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敕为朝贤答刘休范 南梁 · 江淹
 出处:全梁文卷三十八
昔妫道鼎昌,干羽未能戢,姬德昭宣,长旌犹卷舒,焚衣毁冕,有自来矣。
灵武诞命,圣道郁宏,三后连光,四圣沓轨,或经天纬地,拘紫灵之符,调风偃海,隆黄旗之祚,莫不颂满金石,声飘宇宙者也。
暨我太宗明皇帝,惟岳降圣,重耀函夏,延礼璧台,访道衢室,平阳之后,卷迹惭灵,崆峒之君,敛功谢德。
是以彩云祥风之瑞,布濩区中,梯山栈火之俗,款徼请吏,跨商轶夏,洗周涤汉,道泽优衍,犹不封禅,遐灵在天,馀惠无泯。
主上文明金相,穆然玉色,履璧之祯,获圭之应,著在纪岁,仁浸污河,惠爱秋草,想亦君之这所闻也。
重以先帝灵略潜通,英辔远驭,受话言必忠贞方肃之臣,奉风声必虔恭匪懈之士,明时琴瑟鼎铉之盛,且被于宁世,而忽觌来书,以惋以慨,君为齐梁楚越之主,鼎贵一时,金玉满堂,文马千驷,爵授汤沐,冠盖于道,惟名尊崇,谁与为雄,而出言效尤,吐音入戾,举旗类社,志窃神禁,称兵敛众,遂窥外关;
今朝无阙政,顿拘凌上之节,室无嬖竖,坐生莫大之衅,鸱枭赭衣,号兴徒党,主萃渊薮,宁滋之甚,不臧不轨,不忠不义,未有苦斯者也。
宗枝之畔,远则吴楚见禽于一壁,盘石之嬖,近则江荆面缚于小将,此成败兰艾之鉴,又亦君之所知也。
闻彼虫饮鼠舞之异,早见物徵,河北陇上之谣,已露童咏,所谓妖由人作,孽不可逃。
桓侯之患,良助寒心,今羽林黄头,络绎争引,熊渠佽飞,首尾电发,伏波楼船,掩江蔽汜,渡辽甲卒,充野布隰,加以先天盖世之略,荡海拔山之威,任辅沛陈,羽林鹢舟,露动龙骧,精骑风驱,然后六师云起,九军星连,蜺旌外江,虹艗中水,金甲映平陆,铁马炤长原,蹴南岳而永慨,瞰九孤而怀恐,伐罪吊民,复验于兹,甫刑三千,唯此为大。
仆才等不羁,志沥丹款,故奏祸福,行矣怅然,袁楷刘萧等疏(《本集》。)
赐李远书 西魏 · 宇文泰
 出处:全后周文卷一
李将军广亲有此事,公今复尔,可谓世载其德,虽熊渠之名,不能独擅其美(《周书·李远传》)
从驾大慈照寺诗序 南北朝末隋初 · 卢思道
 出处:全隋文卷十六
皇帝以上睿统天,大明御极,弹压九代,驱驾百王。
至德上通,深仁下漏,威棱西被,声教东渐,布政合宫,考仪太室,张乐洞野。
会计苗山,天不爱宝,神靡遗贶,鳞羽郊异,山泽荐社,华裔率从。
幽显咸秩,八政惟序,六府告平。
犹且栖志窅冥,凝神空寂,俯陋区域,顾遗形有。
救精民于苦器,拯欲界于危城,身心澄净乐之境,生灵仰调御之力。
中宫厚德载物,正位俪天,道冠邵陵,业逾新女姒,慧云朝起。
四生伫其寸合,慈灯夜爇,九服照其馀光,乃眷参墟,实唯唐旧。
山川周卫,襟带岩坰,东郊胜地,爰构宝坊,俨若化成。
瞬如踊出,既而景躔西陆,气中南宫,商飙振野,白露威寒。
圣主御辩巡方,顺时育物,六龙进驾,七圣齐轸,翠旗扬旆,雕玉徐轮。
间百年而拜辇,朝万灵以案节。
熊渠佽飞之辈,入参中垒,虎殿金门之侣,迥望属车。
将届下都,遘兹净域,兼悦鹫山之观,共喜龙宫之游。
