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相” 相关资源
诗文库
阅徐州河堤有作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五十
南固石堤北土堤(徐州当大河之冲向年屡经水患丁丑南巡亲临阅视命于河南岸添甃石堤俾缓急益足恃而北岸土堤则戊寅夏遣大学士刘统勋来徐相度议筑以御漫流而束河势使攻沙者也两堤既成城郭民田皆资利赖连年频获丰稔闾阎景象恬熙巡跸经览深为慰悦),利农护郭备俱齐。
今来不藉多筹画,祗觉民生益畅兮。
河北孤山新土堤成诗以志事 清 · 弘历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二十四
河至徐州窄,此实限于地。
所以夏秋汛,容川每艰致。
北岸未筑堤,是或有深思。
盖欲听漫流,聊为燃眉计。
然闻河贵合,刷深达海遂。
纵藉馀波厮,忘虑沉沙积。
即今微山湖,南仰已明试。
浸淫金(乡)鱼(台)沛(县),无岁不行沴。
南岸石堤成,缓急庶可恃(叶)。
三县(金鱼沛)均吾民,可弗为筹逮。
重臣自都遣,经营排众议(戊寅夏命尚书刘统勋来徐相度筑堤河员尚墨守留泄漫水之议以束急易涨为疑统勋持之甚力遂定议筑此堤)。
起自大孤山,迤西接旧塈。
大孤至苏山,乱石坝权置。
亦足泄易涨,沙存任水去(叶)。
渡河阅告成,卫田诚惬意。
数年颇获收,民气较前异。
勤恳事下策,益复增吾愧。
命嵇璜萨载往徐州勘应添石工诗以志事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七十三
徐城经三临,无非民务急。
土工及石工,次第筹详悉(丁丑壬午乙酉三次南巡均至徐城阅视次第筹策其河南岸既添甃石堤而北岸土堤则戊寅夏命刘统勋来徐相度议筑者起自大孤山至苏山以御漫流而束河势两堤既成城郭田庐均资捍卫)。
凡缓可待者,拟翠华重出。
其工在城西,石堤于彼毕。
欲接至韩山,条石易一律(自周家庄石工起至韩家山灵神庙四百三十丈地当徐城上游本拟一律接筑石堤以工可缓欲俟重临指示故待至今)。
庶可恃无恐,黎民安井邑。
前岁(戊戌)秋异涨,徐城危岌岌。
上游决仪封,此幸保无失(戊戌秋黄水盛涨徐城势处危险因上游仪封时和驿决口全河归注贾鲁涡河由淮入洪泽湖故此地幸获保全然不可不亟筹巩护之策矣)。
是不可再缓,前议应循缉。
独是陆程遥,来往百六十(自韩庄锸至徐州陆路往还百六十里)。
众应万骑随,已亦七旬及。
因之罢亲莅,惭非励无逸。
而斯事体大,部臣家声习(嵇璜乃前河臣嵇曾筠之子习闻河务且亦曾为副总河因命会同萨载前往勘视周家庄至韩家山一带应添石工总期永保安澜不惜费帑也)。
督臣夙治河,情形审所必。
同往试经营,复命重斟挹。
费帑岂所靳,安澜吁永翕。
甲子六月。将赴西藩。滞雨坡山。和陶诗阻风规林二首。将寄斗湖徐相龙辅 其一 清 · 李书九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惕斋集卷之二
夙驾关河路,缅见山泽居。
岩穴信多贤,余胡独于于。
亲朋送我行,鞍马集城隅。
云物变新秋,川潦亘脩途。
美彼所怀人,逸兴在江湖。
劳生岂吾愿,垂老计太疏。
虽无经济才,爱物或有馀。
持此谢穷黎,出处竟何如。
