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僧玄光”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张鲁解福教 东汉末 · 刘璋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二
夫灵仙养命,犹节霞,而厚身嗜味,奚能尚道(《弘明集》八引释玄光《辨惑论》:「张子鲁汉中解福,大集祭酒及诸鬼卒,酣进过常,刘璋教。」)
大涅豷经序 南朝宋 · 释道朗
 出处:全宋文卷六十二
《大般涅豷》者,盖是法身之玄堂,正觉之实称,众经之渊镜,万流之宗极。
其为体也,妙存有物之表,周流无穷之内,任运而动,见机而赴,任运而动,则乘虚照以御物,寄言蹄以通化
见机而赴,则应万形而为像,即群情而设教。
至乃形充十方,而心不易虑,教弥天下,情不在己。
厕流尘蚁而弗下,弥盖群圣而不高,功济万化而不恃,明逾万旦而不居。
浑然与太虚同量,泯然与法性为一。
夫法性以至极为体,至极则归于无变,所以生灭不能迁其常。
生灭不能迁其常,故其常不动。
非乐不能亏其乐,故其乐无穷。
或我生于谬想,非我起于因假。
因假存于名数,故至我越名数而非无;
越名数而非无,故能居自在之圣位,而非我不能变。
非净生于虚净,故真净水镜于万法。
水镜于万法,故非净不能渝。
是以斯经解章,叙常乐我净,为宗义之林,开究玄致,为涅豷之源,用能阐秘藏于未闻,启灵管以通照,拯四重之瘭疽,拔无闲之疣赘。
阐秘藏,则畅群识之情。
审妙义之在已;
启灵管,则悟玄光之潜映。
神珠之在体。
然四重无间,诽谤方等。
斯乃众患之𤴲瘠,疮疣之甚者,故《大涅𤴲》以无疮疣为义名,斯经以《大涅𤴲》为宗目。
宗目举,则明统摄于众妙,言约而义备。
义名立,则照三乘之优劣,至极之有在。
然冥化无朕,妙契无言,任之冲境,则理不虚运。
是以此经开诚言为教本,广众喻以会义,建议法以涉初,睹秘藏以穷源,畅千载之固滞,散灵鹫之馀疑。
至于理微幽蟠微于微者,则诸菩萨弘郢匠之功,旷舟船之济,清难云构,翻覆周密,由使幽途融坦,宗归豁然。
是故诵其文而不疲,语其义而不倦,甘其味而无足,餐其音而不厌,始可谓微言兴咏于真丹,高韵初唱于赤悬,梵音震响于聋俗,真俗巨曜于今日。
而寡闻之士,偏执之流,不量愚见,敢评大圣。
无涯之典,遂使是非兴于争论,讥谤生于快心,先觉不能返其迷,众圣莫能移其志。
方将沉弊八邪之网,长沦九流之渊,不亦哀哉。
天竺沙门昙摩识者,中天竺人,婆罗门种,天怀秀拔,领鉴明邃,机辨清胜,内外兼综,将乘运流化,先至敦煌,停止数载。
沮渠河西王者,至德潜著,建隆王业,虽形处万机,每思弘大道,为法城堑。
会开定西夏,斯经与谶自远而至,自非至感先期,孰有若兹之遇哉。
谶既达此,以玄始十年岁次大梁十月二十三日河西王劝请令译。
谶手执梵文,口宣秦言。
