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冯继先” 相关资源
诗文库
魏鹤山 其二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四七、《鹤林集》卷二八
某每谓侍郎文章,天下所共知,而某知之为最深,愈于天下之人,何则?
文以神志为主,异时选人逐客,踬于忧患,伤于感慨,耗于血气既衰,困苦而无精采。
侍郎养熟道凝,神全志壹,作为文章,天力自到,其趣窈窕而深,其声清越而长。
如《梦笔山记》,捻起「老去才尽」一段,《洗笔池记》说《咸》之良,感《艮》之实,见处俱造微密。
最是《李侍郎北园记》,于丰道扶教极有功。
而《舜俞山房记》,根本六经之奥义,演出先王之大法,其于学者进学工夫尤所关系。
迨夫意与神驰,文随笔肆,隐然有味之言,出于记事之外,此则侍郎之所独得,而某窃以为知侍郎之深,愈于天下之人者此也。
独《知处祠堂记》,讫今犹未见本,只以前书所教,谓「近世祠堂太汎,古无此典」,谓「先圣先师之祀,只是汉儒之说,而庙元不出阙里」,此却不能无疑
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凡有道有德者使教焉,死则祭于瞽宗。
瞽宗,殷学也。
有道有德者,先师之类也。
以其有道艺德行,可以为人之师,而祀之于学,亦其宜也。
不知何以谓之「古无此典」?
此其疑一也。
孔子梦奠,邪说诬民,战国以来,礼坏乐废,秦又燔诗书,隳学校,何有于先圣先师?
汉兴至元朔五年,始诏天下郡国建立学官,而永平之际,皆尊奉孔子之祀。
则自汉以前,先圣之庙固未尝不出阙里也。
《礼经》如戴氏所记,郑康成所释,其他傅会处,不无舛驳,至论先圣先师之祀,释奠舍菜之典,互见错出,少有悖戾。
所以陈祥道礼书》,朱文公《学制》,多从其说。
恐未可概以汉儒之说为非古,此其疑二也。
古人假有庙,必于《萃》与《涣》言之,其义诚妙矣。
延陵季子亦曰:「若魂气则无不之也」。
「无不之也」者,谓辟塞充满,流动洋溢,无所往而不在也。
今有抱道怀德之士,出为大贤,没为先师。
世之相后百有馀载,地之相去千有馀里,精爽魂干,极于神明,能使人斋明盛服,饰礼容,奉豆笾,尸而祝之,有不敢忘者,兹岂强而致之哉?
士读圣贤之书,传圣贤之心,气脉之通,自相关属。
其祭也非谄,其歆也以类,初不必即道州而祀濂溪,即关中而祀横渠,即伊洛而祀伊川、明道。
以此看得,向来朱、张二先生记诸儒之祠,不是放过,亦礼义之所当然耳。
此其疑三也。
侍郎稽考古文,出入经传,何有一物不知?
但高明之既极,则往往于商论之间,必欲发先儒之所未发。
先儒固有发挥未尽者,而天理之则,人情之中,恐不能过也。
某晚学,安敢妄有拟议?
而于此三条,实有未达,且蒙侍郎虚心下问,故复以此质之门墙,切望明赐开晓。
俾知有所据守,豁然如大寐之得醒,斯为幸欤!
前书所问纪陟魏徵二事,并希赐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