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白伫舞歌诗三首 其一 魏晋 · 无名氏
《宋书》乐志曰:白伫舞。按舞辞有巾袍之言。伫本吴地所出。宜是吴舞也。晋俳歌云。皎皎白绪。节节为双。吴音呼绪为伫。疑白绪即白伫也。南《齐书》乐志曰:白伫歌。周处《风土记》云。吴黄龙中童谣云。行白者君。追汝句骊马。后孙权公孙渊。浮海乘舶。舶。白也。今歌和声犹云、行白伫焉。乐府解题曰:古词盛称舞者之美。宜及芳时为乐。其誉白伫曰:质如轻云色如银。制以为袍馀作巾。袍以光躯巾拂尘。《唐书》乐志曰:梁武帝沈约效其辞。为四时白伫歌。今中原有白伫曲。辞旨与此全殊。
轻躯徐起何洋洋,高举两手白鹄翔。
宛若龙转乍低昂,凝停善睐容仪光。
如推若引留且行,随世而变诚无方。
舞以尽神安可忘,晋世方昌乐未央。
质如轻云色如银,爱之遗谁赠佳人。
制以为袍馀作巾,袍以光躯巾拂尘。
丽服在御会佳宾,醪醴盈樽美且淳。
清歌徐舞降只神,四座欢乐胡可陈(《诗纪》云。宋歌亦用此辞。各以下句作上句。无丽服二句。○《宋书》乐志。《乐府诗集》五十五。《诗纪》四十。又《御览》六百九十三作古乐府。引银、尘、巾三韵。八百二十作古乐府。引银、巾二韵。)
上声歌八首、宋、齐辞。) 其一 魏晋 · 无名氏
 押庚韵
古今乐录曰:上声歌者。此因上声促柱得名。或用一调。或用无调名。如古歌辞所言。谓哀思之音不及中和。梁武因之改辞。无复雅句。
侬本是萧草,持作兰桂名。
芬芳顿交盛,感郎为上声(○《乐府诗集》四十五。《诗纪》四十一。)
三洲歌(三曲) 其一 魏晋 · 无名氏
 押尤韵
《唐书》乐志曰:三洲。商人歌也。古今乐录曰:三洲歌者。商客车数游巴陵三江口往还。因共作此歌。其旧辞云。啼将别共来。梁武帝问法云。闻法师善解音律。此歌何如。法云曰:应欢会而有别离啼将别。可改为欢将乐。故其歌和云。三洲断江口。水从窈窕河。傍流欢将乐。共来长相思。
送欢板桥湾,相待三山头。
遥见千幅帆,知是逐风流。
与陈丞相 南朝宋 · 王彭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七
今月五日平旦,于御路见龙迹,自大社至象阙,互三四里(《陈书·武帝纪》上、绍泰二年九月壬寅,改年平元年,进高祖丞相丁未中散大夫王彭笺称云云,案此笺距陈受禅仅年馀耳,其人不见干《陈书》,故编人梁末。)
谶诗 南朝宋 · 释宝志
 押纸韵
《隋书》曰:梁天监三年六月八日武帝讲于重云殿。沙门志公忽然起舞歌乐。须臾悲泣。赋五言诗云云。天监至于大同。三十馀年。江表无事。至太清二年台城陷。帝享国四十八年。所言五十里也。太清元年八月十三侯景悬瓠来降。在丹阳之北子地。帝惑朱异之言以纳。景之作乱。始自戊辰之岁。至午年帝忧崩。
乐哉三十馀,悲哉五十里。
但看八十三,子地妖灾起。
佞臣作欺妄,贼臣灭君子。
若不信吾言,龙时侯贼起。
且至马中间,衔悲不见喜(○隋书五行志。《诗纪》九十四。)
谶诗 南朝宋 · 释宝志
 押覃韵
南史曰:天监中沙门释宝志为诗云云。帝使周舍封记之。及中大同元年同泰寺灾。帝启封手迹。为之流涕。帝生于甲辰。三十八。克建邺之年也。遇灾岁实丙寅。八十三矣。四月十四日而火起之始。自浮屠第三层。三者。帝之昆季次也。
昔年三十八,今年八十三。
四中复有四,城北火酣酣(○南史梁武帝纪。《诗纪》九十四。)
泰始元年改元大赦诏 南朝宋 · 谢庄
 出处:全宋文卷三十四
高祖武皇帝德洞四瀛,化绵九服。
太祖文皇帝以大明定基,世祖孝武皇帝以下武宁乱。
日月所照,梯山航海,风雨所均,削衽袭带。
所以业固盛汉,声溢隆周。
子业凶嚣自天,忍悖成性,人面兽心,见于龆日,反道败德,著自比年。
其狎侮五常,怠弃三正,矫诬上天,毒流下国,实开辟所未有,书契所未闻。
再罹遏密,而无一日之哀;
齐斩在躬,方深北里之乐。
