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诮青衣赋 东汉 · 张超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四
彼何人斯,悦此艳资,丽辞美誉,雅句斐斐,文则可嘉,志鄙意微,凤兮凤兮,何德之衰。高冈可华,何必棘茨;醴泉可饮,何必棘泥。隋珠弹雀,堂溪刈葵。鸳雏啄鼠,保异乎鸱。历观古今,祸福之阶,多由妾淫妻,书戒牝鸡。诗载哲妇,三代之季,皆由斯起。晋获骊戎,毙坏恭子;有夏取仍,覆宗绝祀;叔胖纳申,听声狼似;穆子私庚,竖牛馁己;黄歇子败,从李园始;鲁受齐乐,仲尼逝矣。文公怀安,姜笑其鄙;周渐将衰,康王晏起;毕公喟然,深思古道,感彼《关雎》,德不双侣。得愿周公,妃以窈窕,防微消渐,讽谕君父,孔氏大之,列冠篇首。晏婴洁志,不顾景女;及隽不疑,奉霍不受;见尊不迷,况此丽竖。三族无纪,绸缪不序。蟹行索妃,旁行求偶。昏姻无媒,宗庙无主,门户不名,依其在所。生女为娆生男为虏。岁时酹祀,诣其先祖。或于马厩,厨间灶下,东向长跪,接狎觞酒。悉请诸灵,僻邪当主。多乞少出,铜丸铁柱。积缯累亿,皆来集聚。嫡婉欢心,各有先后。臧获之类,盖不足数。古之赘婿,尚为尘垢,况明智者,欲作奴父。勤节君子,无当自逸。宜如防水,守之以一。秦缪思褒,故获终迹(《艺文类聚》三十五,《初学记》十九。)。
谢赵王赉丝布等启 北周 · 庾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
某启:郑睿至,蒙赐丝、布、绫等十段。王褒至,又蒙许赐钱等。望外之恩,实符大赉;非常之锡,乃溢生涯。曳练且观此无劳白马之望;流泉欲委,伫见青凫之水。杨池掘荷,李园移树,既欣谷利,弥思青木(一作「林」)。陈留下粟,有愧深恩,栎阳雨金,翻惭曲施。灵台久客,从此数炊,黍谷长寒,于今更暖。从云梦之田,不逾此乐;得丰城之剑未均斯喜。谨启(《文苑英华》六百五十五)。
龙藏寺碑 隋 · 张公礼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二
窃以空王之道,离诸名相;大人之法,非有去来。斯故将喻师子,明自在如无畏,取譬金刚,信毕竟而不毁。是知涅槃路远,解脱源深。隔爱欲之长河,间生死之大海。无船求渡,既似龟毛;无翅愿飞,还同兔角。故以五通八解,名教攸生;二谛三乘,法门斯起。检粗摄细,良资汲引之风;挽满陷深,雅得修行之致。若论乾闼之城皆妄,芭蕉之树尽空,应化讵真,权假宁实,释迦文非说□之□,须菩提岂证果之人?然则习因之指安归,求道之趣奚向?如幻如梦,谁其受苦;如影如响,谁其得福。是故维摩诘具诸佛智,灯□之坐斯来;舍利弗尽其神通,天女之花不去。故知业行有优劣,福报有轻重。若至凡夫之圣人,天堂之与地狱,详其是非得失,安可同日而论哉?往者四魔毁圣,六师谤法,拔发翘足,变象吞麻,李园之内,结其恶党,竹林之下,亡其善聚。护戒比丘,翻同雹草。持律□□,□等霜莲。慧殿仙宫,寂寥安在?珠台银阁,荒凉无处。离离缀彩,宁劳周客;含含奏曲,讵假殷人。我大隋乘御金轮,冕旒玉藻,上应帝命,下顺民心,飞行而建鸿名,揖让而升大宝。匪结农轩之阵,谁侚汤武之师?称臣妾者遍于十方,弗遇蚩尤之乱;执玉帛者尽于万国,无陷防风之祸。斯乃天启至圣,大造区域,垂衣化俗,负扆字民。昧旦紫宫,终朝青殿。道高羲燧,德盛虞唐。五福咸臻,众贶毕集。低䒢出月,摇萐含风。沉璧观书,龙负握河之纪;功成治定,神奉益地之图。