接足栖心,俱展诚敬,课虚引寂,仍发咏歌。
虽事比击辕,义同叩角,亦以雍容盛烈,述赞休美。
岂若皋朔文辞,甫陈男祝,王谷虫篆,才譬女工。
作者二十六人,其词云尔(《广弘明集》三十下)
讲武赋 隋 · 虞世基
 出处:全隋文卷十四
夫玩居常者,未可论匡济之功,应变通者,然后见帝王之略。何则?化有文质,进让殊风,世或浇淳,解张累务。虽复顺纪合符之后,望云就日之君,且修战于阪泉,亦治兵于丹浦。是知文德武功,盖因时而并用,经邦创制,固与俗而推移。所以树鸿名,垂大训,拱揖百灵,包举六合,其唯圣人乎!鹑火之岁,皇上御宇之四年也。万物交泰,九有乂安,俗跻仁寿,民资日用。然而足食足兵,犹载怀于履薄,可久可大,尚懔乎于御朽。至如昆吾远赆,肃慎奇琛,史不绝书,府无虚月。贝胄雍弧之用,犀渠阙巩之殷,铸名剑于尚方,积雕戈于武库。熊罴百万,貔豹千群,利尽五材,威加四海。爰于农隙,有事春搜,舍爵策勋,观使臣之以礼,沮劝赏罚,乃示民以知禁。盛矣哉,信百王之不易,千载之一时也!昔上林从幸,相如于是颂德,长杨校猎,子云退而为赋。虽则体物缘情,不同年而语矣,英声茂实,盖可得而言焉。其辞曰:
惟则天以稽古,统资始于群分。
膺箓图而出震,树司牧以为君。
既济宽而济猛,亦乃武而乃文。
北怨劳乎殷履,南伐盛于唐勋。
彼周干与夏戚,粤可得而前闻。
我大陈之创业,乃拨乱而为武。
戡定艰难,平壹区宇。
从喋喋之乐推,爰苍苍而再补。
故累仁以积德,谅重规而袭矩。
惟皇帝之休烈,体徇齐之睿哲。
敷九畴而咸叙,奄四海而有截。
既搜扬于帝难,又文思之安安
幽明请吏,俊乂在官。
御璇玑而七政辨,朝玉帛而万国欢。
昧旦丕显,未明思治
道藏往而知来,功参天而两地。
运圣人之上德,尽生民之能事。
于是礼畅乐和,刑清政肃。
西暨析支,东渐蟠木。
罄图谍而效祉,漏川泉而禔福。
在灵贶而必臻,亦何思而不服。
虽至治之隆平,犹戒国而强兵。
选羽林于六郡,诏蹶张于五营
兼折冲而馀勇,咸重义而轻生。
遂乃因农隙以教民,在春搜而习战。
命司马以示法,帅掌固而清甸。
导旬始以前驱,伏钩陈而后殿。
抗鸟旌于析羽,饰鱼文于被练。
尔乃革轩案辔,玉虬齐鞅。
屯左矩以启行,击右钟而传响。
交云罕之掩映,纷剑骑而来往。
指摄提于南极,洞阊阖之弘敞。
玄武而东临,款黄山而北上。
隐圆阙之迢遰,届方泽之垲爽。
于斯时也,青春晚候,朝阳明岫。
日月光华,烟云吐秀。
澄波澜于江海,静氛埃于宇宙。
乘舆乃御太乙之玉堂,授军令于紫房。
蕴龙韬之妙算,誓武旅于戎场。
锐金颜于庸、蜀,躏铁骑于渔阳
彀神弩而持满,彏天弧而并张。
曳虹旗之正正,振夔鼓之镗镗
八陈肃而并列,六军俨以相望。
拒飞梯于萦带,耸楼车于武冈
或掉鞅而直指,乍交绥而弗伤。
裁应变而蛇击,俄蹈厉以鹰扬
中小枝于戟刃,彻蹲札于甲裳。
聊七纵于孟获,乃两禽于卞庄。
始轩轩而鹤举,遂离离以雁行。
振川谷而横八表,荡海岳而耀三光。
谅窈冥之不测,羌进退而难常。
亦有投石扛鼎,超乘挟辀
冲冠耸剑,铁楯铜头。
熊渠殪兕,武勇操牛。
任鄙,故无得而为仇。