虎兕难匣,凭河必彰,遂诛灭上宰,穷衅逆之酷,虐害国辅,究孥戮之刑。
子鸾同生,以昔憾殄殪
敬猷兄弟,以睚眦歼夷。
征逼义阳,将加屠脍。
陵辱戚藩,木贾楚妃主。
夺立左右,窃子置储,肆酗于朝,宣淫于国。
事秽东陵,行污飞走。
积衅罔极,日月滋深。
比遂图犯玄宫,志窥题凑,将肆枭、镜之祸,骋商、顿之心。
又欲鸠毒崇宪,虐加诸父,事均宫阃,声遍国都,鸱枭小竖,莫不宠昵,朝廷忠诚,必加戮挫。
收掩之旨,虓虎结辙;
掠夺之使,白刃相望。
百僚危气首领无有全地;
万姓崩心,妻子不复相保。
所以鬼器山鸣,星钩血降,神器殆于驭索,景祚危于缀冕。
朕假寐凝忧,泣血待旦,虑大宋之基,于焉而泯,武、文之业,将坠于渊。
赖七庙亡灵,藉八百之庆,巨猾斯殄,鸿珍时褰。
皇网绝而复纽,天纬缺而更张。
猥以寡薄,属承乾统,上缉三光之重,俯顾庶民之艰。
业业矜矜,若履冰谷,思与亿兆,同此维新。
可大赦天下,改景和元年泰始元年
赐民爵二级。
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人谷五斛。
逋租宿债勿复收。
犯乡论清议,赃污淫盗,并悉洗除
长徒之身,特赐原遣。
亡官失爵,禁锢旧劳,一依旧典。
其昏制谬封,并皆刊削(《宋书·明帝纪》,案,《南史·谢庄传》,明帝定乱使为教诏,传诏立待,诏虞,其文甚工。)
索虏互市议 南朝宋 · 谢庄
 出处:全宋文卷三十五
臣愚以为獯猃弃义,唯利是视,关市之请,或以觇国,顺之示弱,无明柔远,距而观衅,有足表强。
且汉文和亲,岂止彭阳之寇;
武帝修约,不废马邑之谋。
故有馀则经略,不足则闭关。
何为屈冠带之邦,通引弓之俗,树无益之轨,招尘点之风。
交易爽议,既应深杜;
和约诡论,尤宜固绝。
臣庸管多蔽,岂识国仪恩诱降逮,敢不披尽(《宋书·谢庄传》。)
袁粲褚渊刘秉 南朝宋 · 刘休范
 出处:全宋文卷十四
夫治政任贤,宜亲疏相辅,得其经纬,则结绳可及,失其规矩,则危亡可期。
汉承战国之馀,伤周室衰殄,立磐石之宗,而致七国之乱。
魏革汉典,创于前失,遂使诸王绝朝聘之礼,是以根疏叶枯,政移异族。
今宗室衰微,自昔未有,泰宁之世,足以为譬。
孤子忝枝皇族,预关兴毁,虽欲忘言,其可得乎?
高祖武皇帝升睿三光,涤纷四表。
太祖文皇帝钦明冠古,资乾承历,秉钺西服,鸣銮东京,搜贤选能,纳奇赏异。
孝武皇帝岐嶷天纵,先机雷发,陵波静乱,宏业中兴,储嗣不腆,遂贻祸难。
于时建安王以家难频遘,宜立长主,明皇帝恢朗渊懿,仁润含远,奉载南面,允合天人。
太尉以年长居卑,怨心形色,欣慰等规行不轨,事迹披猖。
骠骑以忤颜失旨,应对不顺,在蕃刻削,怨结人鬼。
先帝明于号令,岂枉法为亲,二王之衅,实自由己。
司徒巴陵王劳谦为国,中流事难,有不世之勋,奉时如天,事兄犹父,非唯令友,信为国器。
唐叔之忠,而受之罪,亲戚哀愤,行路嗟叹。
王地籍光洁,德厌民望,并无寸罪,受毙谗邪。
先帝穆于友于,留心亲戚,去昔事平之后,面受诏诲,礼则君臣,乐则兄弟,升级赐赏,动不移年,抚慰孜孜,恒如不足,岂容一旦阋墙,致此祸害,良有由也。
先帝寝疾弥年,体疲膳少,虽神照无亏,而虑有失德补阙拾遣,责在左右。
于时出入卧内,唯有运长、道隆,群细无状,因疾遘祸,见上不和,知无瘳拯,虑晏驾之日,长王作辅,夺其宠柄,不得自专。
是以内假帝旨,外托朝议,谀辞诡貌,万类千端,升进奸回,屠斥贤哲,外矫天则,内诬人鬼。
是以星纪违常,羲望失度。
魏颗择命,《春秋》美之;
秦穆殉良,《诗》有明刺。
臣子之节,得失必书,不及匡谏,犹以为罪。
交间苍蝇,驱扇祸戮,爵以货重,才由贫轻,先帝旧人,无罪黜落,荐致乡亲,遍布朝省。
谄谀亲狎者,飞荣玉除;
静立贞粹者,柴门生草。
事先关已,虽非必行;
若不咨询,虽是必抑。
海内远近,人谁不知。
未解执事,不加斧钺,遂致先帝有杀弟之名,丑声遗于君父,格以古义,岂得为忠?
