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王份”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沈氏述祖德碑 南齐 · 沈麟士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
沈莫盛于吴兴,始吾祖戎,建大勋,辞显秩,繇江北避地,居吴之馀不乡,其卒也,于永平元年,葬乡之金鳌山,时有金鹅飞集,三鸣而去,童谣曰:「金鹅鸣,沈氏兴,代代出公卿」。
遂更名其山曰金鹅。
夫天发物祥,人应歌咏,繇来之数,厥非偶然,盖由沈氏积善累行,肇基既远,而戎祖盛德大业,足以缵先绪,光祖宗,感天祐,昌后嗣,故吉祥之事,动而先见耳。
沈本姬姓,自帝喾之妃姜嫄,践巨人迹而生后稷,树艺五谷,开粒食之源,贻万世之利,书曰:「后稷播种,蒸民而粒」是也。
传[B]21玺叔望裔不窟生鞠,鞠生公刘,复修后稷之业,百姓怀之。
子庆节,国于幽,继皇仆、差弗、毁隃、非辟方、高圉侯牟、亚圉云都、组绀诸盩、及古公亶父,笃于仁义,避狄迁岐,民皆舍故土而归之。
古公传王季文王,圣化普被,归命者四十国,孔子曰:「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武王受命,其同母弟聃季载,乃文王十子也。
有才德,为司空,封于汝南平舆之沈亭,为沈子国,沈氏得姓,实始诸此。
聃季卒,子伯桓立,伯桓卒,子坰立,坰卒,子采立,采卒,子乙初立,乙初卒,子苏立,苏卒,无嗣,弟杼承统,杼之子庚向,壬局,而庚向入为周卿,勤于王事,仍封其子忽于沈,忽卒,子不离立,不离卒,子辛生立,辛生卒,子已济立,已济卒,子遇立,遇卒,子楫立,楫卒,子德胤立,德胤卒,子鯆立,鯆卒,子逞立,年尚幼,周敬王元年,吴伐之,奔楚,子嘉立,以不赴召陵之会,晋怒,使蔡人灭其国。
自聃季至嘉,历世十八,国虽小弱,然率忠厚,鲜有兵革之警。
嘉生尹丙、尹戌,才略杰出,精于兵机,入楚为令尹
戌生诸梁字子高,有五虎之威,九牛之力,怒发强须,摧锋敢战,楚封为叶公,生茂春及尹射尹文
茂春袭叶爵,传叶氏族。
尹射生尹赤尹未,隐华山尹文生随,内史司户参军
随生永中乙奇,永中生犹行,受业于曾子之门,仕卫大夫
犹行生安仁安仁生同,俱齐大夫,居武城
同生,有才名,秦始皇并天下,诏封丞封(《元和姓纂》作「相」),辞徙江南
生平,平生祖,祖生保,汉文帝以征蛮功封竹邑侯
保生遵,太子太传敷德侯,家九江寿春
生达及逵,达为骠骑将军,生乾,拜尚书令,乾生南阳太守弘,弘生河南郡昂及勖,昂生御史中丞奋,奋生将。
大匠子恪尚书关内侯谏及谦,谦生济阴太守
谏生戎,《姓纂》云:「十二伐孙」。
字威卿,初为光禄勋,以九江从事,迁济阳太守,时尹良逆命,戎不烦兵甲,往谕降之,光武海昏侯,辞不受,因居吴兴,子孙蕃衍,毓秀产灵。
凡金鹅乡之沈,皆出于祖戎,德文并著,辉映后先。
戎子酆,字圣通零陵太守,有善政,芝草生,黄龙见。
次曰礼,尚书令
酆子侍御史景,字孟高安平相。
浒字仲高,帝以景端鲠清直,迁相河间王,捕诸奸佞,导王以礼,帝赐衣一袭以嘉之。
