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姓瞿昙” 相关资源
诗文库
三法度经序 东晋 · 释慧远
 出处:全晋文
《三法度经》者,盖出《四阿含》,《四阿含》则三藏之契经,十二部之渊府也。
以三法为统,以觉法为道,开而当名,变而弥广。
法虽三焉,而类无不尽;
觉虽一焉,而智无不周。
观诸法而会其要,辩众流而同其原,斯乃始涉之鸿渐,旧学之华苑也。
有应真大人,厥号山贤,恬思闲宇,智周变通,感达识之先觉,悯后蒙之未悟,故撰此《三法》,因而名云。
自德品暨于所依,凡三章九真度,斯其所作也。
其后有大乘居士字僧伽,先以为出贤所集,虽辞旨高简,然其文犹经,故仍前人章句,为之训传,演散本文,以广其义,显发事类,以弘其美,幽赞之功,于斯乃尽。
自兹而后,道光于世,其教行焉。
于是振锡趣足者,仰玄风而高蹈;
禅思入微者,挹清流而洗心。
高座谈对之士,拟之而后言;
博识渊有之宾,由之而赡闻也。
有游方沙门,出自罽宾姓瞿昙氏,字僧伽提婆
昔在本国,豫闻斯道,雅习神趣,怀佩以游。
其人虽不亲承二贤音旨,而讽味三藏之遗言,志在分德,诲人不倦,每至讲论,嗟咏有馀。
远与同集,劝令宣译,提婆于是自执梵经,转为晋言,虽音不曲尽,而文不害意,依实去华,务存其本。
自昔汉兴,逮及有晋,道俗名贤,并参怀圣典,其中弘通佛教者,传译甚众,或文过其意,或理胜其辞,以此考彼,殆兼先典。
后来贤哲,若能参通晋梵,善译方言,幸复详其大归,以裁厥中焉(《释藏迹》十。)
禅林妙记前集序 唐 · 释元则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八
一切诸佛。皆有三身。
一者法身。谓圆心所證。
二者报身。谓万善所感。
三者化身。谓随缘所现。
释迦牟尼佛者。法身久證。
报身久成。今之出现。
盖化身耳。谓于过去释迦佛。
所发菩提心。愿同其号。
故今成佛。亦号释迦
三无数劫。修菩萨行。
一一劫中。事无量佛。
中间续遇定光如来。以发布泥金华奉上。
寻蒙授记。得无生忍。
然一切佛。将成佛时。
必经百劫。修相好业。
释迦发心。在弥勒后。
当以逢遇。弗涉如来。
七日翘仰。新新偈赞。
遂超九劫。在前成道。
将欲成时。生兜率天。
号普明菩萨。尽彼天寿。
下阎浮提。现乘白象。
入母右胁。其母摩耶
梦怀白象。梵仙占曰。
若梦日明。当生国王。
若梦白象。必生圣子
母从此后。调静安泰。
慈辩日异。菩萨初生。
大地震动。身紫金色。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圆光一寻生已。四方各行七步。
为降魔梵。发诚实语。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抱入天祠。天像悉起。
阿私陀仙合掌叹曰。相好明了。
必为法王。自恨当死。
不得见佛。斯则净饭国王之太子也。
悉达多。祖号师子颊。
父名净饭。母曰摩耶
代代为轮王。姓瞿昙氏
复因能事。别姓释迦
朗悟自然。艺术天备。
虽居五欲。不受欲尘。
游国四门。见老病死。
及一沙门。还入宫中。
深生厌离。忽于夜半
天神扶警。遂腾宝马。
踰城出家。苦行六年。
知其非道。便依正观。
以取菩提。时有牧牛女人
煮乳作糜。其沸高踊。
牧女惊异。以奉菩萨。
菩萨食之。气力充实。
入河洗浴。将登岸时。
树自低枝。引菩萨上。
菩萨从此。受吉祥草。
坐菩提树。恶魔见已。
生瞋恼心。云此人者。
欲空我界。即率官属十八亿万。
持诸苦来怖菩萨。促令急起。
受五欲乐。又遣妙意天女三人。
来惑菩萨。尔时入胜意慈定。
生怜悯心。魔军自然。
堕落退散。三妙天女。
化为瘿鬼。降魔军已。
二月八日。明相出时。
而成正觉。既成佛己。
观众生根。知其乐小。
未堪大法。即趣波罗柰国。
度憍陈如等五人。转四谛法轮。
此则三宝出现之始也。其后说法度人之数。
大集菩萨之会。甚深无相之谈。
神通示现之力。经文具之矣。
又于一时。升切利天。
九旬安居。为母说法。
时优阗国王及波斯匿王。思慕佛德。
刻檀画氎。以写佛形于后。
佛从忉利天下。其所造像。
皆起避席。佛摩其顶曰。
汝于未来。善为佛事。
佛像之兴。始于此矣。
化缘将毕。时徒厌怠。
佛便告众。却后三月
吾当涅槃。复记后事。
如经具说。然如来实身。
常在不灭。故法华云。
常在灵鹫山。及馀诸住处。
今生灭者。是佛化身。
为欲汲引。现同其类。
所以受生。复欲令知。
有为必迁。所以示灭。
又众生根熟。所以现众生。
众生感尽。所以现灭。
佛涅槃后。人天供养。
起诸宝塔。又大迦叶。
召千罗汉。结集法藏阿难。
从鍊须入。诵出佛经。
一无遗漏。如瓶泻水。
置之异器。一百年有铁轮王。
字阿输柯。亦名阿育
役御鬼神。于一日中。
天上人间。造八万四千舍利宝塔
其佛遗物。衣钵杖等。
及诸舍利。神变非一。
逮汉明感梦金躯。日佩丈六之容。
一如释迦本状。又吴主孙权
烧椎舍利。无所变坏。
爰及浮江石像。汎海瑞容。
般若冥力。观音密念。
别记具之。事不多录。
书赵腾可云萍录(录名说项,叙家世、师友外,写平生所作诗。) 南宋 · 释道璨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无文印》卷一○
东湖僧道璨姓瞿昙氏释迦老子五十三世孙。
曾大父妙喜宗杲,大父无用净全,父笑翁妙堪
曾大父忧君爱国,语忤秦氏,迁衡徙,一十七年,其道大振,千载人也。
幼从晦静汤先生游,闻知行大要。
薙发入丛林,求千圣不传之学,历见诸老,皆谓无言可传,无道可授。
周游吴越二十馀年,空无所得,若有所得,则非吾所谓学矣。
少学夫诗,老不加进,而嗜之无斁。
若七言四句则得于七佛,五言则得于《楞严》、《圆觉》,古风长篇则得于《华严》,涵泳隽永如昌歜,如羊枣,如天酥𨠑,自则不能措一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