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劝学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闽四海东南曲,自有天地惟篁竹(自注:汉武帝欲伐闽越,淮南王刘安上书:闽越非有城郭邑里,皆草木篁竹之地,多蛇蝮猛兽。)。
无诸曾拥汉入秦,归来依旧蛮夷俗(自注:秦末,闽越君无诸,曾以兵随汉高帝入秦,后灭秦有天下,封为闽越王。汉高帝不事诗书,至武帝渐用儒。)。
未央长乐不诗书,何怪天涯构板屋。
人民稀少禽兽多,云盘雾结成烜燠。
楼船横海未入境,淮南早为愁蛇蝮。
自从居股徙江淮,鸟飞千里惟溪谷(自注:武帝元鼎六年,闽越王居股随东越王馀善作乱。武帝遣楼船将军杨仆、横海将军韩说伐之。居股乃杀馀善,斩其头以降。武帝封居股为侯,以闽越地数反覆,悉徙其民江淮间,而虚其地。居股即无诸孙。今长溪、温、处是也。)。
经历两世至孙氏,始闻种杏匝庐麓。
依然未识孔圣书,徒能使虎为收谷。
异端神怪非正学,但可出野惊麋鹿(自注:三国时董奉,侯官人也,卖药庐山下,不取钱,只各令种杏一株。数年,杏生山谷,一斗杏卖一斗谷,令人自采,其人若贪多不止,辄有虎出逐之。庐山在吴境内。其时侯官,今闽县、侯官、长乐、福清、古田、连江皆侯官地也。庐山今江州。)。
三分南北又几年,匹士单夫无可录。
开元天宝唐欲中,阑干始见盘中蓿(自注:长溪薛令之,唐开元中为东宫官,作诗曰: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饭涩匙难绾,羹稀箸易宽。但可谋朝夕,何由保岁寒。明皇见之怒,以诗逐之曰: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煖。遂归不仕。)。
日南韶石出名公,新罗二士非碌碌(自注:姜庶子公辅,日南爱州人,近交趾,德宗时为左庶子。张九龄,韶州人,开元贤相。新罗有二人,曰张保皋、郑年,有郭子仪、李光弼之才。郑年入海,水底行五十里不噎。新罗国在东海中。)。
七闽转海即洙泗,仅有令孜与思勖。
令人不忍读唐书,不胜林壑溪山辱(自注:唐僖宗时,田令孜为宦者之魁,致黄巢之乱,唐以之亡。开元时宦者三千人,高力士为首,次即思勖。二人皆福州人也。)。
天心地气信有时,二三百年渐堪目。
述古大年创发迹,义理文章相接续(自注:陈襄字述古,怀安人也。先为浦城主簿,后知杭州,东坡同时为通判。杨亿字大年,建州人。宋真宗时为神童,以文章名世。)。
蔡襄风任獬廌司,陈烈气压龙虎伏(自注:蔡襄,兴化人。仁宗时同欧阳修、余靖、王素为谏官,号四谏。陈烈,隐士,福州人。蔡襄知福州,尚严烈,因作诗曰:溪山龙虎蟠,六月夜衾寒。传言祝舟子,移棹过前滩。蔡襄见之,威严顿减。)。
介夫当仁竟不让(自注:郑侠字介夫,福清人。先为王荆公弟子,公为相行新法,京县河北民苦免役钱,流离转徙。介夫时监东安上门,日阅流民出入过门,遂画为图献之神宗,神宗见之大惊。荆公怒,窜之编管英州,后得赦归,为泉州教官。),了翁守义穷弥笃(自注:陈瓘字莹中,南剑人。哲宗时被党祸,守义不屈,在贬所自号了翁。)。
天开道统游杨胡,一气北来若兰馥(自注:广平先生游酢,字定夫,建阳人。龟山先生杨时,字中立,将乐人。皆二程门人。胡文定公安国,字康侯,得二程之学于谢上蔡二子,五峰先生名宏,致堂先生名寅,父子皆居崇安五峰。)。
