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魏晋 · 张奴
 押阳韵
高僧传曰:外国名僧祛叱。寄史长干寺。有张奴者。不知何许人。不甚见食。而常自肥泽。冬夏常著单布衣。祛叱行见张奴。欣然而笑。祛叱曰:吾东见蔡犭屯。南讯马生。北遇王年。今欲就杯度。乃与子相见耶。张奴乃题槐树。为歌曰:
濛濛大象内,照曜实显彰。
何事迷昏子,纵惑自招殃。
乐所少人往,苦道若翻囊。
不有松柏志,何用拟风霜。
闲豫紫烟表,长歌出昊苍。
澄虚无色外,应见有缘乡。
岁曜毗汉后,丽辰傅殷王
伊余非二仙,晦迹之九方。
亦见流俗子,触眼致酸伤。
略谣观有念,宁曰尽矜章(○高僧传十杯度传。北山录三。《诗纪》三十七。)
题颂同张奴 晋 · 僧祛吒
四言诗 出处:全晋文
悠悠世事,惑滋损益。
使欲尘神,横生悦泽。
惟此哲人,渊觉先见,思形浮沫,瞩影遄电。
累踬声华,蔑丑章弁,视色悟空,习物伤变。
舍纷绝有,断习除恋。
青条曲荫,白茅以荐,依畦啜麻,邻崖饮荐。
慧定计昭,妙真日眷。
慈悲有增,深想无倦(《高僧传》十杯度。)
高僧传论 其三 神异论 南梁 · 释慧皎
 出处:全梁文卷七十三
神道之为化也,盖以抑夸强,摧侮慢,挫凶锐,解尘纷。
至若飞轮御宝,则善信归降,竦石参烟,则力士潜伏。
当知至治无心,刚柔在化。
晋惠失政,怀悯播迁,中州寇荡,窦羯乱交,渊曜篡虐于前,勒虎潜凶于后,郡国分崩,民遭屠炭。
澄公悯锋镝之方始,痛刑害之未央。
遂彰神化于葛陂,聘悬记于襄邺。
藉秘咒而济将尽,拟香气而拔临危。
瞻铃鞅掌,坐定凶吉。
终令二石稽首,荒裔子来,泽润苍生,固无以校也。
其后佛调、耆域、涉公、杯度等,或韬光晦影,俯同迷俗,或显现神奇,遥记方兆。
或死而更生,或窆后空椁。
灵迹怪诡,莫测其然。
但典章不同,去取亦异,至如刘安、李脱,书史则以为谋僭妖荡,仙录则以为羽化云翔。
夫理之所贵者合道也,事之所贵者济物也,故权者反常而合道,利用以成务。
然前传所纪,其详莫究。
或由法身应感,或是遁仙高逸。
但使一分兼人,便足高矣,至如慧则之感香饔,能致痼疾消瘳。
史宗之过渔梁,乃令潜鳞得命。
白足临刃不伤,遗法为之更始。
保志分身圆户,帝王以之加信。
光虽和而弗污其体,尘虽同而弗渝其真。
故先代文纪,并见录。
若其夸闑方伎,左道乱时。
因神药而高飞,藉芳而寿考。
夫鸡鸣云中,狗吠天上,蛇鹄不死,龟灵千年,曾是为异乎(《高僧传》十)
短歌行 隋 · 辛德源
 押尤韵
驰射罢金沟,戏笑上云楼
少妻鸣赵瑟,侍妓转吴讴。
杯度浮香满,扇举细尘浮。
星河耿凉夜,飞月艳新秋
忽念奔驹促,弥欣执烛游(○《乐府诗集》三十。《诗纪》百二十三。)
嵩山会善寺故大德道安禅师碑铭 唐 · 宋儋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六
(上阙)祐所□识旷劫谁比次有□大禅师禅师法讳道安
俗姓李氏
□独□尘惑□被艰难行洞精苦。
越生于开皇。
洎夫大业。
龙战在野。
烝人狼顾无家。
而尘垢惟深。
不霾珠曜。
冰霜惟惨。
不夺贞。
□乘扬□以曳□禅池冽净以通原。
日大师宏忍传禅要于蕲下□密□会同□片言洞□念□则佛池净其法身。
圆月湛于清空。
