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包二融(一作宴鲍二宅)729年 盛唐 · 孟浩然
 押词韵第十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闲居枕清洛,左右接大野。
门庭无杂宾,车辙长者
是时(一作岁)盛夏,风物自潇洒。
五日休沐归,相携竹林下
开襟成欢趣,对酒不能罢。
烟暝栖鸟迷(一作还),余将(一作亦)归白社。
文字论 唐 · 张怀瓘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二
论曰。文字者。
总而为言。若分而为义。
则文者祖父。字者子孙。
察其物形。得其文理。
故谓之曰文。母子相生。
孳乳寖多。因名之为字。
题于竹帛。则目之曰书。
文也者。其道焕焉。
日月星辰。天之文也。
五岳四渎。地之文也。
城阙朝仪。人之文也。
字之与书。理亦归一。
因文为用。相须而成。
名言诸无。宰制偫有。
何幽不贯。何远不经。
可谓事而应博。范围宇宙。
分别阴阳。川原高下之可居。
土壤沃瘠之可植。是以八荒籍焉。
纲纪人伦。显明正体。
君父尊严。而爱敬尽礼。
长幼班别。而上下有序。
是以大道行焉。阐坟典之大猷。
成国家之盛业者。莫近乎书。
其后能者。加之以元妙。
故有翰墨之道生焉。世之贤达。
莫能珍贵。时有吏部苏侍郎晋
兵部王员外翰。俱朝端英秀。
词场雄伯。王谓仆曰。
文章虽久游心。翰墨近甚留意。
若此妙事。古来少有知者。
今拟讨论之。欲造书赋。
兼与公作书断后序。王僧虔虽有赋。
王俭制其序。殊不足动人。
陆平原文赋。实为名作。
若不造极境。无由伏后世人心。
不知书之深意。与文若为差别。
虽未穷其精微。粗欲知其梗槩。
公试为薄言之。仆答曰。
深识书者。唯观神彩。
不见字形。若精意元览
则物无遗照。何有不通。
王曰。幸为言之。
仆曰。文则数言乃成其意。
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得易之道。
欲知其妙。初观莫测。
久视弥珍。虽书已缄藏。
而心追目极。情犹眷眷者。
足为妙矣。然须考其发意所由。
从心者为上。从眼者为下。
先其草创立体。后其因循著名。
虽功用多而有声。终天性少而无象。
同乎糟粕。其味可知。
不由灵台。必乏神气。
其形悴者。其心不长。
状貌显而易明。风神隐而难辨。
有若贤才君子。立行立言。
言则可知。行不可见。
自非冥心元照。闭目深视。
则识不尽矣。可以心契。
非可言宣。别经旬月后见。
乃有愧色。云书道亦太元微。
苏侍郎初并轻忽之。以为赋不足言者。
今始知也。极难下语。
不比于文赋。书道尤广。
虽沉思多日。言不尽竟。
竟不能成。仆谓曰。
员外用心尚疏。在万事皆有细微之理。
而况乎书。凡展臂曰寻。
倍寻曰常。人閒无不尽解。
若智者出乎寻常之外。入乎幽隐之閒。
追虚捕微。探奇掇妙。
人纵思之。则尽不能解。
用心精粗之异。有过于是。
心若不有异照。口必不能异言。
况有异能之事乎。请以此理推之。
后见苏云。近与王员外相见。
知不作赋也。诗云。
引喻少语不能尽。会通之识更共观
张所商㩁先贤书处。看见所品藻优劣。
二人平章。遂能触类比兴。
意且无限。言之无涯。
古昔已来。未之见也。
若其为赋。应不足难。
苏且说因谓仆曰。看公于书道无所不通。
自运笔固合穷于精妙。何谓
顷尔辽阔。公且自评书至何境界。
与谁等伦。仆答曰。
天地无全功。万物无全用。
妙理何可备该。常叹书不尽言。
仆虽知之于言。古人得之于书。
且知者博于闻见。或可能知。
得者非假以天资。必不能得。
是以知之与得。犹书之比言。
俱有云尘之悬。所令自评。
敢违雅意。夫真行。
一古一今。各有自然天骨。
有千里之迹。邈不可追。
今之自然。可以比于虞褚而已。
其草诸贤未尽之得。唯张有道创意物象。
近于自然。又精熟绝伦。
是其长也。其书势不断绝。
上下钩连。虽然如铁并集。
若不能区别二家尊幼。混杂百年。
检探何知。是其短也。
夫人识在贤名。用在断割。
分泾渭。馀何足云。
仆今所制。不师古法。
探文墨之妙有。索万物之元精。
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润色。
虽迹在尘壤。而志出云霄。
灵变无常。务于飞动。
或若擒虎豹。有强梁挐攫之形。
若执蛟螭。见蚴蟉盘旋之势。
探彼意象。入此规模。
忽若电飞。忽疑星坠。
气势生乎流便。精魄出乎锋芒。
如观之欲其骇目惊心。肃然如可畏也。
数百年内。方拟独步其閒。
自评若斯。仆未审如何也。
苏笑曰。令公自评。
何乃自饬。文虽矜耀。