于是东暨西渐,南徂北迈,隆礼言洽,至乐云和。感天地而动鬼神,辩尊卑而明贵贱。而尚劳己亡倦,求衣靡息。岂非攸攸黔首,垢障未除;扰扰苍生,盖缠仍拥。所以金编宝字,玉牒纶言,满封盈函,云飞雨散。慈爱之旨,形于翰墨;哀殷之情,发于衿抱。日月所照,咸赖陶甄;阴阳所生,皆蒙鞠养。故能津济率土,救护溥天;协奖群迷,扶导聋瞽。澍兹法雨,使润道牙。烧此戒香,令薰佛慧。修第壹之果,建最胜之幢;拯既灭之文,匡以坠之典。忍辱之铠,满于清都;微妙之台,充于赤县。岂直道安、罗什,有寄弘通。故亦迦叶、目连,圣僧斯在。龙藏寺者,其地盖近于燕南,昔伯圭取其谣言□□□水毋恤往而得宝,窥代常山。世祖南旋,至高邑而践祚;灵王北出,登望台而临海。青山敛雾,绿水扬波。路款晋而适秦,途通□而指卫。□□之落,矩步非遥;平原之楼,规行非远。寻派避世,彼亦河人。幽闲博敞,良为福地。太师、上柱国、大威公之世子,使持节、左武卫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恒州诸军事、恒州刺史、鄂国公、金城王孝𠏡,世业重于金、张,器识逾于许、郭,军府号为飞将,朝廷称为虎臣,领袖诸□,冠冕群俊,探赜索隐,应变知机,著义尚训御之勤,立勋功事劳之绩,廊庙推其伟器,柱石捐其大材。自驰传莅蕃,建旟作牧,招怀□逸,蠲复逃亡。远视广听,贾琮之案冀部;赏善戮恶,徐邈之处凉州。异轸齐奔,古今一致。下车未几,善政斯归。瞻彼伽蓝,事□草创。□奉敕劝奖,州内士庶,壹万人等,共广福田。公爰启至诚,虔心徙石。施逾奉盖,檀等布金。竭黑水之铜,罄赤岸之玉,结琉璃之宝□,饰缨络之珍台。于是灵刹霞舒,宝坊云构。峥嵘醪葛,穹隆谲诡。九重壹柱之殿,三休七宝之宫,雕梁刻桷之奇,图云画藻之异。白银成地,有类悉觉之谈;黄金镂楯,非关句践之献。其内闲房静室,阴牖阳窗,圆井垂莲,方疏度日。曜明珰于朱户,殖芳卉于紫墀。地映金沙,似游安养之国;薝隐天树,疑入欢喜之园。夜漏将竭,听鸣钟于寺内;晓相既分,见承露于云表。不求床坐,来会之众何忧;□然饮食,持钵之侣奚念。粤以开皇六年,岁次鹑火,庄严粗就,庶使皇隋宝祚,与天长而地久,种觉花台,将神护而鬼卫,乃为词曰:
多罗秘藏,毗厄觉道,斯之不灭,凭于大造。谁薰种智,谁坏烦恼,猗欤我皇,实弘三宝。慧灯翻照,法炬还明。菩提果殖,救护心生。香楼并构,贝塔俱营。充遍世界,弥满国城。憬彼大林,当途向术。于穆州后,仁风遐拂。金粟施僧,珠缨奉佛。结瑶葺宇,构琼起室。凤□概日,虹梁入云;电飞窗户,雷惊橑棼。绮笼金镂,缥壁椒薰。绨锦乱色,丹素成文。仿佛雪宫,依稀月殿。明室结幌,幽堂启扇。卧席未窥,跧龙谁见。带风萧瑟,含烟葱茜。西临天井,北拒吾台。川谷苞异,山林育材。苏秦说反,乐毅归来。邹鲁愧俗,汝颍惭能。惟此大城,瑰异所践。疏钟向度,层磐露泫。八圣四禅,五通七辩。戒香恒馥,法轮常转。开皇六年十二月五日题写,齐开府长、兼行参军九门张公礼之□(碑旧拓本。案:《金薤琳琅》八有此文,多识叹非因每穴五字,非。)。
新修春申君庙记 唐 · 赵居贞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六
