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西京国子监宋公墓志铭崇宁二年二月 北宋 · 毕仲游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四、《西台集》卷一三
公讳庆曾字承甫姓宋氏
真宗皇帝朝,有任尚书度支员外郎直集贤院、赠太师尚书令中书令谯国公者讳皋,公王父之考也。
仁宗皇帝朝,有任兵部尚书参知政事、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燕国公、谥宣献者讳绶,公父之考也。
神宗皇帝朝,有任龙图阁直学士右谏议大夫修国史、赠太尉常山公者讳敏求,公之考也。
公以王父荫起家,守秘书省校书郎,十迁至朝请大夫
自监南京粮料院十任而判西京国子监,积勋至上柱国封平棘县开国男食邑四百户
而某之姑,实宣献公之夫人,所谓常山郡太夫人者也。
某之姊,实常山公之夫人,所谓代国太夫人者也。
故公之卒葬,其子焞与煇属余撰集公之行事以志于墓道,曰:「莫如我先人之舅氏为知先人之尽也」。
徽猷阁待制宋公㬇墓志铭乾道二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七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公讳㬇,字景晋姓宋氏
其先北州大族,后徙开封府祥符县
至公之曾祖郑国元宪公庠以道德文章历践枢宰,赐第咸宁坊,官至司空,薨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
曾祖妣,鲁国太夫人胡氏。
祖均国,朝散郎致仕,累赠金紫光禄大夫
祖妣,大宁郡夫人陈氏。
父崇年,朝请大夫致仕,累赠银青光禄大夫
妣,同安郡夫人张氏、安康郡夫人吕氏。
公弱冠补太学生,尝升舍,会父致仕当补官,公友爱其弟,推与之。
政和四年,别以门荫为将仕郎,调孟州刑掾,改河北籴便司干当公事,选充大晟府修制大乐管干文字。
以生母令人崔氏心丧去官。
服除,用前籴便赏改宣教郎,为河北转运司干当公事,提举洛口交装催促纲运,擢尚书司门员外郎,出为蔡河拨发。
宣和元年冬徽宗召对称旨,命知宿州
明年方腊起,连陷郡县数十,羽檄调重兵击之,所过骚然。
宿为往来要冲,凡军需独前期告办,民以不扰。
久之,以治郡最一路,除直秘阁
四年童贯退师白沟。
公适入觐,帝命乘驿按之,尽得其状。
未几,以将作少监召,赐绯衣银鱼,数条积弊,多所裁革,遂长监事,赐服金紫。
六年正月,迁殿中少监
入谢,帝谕以裁冗滥,柅侵渔。
公悉意奉行,一时号为称职。
靖康改元斡离不深入,道君将南幸,朝廷议狩襄、邓,中外汹汹,士大夫潜怀向背。
钦宗雅才公,擢徽猷阁待制、添差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使,实欲调护道君行宫也。
人谓公且辞行,公曰:「此非臣子效力时耶」?
正月三日受命,而是夕龙德之驾仓皇出通津门,公捐家赀募兵民击河凌,通御舟,遂从道君逾淮渡江。
是月十五日京口,时金已破京城道君命所在州止东南递角及上供纲运,毋令敌得。
高俅才领禁卫三千留控淮津,惟童贯将胜捷兵三千实从,会二浙勤王兵三千人过镇江道君命留之。
叠三事而疑似之言寖闻,于是有上书天子乞斩童贯等六人者。
二十八日,诏聂山发运使代公密图之,而与公在京差遣
山行有日,尚书右丞李纲言于帝曰:「斥等一诏书足矣,投鼠不可不忌器」。
帝曰:「朕意亦然」。
罢山不遣。
而公以二月末至阙,帝召对,首问道君安否。
公敷奏详明。
帝喜曰:「流俗纷纷,朕皆不信也」。
明日复召至延和殿授使指,令奉书行宫。
公顿首曰:「臣备数从官,蒙任使,敢辞难乎?
顾愚戆不能道两宫之情,死无以塞责」。
帝曰:「朕自道君在外,寝食不安,彼小人何知,动辄猜间,不可不虑。
卿顷尝将命至春坊,又久在禁省,吾父子知卿,故藉卿一行。
往矣,道此诚意,用释朕忧」。
公知不可辞,即奏云:「陛下仁孝,天下所共知,况臣亲闻玉音,敢不竭力」?
帝曰:「朝廷昨命童贯留守京师辄不告而去,名为扈从,实遁耳。
议者屡请诛之,朕以其在道君左右,第贬池州
卿为我奏遣,毋令举朝尚以为言也」。
公曰:「谨奉诏」。
三月四日再除公发运使,填高卫阙。
明日入辞,帝曰:「更有一事,黏罕再犯泽潞,朕以道君未归,屈己恳和,须其退师,即遣奉迎使诣行宫问归期。
不然,游骑脱复渡河,岂不惊动君父」?
