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鬻子(案《汉志》道家《鬻子》二十一篇,小说家《鬻熊说》一篇,《隋志》仅道家一卷,《意林》一卷六篇。今本逢行圭注十四篇,以《群书治要》校之,实三篇见存。不录,录其佚文。) 其五 西周楚国 · 鬻熊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九
周文王问于鬻子曰:「敢问君子将入其职,则于其民也何如」?鬻子对曰:「唯,疑。请以上世之政诏于君王。《政》曰:「君子将入其职,则于其民也,旭旭然如日之始出也」」。周文王曰:「受命矣」。曰:「君子既入其职,则于其民也何若」?对曰:「君子既入其职,则于其民也。暵暵(《御览》引一注云音汉)然如日之正中也」。周文王曰:「受命矣」。曰:「君子既去其职,则于其民也。何若」?对曰:「君子既去其职,则于其民也,暗暗然如日之已入也。故君子将入而旭旭者,义先闻也;既入而暵暵者,民保其福也;既去而暗暗者,民失其教也」。周文王曰:「受命矣(胡维新本贾谊《新书。修政语》下,宋本《御览》三)」。
临死启 南齐 · 萧子响
出处:全齐文卷七
刘寅等入斋检仗,具如前启。臣罪既山海,分甘斧钺。奉敕遣胡谐之、茹法亮赐重劳,某等至,竟无宣旨,便建旗入津,对城南岸筑城守。臣累遣书信唤法亮渡,乞白服相见,其永不肯,群小惧怖,遂致攻战,此臣之罪也。臣此月二十五日,束身投军,希还天阙,停宅一月,臣自取尽,可使齐代无杀子之讥,臣免逆父之谤。既不遂心,今便命尽,临启哽塞,知复何陈(《南齐书·鱼复侯子响传》)。
藏妃裙带中启 南齐 · 萧子响
出处:全齐文卷七
轻舫还阙不得,此苦之深,惟愿矜怜,无使竹帛齐有反父之子、父有害子之名(□□□□□子响兵败缢死,密作启数纸,藏妃王氏裙带中,具自申明。)。
更共姚察、许善心、刘臻、虞世基等详议 西魏 · 牛弘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四
后周之时,以四声降神,虽采《周礼》,而年代深远,其法久绝,不可依用。谨案《司乐》:「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簇为徵,姑洗为羽,舞《云门》以祭天。函钟为宫,太簇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舞《咸池》以祭地。黄钟为宫,大吕为角,太簇为徵,圜钟为羽,舞《韶》以祀宗庙」。马融曰:「圜钟,应钟也」。贾逵、郑玄曰:「圜钟,夹钟也」。郑玄又云:「此乐无商声,祭尚柔刚,故不用也」。干宝云:「不言商,商为臣。王者自谓,故置其实而去其名,若曰,有天地人物,无德以主之,谦以自牧也」。先儒解释,既莫知适从,然此四声,非直无商,又律管乖次,以其为乐,无克谐之理。今古事异,不可得而行也。案《东观书·马防传》,太子丞鲍邺等上作乐事,下防。防奏言:「建初二年七月邺上言,天子食饮,必顺于四时五味,而有食举之乐。所以顺天地,养神明,求福应也。今官雅乐独有黄钟,而食举乐但有太簇,皆不应月律,恐伤气类。可作十二月均,各应其月气。公卿朝会,得闻月律,乃能感天,和气宜应。诏下太常评焉。太常上言,作乐器直钱百四十六万,奏寝。今明诏复下,臣防以为可须上天之明时,因岁首之嘉月,发太簇之律,奏雅颂之音,以迎和气」。其条贯甚具,遂独施行。起于十月,为迎气之乐矣。又《顺帝纪》云:「阳嘉二年冬十月庚午,以春秋为辟雍,隶太学,随月律。十月作应钟,三月作姑洗。元和以来,音戾不调,修复黄钟,作乐器,如旧典」。据此而言,汉乐宫悬有黄钟均,食举太簇均,止有二均,不旋相为宫,亦以明矣。计从元和至阳嘉二年,才五十岁,用而复止。验黄帝听凤以制律吕,《尚书》曰:「予欲闻六律五声」,《周礼》有「分乐而祭」。此圣人制作,以合天地阴阳之和,自然之理,乃云音戾不调,斯言诬之甚也。今梁、陈雅曲,并用宫声。案《礼》:「五声十二律,还相为宫」。卢植云:「十二月三管流转用事,当用事者为宫。宫,君也」。郑玄曰:「五声宫、商、角、徵、羽。其阳管为律,阴管为吕。布十二辰,更相为宫,始自黄钟,终于南吕,凡六十也。皇侃疏:「还相为宫者,十一月以黄钟为宫,十二月以大吕为宫,正月以太簇为宫。馀月放此。