了翁责沈先识程(自注:陈了翁与范淳夫祖禹同在京为考试官,因讲《论语》。淳夫曰:不迁怒,不贰过,当今惟伯淳一人。了翁曰:伯淳为谁?淳夫曰:不识程伯淳乎。了翁曰:生长东南,实未知也。自是得明道之文,必焚香盥手读之,作责沈文以示子孙。沈即叶公沈诸梁也。不识孔子,问于子路,子路不对。),子容闻风亦知肃(自注:苏颂字子容,泉州人。哲宗时在政府,东坡兄弟忌程伊川声名,子容尝见子由毁伊川。子容曰:公未可如此言,颂观过其门者,无不肃也。)。
剑龙化作李延平,道理益明仁益熟。
遂生考亭子朱子(自注:延平先生李侗,字愿中,剑浦人。龟山得二程之学,传之豫章罗仲素,仲素传之延平。朱文公作同安主簿归,亲登其门问道。延平以书与仲素曰:得渠如此,吾复何忧。今《论语》中闻之师曰,即延平也。),撑拓三才开伭育。
植立纲常鳌戴地,开发蒙昧龙衔烛。
三胡三蔡与五刘,新安建安如一族(自注:三胡见前。三蔡,西山先生元定、季通,二子节斋渊字伯静,九峰沈字仲默。文公先居五峰,致堂为先辈,后居建阳,三蔡邻近,目西山为老友。五刘,刘韐靖康死节,子羽、子翚,文公幼时师;珙枢密,文公同时。草堂,文公妻父。)。
直卿幸作东床客,照耀乾坤两冰玉(自注:黄勉斋干,字直卿,福州人。文公女婿也。初仕潭州,以捧香恩泽得酒库官。后知临江军新喻县,知汉阳军、宝庆府,终沿江制置司参议官。)。
四书才老多有见(自注:吴椷字才老,建宁人。四书注中多用之。),楚辞全甫尤能读(自注:将琮字全甫,古田人。明于音韵之学,文公注《楚辞》用之。)。
正叔安卿亲闻道(自注:李果斋方子,字正叔,邵武人。陈北溪名淳,字安卿,漳州人。皆文公门人。),稍后景元亦私淑(自注:真西山德秀,字景元。稍在文公后,浦城人。)。
礼书身后得直卿(自注:文公用心《礼书》未了,勉斋了丧、祭二礼。),遗经未了留杨复(自注:杨信斋名复,勉斋门人。作《仪礼》注,福安人也。)。
奎宿分野忽在兹,神光秀气相追随。
灯窗眉宇辙不同,金玉满堂珠万斛。
遂令四书满天下,西被东渐出九服。
方将相与作齐鲁,迩来微觉忘梳沐。
贤良文学偶未设,墙角短檠弃何速。
相看一一皆凤麟,相薰渐渐随鸡鹜。
古今最重是习气,圣贤为此多颦蹙。
一落千丈不可回,坚冰都在坤初六。
诗书自古不误人,明经不但为干禄。
聪明才智万景春,家国子孙千百福。
吾言喋喋徒费辞,自昭拱看扶桑浴(自注:《周易》晋卦大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赠鄱阳令沈文岩省觐 明 · 黄廷用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仙凫未下舟霄去,海上先传青鸟音。
五代相看春色早,一堂偏受圣恩深。
吴门芳草生新思,南国甘棠结素心。
秪是承家知不忝,尊前聊赠越人吟。
读陈了翁责沈文 明 · 金富伦
押真韵 出处:雪月堂先生文集卷之一
士生天地间,寡陋难行身。
欲知道之要,多闻当自新。
论交世上贤,取友天下人。
如何陈莹中,独不知伯淳。
自从文运替,圣远言又湮。
尔来五百年,河南有天民。
颜氏不迁贰,先生追等伦。
令闻播海内,高名动帝闉。
儿童与走卒,争诵思一亲。
东南剑州客,生长非芳邻。
有说问是谁,默然潜叹辛。
何殊瓮中在,不异井底沦。
从此读其文,冠带留精神。
钦崇钟所爱,庶以道相循。
涣然开旧惑,引古聊自陈。
尼山降孔圣,惊代生麒麟。
周流志四方,孰不知其仁。
可笑楚叶公,未免趋俗尘。