甲子六月。将赴西藩。滞雨坡山。和陶诗阻风规林二首。将寄斗湖徐相龙辅 其二 清 · 李书九
押支韵 出处:惕斋集卷之二
渊明一为县,欲去便去之。
人生贵适意,本与名不期。
我今徂西土,积雨无歇时。
川陆险且阻,征车淹在玆。
傥能抚凋瘵,辛苦亦不辞。
但恐此栖栖,终为识者疑。
春和(命赐雅诵御考。三上。) 清 · 申佐模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澹人集卷之一课试应制集
哲宗壬子三月四日。皇坛亲祭。映花堂斋宿。命承史阁臣兵曹堂郎。制进春和七绝。亲书等第颁赏。榜二十二人。三上。兵曹正郎申佐模。检阅徐相至。右承旨沈敬泽。左承旨李裕元。兵曹佐郎文用中。三下。都承旨金炳冀。兵曹判书赵秉骏。检阅金完植。假注书李翊相。待教尹滋德,李秉文。左副承旨赵秉纬。右副承旨韩启源。同副承旨金翊镇。兵曹正郎赵在应。注书郑东奎。事变注书郑昌休。兵曹参判任百秀。兵曹参议黄燝。兵曹参知李兴敏。兼春秋金文焕。兵曹佐郎李亮和。
肃穆斋居一解春,光风转蕙汎清尘。
宸心正与天同大,布得阳和散在人。
莘隐戚弟徐相岳欲作山游。求诗纸。以青团见副 清 · 赵冕镐
押尤韵 出处:玉垂先生集拾遗卷之一
池阁雨声里,忽忆名山游。
是我十年事,邈焉隔前脩。
南社有信息,吟襼访新秋。
瘦驴与短筇,历历见冥搜。
寄诗一怅望,绿天不多抽。
赠徐相烈 其一 晚清 · 金道和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拓庵先生文集续卷之一
堂堂大义办求伸,疆策衰躯蹑后尘。
一片肝肠随处照,生生死死誓相因。
赠徐相烈 其二 晚清 · 金道和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拓庵先生文集续卷之一
伸中有屈屈中伸,泰岳鸿毛等一尘。
炳炳此心犹不死,昭回天日岂无因。
次春浦面长渊赵雅公熙咸爱亭原韵二页赠之 其二 晚清 · 吴宖默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出处:丛琐册十二益山郡
长渊渊上一茅亭,亭在荷花十里汀。
湖向西施眉际白,山从徐相句中青。
主人价重连城璧,今我缘奇过水萍。
云物迩来无恙否,芳洲愁绝旱天丁。
线晷渐长。公馀多暇。援笔赋长篇一则(并小叙) 晚清 · 吴宖默
出处:丛琐册十一真宝郡
余于曾经之郡。土理饶瘠民俗醇醨与凡事例便否。必以句语评断。要作惩前戒后之资。此盖一副不易之规也。及到玆郡。月已五弦。则其土理民俗事例之如何。岂无领略于其间耶。苟究一二。夫孰无白中之黑全璧之疵。而大率斯民也。乃三代直道之遗。况以若玆土之瘠。民不得不贫矣。贫则劳劳则思。思则善心生。而重以退陶先生先乡之故。而民而吏务持淳谨。牛车雀墉。了无太恼。此余一见而比桃源者。确信其不误矣。但恐抚字之未尽其方。而承奉之不能安余拙也。今当岁终催课。惟见鸟下厅事。花飞讼庭。虽欲消遣之不以吟哦得乎。是为之诗。强名曰真州行。
真州太守官无事,坐阅风土图及志。
为坊才六户未千,七十州中一黑痣。
南接青凫北永嘉,大抵野少山居多。
穿峡烧畬霜怯早,距京输税路忧赊。
其服麻丝其食菜,惟知俭啬作生涯。
嗷嗷鸿雁与鹑鹄,我欲言之心反恻。
时有呢喃来诉冤,所争缗钱或斗谷。
民瘠吏谁与不贫,十家皆曰九艰食。
弱国之臣寒士妻,公私尚患多名色。