輶轩涖郡。十有一月矣。猥以薄材。谬承重寄。欻自淮服半刺。超为江南方伯。郡领二十。地亘五千里。皇皇者华。几惭辉道。兢兢其志。常戒饮冰。周爰咨询。申命行事。损以惩忿窒欲。益以改过迁善。豺狼拥路。埋轮以逐之。骐骥伏枥。揽辔以骋之。宣王化而尽觉风行。安氓心而不知日用。宽猛相济。威恩兼洽。长吏肃警。疆土乂宁。日月其除。冰霜再履。始也务不暇给。今也处有馀閒。别祈神仙。获岁丰稔。乘公堂之宴。纵灵庙之游。城不复隍。树无禁伐。闉陬荒以毁。梁木小而摧。乃喟然叹曰。神必依人。人兹望福。依无所据。福安来哉。昔越践灭吴。楚威灭越。考烈王继立。春申君登相。封江东之巨县。城吴墟为大都。专主威权。救国灾患。与赵魏为四公子。招宾旅有三千人。挤聘使之玳簪。誇上客之珠履。王久无嗣。君方患之。璅兮李园。托其女弟。既歆然而有娠。遂秘之以献王。王乃殂落。子为君主。无妄之人靡信。无妄之祸遄兴。舍人其亡。死士常侦。棘门之下。蒿里相催。天乎天乎。胡宁忍此。令尹多居郢国。假君恒守吴宫。鸟焚其巢。何笑号之先后。蛟没其舳。繄父子之沉埋。夷尽其家。贼园之故。一朝冀将灭口。千古犹为痛心。今邦牧所居。使臣所理。故宫之内。故事备闻。于是大葺堂庭。广修偶像。春申君正阳而坐。朱英配享其侧。假君西厢视事。上客东室齐班。李园死士。庚方授戮。仆夫闲骏。辰位呈形。大雪久冤之魂。更申如在之敬。家属穆穆。展哀荣也。仪卫肃肃。振威名也。巨木拥肿而皆古。小栽青葱而悉新。总之一门。是谓神府。宜正名于黄相。削讹议于城隍。昔韩整守吴。创吴伯之庙。太史适楚。壮楚相之宫。余顾兼之。言可则也。神有新宇。享之落之。人有贞石。追之琢之。我躬披文。纪之告之。君宜密应。祐之福之。初余之拜命也。表授广陵纠曹张禺兵曹苏相为判官。安喜尉李冈为支使。同郡旧知。精明深识。异途新合。历落瑰材。三人冀有我师。四牡慎行尔职。钦刷往贤之耻。叹垂后昆之裕。长史宋尚。主臣馀庆。佑岳良能。司士杨彦琮。每忧司存。实称佳吏。预乎作庙翼翼。观乎降神欣欣。咸亦相因。斯焉附出。唐天宝单阏岁除日。中散大夫守吴郡太守兼江南道采访处置使柱国天水赵居贞记。
赠剑客李园联句 中唐 · 孟郊
押文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天地有灵术,得之者惟君(郊)。
筑炉地区外,积火烧氛氲(愈)。
照海铄幽怪,满空歊异氛(郊)。
山磨电奕奕,水淬龙蝹蝹(愈)。
太一装以宝,列仙篆其文(郊)。
可用慑百神,岂惟壮三军(愈)。
有时幽匣吟,忽似深潭闻(郊)。
风胡久已死,此剑将谁分(愈)。
行当献天子,然后致殊勋(郊)。
岂知丰城下,空有斗间云(愈)。
因论七篇(并引) 其五 儆舟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奉节县
刘子浮于汴。涉淮而东。亦既释绋纚。榜人告予曰。方今湍悍而舟盬。宜谨其具以虞焉。予闻言若厉。繇是袽以窒之。灰以墐之。以乾之。仆怠而躬行。夕惕而昼勤。景霾晶而莫进。风异响而遄止。兢兢然累辰。是用获济。偃樯弭棹。次于淮阴。于是舟之工咸霈然。自暇自逸。或游肆而觞矣。或拊桥而歌矣。隶也休役以尚寝矣。吾曹无虞以宴息矣。逮夜分而窾隙潜澍。涣然阴溃。至乎淹箦濡荐。方卒愕传呼。跣跳登墟。仅以身脱。目未及瞬。而楼倾轴垫。抵于泥沙。力莫能支也。刘子缺然自视而言曰。乡予兢惕也。汨洪波而无害。今予宴安也。蹈常流而致危。畏之途果无常所哉。不生于所畏。而生于所易也。是以越子膝行吴君忽。晋宣尸居魏臣怠。白公厉剑子西哂。李园养士春申易。至于覆国夷族。可不警哉。呜呼。祸福之胚胎也。其动甚微。倚伏之矛楯也。其理甚明。困而后儆。斯弗及已。
感春申君 唐 · 张祜
七言绝句 押元韵
薄俗何心议感恩,谄容卑迹赖君门。
春申还道三千客,寂寞无人杀李园。