凡十二管,各备五声,合六十声,五声成一调,故十二调」。此即释郑义之明文,无用商、角、徵、羽为别调之法矣。《乐稽耀嘉》曰:「东方春,其声角,乐当宫于夹钟。馀方各以其中律为宫」。若有商、角之理,不得云宫于夹钟也。又云:「五音非宫不调,五味非甘不和」。又《动声仪》:「宫唱而商和,是谓善本,太平之乐也」。《周礼》:「奏黄钟,歌大吕,以祀天神」。郑玄以黄钟之钟、大吕之声为均。均,调也。故崔灵恩云:「六乐十二调,亦不独论商、角、徵、羽也」。又云:「凡六乐者,皆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音」。故知每曲皆须五声八音错综而能成也。《御寇子》云:「师文鼓琴,命宫而总四声,则庆云浮,景风翔」。唯《韩诗》云:「闻其宫声,使人温厚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及古有清角、清徵之流。此则当声为曲。今以五引为五声,迎气所用者是也。馀曲悉用宫声,不劳商、角、徵羽,何以得知?荀勖论三调为均首者,得正声之名,明知雅乐悉在宫调。已外徵、羽、角,自为谣俗之音耳。且西凉、龟兹杂伎等,曲数既多,故得隶于众调,调各别曲,至如雅乐少,须以宫为本,历十二均而作,不可分配馀调,更成杂乱也(《隋书·音乐志下》,牛弘及秘书丞姚察、通直散骑常侍许善心、仪同三司刘臻、通直郎虞世基等,更共详议。)。
虎邱西寺经藏碑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
阖闾之葬海浦也。水银为溟渤。黄金为凫雁。精气为白虎。是名虎邱。东晋王珣王珉。舍山造寺。生公忍死待西国经来之所也。山中塔庙。叔父有功。叔讳七觉。字惟旧。容相端静。神龙初。八岁剃度。万言一览。学际天人。尝以唵𭊘禅林万法之母。法从数起。乃读外书。小馀大馀。以为證据。维摩所谓通达善道。法华所谓通达大智。况受经于叔父。根钝智短。曾不得乎少分。至德三年。示终本山。付嘱门人澹交曰。此山法事。莫不圆对。而经藏犹阙。澹交僧宝俗姓何。庐江次宗。其冑奉佛。不敢废师之命。自至德贞元。龙在戊寅。绍建方毕。瞿昙教迹。不舍有表。不住无表。般若用中。坛摄其六。顶摄其四。譬如无根。安得有华。故觉华长者得定光如来授记。鹿仙长者得释迦如来授记。宝手菩萨得空王如来授记。皆因造藏而得作佛。从虚空藏流出一切藏。一切藏流出四大藏。四大藏一亿大藏。四亿小藏。围绕涌出。状如莲花。灌于四藏。流出十二藏。从十二藏。分为三藏。一声闻藏。二菩萨藏。三真如性海藏。海水可量。虚空不可量。虚空可量。菩萨摩诃萨成就众生变化随感不可量。菩萨摩诃萨修行地位。有分剂故。故可量。诸佛真如性海。无分剂故。故不可量。灌于三藏。流出八万四千藏。修多罗藏摩诃藏为上首。于是有法藏宝藏。甚深微密藏。妙花光云等藏。藏无尽在色究竟天。众生福薄。不得瞻睹谟呼罗摩海醯首罗大自在神。天树云音日轮速疾执金刚神。净光光香云最上光严身众神。清净华髻栴檀树光足行神。雷音幢相雨花妙眼道场神。净花普照无等光燄主空神。永断迷惑普游净空主方神。示现宫殿乐胜庄严主昼神。普得净光诸根尝喜平等护音寂静海音主夜神。其摩竭提国有金刚藏。中有摩尼宝王。变现自在。雨无尽宝严好花。是诸菩萨演说如来广大境界。慈目宝髻。发生喜乐。可爱乐正念天王十方海中一切宝王。吐云弥覆。流出教纲。其佛号法水觉空如来。严持器仗夜乂王。力坏高山夜乂王。毗楼博乂。燄口海光龙王等。甚可怖畏鸠槃荼王。美目端严鸠槃荼王。日光天子。月光天子。星宿王天子。威德光明天子。各各恒沙恒沙眷属相与掌护。其南海楞伽山下娑竭罗龙宫。其光明藏大地劫尽诸方等诸经。纳于龙宫。其赡部洲大藏六万卷。中藏六千卷。小藏四千卷。大悉地有空有不空。广略平等。譬如万法出一尘中。千论百疏。又如一尘流出。如帝释宫殿因陀罗网一珠映八千亿珠。法界义中。法身法性。百佛世界。细一毛端。析一毛端。成微尘数世界一一世界。法身演无量百千万亿诸佛法藏。是身为陀罗尼藏。涌法海藏。众法宝藏。舍乘敷藏。花顶众藏。密耶护藏。言顿显也。此皆奢摩他毗钵舍那定惠之力。观见如来等藏。藏依识摄有舍藏。理发于心而形于藏。内外俱朗。不其然乎。斯文淳一。非敢戏论。光佛相好。赞佛功德。从佛知见中来。颂曰。
雪山绀宫。等虚空耶。叔父付嘱。澹交续耶。妙华光云。香普熏耶。娑竭所指。摩醯护耶。喝剌呼嚧。归命护耶。