其人神情既锐,而为法殷重,临译敬慎,殆无遗隐,搜研本正,务存经旨。
唯恨梵本分离,残阙未备耳。
余以庸浅,预遭斯运,夙夜感戢,欣遇良深。
聊试标位,叙其宗格,岂谓必然窥其宏要者哉。
此经梵本正文三万五千偈,于此方言数减百万言。
今数出者一万馀偈。
如来去世,后人不量愚浅,抄略此经,分作数分,随意增损,杂以世语。
缘使违失本正,如乳之投水,下章言(案当有脱误。)虽然犹胜馀经,足满千倍,佛涅豷后初四十年,此经于阎浮提宣通流布,大明于世,四十年后,隐没于地。
至正法欲灭馀八十年,乃得行世,雨大法雨。
自是已后,寻复隐没,至于千载,像教之末,虽有此经,人情薄淡,无心敬信,遂使群邪竞辨,旷塞玄路,当知遗法将灭之相(《释藏》迹八。)
议国史限断表 南朝宋 · 徐爰
 出处:全宋文卷四十
臣闻虞史炳图,原光被之美,夏载昭策,先随山之勤。
天飞虽王德所至,终陟固有资田跃,神宗始于俾乂,上日兆于纳揆
其在《殷颂》,《长发》玄王,受命作周,实唯雍伯,考行之盛则,振古之弘轨。
降逮二汉,亦同兹义,基帝创乎丰郊,绍祚本于昆邑。
魏以武命《国志》,晋以宣启《阳秋》,明黄初非更姓之本,太始为造物之末,又近代之令准,式远之鸿规。
典谟缅邈,纪传成准,善恶具书,成败毕记。
然馀分紫色,滔天泯夏,亲所芟夷,而不序于始传,涉、圣、卓、绍,烟起云腾,非所诛灭,而显冠乎首述,岂不以事先归之前录,功偕著之后撰。
伏惟皇宋承金行之浇季,钟经纶之屯极,摊玄光以凤翔,秉神符而龙举,剿定鲸鲵,天人伫属。
晋禄数终,上帝临宋,便应奄膺纮寓,对越神工,而恭服勤于三分,让德迈于不嗣,其为巍巍荡荡,赫赫明明,历观逖闻,莫或斯等。
宜依衔书改文,登舟变号,起元义熙,为王业之始,载序宣力,为功臣之断。
其伪玄篡窃,同于新莽,虽灵武克殄,自详之晋录。
及犯命干纪,受戮霸朝,虽揖禅之前,皆著之宋策。
国典体大,方垂不朽,请外详议,伏须遵承(《宋书·徐爰传》。先是元嘉中何承天草创国史。世祖初,又使山谦之苏宝生踵成之,六年终其业。因上表,于是内外同议。)
二教论 其九 服法非老九 北周 · 释道安
 出处:全后周文卷二十三
问:「经云释迦成佛,已有尘劫之数,或为儒林之宗,或为国师道士,固知佛道,冥如符契。
又《清净法行经》云:佛遣三弟子,震旦教化:儒童菩萨,彼称孔丘
光净菩萨,彼称颜渊
摩诃迦叶,彼称老子
先生辨异,似若自私」。
答曰:圣道虚寂,圆应无方,无方之应,逗彼群品。
器量有浅深,感通有厚薄,故令无像之像,像遍十方,方言之言,言充八极。
应实尘沙,大略有二,八相感成,双林现灭,斯其大也;
权入六道,晦迹尘光,斯其小也。
小则或画卦以御时,或播殖以利世,或修正以定乱,或行礼以诫物,或谈无而傲荣,或说有而重爵。
何为老生,独非一迹,故《须弥四域经》曰:实应声菩萨名曰牺,宝吉祥菩萨名曰女祸。
但今之道士,始自张陵,乃是鬼道,不关老子,保以知之?