平生薄阨态,与我应是均。
作文名责沈,自愧心少伸。
若非挺世杰,谁能深味真。
所尚有如此,群凶宜竞嗔。
徒为识者惜,未大施经纶。
惟从贤哲辈,湔心长奉□。
乐善著诚悃,一篇留于春。
嗟余长僻郡,博洽曾何因。
希程岂无人,教诲应谆谆。
须寻了翁意,抠衣当及辰(退溪先生批云。疏隽有奇气。)。
叠韵言怀。奉示金君 明 · 高敬命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霁峰集卷之五
并生斯世断知闻,孤陋真惭责沈文。
萍水偶成倾盖语,梦魂宁免执鞭勤。
铃斋谢客常悬榻,酒瓮凝尘未泼云。
虫壤漫瞻黄鹄举,病怀离绪剧丝纷(时提督以事将向奉天寺。寺在智异山麓。效第七致意。)。
耻斋洪先生神道碑铭 明 · 洪可臣
四言诗 出处:晚全先生文集卷之五
某少时。即闻洪耻斋先生学问志行之懿。为一时诸贤所推服。而未得其详。及今衰病。屏伏湖乡。先生胤子唐兴相公。辱许某有相知之义。连家之分。一日。乃以先生遗藁。远投穷山樵牧之社。而属以先生神道之铭。辞意恳勤。有大感动人者。某极知不敢当此责。顾惟当世之典文钜公彬彬然也。相公不求于彼。而属之某。其意或有在也。使人一味惶恐。不敢以不文辞。乃拜受其先藁。而盥手敬读之。瞿然起而叹曰。生长东南。未知有程伯淳。此陈忠肃责沈文所以作也。今以浅见弱笔。模写先生德业之万一。以赎某孤陋寡闻之罪。抑或一道也。谨按南阳洪氏。为国大姓。而先生之系。乃出唐朝八学士之一。遂有唐城之别。自后达官伟人。世不乏出。至五代祖讳师锡。功名声闻。尤卓卓不群。赠谥庄襄。高祖讳李涓。进武司勇。曾祖讳贵孙。禦侮上护军。祖讳以平。成均司成。赠吏曹判书。考讳德演。文科佥知中枢府事。赠左赞成。妣龙仁李氏。虞候思良之女。生五男。先生其长。而讳曰仁祐。应吉其字也。生有美质。温良庄重。未弱冠而能振拔流俗。脱然有守死善道之志。律身制行。一遵小学。鸡鸣而起。盥栉危坐。竟日夜嗒然。几案间。无杂书。常目在之者。惟心经,近思录。而于中庸首章。大学诚正修三章。益自力焉。究索体验。为一生施功之地。言行一致。表里无间。以至旁置白黑豆。验其一念之所发。隐微幽独之地。工夫严密。无愧于息有养瞬有存之训。要之其学。实见得千差万别。都自一本中出来分明。故其一言一行。无非截然整整齐齐。观其答史官尹殷辅书卒之问。与程伊川答温公给事中之问相类。此等语默之节。在大贤。犹或难之。而先生从容焉。其与一时泮宫诸生论事。不激不渝。动有经据。便有为国以礼底气像。所与游皆当世名贤。如苏斋卢先生,草堂许先生。最为道义丽泽之益。当仁庙在储。圣学日就。苏斋为宫僚。书筵讲说。或有疑义。辄就先生正之。先生辨释精明。资益甚多。徐花潭先生尝云。多阅志学之人。可与进步者。惟洪某一人。先生最后师友退溪老先生。其所论难。多是操戈入室。故老先生有云。每与接语。深觉洗去蒙滞。又曰。古人虽在服中。讲学往来书简未尝废。此后虽在庐所。望勿废书问。老先生有望于先生之警益如此。罗整庵钦顺分人心道心为性情体用之别。士之过于高明者。又从而为之说而立赤帜焉。先生独辨罗见之非。以为作两般者。最是错认。罗公之学。未可谓尽出正。老先生深以为是。静庵赵先生逢时不幸。未得究其设施。其志行之述。人皆指以为祸门而阙于编次。先生惧其逾久而遂泯其传。据事摭实。撰次行状。使他日秉笔者。有所考据。游关东。有录文章赡详。使见之者一览了然。退溪跋而赞之。士类传诵。为亲之故。虽屈意举业。而亦不屑屑焉。中丁酉生员。其终不遇。命也。