传灯□达摩纳众流以成海。
总□沙以立身。
一香普闻。
千光分照。
□而□大师大师每叹曰。
予尝有愿。
当令一切。
俱如沙门
获所安乐。
学人多矣。
□秀□安□徵请之八师受禅要。
禅师顺退避位。
推美于玉泉大通也。
从此就□泉足以澡漱。
与道而游。
不乐何求。
竟居嵩山会善寺焉。
夫日登浑天苦遥夜者
利见火□忝尔怀誓涂我□拂衣而起。
却游以辞。
益指于荆州玉泉
已而返覆年序矣。
□有涕□若夫高密诣耶。
则无务薄言。
神梵仪耶。
则无閒往教。
哲后躬亲禅窟。
咨□道门□而以月系年。
非道妙动于时。
能仁感于俗。
安至如是乎。
遂不得已而心副于世□或□以□遣义维远。
悟之者意豁而无住。
昧之者思绝而失常。
□诟或扬而□虚空浑大。
得之同体。
日月融朗。
得以同晖。
自山门。
遍于天下也。
乌感韶乐者美克绍之□心于禅师有之。
景龙二年二月三日中夜
禅师忽而令门弟子等。
谓□以山无□无□深以林□因之野火寻焚而灭。
惟吾之初愿也。
操必化之□大□自书驰□纳□相渝至八日遂阖户去人卧胁黑足而□询诸耆宿盖云□其圣道□其岁时故莫得实其报□也呜呼。
是生如电。
随风□尽即风如我随□从游者不能尽造。
希声者不能毕闻。
门人之间。
故有百身请代□血□而不得者。
既而□主君辍朝。
可其付托。
侯王哀赴。
侑以礼仪。
道远惟光□嵩岩焚馀起幽□于道场。
瑞气结于林顶。
异虹奇鸟。
首末连见。
因感盛贤之去也。
以予度禅师之至采□由下而转高。
固道以生之。
德惟天纵者也。
以为教必称师。
是有双峰之学。
贞不愚俗。
自有□洞于存没胜被于师资。
一为圣胎。
一为僧宝。
是以弟子慧远者。
袭明承庆。
演末裕源。
东传之□高标业精深寄。
永慕师道。
长怀友风。
缘幽石以形言。
向遗履以投体。
式资墨客。
而扬德馨(下阙)
□定之以清。
沄沄者心。
慧之以明。
定复伊何。
清照万有。
慧复伊何。
明彻重垢。
是训是学。
惟德惟师。
□俗谛□真如万法都吻。
五蕴何储。
堂堂如月。
光流不极。
抚照馀晖。
取拾无得。
众所瞻仰。
香□齐致离会同然。
永痛斯日。
载奉何年。
解吾人之愠。
妙觉常存。
化吾人之道。
净戒弥尊。
勿□。
玄武禅师屋壁(屋在中江大雄山。)762年 唐 · 杜甫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
引用典故:乘杯 惠远
何年顾虎头,满壁(一作座)(一作沧)
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一作水)流。
锡飞常近鹤,杯度不惊鸥
似得庐山路,真随惠远游。
苏州乾元寺碑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
五蕴十二入十八界。此上三科
能包万法因缘。生为有无。
自性为空。空有融一。
即中道义。虽石船渡海。
蚊背负山。不为希有事。
僧法珣与和合众法藏等造乾元寺者。晋高士戴逵子禺之宅也。
乾元初节度使郑昊之奏立。
观察李涵李道昌皆有力。大臣求无上道。
以心无所愿无边。受者实得。
施者实与。虽空不败。
有为有灭。无为无灭。
无为有为之体。有为无为之用。
无生无灭。无相无名。
无相法。无言语说法。
