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智威”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左溪大师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
百亿三昧。
无非度门。
于觉照中。
而得自在。
过去大士。
时惟左溪
傅氏之子。
法号元朗
字惠明
其先北地泥阳人
汉魏大族。
随晋南度。
家于义乌
今为东阳义乌人也。
自江夏太守梁居士翕。
贤达相承。
世谓居士为诸佛化身。
杳不可测。
左溪居士六代孙。
梵行之门。
宜生上德。
母葛氏。
梦天降灵瑞。
而娠左溪
心静体安。
及于乳育。
生九年矣。
辞家入道。
兼综偫言曰。
此法门之畎浍也。
如意年中薙度。
义乌清泰寺。
光州岸律师受具戒。
会稽印宗禅师商律部。
重山深林。
怖畏之地。
独处岩穴。
凡三十年。
宴居左溪
因以为号。
每言泉石可以洗昏蒙。
云松可以遗身世。
吾以此始。
亦以此终。
于所居之方。
建立精舍。
约而不陋。
跪忏其间。
如来诸大弟子。
皆菩萨僧。
大迦叶之头陀。
舍利佛之智慧。
罗喉罗之密行。
须菩提之解空。
由此四者。
皆最上乘。
同趣异名。
分流合体。
舍利佛先佛灭度
佛以心法付大迦叶。
此后相承。
凡二十九世。
至梁魏间。
有菩萨僧菩提达摩禅师
传楞伽法。
八世至东京圣善寺宏正禅师
今北宗是也。
达摩六世至大通禅师
大通又授大智禅师
降及长安山北寺融禅师
盖北宗之一源也。
达摩五世至璨禅师
又授能禅师
今南宗是也。
达摩四世至信禅师
又授融禅师
牛头山
今径山禅师承其后也。
至梁陈间。
慧文禅师学龙树法。
授惠思大师
南岳祖师是也。
思传智者大师
天台法门是也。
智者灌顶大师
灌顶缙云威大师
缙云东阳威大师
左溪是也。
又宏景禅师得天台法
荆州当阳
真禅师
俗谓若和尚是也。
左溪所传。
止观为本。
祇树园内。
常闻此经。
然灯佛前。
无有少法。
因字以诠义。
因义以明理。
因理以同如。
定慧双修。
空有皆舍。
此其略也。
菩萨或以性海度。
或以普门化。
香象至底。
弥楼最高。
其馀幽赞不知。
充满法界。
夫知上法易行。
上法难修。
上法易證。
上法难明。
左溪为有。
则实无所行。
左溪为无。
则妙有常住。
视听之表巍巍。
左溪恭禅师重研心法。
唯十八种物行头陀教。
厥后奉东阳威大师
得最上乘。
诠第一义。
现声闻像。
宏大觉心。
大无可名也。
偏袒跪膝。
奉观音上圣。
愿生兜率天。
亲近弥勒。
殚罄衣钵。
严具尊仪。
焚香稽首。
则舍利降。
灵光发。
寺非正阳。
屋宇凋落。
殿移则像毁。
财匮则力艰。
左溪锡杖指挥
工人听命。
如从旧贯。
俨若天成。
心不离定中。
口不尝药味。
耄期之岁。
同于壮龄。
告门人曰。
吾六印道圆。
万行无碍。
戒为心本。
汝等师之。
天宝十三载九月十六日就灭。
春秋八十二。
僧夏六十一。
四辈号恸。
如慕如疑。
香花幢幡。
雷动山谷。
乡人或梦左溪居宝阁第四重者。
寤告其邻。
与之梦协。
兜率天者。
第四天也。
愿力所届。
广度人天。
既荼毗已。
门人分舍利
起塔于左溪之西源。
遵相法也。
城邑之人。
愿获亲近。
分半舍利
起塔于州之东原。
申永慕也。
左溪僻在深山。
衣弊食绝。
布纸而衣。
掬泉而斋。
如缯纩之温。
均滑甘之饱。
诵经则翔禽下听。
洗钵则腾猿跪捧。
宴坐一室。
如法界之乐。