乙巳仁庙宾天。饮浆迄成服。疏食终其月。方丧尽礼。古未有如先生者。先生斋号初用敬字。后易以耻。草堂问其故。答曰。点检从前岁月。了无一得。将恐未免为流俗中人。以故易之。庶有所勉其后。又作居室箴以自警曰。尔得甚么。其提省日进之功。皆此类也。其尤所难者。己卯之后。奸凶馀孽。继构仇善之祸。世之端人正士。流放窜殛。极其酷烈。门生知旧。号以道义相讲劘者。改头换面。做若平生所昧者然。过其门而不顾者滔滔。先生特立其间。不慑不挠。虽海岛绝塞之远。因人寄问。切磋劝勉。意极缱绻。有何可不信一命字。不纾远怀等语。其他名卿善士之丧。吊死问生。礼所当为者。不避时忌。曲尽情礼。人亦不得以此而饷祸于先生。信乎朱夫子所谓人品相越。真不啻九牛毛。而如先生者。求之今古。绝无而仅有者也。先生天性至孝。癸丑。遭赞成公之忧。歠粥泣血。羸毁不起。时嘉靖甲寅十一月丁未也。明年二月。葬于骊州治北大松里丙坐壬向之原。享年四十。老先生为文以祭之。历举先生孝友之实。乐善之诚。才华之美。学问之明。赋德之厚。禀寿之啬而痛惜之。岂无所实见而云然也。天若假之以年。至于养深积厚。矜持者纯熟。严厉者和平。水到船浮。左右逢原。则其成己成物之功。岂止于此而已乎。呜呼惜哉。夫人金氏。平阳府院君承霔之后。郡守希稷之女也。敬事君子。而孝奉舅姑。姑氏性严少假借。而夫人每得其欢心。贤孝之称。内外无间。先生之殁。子幼女弱。夫人左提右挈。纳于义方。终能使之成立。不贤而能如是乎。后先生十有四年而卒。祔葬于先生之左。噫。天果不可必乎。先生虽不得仁者之寿。毕竟不匮于锡类。联珠叠璧。承家继业。有以益大先生门户之传。曰进。曰迪。早擢巍科。俱登显仕。进今为忠勤贞亮效节协策扈圣功臣,辅国崇禄大夫唐兴府院君,兼知经筵事。迪以文学显。赐暇湖堂。将大用于世。而不幸早殁。官至司宪府执义。以唐兴之贵。推恩先生。赠纯忠积德补祚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经筵,观象监事,唐阳府院君。妣赠贞敬夫人。长女适济用正李景㟳。次适司评李文会。唐兴先娶坡平尹氏敦宁佥正赠吏曹判书应奎之女。生男汝栗。郡守。先亡。后娶蔚山朴氏司酝署令宜男之女。执义先娶士人韩说之女。后娶镜城判官赠左赞成韩孝胤之女。生二男一女。长汝翼。县监。次汝亮。刑曹佐郎。女适生员姜弘绩。监正生三男一女。长愖。司宪府执义。次𢢝革。女适郡守尹觥。司评生一男一女。男曰奇男。女适监察赵弘瑞。汝栗娶退溪李先生之孙直长安道之女。生三男。曰有焕。县监。曰有烱。曰有灿。有灿早夭。先生侧室子述生一男曰汝恪。何其子孙之贤而多也。此殆天意也。铭曰。
君子之学,为己而已。
己之不为,是乃为利。
嗟惟先生,学纯而正。
求之日用,本之心性。
惟几惟微,更审于行。
日亲有道,激昂奋发。
有闻斯行,勇进不辍。
一棒条痕,一掴掌血。
入孝出悌,馀力学文。
坚志苦节,富贵浮云。
出门承事,如宾如祭。
伊洛的源,邹鲁遗绪。
五谷将秋,未穫而陨。
世道衰日,儒林厄运。
天不复矣,忧将曷极。
立石琢辞,弟子是则。
顾正谊画山水歌 明 · 区大相
顾君自神其画品,往往不在宋元下。
丹青妙手世罕传,当代沈文此其亚。
兴来一幅生绡帐,恍惚峦涧开茅堂。
炎天赤日不到地,四座飒飒枫杉凉。
烟云咫尺藏变态,丹台石室知何代。
隔岸人家花映溪,小桥却在溪烟外。
前山合沓势峥嵘,绿水不动波无声。
万壑千岩忽满眼,对之使我心魂清。
忆昨归山采瑶草,结屋诛茅苦不早。