净土院记 南宋 · 释宝昙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八七、《橘洲文集》卷六
净土院成之明年,有比丘致其主檀越之词曰:「先兄彦成与二弟彦才、彦昌追念先君之恩未报,闻西方佛有净土之说,九原可作,即弃其赀累钜万,建大招提。复从仙林妙空法师龄公为请于官,得废额,以净土名,实先君之心,先君真不亡也。后十有一年而先君殁,吾母在堂,以斋戒自居。一旦弃诸孤,合葬先君之墓,是考姓同为净土之归也。凡鼓钟土木之备,二弟克成之。施田五百亩,为苾刍僧饭。愿求文以识其事」。余曰:诺。吾闻孝子之事亲也,有所谓志养,亟欲其亲闻道故也。人而不闻道,虽生奚益而死无以归,如草木之在人,幸蒙培植之,不幸而为薪槱者众矣。世故可悯,而况事亲乎?方孝子有闻道也,在其亲迟莫之日,任重道远,乌得而见之,必求升济之方,庶几无憾,岂不难哉!佛大圣人,犹不免于三月升天,为母说法,慈氏亦从父母之国授道而归。先圣有立身扬名以显父母,皆是理也。故吾回向净土之旨,以孝敬为心。初,柳子亦曰佛书有大报恩七篇,其为心与《孝经》合,由是而知净土不远也。即二三子之心以求之,吾亲在焉,而三圣人未尝不在也。三圣人在,则山河、大地、昆虫、草木不离此土,皆能演说苦空无常无量妙义,如师子王哮吼,如海潮云音,如帝网珠,涉入无尽,此吾所以报亲之意。先君王氏,名元政。先妣徐氏。三子,即彦成、彦才、彦昌。开山住持号智觉师求记于余者,法权也。余即橘洲老衲宝昙,特书以示其家世之子孙云。
宴清都 初春 宋 · 卢祖皋
押词韵第七部
春讯飞琼管。
风日薄、度墙啼鸟声乱。
江城次第,笙歌翠合,绮罗香暖。
溶溶涧绿冰泮。
醉梦里、年华暗换。
料黛眉重锁隋堤,芳心还动梁苑。
新来雁阔云音,鸾分鉴影,无计重见。
啼春细雨,笼愁澹月,恁时庭院。
离肠未语先断。
算犹有、凭高望眼。
更那堪、芳草连天,飞梅弄晚。
黑漆弩 元 · 王恽
押词韵第十五部
游金山寺邻曲子伯昌尝以漆弩侑酒,省郎仲先谓予曰,词虽佳,曲名似未雅。若就以江南烟雨目之,何如。予曰,昔东坡作念奴曲,后人爱之,易其名曰酹江月,其谁曰不然。仲先因请予效颦,遂追赋游金山寺一阕,倚其声而歌之。昔汉儒家畜声妓,唐人例有音(朱校云音疑乐误)学,而今之乐府,用力多而难为工,纵使有成,未免笔墨劝淫为侠(朱校云侠误)耳。渠辈年少气锐,渊源正学,不致费日力于此可也,其词曰
苍波万顷孤岑矗。
是一片、水面上天竺。
金鳌头、满咽三杯,吸尽江山浓绿。
蛟龙恐下然犀,风起浪翻如屋。
任夕阳、归棹纵横,待偿我、平生不足。
上驷(院名司御马)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十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九十二
上驷有执司,殷勤调御马。
卿郎分等级,仆役亦弗寡。
天闲数甚多,本自殊高下。
御马为最高,尊上礼固也。
爱之异群驽,尽心护珍若(叶)。
细秣与生刍,勤饲无时舍。
虽未至筐蜃,仆缘实于夏。
却非掩不意,马喜弗惊讶(叶)。
然而习之安,过犹弗及惹。
鞍辔值施乘(平声),谁为蝇拂把。
偶过市以行,蚊蝇纷至且。
他马故如常(谓扈跸众人之马习以为常不避蚊蝇也),御马难禁者。
未免或扺突,骑熟原安雅。
笑而谓上驷,此爱可弗假(谓爱马也)。
即事格物理,语异庄生写。
按:庄子人间世篇云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蜃盛溺适有蚊䖟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者盖言蚊䖟□马仆御因而拊之不时也刻本注音仆为普木反为扑向秀注云仆仆然蚊䖟缘马稠概之貌又引崔撰云音如字训仆云仆御是古本有仆御之说夫掌马之官曰太仆御车者亦曰仆音训甚明缘即因也若如向注仆仆然不特文义支离且拊者属之何人盖因刻本以蚊䖟仆缘读断是以强为牵附若韵府因读为扑竟直书为扑缘则又讹以传讹矣今以适有蚊䖟为断句读则下文仆缘而拊之不时句训解了然因咏上驷诗忆及此语邮致内府所藏宋本庄子详加核正有此两说而崔说所云仆御义较明晰实为先得我心因命改正𧪼府本并附识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