以无言语说故。有相大乘。
有观法门。无相大乘。
无观法门。于法有所得。
有相大乘义。于法无所得。
无相大乘义。所得无所得。
俱真一乘之义事也。为妙因果。
譬如种子。依地而生。
又如大地。能偫有。
虚空之体。大于天地。
天地有尽。虚空无尽。
如来之体。大于虚空。
光明虚觉。圆寂万亿。
故于无住本建乎诸法。不动真际。
恒沙烦恼。莫不断除。
鱼吞钩。虎落阱。
蛾拂火。此众生自取其毒。
道本平坦。树本清凉。
佛在摩竭提国城等正觉。诸弟子栖乎茂林
藉彼祥草。厥后因时设教。
犹著弊衣。行次乞食。
及往忉利省摩耶夫人。优填王铸金刻木。
始用胶漆泥布。佛有像自此始也。
与佛在时。功德无异。
于是给孤长者造祗园精舍。末由底迦造龙宫精舍。
竺乾法兰造洛阳白马寺佛图澄造邺中九百七十三寺。
释道安襄阳一十五寺。远法师庐山东林西林寺
度法师摄山栖霞寺杯渡法师南陵隐静寺
傅大士东阳双林寺思大师衡阳南岳寺。
智者大师天台国清玉泉寺。三十五寺略也。
涅槃无前无后。般若无新无旧。
法珣上人重旧德不轻新学。门人清瑛请况于经藏中抄佛心说。
永示无极。文曰。
倬哉迷卢。宏亘大千。
百亿日月。藕丝贯穿。
蚊背负之。飞登梵天。
尘劳为海。般若为船。
截生死流。是曰希有。
大哉乾元。实则不朽。
和众云臻。珣为称首。
佛告善来。宝坊崇哉。
法雨洒埃。慈云徘徊。
台州(一作天台隐静寺 中唐 · 王建
 押药韵
隐静灵仙(一作山)寺天凿,杯度飞来建岩壑。
五峰直上插银河,一涧当空泻寥廓。
崆峒黯淡碧琉璃(一作琉璃殿),白云吞吐红莲阁。
不知势压天几重,钟声常闻(一作在)月中落。
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 唐 · 毛涣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万里求文教,王春怆别离。
未传不住相,归集祖行诗。
举笔论蕃意,焚香问汉仪。
莫言沧海阔,杯度自应知。
按:此诗原署「台州临县毛涣」,台州临海县,无临县,「临县」应即指临海县,「临」下脱去「海」字。
送好约法师江南 中唐 · 卢仝
 押真韵
杯度度一身,法度度万民。
为报江南三二日,这回应见雪中人。
送僧游越 北宋 · 宋祁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越绝天长晓雾低,若耶云树蔽春晖。
江龙浪稳迎杯度,岩虎蹊空避锡归。
晨饭聚香斋品洁,夜盆沈漏睡魔稀。
玉珰谁望西来气,五叶花开祖有衣。
叔昭上人附施屯田还宣城1058年 北宋 · 梅尧臣
五言绝句 押先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瓶巾过江去,远托故人船。
借问风涛势,何如杯度年。
杯渡山纪略元祐四年 北宋 · 蒋之奇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六
广州图经》:杯渡山在屯门界三百八十里,旧传有杯渡师来此。
《高僧传》云:「宋元嘉时杯渡常来赴齐谐家,后辞去,云:『贫道去交广之间』」。
退之诗云:「屯门虽云高,亦映波浪没」。
所谓屯门者,即杯渡山也。
旧有军寨在北之麓。