眼底平看沧海流,杖头忘却苍梧道。
闻君早晚向吴淞,鲈鲙莼羹秋兴浓。
便好高图钓鲈石,添作吴江江上峰。
柬郑学士 明末清初 · 尹顺之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涬溟斋诗集卷之一
举世谁知我,连墙不见君。
每因花月夜,思挹蕙兰芬。
座设迎徐榻,人多责沈文。
垆头春酒重,今日倘同醺。
沈文魁移檄总河杨芳兴以大军拥予北去(八月十三日。) 明末清初 · 阎尔梅
五言律诗 押盐韵 出处:白耷山人诗集卷十三
千里严兵护,尚书畏孝廉。
黄河弃东海,白日走西崦。
祸以知名取,行毋假数占。
穷途还自喜,仗策入秋帘。
郑篪叟(葵阳)挽 其四 清 · 权万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出处: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二
岁暮山中送戊君,尼岑秋色杳南云。
百年携笈登门愿,哀诔终成责沈文。
郑迂拙子(梦阳)挽 其六 清 · 权万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三
窃附当年有意存,小人终阻大人门。
寝门垂泪将何及,前后三题责沈文。
灵隐寺访巨涛禅师次沈文樗崖韵二首 其一 清 · 厉鹗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樊榭山房续集卷第二
不爽西山约,双幐此朅来。
高林行障日,阴洞坐侵苔。
地似蜂歌接,禅参鹙子回。
千年翠微里,又涌几楼台。
灵隐寺访巨涛禅师次沈文樗崖韵二首 其二 清 · 厉鹗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樊榭山房续集卷第二
漫学谈天客,同寻出世人。
茶瓜除热恼,水石见清真。
忆旧翻如梦,哦诗捷若神。
肩随伐新后,可许悟身因。
余既辨明黄子久山居图即富春山居图乃叠旧韵更为长歌以书其后 清 · 弘历
押有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三十七
富春疑案参来久,今喜辨明杨即柳。
高(士奇)王(鸿绪)目迷何足云,压倒德潜谈天口。
我非博古侈精鉴,是是还应别否否。
沈文王氏乃捉刀,华亭晋陵仍左右。
始识流传祇一图,珷玞安可同瑶玖。
笑予赤水索元珠,不识元珠吾固有。
如浮海者必由河,如登山者必历阜。
纵云露柱即灯笼,坐令优孟望而走。
每读班赋发深思,贵耳末学多肤受。
吴下诗人即趋阙,试与观之应觉丑。
还续长年当自讼,庶使此图更因寿(去岁春命德潜题此图曾有句云我欲寿之以佳作德潜手笔犹能为)。
摸鱼儿 沈文咏楼晚晴曳杖图 清 · 吴锡麒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有正味斋词集卷四
蓦斜阳、闪来峰顶,满衣全染空翠。
枯筇偏恋疏林晚,曳向无声诗里。
行未已。
看缓度溪阴,落叶和凉坠。
盟山款水。
正野鹭翘时,村牛浴处,瘦影一枝倚。
蓬瀛梦,莫惜青鸾铩尾。
稚龙还逐云起。
阿翁自足东篱兴,惯被黄花留醉。
归仔细。
道三尺轻携,便可奚童比。
柴门近未。
渐新月铺黄,铿然响戛,独自下烟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