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无己”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句 其二 北宋 · 陈洎
押真韵
他年远公社,若个是遗民(赠无己师)。
按:以上《宋诗纪事》卷一九陈洎传引颜复云
题故三司副使陈公诗轴后(熙宁九年十一月) 北宋 · 颜复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九三、《石渠宝笈》卷二九、《珊瑚木难》卷三
陈公亚之三十丈,复不逮承其教诲也。事业在卿士大夫者,以补国利民传。复少于先子遗书中,得公启问诗章,读之往往意在栖退。若《送行阆中》诗,公时为审刑官,朝中望誉始充大,已有乞醉墦间之叹。是知君子自重而不茍合者,虞富贵以非道而至,如盗窬禽暴焉,则非道者恶得而及之?然后践履无非义,施张莫不仁,事功可胜纪哉!公忠言美庸固易考,清远之趣疑多在文章,常恨不得尽见之。熙宁九年冬,居彭城,公孙师仲出《杂诗稿》一卷,辞格秀古,造句愈工,则入淡泊愈深。若《借宅》云:「四壁旧贫宁畏盗,一枝虽小易容巢」。《赠无己师》云:「他年远公社,若个是遗民」。《兰溪閒适》云:「露侵僧履兰三径,秋入农歌雨一犁」。《秋居》云:「井臼贫虽乐,溪山远未归」。《贻渔者》云:「拟共停桡醉天幕,缓歌缨足不回头」。闻之者孰不洒然而若醒,超然而自爱?复疑在文章者,今一卷之稿已得如是之多,固足为喜;又得玩君子始终之尚,笃吾所好,顾何乐如之!诗大小二十二篇,《阆中送行》不与焉,逸者可知已。十一月三日,曲阜颜复书。
无住庵诗 宋 · 僧无己
五言绝句 押阳韵
此境本无住,何人起此堂。
唯馀无己者,去住两无妨(补闲集)。
岭南乐府六十八首 其四十三 大昏子 清 · 李学逵
出处:洛下生集册六
按补闻集。僧无己自号大昏子。隐于咸阳之智异山。一衲三十年。每冬夏不出。卷肚皮束于带索。春秋肚鼓游山。日食三四斗。一坐必浃旬。起行则朗吟作偈。山中七十馀庵。每食一庵。辄留一偈。其无住庵偈云。此境本无住。何人起此堂。惟馀无己者。往来本无妨。
大昏子,发昏时。
束带索,一肚皮。
大昏子,出世时。
五台岭,双铁鞋。
不包一斗饭,不补一衲衣。
道是风尘子,道是布袋师。
咦由来无住者,无己道为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