。
孙觉御史中丞,谓公曰:「朝廷欲用公,幸少留,除书且下矣」。
公曰:「仕所以乐居中者,免外台督责之辱。
今頫首权门,与外台奚择?
且外官我所当得也」。
径出国门不顾。
道除太学博士,所至学者阗门。
太学四年,足未尝及宰相执政之门。
秩满,即日诣曹。
曾布知枢密院,与其副林希共荐之,宰相亦雅知公名,除太常博士
公长礼学,自神宗时议祠北郊,至是有诏复议。
议者多持两可,公独援经据古,损其车服、仪卫、赏赉之类,使悉得其中上之,后卒施行如公议。
绍圣二年徽宗遂宁邸就资善堂学,诏大臣择德行老成人为傅,宰相以公名闻,除诸王府说书
旧制,诸王课学书属文而不及经,公言王当以德义为先,区区翰墨非所急,请先讲经史以懋王德。
从之。
明年徽宗封端王,就除记室参军
明年,为侍讲
明年,为翊善中人。
执事王府者,例与宫僚昵,公独正色不与亲。
虽一府以为介,而悉严惮之,王亦为之加礼。
阅五年,移官者四而不出王府。
同僚或岁中屡迁,公未尝一语及之。
会谏臣邹浩以言事谴,公厚赆其行,坐是免所居官。
裁两月,徽宗即位,首问公安在,即除直秘阁,进尚书司封员外郎,擢监察御史,权殿中侍御史
内侍都知刘瑗恃宠专恣,不报。
国子司业,迁起居郎,召试中书舍人徽宗面称训词有西汉风。
于是曾布当国,以兄弟于公有汲引恩,冀其助己。
公岿然守正,凡朝廷命令有可疑,进退人材有不厌众望,如救王古范纯礼之类,皆人所难言者,必极论之,虽屡却不为之回夺。
每以为言,不合者因是中伤公,公不恤也。
徽宗顾公潜邸旧,见必咨访,公每以遵祖宗法度、安静自然为献,语宰相亦谆谆及之。
归则削藁,虽至亲莫得而闻。
一日李清臣劝上清心省事,徽宗曰:「近臣惟傅楫为朕言此甚详」。
然后人始知公所以启迪上心者,其卓至皆此类也。
建中靖国秋,见时事寖更张,窃叹曰:「祸其始此乎!
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
闻者莫不甚其言,公笑曰:「后当以吾言为信」。
遂求补外,诏不许。
恳祈不已,最后中书舍人邹浩为请,乃听除龙图阁待制、知亳州
到郡数月,属疾,易衣趺坐而卒,年六十一,寔崇宁元年二月五日也。
公于之学,精思而力探之,不臻其极不止。
又天资简淡,于世事无一可关心者,专用经史自娱。
聚书至万卷,平居正衣冠,如对大宾,否则瞑目燕坐,不妄出一语。
虽在闇室,无秋毫之欺。
故能死生祸福不入胸中,视进退穷通若梦幻然。
虽当是之时,直道立朝,不为无人,若夫先见如龟蓍,卓然引去者,惟公一人而已。
大观中,大臣屡欲以公入党籍,徽宗念公旧学之臣而止。
后每因事必及公姓名,而卒不为大臣所右,故公之没,恤典不加焉。
公之葬在今常州宜兴县善拳山之原,累以诸子恩赠少师
妻陈氏,亦赠越国夫人
子谅友、谊夫,皆擢进士第
友,仕至奉议郎尚书膳部员外郎
谊夫,朝请郎尚书兵部侍郎
谦受,朝奉大夫夔州路转运判官,与诒微、去病、誉处,皆相继前卒。
诒度,今为朝请大夫主管台州崇道观
有文集三十五卷,藏于家,简古而精深,世以为法。
铭曰:
道有所寄,千年一儒。
世得而用,一人万夫。
公承丘轲,知学元本。
匪惟知之,亦践其壸。
用此玉立,直哉惟清。
世无可娱,以道死生。
晚登王门,帝实知我。
擢跻近臣,初不求可。
正色凛凛,倾忠上前。
宁非大刚,吾道则然。
帝知虽深,时不我与。
奉身而行,世莫能禦。
竟脱党祸,归安九原。
世评既公,盛德乃尊。
闻风而兴,百世之下。
我为铭诗,以诏来者。
宋故左承议郎权发遣和州军州事傅公墓志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八、《鸿庆居士文集》卷三四
政和閒,蒙恩校中秘书,而傅公冲益亦以编修《九域图志》寓直省中,与余为同舍郎,相好也。
当是时,海内无事,天子辑瑞应,兴礼乐,以文太平。
蒐揽天下儒先宿学、一时髦俊知名之士,列于儒官学省,以待任使。
冲益居閒,仪状魁伟,面目严冷,不妄笑言,落落难合
即之既久,而后稍稍出其所有,于属辞纪事、议论相可否之际,愈出而愈无穷。
其学自六经、太史氏、百家诸子、浮图、之书无所不读,其文自歌诗赋颂、表笺传序、箴铭记志,亦无所不工。
而彊直任气,负所学,未尝以一言徇人,故裴回于小官,自重,无躁戚。
徽宗皇帝召见,言治道中上意,擢为尚书郎
行且用矣,而遇疾不起,悲夫!