诚节论 唐 · 王睿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五
炙毂子曰。汉史著诚节立名之士。谓其能执一不回。死义不顾。虽汤鼎之威。霜刃之刑。不能胁之。故节义彰明。显于后世。存无愧于英俊。没无畏于神灵。荡荡然偃于暗室之中。堂堂然行于日月之下。卓为人杰。乃有节有义之士也。夫能如此者。亦贤哲之一体。客曰。诚如是。无乃滞于变通。而能成功则拙。仗节死义可矣。既不能仗节死义。又不能变通成功。此谓之偷生无耻之夫。昔李陵降匈奴。又要成功。致老母伏诛。妻子弃市。斯始规变通而终为负义。且临患难。履颠危。虽商贾小人。屠沽贱品。犹能相拯于穷蹙。尚乃任情于依托。矧乎顶章甫冠。拖缝掖衣。口诵先圣之文。胸怀德义之典。目曰儒士。而无慷慨之心。不有风云之操。亦何以见分明之男子。磊落之丈夫。昔如敬通不修廉隅。杜笃请求无厌。班固謟窦以作威。马融党梁而黩货。丁仪贪婪而乞贿。路粹哺啜而无耻。皆文儒之所贱。贞介之所羞。夫士无信不可以立身。无义不可以立名。无节不可以成功。无忠不可以成事。四者不怀。则情同犬豕。行比豺狼。安足以齿于人伦哉。客曰。先生斯论。不亦伤于嫉恶太甚乎。对曰。嫉恶不甚。则好善不笃。若见恶不能去。则邪佞之人偫臻。知善不能用。则贤良之士引去。苟怀诚节。安得不嫉謟谀。今公卿席客。蔑冯谖毛遂之忠诚。侯伯幕宾。肆李园祖珽之欺诈。或受贿卖主。奉越以事吴。或首鼠两端。观成而望败。穷其操心奸宄。蘧蒢戚施。与夫诚节之士。执一不回。死义不顾者。亦何辽廓。论未巳。客曰。若夫先生之论。诚亦富茂。乃敛衽而退。
春申君 唐 · 杜牧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烈士思酬国士恩,春申谁与快冤魂。
三千宾客总珠履,欲使何人杀李园。
代荀卿与楚相春申君书 唐 · 刘轲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二
前兰陵令臣况谨奉书于相国春申君足下。前者不识事机。冠宋章。袭儒衣。以廉轴驾羸驽。应聘于诸侯。始入秦。见秦应侯。会侯方以六国啖其君。且曰。吾方角虎以斗。又何儒为。故去秦之赵。会孝成王喜兵法。方筑坛拜孙膑。欲磨牙而西。臣以汤武之兵钳其口于前。赵王亦不少孙膑而多臣。臣以是去赵之齐。会宣王方沽贤市名达诸侯间。人聚稷下。若邹子田骈淳于瞢。皆号客卿。故臣得翱翔于诸子间。自威王至襄王。三为祭酒。号为老师。然悯诸生少年。皆不登阙里。不浴沂水。各掉寸舌。得纡朱垂组。自以为高絜莫我若也。臣以乳儿辈畜之。何虞其蝎虿之为毒也。由是谗言塞路。臣之肉几为齐人所食。伏念相君与平原孟尝信陵齐名。故游谈者谓从成则楚王。衡成则秦帝。以相君之相楚故也。不然。楚何以得是名。以是去齐归相君。相君果不以臣孱固。俾臣为兰陵令。臣始下车。方弦琴调轸。欲兰陵之人心和且富。既富且教。必使三年有成。然后报政于相君。此臣效相君者希以是。不意稷下之谤。又起于左右。俾臣之丑声。直闻于执事。执事果亦疑弃臣如脱故屣。臣之去兰陵。岂不知相君之弃臣邪。臣尚念古者交绝不出恶声。臣怼楚而怨相君也哉。顷相君徒欲人之贤已。曾不知楚国前事。臣不远引三代洎春秋。今虽战国。亦不敢以他事白。直道今楚国盛衰之尤者。冀相君择焉。自重黎为火正。光融天下。鬻熊有归德。教西伯弟子。洎鼢冒熊绎。荜路蓝缕。以启荆蛮。历武文成始臣妾江汉。至庄王始与中国争伯。此数君皆郢之祖宗。而代亦称臣之术。五尺童子。羞称五伯。臣又何必独为相君道哉。然楚君但成庄而已矣。自庄而下。楚亟不竞。平王嗣位。耳目倒置。