先帝崩殂,若无天地,理痛常情,便应赴泣。
但兄弟枉酷,已陷谗细,孤子已下,复触奸机。
是以望陵坟而摧裂,想銮旂而抽恸。
虽复才违寄宠,而地属负荷,顾命之辰,曾不见及。
分崩之际,诏出两竖,天诱其衷,得居乎外。
若受制群邪,则玉石同碎矣。
以宇宙之基,一旦受制卑琐,刘氏家国,使小人处分,终古以来,未有斯酷。
石显曹节,方今为优,而望之、仲举,由以致弊。
至于遭逢丑慝,岂有古今者乎。
诸贤胄籍冠冕,世历忠贞,位非恩树,勋岂宠结,忧国勤王,社稷之镇,岂可含纵谗凶,坐观倾覆。
自惟宋室未殒,得以推移者,正内赖诸贤,防勒奸轨,外有孤子,跨据中流。
而人非金石,何能支久,使一亏落,则本根莫庇。
当今主上冲幼,宜明典章,征虏之镇,不见慰省,逆旅往来,尚有顾眄,骨肉何雠,逼使离隔。
禽兽之心,横生疑贰,经由此者,每加约截,同恶相求,有若市贾。
以孤子知其情状,恒恐以此乘之,钳勒州郡,过见防御。
近遣西南二使,统内宣传,不容恐惧,即遣启并有别书。
若以孤子有过,便应鸣鼓见伐;
如其不尔,宜令各有所归。
与杀不辜,宪有常辟,三公之使,无罪而斩、鄙虽不肖,天子之季父,卑小主者,敢不如是乎。
孤子承奉今上,如事先朝,夙夜恭谨,散心云日,晦望表驿,相从江衢,有何亏违,顿至于此。
既已甘心,其可再乎。
如往来所说,以孤子纳士为尤,此辈惧其身罪,岂为国计。
在昔四豪,列国公子,犹博引广纳,门容三千。
况孤子位居鼎司,捍卫畿甸,且今与昔异,咸所知也。
狡虏陵掠,江淮侵逼,主上年稚,宗室衰微,邪僭用命,亲贤结舌,疆埸婴涂炭之苦,征夫有勤役之劳,瓜时不代,齐有致祸,况长淮戍卒,历年思怨,不务拓远强边,而先事国君亲戚,以此求心,何事非乱。
又以膳治盆垒,复致嚣声,自晋、宋之灾,积贮百万,孤子到镇,曾不数千里,且修城池,整郭邑,为治常理,复何足致嫌邪?
若以中流清荡,则任农夫不应实力强兵,作镇姑孰,俱防寇害,岂得独嫌于此。
成王之明,而为流言致惑,若使金滕不开,则周公无以自保。
乐毅归赵,不忍谋燕,况孤子礼则君臣,恩犹父子者乎。
所以枕戈泣血,只以兄弟之雠尔。
观其不逞之间,岂可限量。
设使遂其虐志,诸君欲安坐得乎?
唇亡齿寒,理不难见。
桂蠹必除,人邪必剪。
枉突徙薪,何劳多力。
望便执录二竖,以谢冤魂,则先帝不失顺悌之名,宋世无枉笔之史。
此州地居形要,路枕九江,控弦跨马,越关而至。
重气轻死,排薮竞出,练甲照水,总戈成林,剿此纤隶,何患不克。
但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欲使薰莸内辨,晋阳外息尔,功有所归,不亦可乎?
便当投命有司,谢罪天阙,同奉温清,齐心庶事。
之任,非君而谁?
