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桃叶歌三首 其一 东晋 · 王献之
古今乐录曰:桃叶歌者。晋王子敬之所作也。桃叶。子敬妾名。缘于笃爱。所以歌之。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一作来迎接)。
按:○隋书二十二。南史陈后主纪。玉台新咏十作情人桃叶歌。《书钞》百三十八。《类聚》四十三。《乐府诗集》四声下五。《诗纪》三十二。
赠仇池公杨元秀诏(建武二年七月) 南齐 · 萧鸾
出处:全齐文卷五
仇池公杨元秀,氐王苗胤,乃心忠勇,丑虏凶逼,血诚弥厉,宣播朝威,招诱戎种,万里齐契,响然归从。诚效显著,实有可嘉。不幸殒丧,凄怆于怀。夫死事加恩,《阳秋》明义。宜追覃荣典,以弘劝奖。赠仇池公。持归国(《南齐书·氏羌传》。元秀病死,符幼孙领其众。高宗诏。)。
春望诗(《诗纪》云。律祖作陈后主者非。) 北周 · 宗懔
押阳韵
日暮春台望,徙倚爱馀光。
都尉新移枣,司空始种杨。
一枝犹桂馥,十步有兰香。
望望无萱草,忘忧竟不忘(○《初学记》三。文苑英华百五十七。《诗纪》百十二。)。
追赠兄道谭骠骑大将军太尉封始兴郡王诏(永定元年十月癸巳) 陈朝 · 陈霸先
出处:全陈文卷一
天伦所感,义本因心,名器追崇,则惟恒典。亡兄梁故南兖州刺史长城县公,德范沈邃,风度宽厚,性与天通,深乎靡测,昔弹冠入仕,誉重城华,宣力艰难,遂顾洪业,虽时非季汉,势异桓王,海内挹其风流,生民怀其大德者矣。朕受天明命,爰膺宝历,言寻永往,兴慕增怀,可奉赠太尉公(《艺文类聚》四十六《沈炯太尉始兴昭烈王碑》,永定元年下诏。)。
陈人为齐云观歌 南北朝 · 无名氏
押翰韵
《隋书》曰:陈后主造齐云观。国人歌之。功毕而为隋师所虏。
齐云观。寇来无际畔(○南史陈后主纪。隋书五行志。《御览》百七十九引《陈书》。《诗纪》百七作齐云观歌。)。
太尉始兴昭烈王碑 陈朝 · 沈炯
出处:全陈文卷十四
古者帝王之兴,莫不崇建亲屏,泰伯让而退封,武哀终而受号,则有之矣。至若勒功鼎鼐,铭德太常,清庙尊乎国家,扬名显乎子弟,在昭烈王见之焉,若夫妫水遥源,石砮遐集,五丝作而咏南风,八世兴而和鸣凤,藉帝王之基,居正乡之族,有由来矣。孔融汝颍之论,许其少多,傅畅诸公之书,颇有贤哲,自汉至魏,涉江而东,绵邈蝉联,言之耆旧。皇上革命应运,大启邦国,麟趾磐石之宗固具,金桢玉干之戚毕封,文叔掩被之悲无泯,仲谋援鞍之恸逾切,乃封始兴郡王,永定元年,下诏曰「天伦所感,义本因心,名器追崇,则惟恒典。亡兄梁故南兖州刺史长城县公,德范沈邃,风度宽厚,性与天通,深乎靡测。昔弹冠人仕,雀重城华,宣力艰难,遂顾洪业,虽时非季汉,势异桓王,海内挹其风流,生民怀其大德者矣。朕受天明命,爰膺宝历,言寻永往,兴慕增怀,可奉赠太尉公」。昔之密戚近亲,宗英令德,若河间之不群,沛献之受象,东平之乐善,陈思之藻丽,实闻之也,未有身死忠贞,名存前代,若王之义烈者。铭曰。
稽古帝舜,重瞳有裔。曰陈祚土,纂虞之系。腾波汝颍,承流妫汭。四岳有后,六奇献计。唯实唯忠,卿长郡公。浮舟震泽,佳气葱葱。岐周七十,商亳百里。婉婉中阳,帝出攸止。太常景皇,季孙让子。天下不践,闻之惇史。入孝出忠,清辉何已。苞指周藏,风流懿德。言为世范,行成士则。名山可飧,丰碑易勒。惜哉往矣,殒身凶慝。鼎命既迁,山河是始。光启代郡,德表永祀。周以别功,鲁侯戾止。礼茂庙堂,恩加松杞(《艺文类聚》四十六)。
遗诏(太建十四年正月) 陈朝 · 陈顼
出处:全陈文卷三