李膺《蜀记》曰:张陵避病疟于社之中,得咒鬼之术书,为是遂解使鬼法,后为大蛇所噏,弟子妄述升天《后汉书》称,张鲁,母有姿色,兼挟鬼道,往来刘焉家,益州刺史刘焉遂任以为督义司马,遂与别部司马张修将兵掩杀汉中太守苏固,断绝斜谷,杀汉使者
既得汉中,遂杀张修而并其众,于汉为逆贼,戴黄巾,服黄布揭。
字公旗,初祖父顺帝时客于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符书,以惑百姓,受其道者,辄出米五斗,故世谓之米贼。
传其子衡,衡传于自号天师君,其来学者,初名鬼卒,后号祭酒祭酒各令部众,多者名曰治头,皆教以诚信,不听欺妄,有病但令首过而已。
祭酒各起义舍于同路,同路悬亭,置米肉,以给行旅,食者量腹取足,过多则鬼能病人,犯法者先加三令,然后行刑,不置长吏,以祭酒为治,民夷信向,朝廷不能讨,遂就拜镇夷中朗将,通其贡献。
在汉,垂三十年,献帝建安二十年曹操征之,至阳平欲举汉中降,其弟卫不听,率众数万,拒关固守,破卫斩之。
阳平已陷,将稽颡归降,阎圃说曰:今以急往,其功为轻,不如且依巴中,然后委质,功必多也。
于是乃奔南山,左右欲悉焚宝货仓库,曰本欲归命国家,其意未达,今日之走,以避锋锐,非有恶意,遂封藏而去。
南郑,甚嘉之,又以鲁本有善意,遣人慰安之,即与家属出迎,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
张角张鲁等,因鬼言汉末黄衣当王,于是始服之。
曹操受命,以黄代赤,黄巾之贼,至是始平
自此已来,遂有兹弊,至宋武帝,悉皆断之,至寇谦之时,稍稍还有。
今既大道之世,风化宜同,小巫巾色,实宜改复,且老子大贤,绝弃贵尚,又是朝臣,服色宁异?
古有专经之学,而无服象之殊,黄巾布衣,出自张鲁,国典明文,岂虚也哉?
夫圣贤作训,弘裕温柔,鬼神严厉,动为寒暑,老子诫味,祭酒皆饮,张制鬼服,黄布则齐,真伪皎然,急缓可见。
自下略引张氏数条妄说,用惩革未闻。
或禁经止价(《玄光论》云:道家诸经,制杂凡意,教迹邪险,是故不传。但得金帛,便与其经,贫者造之,至死不睹,宝利无慈,逆莫过此。又其方术,秽浊不清,乃有扣齿为天鼓,咽唾为醴泉,马屎为灵薪,老鼠为芝药,资此求道,焉得乎?)
或妄称真道(《蜀记》曰:张陵入鹄鸣山,自称天师汉嘉平末,为蟒蛇所噏,子衡奔出,寻尸无所,畏负清议之讥,乃假设权方,以表灵化之迹,生縻鹄足,置石崖顶。到光和元年,遣使告曰:正月七日天师升玄都,米民之山獠遂因妄传贩,死利生逆莫过此之甚也。)
或含气释罪(妄造黄书,咒癞无端,乃开命门,抱真人婴儿,龙虎戏备。如黄书所说,三五七九,天罗地网,士女溷漫,不异禽兽,用消灾祸,其可然乎。)
或挟道作乱(黄巾鬼道,毒流汉室;孙恩求仙,祸延皇晋。破国害民,惑乱天下。)
或章书代德(迁达七祖,乞免担沙,横费纸笔,奏章太上戊辰之日,上必不达,不达太上,则生民枉死,呜呼哀哉。)
或畏鬼带符(左佩太极章,右佩昆吾铁,指日则停晖,拟鬼千里血,若受黄书赤章,即是灵仙。)
或制民输课(《蜀记》曰:受其道者,输米肉布绢,器物纸笔,荐席五彩,后生邪浊,增立米民。)
或解除墓门(左道余气,墓门解除,春秋二分,祭灶祠社,冬夏两至,礼祠同俗,先受治录,兵符社契,皆言军将吏兵,都无教诫之义。)
或苦妄度厄(涂炭斋者,事起张鲁,驴辗泥中,黄土涂面,摘头悬,埏埴使熟,至义熙初,王公期省去打拍,吴陆修静犹泥额反缚头而已,资此度厄,何痴之甚。)
或梦中作罪(梦见先亡,辄云变怪,召食鬼神,军将吏兵,奏章断之。)
或轻作凶佞(造黄神越章,用持杀鬼,又造赤章,用持杀人,取悦世情,不计殃罪,阴谋怀嫉,凶邪之堪。)
斯皆三张之鬼法,岂老子之怀乎?