伍奢以谏死。费无极以谗用。亡太子。走昭王。污楚宫。鞭郢墓。岂不以一谗而至乎尔。下及怀王。知左徒屈原忠贤。始能付以楚政。当诸侯盛。以游说交斗。犹以楚为有人。无何。为上官靳尚所短。王怒。疏屈平。平既疏。秦果为张仪计陷楚之商于地。仪计行。秦果欺楚。是以有蓝田之役。丹徒之败。怀王囚不出咸阳。亡不越魏境。客死而尸归。至今为楚痛。岂不曰疏屈平亲靳尚而至于尔。人亦谓令尹子兰不得皭然无非。已不能疾谗。又从而惜之。俾屈生溺。离骚为之作。襄王以前事历目切骨。虽有宋玉唐勒景差辈子弟。赋风吊屈而已。又何能免王于矢石哉。今相君自左徒为令尹。封以号春申君。楚于相君。设不能引伍奢屈平以辅政。复不能拒无极靳尚之口弭。臣见泗上诸侯。不北辕不来矣。夫如是。汉水虽深。不为楚堑。方城虽高。不为楚险。相君虽贤。欲舍楚而安之也。今有李园者。世以谀媚荐宠。喜以阴计中上。根结枝布。寖为难拔。相君若不以此时去之。则王之左右前后。不靳尚。则无极。讵独臣之不再用也。前月相君聘至。跪书受命。且曰。若恶若仇。若善若师。真宰相之心。脱李园之(一作何)至。费靳方试。何害臣之不再罢兰陵也哉。敢辄尽布诸执事。而无遂子兰之非。况之望也。楚子之幸也。
春申君碑 唐 · 皮日休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九 创作地点: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
士以知巳委用于人。报其用者术。苟不王。要在强其国尊其君也。上可以霸略。次可以忠烈。无王术而有霸略者。可以胜人国。无霸略而有忠烈者。亦足以胜人国。春申君之道复何如哉。忧荆不胜。以身市奇计。不曰忠乎。荆太子既去。歇孤在秦。其俟刑待祸。若自屠以当馁虎。不曰烈乎。然徙都于寿春。失邓塞之固。去方城之险。舍江汉之利。其为谋已下矣。犹死以吴为宫室。以鲁为封疆。春申之力哉。当斯时也。苟任荀卿之儒术。广圣深道。用之期月。荆可王矣。然卒以猜去士。以谤免贤。于戏。儒术之道。其奥藏天地。其明烛鬼神。春申且不悟。况李园之阴谋。岂易悟哉。岂易悟哉。
清明前一日韩子华以靖节斜川诗见招游李园既归遂苦风雨三日不能出穷坐一室家人辈倒残壶得酒(续校:一本酒上有浊字)数杯泥深道路无人行去市又远索于筐筥(一作箧)得枯鱼乾虾数种彊饮疾醉昏然便寐既觉索然因书所见奉呈圣俞(嘉祐四年) 北宋 · 欧阳修
押麻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少年喜追随,老大厌諠哗。
惭愧二三子,邀我行看花。
花开岂不好,时节亦云嘉。
因病既不饮,众欢独成(一作我)嗟。
管弦暂过耳,风雨愁还家。
三日不出门,堆豗类寒鸦。
妻儿强我饮,饤饾果与瓜。
浊酒倾残壶,枯鱼杂乾虾。
小婢立我前,赤脚两髻丫。
轧轧鸣双弦,正如橹呕哑。
坐令江湖心,浩荡思无涯。
宠禄不知报,鬓毛今已华。
有田清颍间,尚可事桑麻。
安得一黄犊,幅巾驾柴车。
四豪论(庆历二年作)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一八