公曰:「圣虑及此,可与天通,非群臣所能及也」。
帝目宦者取书,起立授公。
公退即疾驰,不三日符离
俄报云道君入虹境矣,公率官吏迎拜河上。
道君召公登善济舟。
公进书,备道上意。
道君戚然曰:「此因流言,致朝廷相形迹,监司州县观望风指,往往忘分慢职」。
因条举数十事,每及一事即泣下,云云。
公曰:「方都城昼闭,中外隔绝,虽御前号令,州县或不奉承,非独行宫也。
守令之罪盖不容诛,朝廷何预焉」?
道君意乃解。
公即奏:「臣出京师时,闻童贯池州,今犹未行,何也」?
道君曰:「胜捷兵隶,未知所付」。
公以便宜奏云:「若付宇文粹中,而以范讷为副,宜可」。
道君曰:「善」!
召二人,使交兵。
明日道君语公:「童贯得胜捷军情,骤罢之且生变,奈何」?
公曰:「平日败坏军政,西北之人怨入骨髓,今斥去,乃所以安众,生变之语殆自解耳」。
道君趣贯行。
一日,道君复语公:「内禅自出我意,虽皇后亦不与知,况群臣皆欲保家族,敢与此耶?
我才出门,奸人便欲贪功离间,是无天也」。
再及递角等三事,泫然曰:「我为国家过计尔,得毋以此致疑乎」?
公曰:「臣造朝才数日,无日不召见。
主上诚孝由衷,思慕形于言色,虽百小人进间言决不能入。
若廷臣,则陛下何恤」?
道君曰:「帝知我急归否」?
公曰:「主上正以黏罕在泽潞,故愿陛下少留京口,以待奉迎使与仪物偕来。
臣固疑回銮太遽而未敢启也」。
道君曰:「两日待说,偶未暇,只为无裹粮住得耳」。
公惊曰:「臣虽被召去,自有淮浙两路漕臣发运使副在扬、润,顾不能应办耶」?
道君曰:「有一文字待付卿」。
令左右取匣中文书来,公跪读之,乃尚书省付知宿州林篪劄子也。
初,州有御前竹石钱十万缗,道君过州时亲笔付取其半,才输二十之一,而以其事上尚书省
尚书宿州,其以钱上京,毋擅用,后题正月十三日,日下独执政官一人签书
公读毕,奏曰:「陛下在位久,凡御札宝批及三省批旨,若画可画否,有不作奉圣旨付外者否」?
道君曰:「无之」。
公指堂帖曰:「此既无『圣旨』二字,又未尝遍书宰执,非朝廷意甚明。
殆围城中小吏作常程行遣,而当笔者不察尔,臣非敢游说以宽圣虑也」。
道君视之,欣然曰:「卿言是,我未思此」。
公随事解释,大率类此。
行宫次南京,公以帝命请先入奏,道君乃以书授公,且赐手诏一通,大略谓:嗣圣遣宋某赍书至,遂得通父子之情,话言委曲,坦然明白,由是两宫无纤毫忧疑。
至以公比张仲孝友。
公再拜跪受讫,夜以小舟驰去。
比至虹桥,宣召者踵来。
公奔至崇政殿门,谒者云:「上留宰执待君,已有旨免朝见,止常起居可也」。
公及阶,帝已起立,连问道君遽归意。
公不敢隐裹粮语,继以堂帖进呈,且具道所以解释道君者。
帝悦曰:「卿应对甚善,当议褒赏」。
公曰:「臣将命无功,免责为幸,赏非敢冀也」。
还部未几,臣僚劾公奏宿州事为胁持离间,而大臣独留劄子者从中助之。
诏落职,与在外宫祠
言者不已,七月再贬单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绍兴元年,复朝请大夫
次年始得提举亳州明道宫
凡历八任,改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积官右朝议大夫
二十七年,光尧寿圣太上皇帝眷怀旧事,命取徽宗所赐手诏以入,亲为制题记数百言,宣示百僚,袭藏敷文阁
又下诏暴公之忠,还其旧职,岁赐药石,眷待甚厚。
惜公已老,无意于仕矣。
后四年遂纳禄,转右中奉大夫
是年六月二十日终于正寝,实绍兴三十一年,享年七十有六。
讣闻,赠右通奉大夫,赙黄金百两,录其孙三人。
制词有「学知守其家,材实裕于用,被遇徽庙,竭诚靖康,谟训具存,忠勤可验」之语。
然则公蕴蓄虽不尽施于世,亦可无憾矣。
公事亲孝,接物诚,出于天性,非勉强而然。
幼笃志问学,稍长多识名士,其闻见议论皆有根柢。
晚筑室章江上,益以文史翰墨自娱,故士大夫乐从之游,坐客常满。
公待之无戚疏夷险,一与竭尽,虽遇横逆不校也。
先娶李氏,再娶张氏,皆追封令人。
二男子:奇,右从事郎,早卒;
仲甫,孝谨儒雅,今右承务郎、充江南西路提举常平茶盐司干办公事
二女,适进士溥之右从事郎李耆硕。
孙男三人:文饶文翁文成
女适右修职郎刘泌、乡贡进士魏好信,馀尚幼。
曾孙:曾老、岩老
女一人。
仲甫是年九月二十七日葬公于洪州新建县桃花乡西山麓珠陵陂冈之原,使来求铭。
惟我先夫人,宋之自出,某为儿童已识公,每闻其道靖康间事,皆可书而诵也。
其后入史院编修官,以诸家所上太史书参考,公言无不合者,故于论次特详焉。
夫其大节详矣,他固不嫌于略也。
铭曰:
泰宁之世,士趋宠荣。
一蹈时艰,则谋其身。
其身是谋,国于何恤?
