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白从道除东渭桥巡官陶祥除福建支使刘蜕寿州巡官等制 唐 · 杜牧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九
敕。度支东渭桥给纳使巡官将仕郎试大理评事监察御史白从道等。
朕以国计出入。委于表臣
尚书郎当战伐之馀。财谷殚蹶。
断长补短。以无为有。
今者上言三吏。皆曰国才。
校其智能。足应事役。
守臣贻孙等。亦曰祥文学温慎。
可在宾阶。才者得失之端。
士者功名之本。勉于自励。
无负已知。可依前件。
览陈拾遗文集(按题下原署名曰「东川观察判官长沙刘蜕」。) 中唐 · 刘蜕
 出处:全唐诗补逸
中好事人,家藏君十轴。
馀来多暇日,借得昼夜读。
意气高于头,冰霜冷人腹。
就中《大雅》篇,日日吟不足。
生遇明皇帝,君臣竟不识。
沉湮死下位,我辈更莫卜。
射洪客来说,露碑今已踣。
剜刓存灭半,势欲入沟渎。
寓书托宰君,请为试摩拭。
树之四达地,覆碑高作屋。
愤君死后名,再依泥沙辱。
世路重富贵,婉娩好眉目。
文学如君辈,安得足衣食。
不死横路渠,为幸已多福。
我有平生心,推残不局促。
揖君盛年名,万钟何足禄。
量长复校短,凫胫不愿续。
悲君泪垂颐,云山空蜀国(见《永乐大典》卷三一三四「九真」「」字「陈子昂」条引《潼川志》,五函四十四册。)
屈原辞三章 其一 哀湘竹 中唐 · 刘蜕
 押纸韵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九
吁。三闾大夫之事。司马相如班孟坚各有言。不载故也。噫。大夫之贤。怀王之事。得之。涕泗下衣。濡毫沥辞。(集作血)噫。大夫之为臣。千万年其谁肖。宋玉淮南王刘向东方朔王褒继有悼语。一小儒也。思贤人之作。悲哿人之佞。著屈原(集无原字)辞三章。吊公之志也。雨濛湘波。浮楫摇歌。既(集无既字)而悲。伸纸波辞。祈公兮采之。
怅二之泪竹。圆红滴滴兮临乎湮沚。
竦枝与脩干兮。吟哀风之不已。
摇劲节而锦舒兮。垂高荫而自美。
招翔鸾之与翠凤兮。缉晴霞之数里。
繁柯重乎舜祠兮。瘦影謺乎湘水
谅高节之自任(一作佳)兮。匪庭筱之云比。
鄙众荫之延接兮。耻凡羽之栖止。
入清溪之浪声兮。无笙簧之相拟。
恨叶翻波兮骚屑之风。露滴烟蒙兮濯缨之子。
灵均之节兮依然。想贞姿兮千年若此。
投知已书(一作与大理杨卿书) 中唐 · 刘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九
复何事哉。弓矢乎制敌之事。
今为导卫羽仪。金革乎勇众之器。
今为节奏和声。射宫蓬蒿。
幽燕少年。耻蹈其下。
文之用莫过乎当时。文之人莫过乎閤下。
复何事哉。汉既治世。
诗书礼乐。皆已逸坠。
求亡书者。冬官考工。
开千金之购。议帝制者。
进退赞拜。定茅蕝之中。
而今河洛冢壁。图简编修
登降俯仰。不倒步序。
便蕃之仪。莫过乎当时。
优游之学。莫过乎閤下。
复何事哉。材力既以相誉。
忠正得以相扶。及秦世为之妖言
东汉为之党禁。公道畏忌。
相顾而野死。今布衣匹夫。
得歌王公大人之盛德。先进达生。
得荐布衣匹夫之事业。唯其公当。
举之不以为疑。扶之不以为党。
无私之道。莫过乎当时。
举能之心。莫过乎閤下。
呜呼。苟有其时。
而无其人。虽有举能之心。
斯为閤下惜。有其人。
