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妙喜寺达公禅斋寄李司直公房都曹德裕从事方舟颜武康士骋四十二韵 唐 · 皎然
 押词韵第十八部
引用典故:分泾
我祖传六经,精义思朝彻庄子曰:“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外生而后能朝彻。”)
方舟颇周览,逸书亦备阅。
墨家伤刻薄(墨流刻薄而不仁,可以理身,不可以济世),儒氏知优劣。
弱植庶可彫,苦心未尝辍。
中年慕仙术,永愿传其诀。
岁驻若木景,日餐琼禾屑。
婵娟羡门子,斯语岂徒设。
天上白榆,葳蕤信好折。
实可反柔颜,花堪养玄发。
求之性分外,业弃金亦竭。
药化成白云,形彫辞素穴(素穴,山名)
一闻西天旨,初禅已无热(第四禅中有天名无热,无三灾之患,故以为名。今初禅即得,盖诗人美已證超出常)
涓子非我宗,然公有真诀。
却寻丘壑趣,始与缨绂别。
野饭敌膏粱,山楹代藻棁。
与君北岩侣,游寓日常昳。
静对春谷泉,晴披阳林雪。
境清觉神王,道胜知机灭。
诣寂长杳冥,忘归暂采撷。
物生岂有心,丽容俟予别。
桂子何苓,琪葩亦皎洁。
此木生意高,亦与众芳列。
赏墨识屡换,省躬悟弥切。
微尚若不亏,足以全吾节。
北风吹蕙带,萧寥闻蜻蛚。
宿昔庐峰期,流芳已再歇。
不有清屏鉴,使我商弦绝。
愿寄千里心,月高不可掇。
优游邦之直,远矣踵前烈。
立俗忘毁誉,遇物遗巧拙。
真气独翛然,轩裳讵能绁。
都曹风韵整,纲纪信明决。
于交必倾写,立行岂矜伐。
政与清渭同,分流自澄澈。
裴侯资亮直,中诚岂徒说。
古人比明义清士愿交结。
温温躬圭彩,终始声不缺。
颜生炯介士,有志不可越。
仗义冒险难(一作艰),持操去淄涅
世论高二贤(即鲁公犹子也),贤贤继前哲。
四子遭明盛,裒然皆秀杰。
理名虽殊迹,悟道宁异辙。
爱尔竹柏姿,为予寒不折。
梵阁寺常准上人精院记 中唐 · 苻载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九
峰峦不巉峭。无以为泰华。
院宇不严丽。无以为梵阁。
此寺之有此院。犹头之戴冕弁。
目之悬眸子。有阙是者。
谓之禺昂丈夫。其实诬之矣。
蜀郡豪也。其民侈而夸者有之。
其土腴而哗者有之。偶得静地黄金以梯梵阁。
龟城犀浦之间。背郭六七里而遥。
摆喧傲俗。己有真趣。
及履吾之精院也。非天云而高。
非川泽而深。非江海而远。
非山林而静。满庭多修竹古树。
乔柯密叶。扶疏胶轕。
其下向有茅斋洞。启晨朝日出。
光照屋栋。一闻钟磬。
焚香扫地。其心泠然也。
亭午无人。经行林中。
凡鸟不来。时闻天风。
其形飘然也。沈沈子夜。
清宵夐绝。唯馀皓月。
铺轩洞牖。其气凝然也。
夫人之神不灵者。耳目泥也。
居处也。思虑昏也。
苟身栖清净之域。目睇澄鲜之境。
心游寂寞之地。虽妄想有金城汤池之固。
不得与吾为敌矣。余为六尘组织。
因于忏洗。尝与一二善友。
跳身此来。高僧达客。
微言相诱。刹那之下。
我得本性。况复主人栖处偃仰。
动淹星岁哉。院主姓瞿氏
真释种也。行业如主璧。
标韵如松鹤。毗尼大藏。
启其关锁。坛场之上。
郁有风称。弟子以羸漏之质。
入旃檀之林。臭闻馨香。
身意快乐。故书美以示于道流。
欲使后之君子。游其地。
睹其文。明其人。
知余词之不卤莽也。丁亥岁正月辛卯
国家郊天之日也。试太常寺协律郎监察御史苻载厚之记。