九攻既决,三略已周。
鸣镯振响,风卷电收。
于是勇爵班,金奏设,登元、凯而陪位,命方、邵而就列。
三献式序,八音未阕。
舞干戚而有豫,听鼓鞞而载悦。
俾挟纩与投醪,咸忘躯而殉节。
方席卷而横行,见王师之有征。
登燕山而戮封豕,临瀚海而斩长鲸。
望云亭而载跸,礼升中而告成。
实皇王之神武,信荡荡而难名者也(《隋书·虞世基传》,陈主尝于莫府山校猎,令世基作《讲武赋》,于座奏之。陈主嘉之,赐马一匹。)
周王显左卫大将军 初唐 · 高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四
维仪凤二年岁次丁丑二月甲午朔十二日乙巳
天皇若曰。
于戏。
上图圆极。
星躔分帝子之象。
下奠方舆。
列野宅天孙之镇。
缅徽千古。
尚想百王。
灵台启封
俾亲贤而作辅。
是以轩邱御历。
爰锡苍林之祚。
豳室建侯
载疏曲阜之邑。
用能崇宝统。
赞昌期。
盛业茂于本枝。
鸿基峻于磐石。
惟尔洛州益州大都督太子左卫率使持节洮河道行军元帅蔡州镇抚上柱国周王显
高禖荐祉。
甫应瑶筐。
仙域启祯。
载分金榜。
迪中和之粹质。
蕴上德之良规。
风识俊迈。
机神爽彻。
纯襟洽地义之方。
悌性睦天伦之重。
发挥沛易。
隐括河书。
多材之美载光。
乐善之风逾振。
洎乎遥临西蜀。
控玉宇之全邦。
近牧东周
辟铜衢之奥壤。
少城故地。
不变歌廉之俗。
太室馀萌。
载陶分陕之化。
总戎未举。
威巳詟于三羌。
作镇方崇。
声远驰于万里。
若乃左军望重。
前驰任隆。
鹖弁于宸阶。
熊渠于襟卫。
实惟心膂之要。
斯谓爪牙之职。
乃眷鹰扬
寄于麟趾。
追踪汉屏。
升骠骑之班。
继美晋藩。
极领军之选。
是用命尔为左卫大将军
馀官勋封如故。
惟天遵物。
厥命弗常。
惟人立躬。
在心则应。
性之所近。
邪正由乎积习。
事之所通。
感召同于影响。
祗畏之道。
贤哲同归。
钦哉。
往敷乃训。
率由前则。
竭爱敬之情。
砥温恭之行。
在参期损。
据宠思危。
无耽乐是从。
非礼义勿践。
永保朕命。
以蕃王室。
诞绥福祉。
可不慎欤。
永州(《舆地碑目》云:“虞帝州学西,唐元结状及表,俱江华瞿令问篆刻石上。”按志旧载谓汉载侯熊渠作,不知何谓,诗乃唐人作也。) 唐 · 无名氏
五言排律 押侵韵
游湘有馀怨,岂是圣人心。
行路猿啼古,祠宫梦草深。
素风传旧俗,异迹闭荒林。
巡狩去不返,烟云愁至今。
九嶷天一半,山尽海沈沈。
石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四、《事类赋》卷七
《易》曰:「艮为山,为小石」。
斯盖土之精,而气之核者也。
若夫落落之姿,粼粼之质,虽不可转,有时而泐。
司马用之而为椁,樊重构之而作室。
认柳谷之马牛,骇越王之履栉。
或形似芙蓉,或䃡名霹雳。
尔乃补天五色,为山一拳,得董威之寝所,置赵岐之墓前。
泗滨浮磬之美,他山闻攻玉之坚。
至若祠彼谷城,燔于东郡
大秦之九色,玩沔阳之八阵。
符吉梦于高琳,著咎徵于元进
范文之刀传鱼化,滕放之枕曾雷震。