威或非情爱罔功,方知五斗闷人极。
谁云邑小足养闲,中实靡遑松桂间。
在傍寒梅习知状,暗香报我春将还。
窗外新添端正月,楼头忽见喜欢山。
玉流丹壁映堂楣,起读陶山夫子诗。
夫子先乡即此地,遗风弦诵解相师。
鸭脚台传徐相句,柏湖亭讲李公规。
君莫誇多秦楚富,鲁邹虽小文在玆。
岭务湖忧我发白,酸咸冷暖阅来知。
除非狞悍乃豪贵,丰廪令人反失味。
五载唇焦巴痼瘼,三年舌战丽风气。
独也在心今不忘,一区斗小桃源乡。
向余来斯初入境,与之恰似言已详。
乍看疆形思过半,氓风不必费商量。
而我于人谁毁誉,一言蔽曰民淳良。
晓起泛舟游焦山 清 · 浦同瑞
押词韵第二部 出处:前涧浦氏宗谱
理棹拨晓烟,空江日初上。
天光接上下,中流挡翠嶂。
倒景千芙蓉,与波俱晃漾。
篙师亦复旋,石蹬徐相傍。
历级入云中,招提先过访。
山僧迎户外,清泠无俗状。
禅房略小憩,花里茶烟飏。
遍读壁间诗,名流工酬唱。
寻幽复揽胜,迤逦入平旷。
同登观澜阁,凭栏试遥望。
溜急练孤悬,一泻势千丈。
长风挟浪来,拍岸声震荡。
耳喧意弥静,目骇神益往。
会当临绝顶,振衣发遐想。
结习恐未忘,山灵相消瀼。
闻中国万清轩子弟门人复髻发之制 清末民国初 · 柳麟锡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昔岁壬寅。少友徐相默游中国。访问有正学名节君子。得鄂省万清轩先生斛泉。学宗程朱。力排异说。不动一时公卿之引挽。守身持洁。嚣嚣古道。年九十四岁。主讲谢叠山书院。尚日孜孜教学。闻相默说尤庵华西道德及尊攘义理。深致崇仰。余闻之。极感叹敬慕。今少友金起汉往还中国也。以余有慕而造焉。则清轩已没。而其子弟门人。克守典型。当中华革命时局。独复古髻发制。余于是不胜忻耸。以为清轩之作地底阳脉而潜蓄者。岂端见于是而将大发也欤。遂诗以识之。
清轩楚北大先生,昔有高名海外惊。
明学统宗考亭志,守身旷感叠山情。
争叫远风浑世界,特形古夏独门庭。
从识潜阳多蓄地,起雷喷薄两间声。
尼山九曲 其一 清末民国初 · 柳麟锡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二
少友徐相默往中国。奉孔子及诸圣贤像而还。丙午。营建圣庙于柯亭斗尼山下。明年成。名万世祠。因共恒窝连江上下。选胜得九。名曰尼山九曲。各有咏。
老石千年立体嵬,万川水到自萦回。
非徒行客尊瞻过,更有仙人肃揖来(一曲立石。○石在禹揖山仙人峰下。)。
瀛台侍直七月至九月得十六首 其九 清末至民国 · 陈宝琛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亭榭回波树蔽天,梵宫长属玉堂仙。
谁怜八十先朝傅,圆殿东头旧胄筵(万善殿西厢为南斋翰林直庐,殿后迎祥馆,己庚间,徐相以毅庙旧傅傅大阿哥于此。)。
绮罗香 题金陵管琢堂先生紫薇仙馆存稿 清末近现代初 · 王陈常
气迈苏黄,品希元白,藻思远窥唐宋。
丽句清词,况又天衣无缝。
勤苦里、桂阙分香,乱杂中、杏林声重。
羡当年、畿辅频迁,歆然竹马争迎送。
若先生古近体,玉润珠圆,颇奈人吟讽。
侬也痴顽,偏爱春明杂咏。
轻利禄、行素相安,厄词人、彼苍操纵。
须记取、杜老名言,大材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