萧然一院。
等他方之游。
或问曰。
万行皆空。
云何苦行。
对曰。
本无苦乐。
妄习为因。
众生妄除。
我苦随尽。
又问曰。
山水自利。
如聚落何。
对曰。
名香挺根于海岸。
如来成道于雪山。
未闻笼中。
比大辽廓。
至若旱蛙跃流。
瞽犬视。
雷云兴而猎者舍弓矢。
鳞介绝而渔者坏罾梁。
举其倬然。
曷可殚载。
弟子衢州龙邱九嵓寺僧道宾越州法华寺僧法源僧神邕本州灵隐寺僧元净栖嵓寺僧法开苏州报恩寺僧道尊。
皆菩萨僧。
左溪之秘藏。
常州福业寺僧守真杭州灵曜寺僧法澄灵隐寺法真明州天宝寺僧道源净安寺僧惠从本州开元寺僧清辨。
纯得醍醐。
左溪之道味。
入室弟子本州开元寺僧行宣常州妙乐寺僧湛然
见如来性。
左溪之法门。
新罗法融理应英纯。
理应归国。
化行东表。
左溪之妙愿。
菩萨戒弟子傅礼王光福等。
菩萨惠芽。
左溪之一雨。
辨禅师等荷担遗烈。
见请斯文。
铭曰。
磁石凑金。
流见月。
法与心起。
缘随定设。
众生未度。
我为舟筏。
将如赵代
岂望荆越。
趋道云何。
知之在行。
殈烦恼●8B6D。
归寂灭城。
不住之住。
无生之生。
兜率天乐。
徘徊下迎。
潺湲左溪
东入苍海。
青松白日。
人亡地在。
四辈尽哀。
时乎不待。
颂德空岭。
劫尘无改。
止观辅行传宏决序 中唐 · 普门子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九
宗虚无者。名教之道废。
遗文字者。述作之义乖。
古先梵王。乘时利见。
圣贤道契。德音莫违。
尚□言诠寄诸结集。况时淹像季。
学鲜知几。领会之宾。
十无一二。至有穷年默坐。
□节于昏□白首论心。迟回于半满。
人之多□其若是乎。□阶扪象。
各陈乳色。或谓即心是佛。
悟入之□色不异空。本末谁迹。
将冥□待章句□□□呼大教陵夷若是。盖由未辩文字之性□□喻总持之功深。
惟昔智者大师。降生示世。
□敷元德。大拯横流。
咨覆篑于大思。振绝维于龙猛。
命家作古。以中观为宗师。
立极建言。以上乘为归趣。
爰什灌顶。顶公引而伸之。
钦若□持广有记述。教门户牖。
自此重明。继之以法华威
威公宿植。不愆于素。
复次天宫威公敬承。
如水传器。授之于左溪
元朗朗公卓绝。
天机独断。相沿说释。
遑恤吾文。载剔于毗坛湛然。
然公间生。总角颖悟。
左溪深相器异。誓以传灯。
尝言止观二门。乃统万行。
圆顿之说。一以贯之。
噫。缵承四世。
年将二百。鱼鲁斯讹。
不无同异。方将绎思津。
元流。遂广斥邪疑。
旁薄今古。质而不野。
博而不繁。著辅行记凡十卷。
备前圣广略之旨。允今人胜劣之机。
岂维错综所闻。将以隐括所治。
所治即行。三多之妙运遽阶。
所闻唯解。一真之元览(沕口)夫。
行有歧路。则始终天隔。
解无方隅。亦浅深随类。
建言辅行。以举其全。
故自远方来。询疑请益。
击蒙发覆。孜孜日夕。
庶几幽赞。钦若传宏。
道之将行。不孤运矣。
咨予末学。轻说上乘。
其犹烛火。增辉二曜。
天台教随函目录序 北宋 · 释遵式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天竺别集》卷上
西域传佛教者,凡有二宗:一曰法相,二曰法性
法性者,远承文殊、龙树,近禀青目、清辨,依《般若》等经、《中观》等论而为祖述也。
法相者,远嗣弥勒、无著,近踵法护难陀,依《深密》等经、《瑜伽》等论以为宪章也。
所以经论翼张,性相角立者,由乎时机不同,法药有异耳。
傥因言以契理,识月以忘指,复何性相分其宗乎?