亦有灌之燃火,煎之取盐。
条支黑发之验,昆吾切玉之铦。
复闻贡并铅松,集同楛矢,岂独御冲,兼能款梓。
辰韩之押头,见孙荆之砺齿
秦政苛而流血,魏德茂而连理。
应祈尝为于涂牛,莫逆或称于投水。
熊渠射虎,初平叱羊。
夜闻狗吠,秋观雁翔。
临川之廪,鄱阳之仓。
或高悬蜀镜,或远涉秦梁。
至夫山上望夫,床头化女,既传秦妇,复闻启母。
吞之既见于充宗,采之亦闻于石虎
尔其王剪欣于超距,高固勇于投人,鞭阴阳而应祷,坐嘉肺以临民。
又若乞子马湖,磨刀临贺,梁相之祥观鹊化,窦后之吉闻燕堕。
或得于到公之宅,或感于道衡之坐。
稽夫吉则介如,凶言困于。
或煮之而为粮,或洗之而上车。
零陵者飞燕,置九疑者覆书。
至其妫皓怀之而叩头,张丰囊之以系肘。
或以浮来而应谶,或以入用而去垢。
别有宫亭星落,员峤云飞,便金蜀灭,韫玉山辉。
惊孝子之取水,感女郎之浣衣。
公干而其摽弥厉,惧长房而其心不移。
或以布帝台之棋,或以支大汉之机。
虞愿之来,无轻云之隐蔽;
陈总既至,著高文而祷祈。
以至言晋闻诸旧传,陨宋见于前志。
讶玉女之掩扉,怪督邮之攘袂。
昆明而表奇,击临平而记异。
负之既见于申徒,衔之亦闻之精卫。
斯坚润之奇姿,亦美名之所萃。
和汉熊渠虞庙怀古作 北宋 · 张吉甫
五言排律 押侵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大舜陟方地,疑名更不沉。
是非应未定,从古到于今。
元德长垂范,薰风尚满林。
殿凉青嶂合,碑峭绿苔深。
帝子经湘浦,空馀怨慕心。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永州府
徐偃王 宋 · 徐畸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六九
浙水之东,以县而隶于郡者数十,而号兰溪为壮县。
县之以祠宇事神,其在四封之内,而错立者以百数,而号偃王之庙为灵异。
庙盖负邑瞰江而面山,堂殿巍然,长廊大庑,鬼物图画,足称大神之居,过者莫不瞻悚焉,而号于诸祠为胜。
特先是偃王有庙,在县之黄湓滩之东,及今而卜地于兰皋驿之北焉,则邑人之议。
其度材鸠工,以事营建,计诸妄大费,及庙之成,为钱八百馀万,则邑人之力。
既成,使余得有记焉,则邑人之志。
于是为之说曰:极天下之智力,有不可胜用者矣。
而为善者,要以不可终穷。
偃王之仁义,为诸侯所归,彼其初不过一时一国之事耳。
然其国亡于周,而大封于我有宋;
国于下邳之僮,而庙食于会稽太末,及于兰溪
此非必王灵之有所及,盖所谓善有不可终穷者已。
然世尝怪偃王者,知以仁义为国,而自以为王,则其为善也,已不胜其僭。
嗟夫!
其果信然者欤?
夫僭者必以其时,是必其乘王灵之衰季,以自见其强大,犹日之入而阴曀集焉。
厥或以当穆王之世,则非其时。
僭者必以其人,是必有以自见其强大,而肆其桀骜,犹病狂者,有所惑易,而妄改厥常。
厥或以为偃王之所为,则非其人。
彼其非时,且非其人,则为偃王者,曷为而僭,亦何赖于僭哉?