今捕盗廨之东,有伪刘大宝十二年己巳二月十八日汉封瑞应山勒碑在焉。
榜文刻:「汉乾和十一年岁次甲寅,开翊卫指挥、同知屯门镇检点防遏、右靖海都巡陈巡,命工镌杯渡禅师像供养」。
杯渡事,余已删定著于篇。
汉大宝己巳至今元祐己巳,盖一百二十一年矣,事之显晦有时哉。
昔余读李白南陵隐静诗》:「岩种郎公,门深杯渡松」。
以为杯渡迹见江淮间,不知又应现交广云。
为赋之曰:吾闻杯渡师,常来交广间。
至今东莞县,犹有杯渡山。
兹山在屯门,相望横木湾。
往昔韩湘州,赋诗壮险艰。
飓风真可畏,波浪没峰峦。
伪刘昔营军,攘摽防蛋蛮。
镌碑封瑞应,苏痕半斓斑。
南邦及福地,达摩初结缘。
灵机契震旦,乘航下西天。
长江一苇过,峤只履还。
渡也益复奇,一杯当乘船。
大风忽怒作,滚滚惊涛掀。
须臾到彼岸,垒足自安然。
掷杯入青云,不见三四年。
安得荷芦图,相从救急患。
累迹巨浪侧,真风杳难攀。
鲸波岂小患,浮游如等閒。
仰止路行人,不辞行路难。
按:嘉庆《(广东新安县志》卷二三下,民国十九年铅印本。
送深阇梨之越开讲 北宋 · 韦骧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家世事簪绅,方袍早出尘。
诗书捐旧习,戒律悟前身。
杯度吴川雪,经翻越峤春。
逆知专讲席,著意警迷津。
华亭超果照法师塔铭元丰六年十一月 北宋 · 释元照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六、《芝园集》卷上
法师讳灵照字了然号希夷子
父卢氏,本东阳兰溪建邺里人。
法师生而有异,不与群童戏剧。
既失恃怙,志愿脱俗,累启于兄。
兄欲止之,遂取三极粗者示之曰:「使吾击汝,碎,可从汝意」。
法师欣然,跃入山林间拾如束薪,负至兄前,曰:「兄果容入道,直以束击之俱碎,亦无恨矣」。
兄即感涕,乃知其志不可夺,遂令礼本县宝慧寺绍贤为师。
一入僧门,誓去枕席,香灯礼诵,昼夜不息,未期月诵通《法华》、《光明》二经。
年过弱冠,抱经投试,即预科选,长吏嘉其敏锐,别榜以奖之。
洎落发禀具,奉持甚严,窃自思曰:「人而不学,没齿无闻,君子耻之。
矧为佛徒,唯道是务,饱食虚度,不知其可乎」。
遂浮杯度江,诣钱唐香严兰若,依湛法师天台教。
服勤数载,更欲旁求,师训之曰:「汝无他往,方今净觉法师阐化吴兴,实吾宗间世之匠,宜就而正焉」。
法师受教,负笈而往。
师资道契,针芥相投,切问近思,夙夜匪懈。
又数年间,一家教观无不通达。
净觉欲观其器度,历试重任,法师随事裁置,皆得众心。
净觉归寂吴兴道俗请住吴山解空院,次迁景德戒坛院。
熙宁中香严法师云间超果,力搆教肆,才及完备,无何报尽。
将启手足,嘱其众曰:「吾竭力尽心,建此道场,常愿得一真传教人以继吾后,非灵照,其他不可」。
道俗依言,同谋恳请,法师乃率众而至。
遐迩向风,徒侣奔凑,禅诵精苦,讲诲无倦。
矧乃崇净土之教,慕东林之风。
自元丰已来,结四众为社,专慕弥陀,誓期西往。
每至春首,启净土法会七昼夜,躬事忏摩,愈加精至。
如是二三年间,士女预社者二万馀人,获益感验,不可胜数。
尝于寝梦见弥陀、观音、势至,圣相殊特,法师前礼跪而问曰:「灵照一生诵大乘经,学大乘法,修大乘行,期生安养,为果愿否」?