有其时。而閤下苟不留意属念。
斯为来世吊。生二十馀年。
已过当时之盛。栖迟困辱者。
未遇当时之人。书成而尝乐乎其时。
出车满于道路。而才高于
侵已。才下于
擅名。是以深知之者不得终其朝。
欲振之者又自无其力也。谓其书空为来世吊。
已矣乎。不意得与閤下不为异世。
同乎文字。所谓当时之人。
斯非閤下者乎。则其人未死。
口能言。手能书。
閤下见之。复用何礼以接之。
既接之。复用何词以誉之。
誉之得尽其才。接之得尽其礼。
斯人也。读书业文。
得有知已。居穷守道。
死且不朽。复何事哉。
答知已书(一作谢旧恩书) 中唐 · 刘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九
尝感近世知已隳离。
交道沈废。
不忍终日疚之于心。
思出其门闾。
上谒于公卿。
水行吴楚之城。
陆走商周之甸。
旁听天下。
岁晚而归。
卒无所遇。
十六国之故墟。
四渎之隅落。
未足为大也。
卒不能副也区区之望。
况有一言解相印。
一见爵上卿者乎。
斯不无人。
晚乃遇之。
不自绍介之口。
不因媒属之势。
缨绥车佩。
下入蓬蒿。
一言而胶附不离。
有忧其终始出处之事者。
之遇执事南康也。
其来六月而馀。
无不得日奉论议。
欲变阴谷为生植之地。
起死人为奔走之夫。
返覆踰时。
将止复动。
虽人有昆弟亲戚之爱。
哭其死。
忧其病。
荣其达。
则或过于执事之心。
至于诱掖殷勤。
不遽以违命见绝者。
则昆弟亲戚相强。
一不相从。
则终身不复意之。
前日来求人为知已交道之心。
一旦得遇昆弟亲戚之爱。
又自思之。
而夫人之身。
宜如何以报谢。
将报谢。
复与执事何所补哉。
然有意益厚违命固难者。
则不敢书。
具式托之于韩繁秀才
风雪满砚。
不获多书。
上宰相书 中唐 · 刘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九
天下固有良时既去。
而悲歌叹泣之不同。
故当时则叹。
已去而泣。
过时而歌。
然君子居其位。
则耻闻之。
不在其位。
则耻不能言之。
其为士君子之心。
不忍闻之。
与闻之而不忍弃之。
则一也。
夫思虑可以精安危。
步骤可以负戈殳。
彊劲庄勇。
持久有守。
临事不乱。
然而良时不与。
斯不得不叹。
既而信不见任。
知不见谋。
周游而晚归。
风雨相半。
苦其精力。
良时不集。
而畏事之不成。
斯不得不泣。
及其田园已暮。
始反乡里。
白头无成。
或反自疑斯不得不歌。
是其为人。
皆有忧天下而欲用其道者也。
不私其身之安佚而休者也。
既不私其身。
则公于悲歌者叹泣者也。
而是人岂以富贵而后天下之心哉。
也歌之则己太蚤。
泣之则不得不豫计。
叹之则正当其时。
而君子未闻。
虽然。
閤下及其少壮而用之。
无使后时泣歌。
耻累君子。
幸甚。
太元曰。
当时则贵。
已用则贱。
其不可后也已矣。
况当今岩无人矣。
溪无人矣。
佐王活人之术。
一皆以文学进。
文学进而君子不动心。
也不知其所以得罪。
南海崔尚书 中唐 · 刘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九
所谓大丈夫。
岂天使为之哉。
以其进为天下利。
退有百世名。
显为诸侯师。
默成万世法而已。
为退默者为避人。
得时而退默者为自进。
为进显者为必行。
不得时而进者为失志。
是以雄才盛德。
不可以不兼其时。
故无其时。
不可行也。