吉州禾山寺(代)1115年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三、《石门文字禅》卷二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始,达磨自西来,以法授少林慧可,而衣钵为信,五传至曹溪慧能
能知其道信于天下也,藏其衣钵而化,故世称曹溪之门得道者,不可以数计。
然独大长老行思、怀让克肖前懿,号二甘露门
思眷庐陵山水而老于青原,亦庵于衡、霍之下。
石头希迁者,思高弟也,从游,思实使之。
马祖道一者,受记莂,卜邻青原,久之,遂终于石门实使之。
今天下指目江西为禅宗法道之源者,以曹溪一子一孙,首辱居焉。
永新江西山川形胜之地,城南有山,岿然深秀,晴岚夕晖,应接不暇者,唐僧达奚栖迟之所也。
奚不知何许人,以文德初始至,刀耕火种,住成法席,致嘉禾之瑞,因以名山,号大智禅院
院僻崄,初未著于诸方。
吴顺义二年僧无殷中兴之,恢复法度,学者趋之如云。
九峰虔禅师之嗣,青原八世孙也。
方是时,禅学之弊,巧见异解,以击鼓之机,脱略窠臼。
于是宗风大振,学者赖之。
者有契云,自云殁,代居者名存实亡。
大中祥符初,诏改赐甘露禅院
有楚材者,道价重一时,法席之盛追比殷时。
又十世而有德普,有高行,自黄龙窟中来。
殁七世而有妙湛大师法安,初以政和元年祥符移居之,五年视前营搆,增其所未有者,新其所已坏者。
于是庄严紫金光聚则有殿栖,称如实旁行之书则有藏会,四海苾刍求寂则有堂,办香积伊蒲塞之馔则有厨,像祖师则有阁,馆钟虡则有楼。
升座法施之堂则曰无畏,集定传道之室则曰大智,而阁于室之上,名善应
修庑复屋,高深壮丽,冬温夏凉,重规叠矩,丛林号庐陵第一。
呜呼,妙湛之游戏于是作,可谓集诸老之大成者也。
走使京师,乞文记其事。
余方困顿黄尘,寄逸想于云泉杳霭处,恨未能角巾杖,与山中高人游,厌饫清境。
然余非学佛者,其诡秘多溟涬。
然窃尝论之,忠孝硕大如宋王彧唐魏元忠徐有功辈,初未必皆深于佛理。
观其临祸福,超然自得,岂所谓所闻或浅,而其义甚高者欤!
故余于禅学,凡钩章棘句,凌跨方等,汗漫横流者,则非肉眼所能勘验。
至于生死之际,有不容其伪者矣。
无殷将化,集众谓曰:「后学未识禾山,今朝识取」。
因怡然而逝。
德普之将化,饮食毕,谈笑而寂。
然其言论风旨,无所传闻。
妙湛,雪窦之后,又青原之远裔,吾将观焉。
既论之,又系之以词曰:
龙溪落石雪浪奔,万山环之如虎蹲。
凌霄白云相弟昆,七十一峰让其尊。
烟霏摇空含朝暾,微风徐来扫霭氛。
楼阁时为金碧痕,聪明澄泓自吐吞。
三伟不见陈迹存,异哉僧奚貌粹温。
涧饮婆娑麋鹿群,谁中兴之殷澄源
咄嗟万指鱼鼓喧,普公高喉已语言。
得法来自黄龙门,弟子生奠手自扪。
放箸蝉蜕撼不闻,大士法战著策勋。
睨视生死等旦曛,君看妙湛愿力熏。
楼观幻出高切云,美髯说法起机轮。
自云的骨雪窦孙,江山偃蹇骄气喷。
不受弹压无杰文,愿乞名诗刻云根,导广孝慈酬帝恩。
镇江妙善尼寺化缘疏 宋末元初 · 俞德邻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八五、《佩韦斋文集》卷一六
世尊幼名释达,阐秘法鹫岭峰头;
妙善即是观音,现精蓝鹤林门里。
几载竭经营之力,一朝皆煨烬之馀。
门前空有翠竹黄华,堂上了没蒲团禅版。
佛到也无栖泊处,比丘尼那里安身;
人来肯结喜欢缘,都料匠才堪下手。
敬携短疏,遍叩英檀。
敢云慧力摄悭,但要坚心办事
捐金指囷,处处逢多宝如来;
击鼓鸣钟,世世祝万年天子。
良因立就,福报有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