自于上代,爰至苻姚,皆呼众僧,以为道士,至寇谦之始窃道士之号,私易祭酒之名。
曹简姚书,略可详究,然法行经者,无有人翻,虽入疑科,未伤弘旨。
摩诃迦叶,释迦弟子,禀道阐猷,讵希方驾,三张符箓,诡托老言,捃采谲词,以相扶助,复引实谈,证其虚说。
呜呼可叹,幸深察焉」。
问:「敬寻道家,厥品有三,一者老子无为,二者神仙饵服,三者符箓禁厌。
其章式,大有精粗,粗者厌人杀鬼,精者练尸延寿,更有青箓,受须金帛,王侯受之,则延年益祚,庶人受之,则轻健少疾,君何不论,唯贬鄙者」。
答曰:「子之所言,何其陋矣。
唯王者兴作,非诈力所致,必有灵命,以应天人
至于符瑞,不无阶降,上则河图洛书,次则龟龙麟凤,此是帝王之符箓也。
今大周驭宇,应历受图,出震为神,电轩流景,上宣衢室,下辟灵台,列彼三光,摇兹二柄,而德侔终古,动植效灵,仁并二仪。
幽明荐祉,故真容表相,不假寻于具茨,澄照渊猷,无惑求于象罔,牢笼语默,弹压名言,超绝有无,回逾彼此。
刍狗万机,不可谓之为有;
孝慈兆庶,不可谓之为无;
四海一家,不可谓之为彼;
九州辽旷,不可谓之为此:故游之者莫测其浅深,蹈之者未穷其厚薄。
加以三足九尾,赤雀绿龟,嘉瑞相寻,不时而至,兹乃大道弘仁,光之者未穷其厚薄。
加以三足九尾,赤雀绿龟,嘉瑞相寻,不时而至,兹乃大道弘仁,光盈四表,庆灵总萃,厚祚无疆,岂圣德之清宁,天朝之多士,尚信鬼箓之谈,犹传觋之说者哉?
昔神赐虢田,若始求田之义;
民供赵雀,由初受爵之征:此皆委巷鄙言,子人所不许也。
然皇帝之号,尊极天人之义,王者之名,大尽霸功之业。
当受命神宗,廓风化于寰宇,封禅山岳,报成功于天地,不见鬼言预经纶之始,曾无诡说达致远之宗,徒论惑生民,败伤王教,真俗扰动,归正无从,唯孔子贵知命,伯阳去奇尚,奚取鬼符,望致其寿,若言受之必益,今佩符道士,悉可长年无箓生民,并应短寿。
事既不征,何道之有」。
唐初 · 李峤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引用典故:大谷梨
擅美玄光侧,传芳瀚海中。
凤文疏象郡,花影丽新丰
色对瑶池紫,甘依大谷红。
若令逢汉主,还冀识张公。
墨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五、《事类赋》卷一五
《真诰》曰:墨者阴之象。
《释名》曰:墨者晦之义。
陆云得之于魏台,陶侃献之于晋帝。
或名重张金,或妙称祖氏。
王郎既受于嘉惠,张永亦传其巧思。
污扇上而因成駮牛,出池中而更惊童子。
王远书之而入木,班孟喷之而成字。
复有二螺九子,上党隃糜,其坚如玉,其纹若犀。
别有吐于鱼腹,磨之楯鼻
和冀公二两之烟,矜仲将一点之漆。
扬雄受赐而石室观书,王肃通灵而东斋注《易》。
故有领袖如皂,而唇齿皆黑。
至于藏庐岳之十年,给东宫之四丸,王勃之盈衣袖,新室之污陵垣。
亦有斮髓明志,刳心表虔,卖薪著业,饮水惩愆。
玄光文嵩之传,青松曹植之篇。
斯笔阵之鍪甲,实文苑之攸先也。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八、《事类赋》卷二七
紫梨之津润,可解烦而释悁。
瀚海耐寒而不枯,涂山一秀而千年。
或玩以玄光,或植以青田。
曹操山阳,见之于魏奏;
张公大谷,闻之于晋篇。
种之或比于封君,食之因成于地仙。
玩紫条之甘脆,赏缥蒂之芳鲜。
若夫常阳、真定之美,胊山、御宿之味。
哂哀家之蒸食,美道安之分遗。
玄圃则侍臣作颂,太山则百官所置。
苻武齧之而同叛,李泌烧之而独赐。
扬芳乎洞庭之中,托植乎明光之宫。
责多而贪者玄谟,取小而慧者孔融
复有宋武戏马之词,王弘河上之赐。
或以青玉为称,或以金柯见纪。
崔远比席上之珍,庄周称适口之味。
萧齐传之于谶应,介象付之于苑吏。
或融液如含雪,或投坠而成水。
故曰为百果之宗,楂何可比!