有其时而志未达。
又不可行也。
志达而未信于天下。
又不可行也。
上位之人有不可。
故下位之人有踰垣塞牖而自遁者。
又岂惟退默而已矣。
方今天下百姓不敢争步亩。
四夷不敢犯守陲。
自元和已后。
国家不伤一夫。
不亡一矢。
虽有竖子弄兵。
曾无根穿皮蠹之患。
寻己伏诛。
然而閤下不谓无其时乎。
雍邱不能以才达。
求讨吴蜀以自试。
班超不能守其家儒。
然后得官校尉
夫文家之不遇清世
不免操弓矢而擐甲冑也。
今则仕由文学著。
官自清显尊。
閤下不谓志未达乎。
南海实筦榷之地。
有金珠贝甲修牙文犀之货。
非茂德廉名。
国家尝重其人。
閤下不谓未信于天下乎。
当其时。
士亦故不以天下之广居自隘其身。
不以天下之道自负。
以不知已故。
赂媒请介。
则不忍为。
守媒待介。
或有所自弃。
故退默者不得不自进矣。
閤下以为时乎未可也。
呜呼。
之生于今二十四年。
虽天有南。
无可置其门。
虽天有东。
不得开其序。
伏腊不足于糗粮。
冬夏常苦于皲湿。
然而因时著书满十卷。
自谓不有得于今。
必有得于后。
不有得于人。
必有得于鬼神。
今则力疲而天下笑。
日暮而邮舍闭。
今閤下进为天下利。
而又显为诸侯师之时。
柰何得为踰垣塞牖之乎。
故先自弃。
南向再拜。
不胜恳恳。
穷泰有时。
未可知也。
谨贡旧投刺书一卷。
以其最近于情。
杂歌诗共二卷。
以其颇有逸事。
伏惟周赐观览。
无惮僇笑。
崔尚书 中唐 · 刘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九
男子生而射四方。
所以有四方之志。
故怀其道不可以退已。
非其人又不可以动心。
也伏念仁人在位。
野无君子。
不敢隐忍自置。
削简授仆。
夫堂上犹远。
况千里之悠悠哉。
亦将天未甚弃。
果遇閤下。
响不私岸谷。
与高下为应。
不戮其使。
得复庐下。
而又重币厚辞。
素未尝遇知者。
尝为齐桓公之明。
活俘而相。
晏平仲之贤。
赎隶而友。
夫俘未至而鲍子先言之。
桓虽智不逮。
安得勿相。
隶未言而晏子已见其色。
虽智不逮。
安得勿友。
岂如左右无先言之人。
閤下未见之色。
而与之叹息乎。
与之教道乎。
然后心因閤下而动。
己为閤下而知。
不复遗恨。
幸甚幸甚。
虽然。
敢不再拜以谢知己。
而自道其所得罪。
早不量己。
尝欲与其道。
以死生乐之。
自以得其位。
即欲立殊节于君友。
不得其位。
即欲垂长幅于后世。
然而以为身屈则道不胜。
语卑则道不明。
以其諠哗。
不敢安己。
矜道也。
不敢矜于口也。
伏惟閤下以忘道而图己。
孰若道胜而已劳乎。
从俗而饱其亲。
孰若道在有君子而后显其亲乎。
閤下不以行已失态。
天命拙塞。
乃复书问曰。
恃才傲物欤。
论议险直欤。
侪伍挤毁欤。
夫承贵仕之后。
身尊而食足。
然踞辱卒吏。
犹有陷人于急。
近世无九品之官。
可以藉声势。
而又当时无绵络之旧。
一箪之食。
设有乘人之气。
而穷贱夺其气矣。
何能为也。
使一旦为病狂妄人而行之。
俄而自成怪笑。
不止人之怪笑也。
然则希权门以媚嬖媵。
随众口以赞曲私。
瞻视行坐。
倾身预起。
则信乎对南面如濠壁之相峙也。
如此岂曰恃才傲物乎。
险直之在己。
不得其人而尽言之。
则有杀身磔尸之祸。
得其人而尽言之。
则有忠义谅正之名。
使前不得其人而言之。
则身死已久。
得其人而言之。
则安得困而至此。
故岂曾论议险直乎。
伏以冠衣不完洁。