然而法性之义,宏远深诣,非肤受速成者所能知也。
故《西域记》云:唐三藏奘法师初遇龙树宗师,欲从其学。
彼令服药求长生,方能穷究。
奘念本欲求经,恐仙术不成,辜我宿愿,遂不学此宗,乃学法相矣。
元魏、高齐间,有慧文禅师因探大藏,得龙树《智论》一心三智之文。
于是依论立观,口授南岳慧思禅师
思授天台智者智者因《法华三昧》发《旋陀罗尼》。
凡所说法,初无章疏,皆悬节经文,直谈佛旨。
柔音一震,群听咸服。
立五时八教,判释西来一切经籍,罄无不尽。
大抵《法华》为极谈,诸经为兼畅。
又说三种止观,为依教起行之门,修心复性之道。
有门人灌顶、法慎者,多闻强识,随讲载笔,记诸善言,为一家之陈迹矣。
唯《净名经疏》,炀帝请撰。
殆入灭,法付灌顶,顶撰《涅槃经疏》、《观心论疏》等,盛行于世。
法付缙云智威东阳慧威左溪禅师玄朗左溪荆溪湛然。
当二威之时,但以止观缄授而已。
左溪权与说释,至于荆溪,乃广制章记,辅翼教观。
是则一家若以龙树为高祖,至荆溪则九世矣;
智者为始祖,至荆溪即六世矣。
遵式叨生台岭,滥预桑门,刳心尝习于斯宗,白首敢言于精业?
志愿此教,编入大藏,俾率土咸益。
天禧三年,会相国太原王公钦若出镇钱唐,因以宿志闻于黄閤,遂许陈奏。
事未果行,翛焉薨逝。
天圣纪号,干当玉宸殿高班黄元吉以兹法利,上闻天听,皇帝、皇太后体尧仁以覆物,奉佛嘱以护法。
爰择梵侣,精校于真筌;
旋系竺坟,广颁于秘藏。
切虑此教各有部帙相扶者,有卷轴别伸者,若编之非次,则读者难明。
今总而录之,各从其类。
仍于题目之下,粗述其意,俾发函展卷,与记文对看。
如《法华玄义》,须对《释签》,他皆放此。
然此教文,虽部逾于数十,而卷不满二百。
三世佛法,一家义宗,总括要举,亦已备矣。
览之者适足以解疑释结,贯道达微,又何俟服药长生,然后为学者哉!
天台祖承记 北宋 · 释遵式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天竺别集》卷上
传续莫大焉,存存乎道,绵绵其化,犹日月之嗣照。
故圣人顺可久之道,广无方之益。
贤林将游,乃顾命饮光曰:「汝传吾大法,观机设教,无使坠焉」。
饮光曰:「诺」!
于是乎结集三藏,行皇觉之训二十馀年,最后法付阿难。
阿难付商那和修,修付鞠多,多付提迦多,多付弥遮迦,迦付佛陀难提,提付佛陀蜜多,多付胁比丘,胁付富那奢,奢付马鸣,鸣付毗罗,罗付龙树,树付提婆,婆付罗睺罗,罗付僧祛难提,提付僧祛耶奢,奢付鸠摩罗驮,驮付阇夜那,那付盘驮,驮付摩奴那,那付勒鹤夜那,那付师子比丘
始迦叶,终师子,二十三人。
皆祖述三藏之教,非别有传也。
今天台所承,自第十三龙树为高祖,由者龙树造无畏部,出《中观论》。
高齐间,慧文禅师依《中观》得道,口授南师。
南岳天台智者智者兼用《法华三昧》旋陀罗尼,开拓一家教观,户牖不与他同。
岳思禅法传章安灌顶,顶传缙云智威东阳慧威左溪玄朗左溪荆溪湛然。
自龙树至荆溪,凡九世。
夫德业内充,犹钟鼓于宫,声闻于外,奇表异迹,各焕乎本传。
呜呼!
荆溪既没,法纲渐散,嫡承遂息,后人皆讲训而已。
或曰:何涉西祖乎?
曰:总二土者,略有三意:一为显所传,自金口故;
二为示一家,祖龙树故;
三为惩后代,妄树名故
俾其观斯位尊任重,列绍四依,昏庸其可继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