北宋 · 刘筠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玄光仙树阻丹梯,御宿嘉名近可齐。
真定早寒霜叶薄,樊川初晓露枝低。
先时樱熟烦羊酪,远信梅酸损瓠犀
宋玉有情终未识,蔗浆无柰楚魂迷。
赠章生 南宋 · 何梦桂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廷圭老死客卿亡,楮国丘墟笔冢荒。
双脊龙文埋不得,百年犹自出玄光
沁园春 金 · 王处一
 押阳韵
予自七岁,遇东华帝君于空中警唤,不令昏昧。至大定戊子,复遇重阳师父,因作此词词,用纪其实云
元禀仙胎,隐七岁玄光混太阳。
感东华真迹,飘空垂顾,悟人间世梦,复遇重阳
密叩玄关,潜施高论,皓月清风炼一阳。
神丹结,继璇玑斡运,羽化清阳

欣欣舞拜纯阳。
又虚妙天师同正阳。
海蟾引进旌阳
元妙任安尹喜关令丹阳
大道横施,驱云天下,绝荡冤魔显玉阳
诸仙会,讲无生天理,空外真阳
益寿美金花 金末元初 · 侯善渊
澄神独坐。进锐纷纭尝自挫。
外户长扃。内库劳封守宝瓶。

玄光飞过。撞透虚空心鼎破。
金碧丹瑛。满目灵芝气象清。
李廷圭墨 元 · 宋褧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神物蟠髹麝溲煤,升元曾是进蓬莱。
玄光依旧能今日,谁信昌言己夜台。
朱元吉卖墨 元末明初 · 危素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五
深山闭门二月初,白日雨打梅花枯。
野夫读书大石上,粤有一客来吾庐。
水杭舟楫陆乘车,来徵后语行江湖。
峨峨石峰起云气,下压古井蛟龙居。
讵知山人夜烧墨,墨色吹作烟模糊。
玄光贯天众星没,草字满壁阴风嘘。
述文志者奚假文,通达今古良非迂。
悲哉结绳易书契,剖割元气疑无馀。
遭逢盛时当返朴,谁复琐细稽虫鱼。
远游京师愿寄赠,谨为皇帝书贞符。
洪峨閤 明 · 罗伦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出处:一峰文集卷十三
百雉玄城架□寥,玉华仙宇郁岧峣。
丹书北斗玄光合,黄道中天紫气饶。
泮水载阳秋月皓,清风归洞野云消。
梅花閤上春如海,铁鹤仙人
天彝生日乡里诸公会于小园鹤亭瑞诗各次其韵奉谢 其九 次韵张民厚 明 · 顾清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曾入玄光洞里天,却来亭下兆延年。
林园幸接三吴秀,孙子惭非二谢贤。
人爱朵云歌郁郁,鹤惊丛露舞蹁蹁。
薰渐更有诸公在,谁羡同舟郭仙
天彝生日乡里诸公会于小园鹤亭瑞诗各次其韵奉谢 其五 次韵王宗颜 明 · 顾清
 押词韵第八部
仙人茹五芝,其一乃瑶草。
薰然蕴灵和,千秋一飧饱。
青云逗玄光,独立万物表。
长愿采掇之,驻此颜色好。