趋拜未识威仪。
又伏念春秋时四人受县而后见魏子
则古之人之见也。
其不在受恩之后乎。
谨重遣前使。
以谢殊遇。
以结后计。
再拜。
礼部裴侍郎 中唐 · 刘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九
临其事。
不能苟有待。
而先自请者。
閤下以为难乎。
赞功论美近乎谄。
饰词言已近乎私。
低陋摧伏近乎鼠窃。
广博张引近乎不敬。
钩深简尚则畏不能动乎人。
偕俪相比又畏取笑乎后。
情志激切谓之躁。
词语连绵谓之黩。
夫临其事而自言者。
其难如此也。
然不有听者之明。
言者无病。
则固当背惶踖踧。
俟乎知者而自知也。
用者而自用也。
安得持一言于已难之时者哉。
然或不得己而言之者。
亦将自言而已矣。
又岂敢因其时而遽言大体哉。
少时。
不知小人通生有自可之事。
树之为栀茜。
种之为谷粟。
贾于市。
钓于江。
亦以老也。
无何。
罗络旧简。
附会时律。
怀笔启于缙绅家。
十二三年矣。
谓丱而习之。
龁而成基。
壮而历级乘时。
无难梗寒苦之疲。
今者欲三十岁矣。
所望不过抱关输力。
养亲而已。
何者。
家在九曲之南。
长安近四千里。
膝下无怡怡之助。
四海无强大之亲。
日行六十里。
用半岁为往来程。
岁须三月侍亲左右。
又留二月为乞假衣食于道路。
是一岁之中。
独留一月长安
王侯听尊。
媒妁声深。
况有疾病寒暑风雨之不可期者杂处一岁之中哉。
是风雨生白发。
田园变荒芜。
求抱关养亲。
亦不可期也。
及今年冬。
乙酉诏书。
用閤下以古道正时文。
以平律校郡士。
怀才负艺者踊跃至公。
也不度入春明门。
请与八百之列。
负阶待试。
呜呼。
也材不良。
命甚奇。
时来而功不成。
事修而名不副。
将三十年矣。
今而后閤下进之。
亦得以至公进。
閤下退之
亦得以至公退。
进退者由閤下也。
未可知也。
干渎尊严。
敢忘僇辱。
情或须露。
岂曰图私。
不然。
也岂敢。
再拜。
京西幕府 中唐 · 刘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九
汉武帝闻子虚赋。
初恨不与相如同时。
既而复喜其人之在世也。
若然者。
居蓬蒿而名闻于天子。
富贵固不足疑其来。
爵土固不足畏其大。
今按其本传云。
官则止于使者
居家初则甚贫。
呜呼。
有才如相如
有好才如武帝
然而不达者。
知之矣。
于时武帝以四境为心。
中国耗弱。
爵土酬于谋臣。
金帛竭于战士。
虽念一篇之子虚。
固不能减十夫之口食宜矣。
也生值当时。
天下无事。
以文争胜。
得居第一。
居家甚困。
白身三十。
过于相如者。
盖无人先闻子虚于天子。
今又不然。
使有闻之于今藩翰大臣。
则其人自不废弃老死者也。
呜呼。
时异矣。
事古矣。
相如之时。
虽遇天子。
不能致富贵。
于今之时。
藩翰大臣。
则足以叙材用。
伏惟执事文学显。
用士之得失。
无不经于心。
谓小子之言何如哉。
江南论乡饮酒礼书 中唐 · 刘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九
昨日送贡士堂上。得观大礼之器。
见笾豆破折。尊盂穿漏。
生徒倦怠。不称其服。
宾主向背。不习其容。
呜呼。天下所以知尊君敬长。
小所以事大者。抑非其道乎。
天下之用其道。不过于一日。
尚犹偷惰如此。况天下尊君敬长。
能终日者乎。是以朝廷时诛不顺。