君臣父子,秦越肥瘠。
有美宋公,相门之英。
骞翔禁密,曰惟才臣
平居涖官,称职而已。
逢辰之虞,惟上是使。
靖康岌岌,外猘内讧。
不爱其躬,调护弥缝。
我惟忠臣,尔覆丑正
众言淆乱,盍折诸圣?
圣有一言,万世不疑。
巍巍三朝,先后同辞。
祐陵纪之,钦庙倚之。
明明绍兴,又增美之。
孰不忠孝?
孰晦而显?
天亦耆之,式燕尔晚。
保有令名,言归兹藏。
载祀邈绵,毋或坏伤(《省斋文稿》卷三一。)
公:原脱,据明抄本、四库本补。
从政郎宋君佖墓志铭嘉泰四年夏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九一、《平园续稿》卷三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君讳佖,字仲子姓宋氏,上世自睦州婺州金华
曾祖正。
祖裕,赠奉直大夫
父有,朝奉郎郴州礼部郎官吕祖谦伯恭志其操以清直。
君孝谨守家法,读书学文。
年五十三,从世父荫以迪功郎徽州婺源,境有剧盗,捕获而辞其赏。
修职郎吉州录事参军
郡守治狱任情,君日抱案牍争辨,数被摧辱,不惧不悔。
有断兄足而取其财,狱成,守导囚声冤,劾君失入,刑部直君。
守滋怒,穷治过失无所得。
终更,士大夫争赋诗饯行。
贫就南铨,以从政郎贺州录参,狱奏淫祠毁之,人始骇终服。
富川县两年十易权官,适秩满,郡守钱闻诗辟君为令。
劫盗系狱,察其诬舍之,俄获其盗,人以为神。
后守督民积欠,君不可,诸右君。
守疑妨己,奏君不催科,坐免。
民泣涕挽留,至折车轴,得他马驰去。
朝士诵其冤,君曰:「吾不可再诎于人」。
监潭州南岳庙而归。
家居萧然,不累于物。
病亟,手书戒其子强学力行,勿惑阴阳之说,丧葬称有无而已。
麾左右,正卧而逝,享年七十有四,嘉泰三年十一月庚寅也。
娶杜氏、刘氏,皆前死。
生四男:长九龄、季珏,早世;
仲幵、叔□,皆进士
四女:长适蒋端益,次适李损之,二夭矣。
孙女尚幼。
君所至以清白称,为尉却雇夫银金,掾曹输纳餐钱外,凡印钞例给者一毫不取。
每罢官囊无馀赀,惟喜赋诗,积至千馀篇,其清修如此。
幵等卜以四年九月甲申葬安女乡祖茔侧,远携故人子吕乔年状来请铭。
绍熙甲寅春,予自湘中易帅豫章,归庐陵,郡官旅谒,望君翛然鹤立,固疑其小异,已而果贤,是宜为铭。
其词曰:
事亲谨而畏,涖官刚且毅。
从所好以求富,思于己为良贵。
嚣嚣其心,暨暨其气。
发幽潜以铭,尚平生之慰。
参议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铭1196年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水心文集》卷一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
公讳傅,字岩老姓宋氏
其先自闽徙温平阳,五世祖为郡都曹,葬瑞鹿寺山,居永嘉
曾祖应昌,祖仲彝。
(上一字犯太上御讳。)允,赠朝散大夫
公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台州黄岩主簿郴州州学教授,知福州闽县江西转运司干办公事通判袁州,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乞致仕。
绍熙五年七月丙子卒,年七十,官至朝奉大夫
娶潘氏,赠宜人
再娶徐氏,封宜人
子三人:,某官;
檬,先卒;
权,当以公致仕恩补官。
女嫁进士周嵩,先卒。
孙男女各二人。
庆元二年二月庚午,葬州西山法果寺山。
录公始末如此,题曰「历官次序」,来求铭,而其行事阙焉。
余与公善,欲辞不可,然不得其所为铭者。