朕爰自遘疾,曾未浃旬,医乐不瘳,便属大渐,终始定分,夫复奚言。但君临寰宇,十有四载,诚则虽休勿休,日慎一日,知宗庙之负重,识王业之艰难,而边鄙多虞,生民未乂,方欲荡清四海,包吞八荒,有志莫从,遗恨幽壤。皇太子叔宝,继体正嫡,年业韵茂,纂统洪基,社稷有主。群公卿士,文武内外,俱罄心力,同竭股肱,送往事居,尽忠诚之节,当官奉职,引翼亮之功,务在叶和,无违朕意。凡厥终制,事从省约,金银之饰,不须入圹,明器之具,皆令用瓦,唯使俭而合礼,勿得奢而乖度。以日易月,既有通规,公除之制,悉依旧制,在位百司,三日一临,四方州镇,五等诸侯,各守所职,并停奔赴(《陈书·宣帝纪》)。
狱中上陈后主书 陈朝 · 傅縡
出处:全陈文卷十六
夫君人者,恭事上帝,子爱下民,省嗜欲,远谄佞,未明求衣,日旰忘食,是以泽被区宇,庆流子孙。陛下顷来酒色过度,不虔郊庙之神,专媚淫昏之鬼,小人在侧,宦竖弄权,恶忠直若仇雠,视生民如草芥,后宫曳绮绣,厩马食菽粟,百姓离散,僵尸蔽野,货贿公行,帑藏捐耗,神怒民怨,众叛亲离,恐东南王气,自斯而尽矣(《陈书傅縡传》,《南史》六十九,《文苑英华》六百七十三)。
玉树后庭花 陈朝 · 陈叔宝
押词韵第十一部
隋书乐志曰:陈后主于清乐中造黄骊留及玉树后庭花、金钗两鬓垂等曲。与幸臣等制其歌词。绮艳相高。极于轻荡。男女唱和。其音甚哀。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乐府诗集》七十四。《诗纪》九十八。)。
入隋侍宴应诏诗 陈朝 · 陈叔宝
押鱼韵
南史曰:后主从隋文帝东巡。登芒山。赋诗。
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南史陈后主本纪。《初学记》十四。文苑英华百六十九。《御览》百三十四。《诗纪》九十八。)。
戏赠沈后 陈朝 · 陈叔宝
押御韵
平陈录曰:沈后者。望蔡侯君理女也。以张贵妃权宠。动经半年不得御。陈主尝御沈后处。暂入即还。谓后曰:何不见留。赠诗云云。后答云云。○亦见朝野佥载。
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也去。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平陈录。《诗纪》九十八。)。
注:《诗纪》云。按小说家所载后主炀帝诸诗。辞多不类。其为后人依托无疑。今别附于此。以备省览云尔。
歌 陈朝 · 陈叔宝
押有韵
《隋书》曰:祯明初。后主作新歌词。甚哀怨。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其辞曰:
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隋书五行志。《御览》五百九十一。《诗纪》九十八。)。
歌 陈朝 · 陈叔宝
押真韵
南史曰:后主每引宾客。对贵妃等游宴。则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选宫女有容色者。令习而歌之。其曲有玉树后庭、临春乐等。其略云。
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南史张丽华传。)。
即位大赦诏(太建十四年正月丁巳) 陈朝 · 陈叔宝
出处:全陈文卷四
上天降祸,大行皇帝奄弃万国,攀号擗踊,无所迨及。朕以哀茕,嗣膺宝历,若涉巨川,罔知攸济,方赖群公,用匡寡薄,思播遗德,覃被亿兆,凡厥遐迩,咸与惟新。可大赦天下,在位文武,及孝弟力田,为父后者,并赐爵一级,孤老鳏寡不能自存者,赐谷人五斛,帛二匹(《陈书·后主纪》)。