邻里日起纷争。固当然也。
夫布衣匹夫。始则用其道自达。
故化耕稼而王侯。化陶渔为公卿。
其变化不测若此。然而一旦居上位。
既不预兴俯拜揖之事。尚不能素严有司。
时阅其威仪乎。呜呼。
谓王公大人耆老衰罢。固当然也。
然而有擎跽稽首于瞢褐之前。畏敬戒慎。
有终日不敢嗜酒殽。不敢近妾妇者。
其于诬惑之道。尚能去其情。
自化之术。则不能一日勤其容。
唯王公大人无惭瞢褐乎。瞢褐尚能自大其法。
王公大人反以其道信之乎。即其奉瞢褐能速化其耕稼陶渔者。
则瞢褐者可以有土地而制王公大人矣。是不知升乎科者不由夷狄言。
迁乎资者不由瞢褐授。昭昭然柰何哉。
抑不知孔子之道如商君乎。以其法自敝也。
伏惟閤下务速有司。按诸礼图。
修其器服。戒将事而隳者。
时训习之。毋使每岁临事而隳其容。
幸甚幸甚。再拜。
文泉子自序 中唐 · 刘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九
西华主之降也。其三月辛卯
夜未半。野水入庐。
渍坏简筴。既明日
燎其书。有不可玩其辞者。
噫。当初不能自明其书十五年矣。
今水之来寇。余命也已矣。
故自褐衣以来。辛卯以前。
收其微词属意古今上下之间者。为外内篇焉。
复收其怨抑颂记婴于仁义者。杂为诸篇焉。
物不可以终杂。故离为十卷。
离则名之不绝。故授之以为文泉
泉之时义大矣哉。盖覃以九流之文旨。
配以不竭之义曰泉。崖谷结珠玑。
昧则将救之。云雷亢粢盛。
乾则将救之。予岂垂之空文哉。
辛卯甲午。覆研于襄阳之野。
梓州兜率寺文冢铭 中唐 · 刘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九
文冢者。长沙刘蜕复愚为文。
不忍去其草。聚而封之也。
愚而不锐于用。百工之技。
天不工也。而独文蜕焉。
故饮食不忘于文。晦冥不忘于文。
悲戚怨惯。疾病嬉游。
偫居行役。未尝不以文为怀也。
适当无事。而天下将以文为号。
文明代生殖明晦皆效文用。故日月星辰文乎旂常。
昆虫鸟兽文乎彝器。徐方之土文于侯社。
夏翟之羽文于旌旄。登龙于章。
升玉于藻。百工妇人。
雕砻染练。以供宗庙祭祀之文用。
岂独也。生知效用。
不及时文哉。然而意常获助于天。
而不获助于人。故其穷。
虽穷无憾也。当勤意之时。
不敢嚏。不敢咳。
不敢唾。不敢跛倚。
嗜欲躁竞。忘之于心。
其祇祇畏畏。如临上帝。
故有粲如星光。如贝气。
如蛟宫之水。又有黯如屯云。
如久阴。如枯腐熬燥之色。
则有如春阳。如华川
逶逶迤迤。则有如海运。
如震怒。动荡怪异。
夫十为文不得十如意。少如意。
则岂非天助乎。帝欲使天下闻之而必行。
睹之而必蹈。散之茫洋以为道。
演之浸淫以及物。然后为农文之。
使风雨以时。兵文之。
使戎虏以顺。文于野。
文于市。使得其所。
幽隐之士以出。口者使之言。
材者使之用。然而自振者无力。
终知者甚稀。岂非不获于人助乎。
呜呼。十五年矣。
实得二千七百八十纸。有涂者乙者。
有注揩者。有覆背者。
有朱墨围者。于是以周易筮之。
遇复之同人。筮者曰。
鸣于地中。殷殷隆隆。
七日其复。复来而天下昭融乎。
他日。更召龟而令之。
将听袭吉。卜于火。
如秦兆。惟曰不吉。
卜于水。不成乎河洛兆。
则亦惟曰不吉。卜于土而閟之。
土叶吉。累累为冢。
则汲之兆乎。峭峭为壁。
则鲁之兆乎。且其占曰。
土之文。为山河。
为华英。将不崩不竭。
为滋味而传乎。结为邱陵。