公没后二十五年,当绍兴十二年,公之子承事郎知太平州繁昌县事巩,始集公诗文为二十卷,具书抵公之交孙觌,求文识公墓。
余不敢辞,遂次其语为铭。
公讳谅友,冲益其字也,姓傅氏
其先自光州广明之乱徙闽中,今为兴化军仙游县人
曾祖称,不仕;
祖滋,赠朝奉郎
父楫,朝散郎、充龙图阁待制,仕徽宗中书舍人,以清明谅直闻天下,累赠少师
公以绍圣元年进士,赐出身,主苏州吴县簿
岁满,升瀛州防禦推官郑州州学教授
少师丧去位。
卒丧,除辟雍录
又丁母越国夫人忧。
忧除,为详定九域图志所编修官
未几,例罢书局,调宿州蕲县令
蕲故多盗,公严保伍之令,使相推逐,盗不敢发,发辄得,无所漏。
御民一以宽简,听讼如家人,无疾言厉色,县大治,诸公交荐之。
宣教郎,再除九域编修官,是岁政和四年也。
五年,车驾幸秘书省,迁奉议郎
六年,除尚书祠部员外郎,俄改膳部
七年,遇疾请补外,以承议郎和州,未赴。
八年正月十日卒于京师,年五十二。
呜呼!
崇宁初,钩党之祸作,异时元臣故老之子若孙、门生故吏、昏姻之家,皆被禁锢。
少师既下世,大臣犹以尝任事于建中靖国间,请置籍中,徽宗记其忠,独不听。
公,少师冢子,务晦藏,不问权贵人所舍,阖户著书,澹然无求,若隐于吏者。
读书一过目,辄领其要。
论古人成败事当否,如出于其时。
文章闲丽,可著乎典册;
诗语精深,可列于歌颂以荐郊庙;
而不自摽饰以求闻于世。
宰相华原郑公深知之,荐其才可用,徽宗亦怅然追怀甘盘之旧,延见问劳甚宠。
于是名实暴耀,贤冠一时。
将遂施行所学,世其家,而公病矣,治命载其柩从少师以葬。
诸孤卜以其年十一月某甲子,葬于常州宜兴县善权山之原,去少师墓若干步。
孺人方氏,监察御史蒙之女。
生二子,曰庠,曰巩。
孙男三人。
公素贫,耻言利,既死,橐中无留赀以归。
庠少年有奇操,护公丧,浮汴绝淮,閒关二千里,以遗令归葬。
冢土未乾,而庠得疾又死。
巩尚幼也,其家贫,老妻幼子,几不能自存。
更十五年,巩始及禄,迎其母以养。
廉直有父风,所涖皆有迹。
公祉所施,庶几在此。
铭曰:
读公之文,蔚若武库。
魁奇玮丽,九鼎十鼓。
听公之诗,隐若大吕。
震越浑锽,歌周颂鲁。
胡不畀之,天子之所?
帝制坦然,常杨燕许。
颂诗穆如,奚斯吉甫
百千偿一,赍恨入土。
天道茫茫,孰知其故?
吾岂草木,而与俱腐。
遗书烂然,昭映千古。
禹贡集解序 南宋 · 乔行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四六、《经义考》卷九四
今学之不古,若科举之习害之也。
明经记诵固不足以言古,然犹近古;
文词之习兴,而义疏之学泯矣。
利所不在,谁复睥目视之乎?
同叔家故贫,亦以教举子为业,乃能取古书天官地志、律历权度、井田兵制、分寸零整、乘除秒忽之说,究观笃考,穷日夜不愒,无是书,则多方从人借之,月累岁积,而其学成矣。
遂取其书,事为之图,条列诸说而断以己意,名曰《群书百考》,《禹贡说》盖其一也。
夫说《禹贡》者多家,三江莫定其名,黑水不知所入,诸若此类甚众。
余曩得同叔此书读之,盖跃如也,然閒有疑而未决者。
方图与之讲切,会而一之,而同叔亡矣。
同叔之用工如此其至,既勒成一家之言,是固不可使之无传也。
《百考》文多,欲锓之板未办,姑摭其《禹贡说》出之,庶几留意此学,将求證于是者有取焉。
同叔姓傅名寅乌伤人也。
盖晚而徙居,与余为同里云。
东阳乔行简寿朋序。
按:《禹贡集解》卷首,金华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