周邵之职,颇以自许,左提右挈,无愧故人。
刚断,产、禄蚤诛,张、温趑趄,文台扼腕。
事之枢机,得失俄顷,往车今辙,庶无惑焉。
近持此意,申之沈攸,其愤难不解诸王致此,既知祸原,锐然奋发,蓄兵厉卒,以俟同举。
张兴世发都日,受制凶党,扬飏直逝,遂不见遇,孤子近遣信申述奸祸,方大惆惋,追恨前迷,比者信使、每申勤款。
王奂,兵权在握,厥督屠枉,朝野嗟痛,犹父之怨,宁可与之比肩。
孤子此举,增其慷慨,义之所劝,其应犹响。
诸君或未得此意,故先告怀。
徙倚一隅,迟及委问。
孤子哀疾尪毁,穷尽无日,庶规史䲡,死不忘本。
临纸荒哽,言不诠第(《宋书·桂阳王休范传》。)
追崇江夏王义恭令书 南朝宋 · 刘彧
 出处:全宋文卷九
中书监太宰太尉录尚书江夏王道性渊深,睿鉴通远,树声列藩,宣风铉德,位隆姬辅,任属负图,勤劳国家,方熙托付之重,尽心毗导,永融雍穆之化。
而凶丑忌威,奄加冤害,夷戮有暴,殡穸无闻,愤达幽明,痛贯朝野。
朕蒙险在难,含哀莫申,幸赖宗祐之灵,克纂祈天之祚。
仰惟勋戚,震动于厥心。
梁王征庸,警跸备礼,东平好善,黄屋在廷,况公德猷弘懋,彝典未殊者哉。
可追崇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太尉中书监录尚书事王如故,给九旒鸾辂,虎贲班剑百人,前后部羽葆鼓吹,辒辌车(《宋书·江夏王义恭传》,太宗定乱,令书云云。)
四时白纻歌五首 其一 春白纻 南梁 · 沈约
古今乐录曰:沈约云。白纻五章。敕臣造。武帝造后两句。
兰叶参差半红,飞芳舞縠戏春风。
如娇如怨状不同,含笑流眄满堂中。
翡翠群飞飞不息,愿在云间长比翼。
佩服瑶草驻容色,舜日尧年欢无极(○《类聚》四十三。《乐府诗集》五十六。《诗纪》七十二。又玉台新咏九作春日白纻曲。引红、风、息、翼四韵。)
四时白纻歌五首 其二 夏白纻(《诗纪》云。文苑英华作梁武帝。今从乐府作沈约。) 南梁 · 沈约
 押真韵
朱光灼烁照佳人,含情送意遥相亲。
嫣然一转乱心神,非子之故欲谁因(○《乐府诗集》五十六。《诗纪》七十二。又《类聚》四十三引人、亲、神、因四韵。文苑英华百九十三作梁武帝白纻歌。引人、亲、神、因四韵。)
鹿葱 南梁 · 沈约
 押职韵
野马不任骑。兔丝不任织。
既非中野花。无堪麇麚食(○《类聚》八十一。《尔雅》翼三。《诗纪》七十四。○灌畦暇语曰:沈约以佐命勋位冠梁朝。晚年诸进用事者。忌其固位。取所为鹿葱诗。乘间以白武帝。帝意已不能堪。未几得道士赤章事。遂大发怒。以忧死。其《诗》曰:野马不可骑。兔丝讵宜织。尔非苹与蒿。岂供麚鹿食。逯按。文字略有不同。)
梁鼓吹曲十二首 其一 木纪谢(隋书乐志曰:汉第一曲朱鹭。改为木纪谢。言齐谢梁升也。) 南梁 · 沈约
隋书乐志曰:鼓吹宋、齐并用汉曲。又充庭用十六曲。梁高祖乃去四曲。留其十二。合日时也。更制新歌。以述功德。
木纪谢,火运昌。
炳南陆,耀炎光。
民去癸,鼎归梁。
鲛鱼出,庆云翔。
韊五帝,轶三王。
德无外,化溥将。
仁荡荡,义汤汤
浸金石,达昊苍。
横四海,被八荒。
舞干戚,垂衣裳。
对天眷,坐岩廊。
有锡,祚无疆。
风教远,礼容盛。
感人神,宣舞咏。
降繁祉,延嘉庆(○《乐府诗集》二十。《诗纪》九十五。又《类聚》四十二引昌、、王、荒四韵。广《文选》十二引昌、、翔、将、汤、苍、荒、裳、廊、疆、盛、咏、庆十三韵。)
梁鼓吹曲十二首 其八 昏主恣淫慝(汉第八曲上陵改为昏主恣淫慝。言东昏政乱。武帝起义。平九江、姑熟。大破朱雀。伐罪吊民也。) 南梁 · 沈约
昏主恣淫慝,皆曰自昌盛。
上仁矜亿兆,誓师为请命。
既齐丹浦战,又符甲子辰。
龛难伐有罪,伐罪吊斯民。