为其设险乎。融为川渎。
率其朝宗乎。华为百谷。
以絜祭祀之粢盛乎。不然。
使其速腐为墟坏。生刍稿以食牛羊乎。
化涂泥为陶旊以作器乎。将块为五色。
而茅社分封乎。流于乐为土鼓
为桴。以泄其和声乎。
夷为都邑。以兴宫庙。
坎为洿池。以泽生殖乎。
祀为坛灶乎。窾为井墓乎。
吾皆不得而知也。当既不为吾用。
惟速化为百工之用。慎无朽为芝菌
以怪人自媚。慎无坚为金铁。
以作货起争。慎无潏为醴泉
以味乎谄口。慎无祷为城社。
以狐鼠凭妖。慎无耸为良材。
以雕斲伤性。慎无萌为兰茝。
以佩服见亵。呜呼。
介而为石。使之能言。
舒而为螾。使之饮泉。
既而他年游魂之未返者。亦命巫师而吊。
三招之。号曰。
在几阁而来归兮。奄为尘垢。
在耳目而来归兮。奄视听汝丑。
在口吻而来归兮。誉不汝久。
噫。绝笔之年。
而麟见祟。文其无祟乎。
唅非珠玉。敛无裙襦。
后世诗礼之儒。无惊吾之幽墟。
其冢也。在莽苍之野。
大块之邱。时有唐大中之丁卯
戊辰之季秋。铭云。
文乎文乎。有鬼神乎。
风水惟贞。将利其子孙乎。
范天章 其一 北宋 · 孙复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孙明复小集》卷二、《圣宋文选》卷九、《宋元学案》卷二
月日,布衣孙复谨再拜寓书于判监天章执事:今主上聪明睿哲,绍隆三圣之绪,十有四年,将固太平之业,传之于无穷也。
夙夜兢兢,弗敢怠荒,思得平正纯亮之臣协赞之。
执事顷居谏署,多箴规药石之益,亟自苏台召入,将大用之。
执事拜章恳求莅于太学者,斯盖执事不汲汲于富贵而孜孜于圣贤之教化也。
夫太学者,教化之根本,礼义之渊薮,王道之所由兴,人伦之所由正,俊良之所由出。
是故舜、禹、文、武之世,莫不先崇大于胶序而洽至治于天下者焉。
执事恳求而莅之者,我知之矣:执事将俾吾宋之学,为舜、禹、文、武之学也。
既俾吾宋之学为舜、禹、文、武之学,是将俾吾宋公卿大夫之子弟为舜、禹、文、武公卿大夫之子弟也。
既教吾宋公卿大夫之子弟为舜、禹、文、武公卿大夫之子弟,然后以舜、禹、文、武之道上致吾君,为舜、禹、文、武之君也。
既致吾君为舜、禹、文、武之君,然后以舜、禹、文、武之道下跻吾民,为舜、禹、文、武之民也。
京师刑于邦国,达于天下,皆雍雍如也,兹其执事之心也已。
然念欲求舜、禹、文、武之道者,必质诸周公孔子而后至焉尔。
执事既莅是学也,将行是道也,非一手一目之所能,必须博求鸿儒硕能,尽知舜、禹、文、武、周公孔子道者,增置学官相左右之,俾朝讲夕议舜、禹、文、武、周公孔子之道,以教育乎国子也。
复窃尝观于今之士人,能尽知舜、禹、文、武、周公孔子道者鲜矣。
何哉?
国家踵隋唐之制,专以辞赋取人,故天下之士,皆奔走致力于声病偶对之间,探索圣贤之阃奥者,百无一二。
向非挺然特立、不徇世俗之士,则孰克舍于彼而取于此乎?
由是言之,则执事莅是学、行是道,增置学官之际,可不慎择乎?
今有大名府魏县校书郎士建中南京留守推官石介二人者,其能知舜、禹、文、武、周公孔子道者也。
非止知之,又能揭而行之者也。
执事若上言于天子,次言于执政,以之为学官,必能恢张舜、禹、文、武、周公孔子之道,以左右执事,教育国子,丕变于今之世矣。
复闲退之人,固不当语及于是。
然敢孜孜布于执事之左右者,非为诸己也,盖为诸人也;
非为诸人也,盖为诸道也。
执事以为如何?
若以复愚且贱,而言可取,则复学圣人之道三十年,虽愚且贱,岂忘言乎?