理亦兼通。达人不已私。
盛德亦微损。其后仆赋成。
往呈之。遇褚恩光万希庄包融并会。
众读赋讫。多有赏激。
苏谓三子曰。员外
俱造书赋。历旬不成。
今此观之。固非思虑所际也。
万谓仆曰。文与书。
被公陆机已把断也。世应无敢为赋者。
苏曰。此事必然也。
包曰。知音看文章。
所贵言得失。其何为竞悦耳而谀面。
此赋虽能。岂得尽善。
无今而乏古。论书道则妍华有馀。
考赋体则风雅不足。才可共梁已下来并辔。
未得将宋已上齐驱。此议如何。
褚曰。诚如所评。
赋非不能。然于张当分之中。
乃小小者耳。其书断三卷。
实为妙绝。犹蓬山沧海。
吐纳风云。禽兽鱼龙。
于何不有。见者莫不心醉。
后学得渔猎其中。实不朽之盛事。
桃源行送友(一作桃源行)。(一作包融诗) 中唐 · 武元衡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家傍流水
桃花两边种来久,流水一通(一作道)何时有。
垂条落蕊暗春风,夹岸芳菲至山口。
岁岁年年能寂寥,林下青苔日为厚。
时有仙鸟来衔花,曾无世人此携手。
可怜不知若为名,君往(一作任)从之多所更。
古驿荒桥平路尽,崩湍怪石小溪行。
相见维舟登览处,红堤绿岸宛然成。
多君此去从仙隐,令人晚节悔营营。
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 中唐 · 权德舆
 押词韵第六部
引用典故:负且乘 夔龙 折桂 蒲轮 素履 握兰
受氏自有殷,树功缅前秦
圭田接土宇,侯籍相纷纶(十二代祖,前秦射安丘敬公,事具《十六国春秋》及《晋书》。八代祖,宜昌公。七代祖,鄜城公。六代祖,皇朝封平凉公,皆以勋庸而受爵土也)
道义集天爵,菁华极人文。
握兰中台并,东堂五代伯祖屯田郎中府君。叔祖,水部员外郎府君,同登省闼,事具《南宫故事》。曾王父,成都府。曾祖叔,梓州府君,长安府君,同以进士居甲科,载在《登科记》之内也)
祖德蹈前哲,家风播清芬(王父,古羽林录事府君,与席文公建侯友善,又与苏司业源明包著作融,为文章之友,唱酬往复,各有文集)
先公秉明义,大节逢艰屯。
独立挺忠孝,至诚感神人。
命书备追锡,迹远道不伸。
小生谅无似,积庆遭昌辰。
九年西掖忝,五转南宫频。
司理因旷职,曲台仍礼神。
愧非姿,忽佐君。
内惟负且乘,徒以弱似仁。
岂足议大政,所忧玷彝伦。
叔父贞素履,含章穷典坟。
百氏若珠贯,九流皆翚分。
黄钟蕴声调,白玉那缁磷。
清论坐虚室,长谣宜幅巾。
开关接人(一作仁)祠,支策无俗宾。
种杏当暑热,烹茶含露新。
井径交碧藓,轩窗栖白云。
飞沈禽鱼乐,芬馥兰桂薰。
经术弘义训,息男茂嘉闻。
筮仕就色养,宴居忘食贫。
四方有翘车,上国有蒲轮
行当反招隐,岂得常退身。
秦吴路杳杳,朔海望沄沄。
侍坐驰梦寐,结怀积昏昕
发函捧新诗,慈诲情殷勤。
省躬日三复,拜首书诸绅。
五更转 其四 托禅师各转十首 唐 · 敦煌曲子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卷五
三更静坐入禅林。
息妄归真达本心。
本心清净无个物,只为无物悉包融
按:敦煌歌辞总编卷五(一○一三)
五更转 其五 托禅师各转十首 唐 · 敦煌曲子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卷五
包融一切含万境。
色空不异何相得。
故知万法一心如,却将法财施一切。
按:敦煌歌辞总编卷五(一○一四)
梅花集句 其一百七十六 南宋 · 李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花落青轩树,山僧带雪期。
荒阶罗叠藓,未远剩相思包融尚颜郑愔包何
佳人 其四 清 · 黄之隽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香屑集卷九
佳人南陌上,蝶意切于人。
绿摆杨枝嫩,青归柳叶新。
时时一回顾,步步怯移身。
避日花阴语,重来更几春。
注:佳人(曹修古池上)蝶意(司空图重阳)绿摆(韦庄李秀才郊墅早春吟兴)青归(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时时(包融送国子张主簿)步步(舒元舆履春冰)避日(鲍溶莺雏)重来(项斯烂柯山)
曾国荃 清 · 唐赞彝
对联 出处:曾忠襄公荣哀录
满门相业,威福包融,先后定河山,列土宠传龙虎节;
盖世勋名,苍黔永誉,讴歌遍中外,大星终宿帝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