丹青间藻翰,为我助幽讨。
因之发深悟,永谢商颜老
方景真邀游幔亭同司马公赋 明 · 胡应麟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山本名乌石突主人张绣幄为幔笙歌粉黛周列其傍观者属路余因谓司马公昔李白张谓泛湖郎官之名迄今不朽兹山胜绝而不佞幸从公后傍观者阗讶咸以为武夷君请遂以幔亭名之司马击节曰善同集者谢少连汪士能潘南仲吴太宁诸子详司马公记中
窈窕肩舆度白云,幔亭霞色转氤氲。
千山夕照罗峰外,一线春流练水濆。
冠盖尽携文苑客,笙歌如下武夷君
名花满座天孙外,何忝玄光百代闻武夷山道书称白马玄光之天)
胡嗣玄举古墨数笏见赠侑之以诗自云此墨藏诸囊中几三十年依韵报谢 明末清初 · 卢世㴶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出处:尊水园集略卷四
大海才分蠡沈馀,玄光常护子云
知君匡坐摩挲处,读尽三坟八索书。
自叙诗二百二十四韵 清 · 南龙翼
 出处:壶谷集卷之十
遥遥我鼻祖,仕唐明皇时。
天宝十四载奉使日南陲。
归舟失利涉,我土风泊之。
乐国愿受廛,罗王任其为。
锡姓封以县,千秋绵本支。
累叶至密直,始分英固宜。
宜宁后最蕃,梦验如蓍龟。
灵州自择葬,阴骘有三儿。
缅忆敬烈公,作相当季丽。
忠景翼圣祖,国创家开基。
勋业似房杜,名位冠台司
兄弟类彬翰,仁者福履绥。
直学乃其孙,清操人所师。
三世逮京尹,发韧声名驰。
始坐秋江累,终泰寿踰耆。
茔城卜维扬,至今遵用玆。
太仆继登第,官小不大施。
处士隐东郊,韬光惜早萎。
仰惟曾大父,重义轻财资。
委禽丞相门,贤达相追随。
爱酒益疏放,寻常困一麾。
吾祖趾其美,夙为侪流推。
高才终不售,亦屈县邑卑。
孙尝入于抱,尚追惟。
先考与光妣,欲述先涕洟。
笃厚本天植,贞淑出秉彝
殚诚备忠孝,体意恤茕嫠。
昆弟言不间,古今事皆知。
牧民褒屡降,主馈礼无亏。
七邑兼内助,邑有去思碑。
衣绯年望八,毓德必受祺。
生我实劬劳,恩斯复勤斯。
我生戊辰腊,月穷一遗。
解语识文子,及丱长唔咿。
孺子谓可教,先业庶无隳。
八岁学闵子,芄兰童佩觿。
倏尔去京华,飘泊伤乱离。
自东而徙南,云巘几忍饥。
负笈随从祖,一斑稍能窥。
十四中乡贡,考官不暇疵。
还洛洛滨年,始得免旅羁。
十七赘越郡,取妇新结缡。
十八鸣场屋,或称娴于词。
弱冠参莲榜,间岁攀桂枝
逮登仁祖朝,仰瞻穆穆仪。
院升博士,三年冗不治。
正当孝庙初,朝野方熙熙。
银台迁记注,胄筵齿明离。
为郎入骑省,拄笏职常尸。
薇垣与柏府,惭乏谏诤姿。
猥进王素言,褒答天颜怡。
出佐岭南幕,红莲映绿池。
归治御史装,衣绣霜斧持。
应制再蒙赉,玉署忝经帷。
退食步花砖,持被吟梧埤。
陈谏猎书,始怒终教伊。
乙未充下价,通信使岛夷。
家君时作宰,威县暂历辞。
开洋舟失柁,性命一发危。
艰难抵马州,挂帆向一岐。
山流落鳌背,海阔掀鲸鬐。