战国之时,天下礼义消亡,下陵上替,诸侯僭天子,大夫偪诸侯。陪臣之间有能约身抑志,尊贤养士,不爱烦费以树声名者,齐有孟尝,魏有信陵,赵有平原,楚有春申。虽不能以礼义佐其君,以政教和其民,合于至公,槩于大道,然自奋于浊世,天下谈士异口同舌咸谓之贤。铨于四人,臧否优劣,亦可闻欤?论者曰:凡人臣者,上以事君,中以利国,下以养民。释此三者,非人臣也。臣而不臣,圣王当世,必为诛首。孟尝君养亡赖,匿亡命,废公法,树私恩,偷采名誉,以窃国相之位,迹其行事,皆为身耳,非能为国与民谋也。至其晚节,遂挟仇敌以覆宗国,保薛中立,自比诸侯。臣而不臣,孰甚于此?春申君进书秦宫,解楚国社稷之忧,纵楚太子而自以身当不测之诛,智勇忠信有足称者。至其柱石楚国,权宠无贰,割江东之封,穷僭奢之乐,十馀年间,楚国益弱。又纳邪人之言,造奸伪之谋,乱其国嗣,洿败王家,方诸田文,罪又甚焉。终为李园所袭,身首屠裂,则其智勇忠信,果安在也?平原君行事大仿孟尝,至于贪上党之田,致邯郸之祸,遂至国家大败,社稷几亡,于以知其智谋尤出数子之下也。然赵奢戮平原君之客,奢谕释以公义,而平原君荐奢于朝,卒著功名。且平原君臣人之节,终始无亏,此其贤于孟尝、春申远矣。信陵君以母弟之亲、卿相之尊,抱关鼓刀之人,亲执驭而事之,诎而不耻,劳而不倦,非有高世之材,孰能如此?且向使侯生、朱亥皆实庸人,公子虽事之如是,不足称也,然公子所以降身诎志者,审知二子之贤耳。以区区之魏,惴惧之众,当秦乘胜十倍之兵,一战却之,邯郸全,六国安,信陵君之功也。秦乘公子之去魏,急攻大梁。公子一悟毛薛之言,翻然易虑,归救宗国,复破秦军,闭诸函谷,可谓能矣。魏王信谗,猜阻公子,公子遂灭迹酣饮,全身远害,以其寿终,可谓智矣。智能如此,而又守之以仁,行之以恭。必若采善于乱世,论贤于游侠,则彼三人者,蔑以加其上矣。故校其臧否,当以信陵为首,平原次之,孟尝又次之,春申为其下矣。或曰:「无忌盗国兵符,矫杀晋鄙,以赴平原君之私交,虽有功于魏,非忠臣也,何以贤于三子」?对曰:赵魏唇齿之国,以虎狼之秦攻危亡之赵,赵亡则魏毙,理势然矣。魏王不达事宜,徒畏彊秦之空言,坐拥盛兵,以观成败,计之大失,无过于此。故无忌矫夺其军以救赵,非独赴赵之难,亦为魏谋也,奚其不忠哉!汉高祖过大梁,辄祠信陵君,为置守冢者,彼三子则皆无旌异。高祖英主也,盖有以知之矣(《司马公文集》卷七○。)。
原无题注,据明本、陈本、四库本补。
次韵再游城西李园 北宋 · 王安石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京师花木类多奇,常恨春归人未归。
车马喧喧走尘土,园林处处锁芳菲。
残红已落香犹在,羁客多伤涕自挥。
我亦悠悠无事者,约君联骑访郊圻。
次韵清虚同访李园(原注:清虚谓王定国。四诗皆元丰乙丑作。) 北宋 · 黄庭坚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
年来高兴满莼丝,寒薄春风骀荡时。
稍见燕脂开杏萼,已闻香雪烂梅枝。
老逢乐事心犹壮,病得新诗和更迟。
何日联(山谷集作华)镳向金谷,拟追仙翼到瑶池。
变离骚序下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二二、《鸡肋集》卷三六、《苏门六君子文粹》卷六九、《四续古文奇赏》卷一八、《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七三