执事图之。
次前韵再送周正孺1088年7月 北宋 · 苏轼
 押肿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东川望郎,坐与西争重。
高风倾石室,旧学鄙文冢
安使君,所至野不耸。
竹马细侯,大钱送刘宠
遥知句溪路,老稚扶拥
看画古丛祠,百怪朝幽拱。
牛头与兜率,云木蔚堆垄。
醉乡追旧游,笔阵贾馀勇。
聊将诗酒乐,一扫簿书冗。
西风吹好句,珠玉本无踵刘蜕文冢铭,在梓州。)
姜唐佐1100年 北宋 · 苏轼
 押阳韵 创作地点:海南省海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儋州市
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
苏辙:予兄子瞻谪居儋耳琼州逸士姜唐佐往从之游,气和而言迈,有中州士人之风。子瞻爱之,赠之诗曰:“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且告之曰:“子异日登科,当为子成此篇。”君游广州州学,有名学中。崇宁二年正月,随解过汝南,以此句相示。时子瞻之丧再逾岁矣。
子瞻姜唐佐秀才1103年1月 北宋 · 苏辙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
予兄子瞻谪居儋耳琼州逸士姜唐佐往从之游,气和而言迈,有中州士人之风。子瞻爱之,赠之诗曰:“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且告之曰:“子异日登科,当为子成此篇。”君游广州州学,有名学中。崇宁二年正月,随解过汝南,以此句相示。时子瞻之丧再逾岁矣。览之流涕,念君要能自立,而莫与终此诗者,乃为足之。
生长茅间有异芳,风流稷下古诸姜。
适从琼管鱼龙窟,秀出羊城翰墨场。
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
锦衣他日千人看,始信东坡眼力长。
京师青词1094年2月20日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六、《栾城后集》卷一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久以空疏,预闻国政,上愧天地,下惭君父。
常愿蔑私以徇公,捐身以济物,而智有所不周,力有所不逮。
事不称心,十常三四,俯仰愧负,朝夕不忘。
复愚幼之年,过咎未免,长而知悔,往不可追。
顷自十载以来,心存至道,清心寡欲,仅乃少完。
浩如涉川,未知攸济。
敢以初生之日,仰祈真圣之恩。
察其诚心,被以妙力,令臣所志获遂,所学有成,国以永宁,身以长久。
臣不胜大愿,顿首顿首。
谨词。
章丞相言边事书 北宋 · 李复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二五、《潏水集》卷三
复顿首再拜。
复愚疏无识,然屡陈鄙见,仰荷钧造,不惟不罪狂妄,亦蒙采纳,感服无已。
谅惟高明,知其尽心于门下然尔。
复近见尚书省枢院劄子下经略司,皆立画一措置边事经略司一一遵依施行,复窃深思有未然者。
如朝廷必欲归于上,令边臣一听指挥则可矣,然于边情事机恐难悉尽。
盖乘机应变,间不容发,事有万端,而决策于庙堂之上,定计于千里之外,苟违令则废命,从令则或有不可。
废命则后来之命虽严,人敢故违;
从其不可,则目前之败莫救。
盖传闻与亲见、遥度与临机有异。
废命则肆情玩法之弊起,失事则边情遂摇,虽亦行罚,人亦不服。
今之献策者甚多,可取者百无一二,皆谋身之计,多徵引旧事。
汉文帝时匈奴大入萧关,今夏贼所用之兵及首领与夫犯边之策,尽如汉文时匈奴事体否?
此皆空言而不可用也。
且今经略司统领官出塞,亦姑授其大略,洎出塞,凡百尽在统领官矣。
其密迩尚且如此,况又其远者乎!
若只责其无败事,使在外不能窥测朝廷之意,边臣上下不敢苟简,亦不敢便安自营,如此则在上者简而有要,朝廷之体益重。
复瞽谬不识事机,惟相公裁择。
复顿首再拜。
石洞门 其二 宋 · 刘泾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未逢仙手破天荒,我得披云第一章。
它日爱奇思谢客,却须因事忆刘郎(《永乐大典》卷一三○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