景子荆州刺史彦,彦子湘东守文涞,涞子海阳夔,夔子澜,澜子充,充子劲,官扬威将军,死节不屈,朝廷嘉其忠,赠东阳太守
劲子大长秋赤鲸及吏部尚书嘉。
赤黥长子膺期,大中大夫
中子叔任,益州刺史
少子说道,梓潼太守
嘉子散骑常侍
次子坰,车骑将军
期生四子,长庆之,累建大功,加始兴公,赠司空
次虔之,为乐安,居官清素,民皆德之。
次岳,次峻,并文名冠世,峻为西台学士
其他支派咸,名人代有,照耀史策,统而举之,或远引高蹈,或致君泽民,或立言垂范,或折冲御侮,或孝友于家庭,或忠节殉国难,沈氏之兴,莫是过也。
斯岂非戎祖盛德垂统之所致欤。
宋元嘉三年,伯父叔兄辈侍中怀文贞公演之,襄公庆之、乐安虔之、参军璞之、新宁男融之、吏部尚书昙庆,五兵尚书怀明、光禄大夫孟韪、征西长史叔仁等,念祖德不忘,表请于朝,诏曰:「东汉故臣沈戎,沈国嫡系,世有善行,才智兼长,忠义自矢,遂敢身入虎穴,谕以至诚,一矢不加,逆子格面,茅社之锡,用以旌功;
乃国难既夷,挂冠远遁,舍故宅为佛寺,封侯如脱履,进不为身,退不为名,忠上洁己,邦家之光,沈氏积善,唯述之,可追封为述善侯」。
并敕其所舍寺曰怀德寺。
鸣呼,祖之德,久而弥彰矣。
夫人于利害之关,富贵之际,见不透,决不力,避难苟禄,死无得称,以视祖为何如邪,是知叶于天人,而昭显于嗣裔,赠爵于后王,皆繇德也。
麟士自愧固陋,雅志林泉,缉古人之遗书,考先世之德业,窃恐前徽或湮,后昆罔继,故述其大凡,勒之墓侧,以志不忘云。
时大梁天监癸未春三月吉旦(《湖录,金石考》四。案:所列世系,多与《宋书·沈约》、《元和姓纂》不合。)
追谥王佥诏承圣三年 南梁 · 萧绎
 出处:全梁文卷十六
贤而不伐曰恭,谥恭子(《梁书·王份附传》)
鲁议 中唐 · 高郢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九
周公居摄七年。致政而殁。
成王康王。追思其德。
鲁侯代之。祀以天子礼乐。
鲁君得乘大辂。建太常
外祭郊社。内祭禘尝。
虞夏商周之服器。与官兼而用之。
以广鲁于天下。窃谓自天子至于庶人。
尊卑贵贱。待礼而别。
丰者不可杀。杀者不可丰。
过赐。非礼也。
鲁君受赐。亦非礼也。
何则。闻有其位而后行典礼。
仲尼不臣门人。非君也。
季札不嗣吴爵。非长也。
周公不王而以礼乐王者。是以非礼诬周公也。
设若诬周公以非礼。曾为昊天上帝。
亦可以诬乎。奈何使鲁人郊。
孔子愤叹于衰周。而欲求礼于鲁。
及观其僭。乃言曰。
鲁之郊禘。非礼也。
周公其衰乎。鲁用天子礼乐者。
本以郊上帝。既非声名文物之当用可知矣。
又恐来者以宋用王礼为疑。因言之郊也禹也。
宋之郊也契也。是天子之事守也。
宋二王之后。得守先祖礼乐。
鲁何守而用之耶。犹恐其未能。
又言曰。天子祭天地。
诸侯祭社稷。祝嘏莫敢易其常古。
是谓大嘏。此乃申言名位不同。
礼乐亦异数之定分也。夫子之言。
昭昭如揭日月。而学者或以为事更圣人。
未闻可否。难措辞于鲁议者。
于谦默之道则可矣。于发挥之义。
恐未尽也。诗曰。
尔之教矣。人胥效矣。
鲁侯用王礼。其臣亦用侯之礼。
故季氏舞八佾。旅泰山
设公庙。歌雍彻。
嗟乎。礼之不早辨也如此。
古者父为天子诸侯。子为士。
祭礼从子。不得从其父。
邗晋应韩武王之穆。得用备物享武王乎。