闾阎盛大坂,舸舰集长崎。
福寺围锦绣,琶湖布琉璃。
富士峰著灵,日光庙祝禧。
晁卿墟寂寂,徐韨冢累累
履珠楚客奢,负弩巴人祗。
绝域壮心目,还趁青春期。
赐暇真忝窃,湖堂五子追。
拓址高阁屹,探芳晚棹移。
偶居拔萃首,文字岂葳蕤。
超秩既戴玉,命题更赏皮。
十载三喜筵,二尊又奉慈。
公卿簇轩驷,献贺争赋诗。
仪曹与喉院,次第新命垂。
为养乞州符,劳心抚疮痍。
未尽阁兴,遽遭祀天悲。
先后舂我深,得以肝胆披。
延英密迩班,至渥沦骨肌。
夜閤召代讲,赐柑仍赐卮。
几受文绮颁,屡教天马骑。
居然擢知申,有爵与尔縻。
谏院暨国子,三长一无裨。
丙午遭西啧,我车载辖脂。
新邑更告别,绝裾就长达。
西关佳丽地,所历多娱嬉。
杯盘侈饯宴,弦管列歌姬。
辽野莽空阔,闾山走逶迤。
逖矣华表柱,壮哉秦城陴。
迷茫射虎石,清绝采薇祠。
繁华最通州,富盛埒临淄
金台怀慷慨,柴市泣涟洏。
关防固逾函,宫阙技穷倕。
谁教坐单丁,恨未歼月氏
归逢简书严,敢论筋力疲。
斯须廷议伸,受节按火维。
还朝亦未几,圻臬复询咨。
特拜大理官,惝慌心忸怩。
词讼岂其任,感激策病羸。
癸丑值旡妄,一旬在系缧。
白日正中天,宁被浮云欺。
即开三,驲召宠还弥。
惊心甲寅夏,失恃荼毒罹。
秋又哭圣君,抱弓鼎水湄。
顽喘未蓐蚁,血泣瞻龙輀。
当宁嗣服后,松都命保釐。
谁毁季布酒,自赋渊明辞。
枯鱼再衔索,风雨梁山吹。
不死复为人,只影将依谁。
至尊收簪履,宗伯恩私。
两馆并提衡,一品连升资。
词掖踵燕许,明廷厕
五台藏实录,笳鼓遵海涯。
镜浦泛仙舟,洛山看朝㬢。
全城扈影祯,祗役忘年衰。
祥云绕凤辇,瑞蔼随龙旗。
梁园赋词臣,命臣分妍媸。
仍命臣撰进,拜稽投丹墀。
恩命至于再,斲窗窘撚髭。
亲考必置魁,御笔光淋漓。
皋比及逸景,总是君王贻。
六践执金吾,梦中未曾思。
薪忧趁圣虑,轸剂随内医。
俄授天官长,人物任称锤。
荣光动搢绅,反为识者嗤。
忧深蚊负山,且恧之箴规。
适当国大事,招会臣邻咨。
妄发似汲黯,力争愧辛毗
人皆为我惧,上曰予谅而。
君臣贵知心,予信而莫疑。
奚徒泣微臣,可以质神祗。
时时读圣谕,直欲身粉糜。
西傧太悤悤,星夜驰四骊。
竣事才复命,台参俟其巇。
严谴止削黜,犹免禦魅魑。
苍黄出都门,自然感泪滋。
三宿返乡园,孤村少邻比。
吾童子所游,某丘无参差。
水洛有长瀑,明秀敌峨嵋。
云庵即新创,两涧夹如潍。
柏岭自岧峣,枫潭且清漪。
依然保晚堂,潇洒卧茅茨。
五松响谡谡,双柏看猗猗。
环以榆柳,树之榛栗椅。
香梅从庾岭,菉竹自卫淇。
绛桃耀红药,海棠山栀
砌植凌霜,庭栽向日葵。
茄葱间蒲鸽,姜蒜交蹲鸱
静夜鹃啼血,深林雉伏雌。
田间立白鹭,叶底翻黄鹂。
卖薪困羸马,垦确卧倦犁。
惊麇窜古木,猛虎闯疏篱。
蛇出啄燕垒,蚕老化茧丝。
雨塘蛙鼓聒,露枝蝉声迟。
时序转头忙,览物增叹嘻。
我年过六旬,暮景迫崦嵫。
头童又齿豁,谁复妒蛾眉
前途已自卜,不问詹尹