以余所闻,公精识内究,人贤否,事是非,计虑利害,潜贯迎解。
刻皮澄滓,绝去粗重,内自玩悦,未尝形言,间微见一二言尔。
人与之处,及众论事,其知公者,视其色上下已有所可否,置不复敢论;
其不知者,或锋起争论,忘失前后,公固笑而不问也。
郑景望兄弟、薛士隆陈君举持议精立,号有芒锷,公居其间,徐折衷之,诸公皆曰:「向某事某议,于岩老意未然,不可轻也」。
居官所至,或事上官,或从其僚,其人往往有奋张须髯,凭托气势,生事立威以自贤者,公无不逊听使自为之,其人后徐寤,愧公而已。
上官称其某事能,某文善,公汎答以他语,或曰「此倩人为之耳」。
官庭终日寂然,事日理,民至于无讼,而公不以为治,人亦不知公之为治也。
故世人之与公遇者,多异公所为而已。
然莫能钩致公以轩轾之者,遂以此终其身。
人之不同,正邪贤不肖耳。
若甘荣愿达,崇爵厚势,则其大情极志未有不同者,顾有得否耳。
其或躁或竞,或矜或衒,先己后人,始以此得,终以失之。
故静节动,钝济锐,密补疏,若愚似鄙,以为如是,则其于甘荣愿达,崇爵厚势,可以保而勿失也。
颛孙氏求闻达之要,学干禄之术,孔子告以先远世患。
老子列禦寇教人以后其身者固所以先其身,外其名者固所以存其名也。
岩老极明,极锐,极智虑,极闻识,其居于世也,则似钝,似鄙,似后,似不及。
然而不甘荣,不愿达,不为崇爵厚势,终于后其身,遗其名,人不得而知,其子弟亦莫知也,是何道出耶?
岂其非杨,非墨,非庄,非老,不枝叶于道之末流而近其本者或在是耶?
昔孔氏定古今人品目,至汉有月旦、耆旧之论,余既疑而未能决,聊复序公之大略,刻于墓上,使后之君子得以详焉。
铭曰:
称事责禄,禄虽获,役也;
远害而志利,利虽全,桎也。
已蕴其高,彼卑者自夸出也。
公所存乎,吁莫测也!
宋秉彝墓志铭 南宋 · 孙应时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九三、《烛湖集》卷一二
一邑一乡之善士,若未必为当世重轻损益。
至有笃学躬行,终身不倦,隐然使后进子弟有所考法,此其存也可使为世道助,其死也可不独为乡邑惜哉?
余得官遂安,藉田令吕君子约遗余书曰:「宋秉彝重厚老成,可亲也」。
比至,访诸邑人,果翕然称之。
秉彝野居,余未及往见,秉彝亦病,以书来,曰少瘳当诣子。
已而病日加,竟死。
余为文以奠,其家请铭,遂铭之。
秉彝姓宋名天则,少学于建安吴君晞,吴尝及事龟山杨先生,授以所闻关洛诸儒之说,则能喟然自拔流俗,知所尊慕。
长无师友琢磨,独守其学甚力。
踰四十始见广汉张先生东莱吕先生严陵二先生喜之,延请为郡学录
后二年复从吕先生金华,切切讲问。
还家杜门罕出,专以读书玩理为事,既老愈笃。
一日叹曰:「吾不幸,二先生弃吾死。
今海内学者,晦翁朱先生是赖,吾不可不就正,为终身羞」。
则营粮治装,将行,而病侵矣。
病革,意象怡然,诵《西铭》之卒章,曰:「存吾顺事,殁吾宁也」。
戒其子世吾学,毋用浮屠、巫觋法污我,不及家事。
平生为人朴愿敬逊,事亲孝,亲殁,一听于其兄东之,始终无间言。
世俗狭啬近利,独澹然无营。
接物一以诚,衎衎和乐无怨忌。
呜呼,斯可谓笃学躬行之士非耶?
余虽竟不识君,然得其事不诬,若君者,其不可以一邑一乡之善士例目之矣。
世家遂安,曾祖奕,祖彦邦,父时中,好义长者,士大夫多重之。
秉彝贡礼部,不第。
两遇庆寿恩,封其母太安人
室童氏。
子男三:玶、瑄、璿。
三女,适士人余宏远、童至仁、周
孙男五人,尚幼。
其卒以绍熙二年十月二十五日,年六十四,明年某月日葬母所。
铭曰:
士修其身,不必于闻。
有欲知君,视此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