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董司徒庙记 南宋 · 朱軧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九七、《严州金石录》卷上
董司徒讳举,字正忠,里人也。系出董仲舒,性资温厚,孝于家庭,论于乡党。事之两造者,必决于司徒公,审其情,晓以理,皆叩首悦服。黄山之傍,夏孝先父墓在焉。一夕野烧,炽焰延属墓木,其嗣哀号无所措。忽百鸟飞集,濡其羽沃之,火即灭。墓侧涌一泉,流于江,因名其乡曰孝泉,里曰仁孝。至司徒时忽涸,公谕里中曰:「泉脉无古今,何流于昔而今绝焉?必吾乡事亲之道有愧昔人,所以致之」。乃率众结石下流,斋沐祷曰:「若一乡有谴,愿以身塞」。日夜不息,遂殒于侧。泉涌如初,至今不竭,周十馀里,无复旱暵之苦。众德之深,思致其报,获吉卜于大钟山之西,归其柩葬焉,择其东建祠。今垒石之所,土益坚厚,号董公圻。晋开运中,浙右大旱,禾苗乾稿,出帝忧之。命官分祷,不应,亟遣使谒祠下曰:「予为主不淑,召灾是惧。神亦默司之,其助予请于天,倒海注甘,沾足四海,庶无负神之责」。使者未反命,油然沛然,稿者立苏,禾倍长。祠之左汇为大泽,遂号新泽,锡王称曰「剽福」,嘉其贶也。宋天圣中,王之从孙士环荷祖庥欲报,乃于钟山胜因创为宝坊数百楹,以系缁徒。晨夕梵㖵,冥福赖之焉。宋乾道三载,百有馀年,董进、董铣、董遂等继之,叹庙貌隳圮,饬之葺之,倏尔轮奂,始称神明之应庥也。呜呼!司徒卓卓异迹,闻于上者,付之史官,昭示不朽,不待弄翰墨者形容侈大之也。寺住持僧睹神之效验甚灵,白诸父老,意谓一乡阴受其赐不一,惧或遗焉,愿记本末,而以属軧者再三。不以荒陋辞,辄取其大概次序之,列于右。
按:乾隆《桐庐县志》卷一四,乾隆二十一年刻本。
题钟山胜景应制 元末明初 · 汪广洋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一部
北山佳气郁葱葱,高处深藏七佛宫。
松下鹇眠无客到,洞中龙出有云从。
茶煎紫笋逢支遁,药炼丹砂羡葛洪。
更欲蹑凫凌绝巘,扶摇大块鼓雄风。
送阎又泉司成之南都 明 · 高拱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珥笔曾为著作郎,虎闱新绾大夫章。
词林久识南金价,师席行瞻北斗光。
礼乐百年崇俎豆,章缝四海入宫墙。
弦歌且对钟山胜,阿阁巢成待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