春盘曾放筋,野蔌湘维锜。
苜蓿杂薇蕨,美味甘如饴。
夏葛施中谷,刈获为络絺。
服之卧北窗,清风人似羲。
秋禾正烂熟,我亩堇立锥。
收割舂又簸,作饭滑流匙。
冬夜对短檠,破屋冲寒飔。
烧更煖,榾柮兼豆萁。
青阳逼岁除,积雪埋空陂。
元日冻全消,涧壑冰流澌。
重逢以殷春,蛰迹已一期。
趁早卉木荣,依旧鸟兽孳。
雨才喜田畯,花将怕封姨。
芳草遍郊生,青欲染履綦。
鸡声渐觉缓,日长迟上埘。
农夫亟升屋,烧野治畬菑。
村女执懿筐,采蘩来祁祁。
牧童理蓑笠,渔子安罛箄。
和风扇淑气,飞入诗人脾。
先原咫尺迩,节祀躬荐粢。
家儿官守近,会数事尤奇。
前年决大科,亦足光门楣。
有时修起居,苞肉兼酒瓻。
开缄白蚁浮,不用陶巾酾。
一吸尽倾之,又不酌鸬鹚。
山童拍手笑,笑我倒接䍦
我笑独醒人,何不啜其醨。
小孙可胜冠,行且垂雉緌。
童乌替来侍,提训化娇痴。
野老时挈榼,林僧日围棋。
以此送馀年,衡宇当华榱。
所嗟门祚薄,亲绝服功缌。
每怜孤飞雁,常羡七子鸤。
岿然竹林老,只祝享期颐。
交友又零落,墓草皆离离。
生者各星散,北斗与南箕。
唯馀二三子,老境相切偲。
同分山一半,宛在水中坻。
有榭号芙蓉,有洞名灵芝
或苞昆穴毛,或蛰天衢骐。
藏形玉黜楚,吐采珠珍隋。
乃者递筒频,唱酬类埙篪。
迩来还往绝,有如鸟粘𥻿。
却思盈虚理,月缺日更欹。
四序功者去,所以泽晓睢。
屏去通宾客,奚取汉魏其。
只当保三乐,何必歌五噫
去国虞翻,休官异孔戣
可效抄药贽,宜师咏圃琦。
闲恬葆六凿,息偃安四肢。
敢拟龙卧洛,伫闻凤鸣岐
冥鸿超轩鹤,壤豚胜庙犠。
莫纫茝芷蕙,莫辨薋菉葹。
庄何别鹏鴳,苏欲友鹿麋。
时物正妍华,且治行山欙。
招呼月仙,联袂乘云螭。
为学却老方,袖有玄光
中道忽反顾,乐宜寻仲尼
欲追晚喜易,编绝右手胝。
年数忘不足,勉焉日孜孜。
正声体雅颂,异端辟淫诐。
晚节斯可保,磨涅无磷缁。
馀力事耕田,植杖或耘耔。
回头四朝事,一枕黄粱炊。
中宵梦魏阙,落月罥罘罳。
觉来身在此,搔首空蹰踟。
不避抚掌笑,自叙毫更摛。
洋琴歌 清 · 李锴
岛中之木名莫知,饮霜饫露凡几时。
良工断之解作片,片片声中青玻璃。
日雕月磨沃以漆,黝黝玄光横四尺。
空中坦外如几平,四匝寻之无寸隙。
斯须盖启金枢转,霏微花色蠃纹施。
玉柱密插蟠螭身,凤眼低嵌雕龙片。
银丝双弦二十六,一弦一声声胜肉。
别琢香檀曲拨多,经纬纵横弦下伏
弹弦无事须银甲,但将檀拨轻挑压。
满耳琤璁弦上鸣,不知宫调何由洽。
初弹参差殊细微,女儿私语翡翠帏。
铿然一转得秀整,罗裌慢摇金钏冷。
三转四转曲入破,苍岩石罅幽泉过。
嗈嗈嗷嗷沙雁惊,急雪乱搅飞花堕。
轻淫妖艳风习习,曼声浮荡新声涩。
碧眼蛮工一再弹,欷歔北客天南泣。
吾闻中国圣人之,乐和且平抑扬清。
浊皆正声洋琴尔,慎毋多鸣使人不识初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