若享非礼之褒。是周公不得为圣人也。
如其不享。是祗以王者礼乐。
周公于鲁矣。安在其为乎。
周公之绩。孰与伊尹
之明。孰与太戊
崇异伊尹。不过号为保衡
至于沃丁太戊。亦不加以王礼。
或谓周公叔父也。于伊尹而为亲。
故尊而异之。夫太伯太王之长子。
三以天下让王季王季得之。
以传祚于文武。故孔子曰。
太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及武王
追王太王王季文王。而不追王太伯
武王太伯之德而不亲乎。盖以等威之礼。
名分之别。为万代之准。
不为一人之私也。夫人情无常。
以礼为常。以礼从情。
动则为悖。且如王者祖有功而宗有德。
祖宗之庙。代代不毁。
大凡继体之君。皆欲尊崇其父。
至于德功未著。则不敢妄加庙称者。
情非不欲。限礼而已矣。
故礼之行于宗庙。父子不得遂其私。
而况又得以天下之公器大典。独私于周公乎。
周公有大勋于周。土田附庸以益之则可。
鬯圭瓒以赐之则可。若天子礼乐。
所恃以为尊也。胡可以假人。
虽欲尊于周公伯禽其忍受之。
以出僭其君。入陷其父乎。
周公躬制礼乐。坟土未乾。
而子孙弗克负荷。首乱王者之度。
孔子称其衰。不亦宜乎。
西伯受命称王议 中唐 · 梁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七
太史公曰。
诗人道西伯以受命之年称王。
而断虞芮之讼。
遂追王太王王季
改正朔。
易服色。
十年而崩。
或谓大雅序文王受命作周。
泰誓序十有一年武王伐殷。
妄徵二经。
以实其说。
子以为反经非圣。
不可以训。
莫此甚焉。
尝试言之。
夫圣人无作。
作则为万代法。
仲尼文王之德曰。
三分天下有其二。
以服事殷。
又曰。
内文明而外柔顺。
以蒙大难。
文王以之。
未有南面称王。
而谓之服事。
易姓创制。
而谓之柔顺。
仲尼武王之烈曰。
汤武革命。
又曰。
武王末受命。
未有父受之。
而子复革命。
父为天子。
子云末受。
武王之会盟津也。
告诸侯曰。
汝未知天命
未可以誓师也。
曰惟我文考大统未集。
予小子其承厥志。
孰有王者出征。
复俟天命。
天统既改。
而复云未集。
礼大传称牧之野。
既事而退。
柴于上帝。
追王太王王季文王。
改正朔。
殊徽号。
若虞芮之岁称王。
则不应复云追王。
王制既行。
则不应复云改物。
是皆反经者也。
夫大者天地。
其次君臣。
圣人知定位之不可易也。
故制为上下之礼。
财成天地之道。
使各当其分。
而不相閒。
若亿兆之去留。
天命之与夺。
则存乎其时。
圣人顺而行之。
故讴歌有所归。
而舜禹揖让。
恶盈。
则汤武放伐。
所谓后天而奉天时。
不得已而为之者也。
殷道未绝。
恶未极。
而遂称王。
以令天下。
则不可谓至德也。
此其非圣者也。
予以为大雅作周之义。
盖取夫积德累仁。
为海内所归往。
武王因之。
遂成大业。
非所谓革命易姓为作周也。
泰誓纪年。
武王周公追考前文陈王业之盛。
自虞芮始。
故断为受命之岁。
仲尼宪章文武。
故因而叙之曰十有一年武王伐殷。
非所谓自称王而为之数也。
文王既没。
经义斯在。
如曰不然。
以俟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