悠悠亿万姓,于此睹阳春(○《乐府诗集》二十。《诗纪》九十五。又《类聚》四十二引盛、命、辰、春四韵。)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一 俊雅(三曲)。(隋书乐志曰:众官出入。宋元徽三年仪注奏肃咸乐。齐及梁初亦同。至是改为俊雅。取礼记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也。二郊、太庙、明堂。三朝同用焉) 南梁 · 沈约
四言诗 押纸韵
隋书光志曰:梁初。郊禋宗庙及三朝之乐。并用宋齐元徽、永明仪注。唯改嘉祚为永祚。又去永至之乐。及武帝定国。并以雅为称。取诗序云。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止于十二。则天数也。乃去阶步之乐。增撤食之雅焉。其词并沈约所制。○《诗纪》云。按雅乐歌有郊庙、燕射通用者。不独用于三朝而已。详见后注。
设官分职,髦俊攸俟。
髦俊伊何,贵德尚齿。
唐乂咸事,周宁多士。
区区卫国,犹赖君子。
汉之得人,帝猷乃理。
梁大壮大观舞歌二首 其一 大壮舞歌(隋书乐志曰:大壮舞取易彖云大壮。大壮者。壮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也。古今乐录曰:大壮、大观二舞。以大为名。《老子》云。域中有四大。《论语》云。惟天为大。今制大壮、大观之名。亦因斯而立义焉。) 南梁 · 沈约
四言诗
隋书乐志曰:梁初犹用凯容宣烈之舞。武帝定乐。以武舞为大壮舞。文舞为大观舞。又曰:大壮舞奏夷则。大观舞奏姑洗。取其月望也。二郊、明堂、太庙。三朝同用。古今乐录曰:梁改宣烈为大壮。即周武舞也。改凯容为大观。即舜韶舞也。陈以凯容乐舞用之郊庙。而大壮、大观犹同梁舞。所谓祠用宋曲。宴准梁乐。盖取人神不杂也。
高高在上,实爱斯人。
眷求圣德,大拯彝伦。
率土方燎,如火在薪。
惵惵黔首,暮不及晨。
朱光启耀,兆发穹旻
我皇郁起,龙跃汉津
言届牧野,电激雷震。
阙巩之甲,彭濮之人。
或貔或武,漂杵浮轮。
我邦虽旧,其命维新。
六伐乃止,七德必陈。
君临万国,遂抚八寅(○隋书音乐志。《乐府诗集》五十二。《诗纪》九十七。)
梁鼓吹曲十二首 其二 贤首山(汉第二曲思悲翁。改为贤首山。言武帝破魏军于司部。肇王迹也。) 南梁 · 沈约
贤首山
险而峻。
乘岘凭临胡阵。
骋奇谋。
奋卒徒。
断白马。
飞狐
殪日逐。
歼骨都。
谷蠡
馘林胡。
草既润。
原亦涂。
轮无反。
幕有乌。
扫残孽。
震戎逋。
凯奏
展欢酺。
咏杕杜
旋京吴(○《乐府诗集》二十。广《文选》十二作岘首山。《诗纪》九十六。又《类聚》四十二引峻、阵、徒、狐四韵。)
梁鼓吹曲十二首 其三 桐柏山(汉第三曲艾如张。改为桐柏山。言武帝牧司。王业弥章也。) 南梁 · 沈约
 押有韵
桐柏山。淮之首。
肇基帝迹。遂光区有。
大震边关。殪獯丑。
农既劝。民惟阜。
穗充庭。稼盈亩。
迨嘉辰。𧲛芳糗。
纳寒场。为春酒。
昭景福。介眉寿
天斯长。地斯久。
化无极。功无朽(○《乐府诗集》二十。广《文选》十二。《诗纪》九十五。又《类聚》四十二引首、有、丑、阜四韵。)
梁鼓吹曲十二首 其十 期运集(汉第十曲有所思改为期运集。言武帝膺箓受禅。德盛化远也。) 南梁 · 沈约
期运集。惟皇膺宝符。
龙跃清汉渚。凤起方城隅。
讴歌共适夏。狱讼两违朱。
二仪启嘉祚。千载犹旦暮。
舞蹈流帝功。金玉昭王(○《类聚》四十二。《乐府诗集》二十。《诗纪》九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