观音指曰:「净土不远,有愿则生,勿复疑矣」。
又尝诵经至于深夜,因而倚卧,忽梦普贤身相,喜而惊寤,遂发心造普贤像,誓诵《法华》万部以严净报。
馀时读诵不可具纪。
元丰五年仲冬月,忽卧疾不起,谓侍者曰:「吾于病中见有异事,安养,吾已决矣」。
十六日昧爽间,北首西面,累足而逝,肢体温煖者三日
其徒依西竺法阇维之。
是日天惨云愁,风悲泉咽,衰素盈于四衢,号恸震于大野
众以香木积而化之,开棺发焰,或闻异香。
烟散身灰,尽睹奇瑞,舌根不坏,柔润如生,舍利迸流,赤白相间。
平居功业,于兹见矣。
世报五十五,僧夏三十四。
登门受道千有馀人,亲度弟子曰静仁,曰觉圆,曰静智。
明年仲冬十八日,以骨舌瘗于院之东南隅,立塔以识之。
其静仁者累以行状从予丐文,予与法师有旧,辞不得已,强铭系曰:
竺风扇于震旦,台教盛于东吴
克荷斯道,寔蕃有徒。
伟欤法师,出为世模
拯于弱丧,炳于昏衢。
乘戒两急,言行齐驱。
集结莲社兮希风庐阜,剋勤禅诵兮接武大苏。
道因时而或晦,形随物而云殂。
舍利腾烟兮粲如珠颗,舌根在焰兮赫如红蕖
摧教门之梁栋,失后学之津途。
机山西湖,丈室东隅,睹此灵坟,孰不为之呜呼!
桐庐连夕大雨溪涨数十丈徙寓白塔山上方阁 宋 · 孙觌
五言排律 押鱼韵
苍莽川流会,浑酣海气嘘。
蛟龙改窟宅,雷电走空虚。
殷地翻坤轴,黏天浸日车。
高僧杯度,游客且楼居。
壮观真难值,幽怀亦少摅。
翩翩一鸟去,何必羡知鱼。
顷与徐美祖(明抄校、金本、徐本作江)养源同游杯渡道场余来钱塘而二君再游以诗见寄 北宋末 · 周紫芝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当年三士各清狂,下马同寻古道场。
人在诸峰朝著屐,天教我辈夜分床。
胜游已是成陈迹,晚路何堪更异乡。
闻道重来苦相忆,为君日转九回肠
游衡廊山山中有梁武帝杯渡禅师 北宋末 · 周紫芝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瀛渤从来是一沤,何妨飞锡到中州
解将瓶钵横云海,懒向秦淮障逆流。
止老画杯渡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一、《太仓稊米集》卷四三
止公道人,以墨为戏。
杯渡之一叶,绝鲸波之万里。
盖以钵为船,以笠为帆,揽冠缨为捍索,植柱杖为桅竿。
势若飞动,而起灭于云涛之颠。
陋哉!
俗子异此伟观,独不知此四大海者,乃吾坳堂之上覆杯之间而已也。
晁叔用得古镜二一以遗法一上人澄澈可爱底水隐然蜃楼突起又作杯渡禅师(下原衍翻字,据四库本删)翩然衣动正在中流间也一求记于予因为作歌1117年 宋 · 吕本中
晁郎高居卧冰雪,得此悬空两秋月。
已将屋角倒魑魅,更与人间洗炎热。
一月团团如扇面,一月菱花光掣电。
怜君囊中一物无,意欲分君托方便。
菱花入袖世莫识,空堂夜留疏雨滴。
天生宝气有期会,复恐藏去终无益。
君行万里寻剑术,山精唤君君莫出。
寒泉百尺傍枮树,狡兔九月投霜鹘。
未须潘谓苦哦诗,或自苏公识神物。
下有禅和不笑人,须君一照蛟龙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