课农诏(太建十四年三月辛亥) 陈朝 · 陈叔宝
出处:全陈文卷四
躬推为劝,义显前经,力农见赏,事昭往诰,斯乃国储是资,民命攸属,丰俭隆替,靡不由之。夫入赋自古,输藁惟旧,沃饶贵于十金,硗确至于三易,腴既异划,盈缩不同,诈伪日兴,簿书岁改,稻田使者,著自西京,不实峻刑,闻诸东汉,老农惧于祗应,俗吏因而侮文,辍耒成群,游手为伍,永言妨蠹,良可太息。今阳和在节,膏泽润下,宜展春耨,以望秋坻。其有新辟塍畎,进垦蒿莱,广袤勿得度量,征租悉皆停免,私业久废,咸许占作,公田荒纵,亦随肆勤;傥良守教耕,淳民载酒,有兹督课,议以赏擢,外可为格班下,称朕意焉(《陈书·后主纪》)。
求贤诏(太建十四年三月癸亥) 陈朝 · 陈叔宝
出处:全陈文卷四
夫体国经野,长世字氓,虽因革傥殊,驰张或异,至于旁求俊乂,爰逮侧微,用道和羹,是隆大厦,上智中主,咸由此术。朕以寡薄,嗣膺景祚,虽哀疚在躬,情虑惛舛,而宗社任重,黎庶务殷,无由自安拱默,敢忘康济,所以登显髦彦,式备周行,但空劳宵梦,屡勤史卜,五就莫来,五能不至;是用甲旦凝虑,景夜损怀,岂以食玉炊桂,无因自达,将怀宝迷邦,咸思独善。应内外众官,九品已上,可各荐一人,以会汇征之旨。且取备实难,举长或易,小大之用,明言所施,勿得南箕北斗,名而非实。其有负能仗气,摈压当时,著《宾戏》以自怜,草《客嘲》以慰志,人生一世,逢遇诚难,亦宜去此幽谷,翔兹天路,趋铜驼以观国,望金马而来庭,便当随彼方圆,饬之矩矱(《陈书·后主纪》)。
求言诏 陈朝 · 陈叔宝
出处:全陈文卷四
昔睿后宰民,哲王御寓,虽德称汪灭,明能普烛,犹复纡己乞言,降情访道,高咨岳牧,下听舆台,故能政若神明,事无悔吝。朕纂承丕绪,思隆大业,常惧九重已邃,四聪未广,欲听昌言,不疲痹足,若逢廷折,无惮批鳞;而口柔之辞,傥闻于在位,腹诽之意,或隐于具僚,非所以弘理至公,缉熙帝载者也。内外卿士,文武众司,若有智周政术,心练治体,救民俗之疾苦,辩禁网之疏密者,各进忠谠,无所隐讳,朕将虚已听受,择善而行,庶深鉴物情,匡我王度(《陈书·后主纪》)。
禁繁费诏(太建十四年四月庚子) 陈朝 · 陈叔宝
出处:全陈文卷四
朕临御区宇,抚育黔黎,方欲康济浇薄,蠲省繁费;奢僭乖衷,实宜防断,应镂金银薄及庶物化生土木人采花之属,及布帛幅尺短狭轻疏者,并伤财废业,尤成蠹患;又僧尼道士,挟邪左道,不依经律,民间淫祀祆书,诸珍怪事,详为条制,并皆禁绝(《陈书·后主纪》)。
发遣北边质任诏(太建十四年四月癸卯) 陈朝 · 陈叔宝
出处:全陈文卷四
中岁克定淮泗,爰涉青徐,彼土酋豪,并输罄诚款,分遣亲戚,以为质任。今旧土沦陷,复成异域,南北阻远,未得会同,念其分乖,殊有爱恋,夷狄吾民,斯事一也,何独讥禁,使彼离析。外可即检任子馆及东馆并带保任在外者,并赐衣粮,颁之酒食,遂其乡路,所之阻远,便发遣船仗卫送,必令安达;若已预仕宦,及别有事义,不欲去者,亦随其意(《陈书·后主纪》)。
改元大赦诏(至德元年正月壬寅) 陈朝 · 陈叔宝
出处:全陈文卷四
朕以寡薄,嗣守鸿基,哀茕切虑,疹恙缠织,训俗少方,临下靡算,惧甚践冰,怀同驭朽,而四气易流,三光遄至,缨绂列陛,玉帛充庭,具物匪新,节序疑旧,缅思前德,永慕昔辰,对轩闼而哽心,顾扆筵而栗气,思所以迎遵遗构,俯励薄躬,陶铸九流,休息百姓,用弘宽简,取叶阳和,可大赦天下,改太建十五年为至德元年(《陈书·后主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