《诗》亡,《春秋》又微,而百家蜂起。七国时,杨、墨、申、韩、淳于髡、驺衍、驺奭之徒,各以其说乱天下。于时大儒,孟、荀实羽翼六经于其将残。而二儒相去百有馀年,中间独屈原履正著书,不流邪说。盖尝谓原有力于《诗》亡、《春秋》之微,故因集《续楚辞》、《变离骚》,而独推原与孟子先后,以贵重原于礼义欲绝之时。又《变离骚》起荀子《佹诗》、《成相篇》,故并以其时考之,知原虽不纯乎孟、荀,于其中间,非异端也。孟子与梁惠王、齐宣王、鲁平公同时,而司马迁《史记·表》「问何以利吾国」,盖梁惠王之三十五年也。是岁,齐宣王之七年,楚威王之四年。后七年而楚怀王始立,立三十年而原谏王无入秦,卒入秦,死。襄王初年而迁原,原迁九年,无几何死矣。推而上之,去梁惠王问利国与齐宣王七年时,盖四十七年矣。而鲁平公元年,则楚怀王之十五年也。若孟子见平公在其初年,则至原迁之九年,盖二十四年矣;其平公末年乎,则与原谏怀王之时盖并矣。虽《史记》不言孟子见宣王之年,以其时考之,远者盖四十七年,近者二十四年,又其近者同时也。孟子见梁惠王,乃在楚威王时,惠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于时称「叟」,孟子已老矣。而原不及事威王,故孟子与原接,而原后于孟子。又《史记》:荀卿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齐襄王时荀卿最为老师。而刘向叙《荀子》云:「齐宣王时,聚学士于稷下,荀卿十五始来游学,至襄王时最为老师」。按宣王立十九年卒,至襄王元年,四十一年矣。而稷下之学,乃在孟子、淳于髡时。使荀卿游学时已年五十,顾与孟子并,安得至襄王而尚存哉?故刘向云「十五始来游学」,而老为襄王师,是也。楚顷襄王迁屈原,原迁九年,无几何亦死矣。又五年,齐襄王始立,计原之死,卿尚幼也。至楚考烈王立二十五年而李园杀春申君,荀卿始废,自此推而上之,至原之死,盖五十馀年矣。故原与荀卿接,而荀卿后于原。又《孟子》载《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自取之也」。而原辞曰:「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则原此歌盖沿孟子事也。《渔父》篇曰:「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而荀子《不苟篇》曰:「故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弹其冠,其谁能以己之僬僬,受人之掝掝者哉」?则卿此书盖因原辞也。凡言语文章之相祖述,多其当时口所传诵,从古而然,此皆古诗楚辞之流也。其习而传者,虽至于今可知也。
同表甥赵康游种范李园 宋 · 晁说之
百态范氏石,千寻种氏木。
灌以邠李(四库本作州)水,禽鸟识故国。
使我从今去,魂梦常不足。
游北李园三绝 其一 宋 · 吕本中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宿州市
雨映烟笼万竹蟠,枯条高下不堪看。
非干秋后多霜露,自是芙蓉不耐寒。
游北李园三绝 其二 宋 · 吕本中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宿州市
去马来舟绝往还,此中情味却相干。
明年知是明寒食,待约花梢月下看。
游北李园三绝 其三 宋 · 吕本中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宿州市
壁间诗字有凝尘,庭下梅梢又作春。
独有城南汪教授,当时同是看花人(自注:壁间有饶德操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