王者,以有天下,至尊极大之美称也。
或冒冒然自为之名,而无所顾忌,则为天下之至恶也。
若然,则至美者乃其虚称,而至恶者乃其实行。
徒使虚名为不可得,而忍以为恶且不可,况乎徒处至恶与所谓虚名者并失之。
此则熊渠之所知,而讫不敢自王于厉王之世也哉。
自今观之,周室以厉王而视穆王,其世为孰衰?
以楚而视徐,其国为孰大?
熊渠而视偃王,其狼狠懦弱又相绝也。
然彼熊渠者,以甚大之楚,适当甚衰之周,徒以厉王在上,讫不敢以虚名而蒙实恶。
而谓偃王者,及穆王之世,自以为王,而无所顾忌者欤?
天下之辩,谓以无證而不信;
而千载疑信之相传,非可以私己而臆决也。
然质之《礼经》,而以夫徐君济河西讨之事观之,见其有事于远略,而拓国开边,以见其强大;
以夫徐君进玉于邾使含之事观之,见其以王制自为,而视列国犹臣子之肆其桀骜。
若此者,其国人推本其所自始,盖曰驹王者实为之。
则徐之僭,宜为始于驹王,而偃王之称,宜为后世既僭者之所追王。
而推之以其时,参之以其人,谂之以其事,不其然欤?
及记之作也,要以如邑人之志,盖不可不为辨说。
而庙之卜地兴建,则经始于淳熙己亥,卒事于绍熙辛亥
偃王自前世,亦惟曰偃王而已,及今有慈仁善利英济之号,所谓大封于我有宋,而善有不可终穷者。
嘉定元年十月三日记。
按:《金华文徵》卷五,明刊本。又见嘉庆兰溪县志》卷一七上,光绪兰溪县志》卷三。
鄂墟赋 南宋 · 薛季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四、《浪语集》卷二、《历代赋汇》补遗卷一四
按籍披图,乃窥鄂墟。
有邑无民,荒城已
鄂渚缭乎其前,樊山峙于其北。
有峰有峦,有陂有泽。
林麓苍苍,环流漾碧。
万顷涟漪,际天一色。
吏指图而告曰:「此三代之建邦也。
楚熊渠始大,宗周寖微。
哉拓东境,穷兵极兹。
乃命子红,王而有之。
已而知其非是,红归国废,爰始邑焉。
吴迁以替,是为周晚之荆蛮专封之旧地也」。
走蹙然而应之曰:「是则然矣,而非尔之所及」。
感昔伤怀,凄然以泣曰:「蛮宗以大,非熊渠之罪也。
天王至贵,匪夷之类。
犹之在人,足元孔异
使周王能保文、武之基绪,不失周公典制,外睦诸侯,下安万汇,礼乐征伐,惟王是出,后稷之功,有隆不替,蠢尔荆蛮,胡宁以害?
伊其自绝,何伤日月?
不见崇侯,俄然已灭。
自彼既亡,昭缪志荒。
京邑昏昏,仪于四方。
废法专征,诸侯是常。
楚、越、徐、吴,于焉僭王
则夫荒服之侵凌,为天王之政厖也,熊渠何罪哉!
封红于鄂,此其大累;
废红而复,岂无迁善意邪?
而王不是改也,乃有骊戎犯顺,鼎彝屡震。
楚及郊畿,重轻是问。
则斯僭窃之狂图,非当时之大璺也。
且夫百姓何知,观德攸归。
楚之盛强,惟能抚之。
彼社稷宗庙尚为禾黍,夫何鄂侯之覆哉!
若夫都之故城,哲夫是成,版筑经营。
再千尔龄,而犹巍峨弗倾。
今之为城者反是,岂夫人之或异。
版锸靡不施,工程靡不至。
在旦落成,而夕颓委地。
观夫僭窃之荆蛮,又匪于今之所暨也。
走尝观古中都,先王矩模。
而今已亡,犹存此墟。
走不知人力斯至邪,将皇天之意夫」?
分野论 南宋 · 蔡戡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五八、《粤西文载》卷五七、雍正《广西通志》卷一
分野之说,肇自黄帝,星文之学,源于甘石,其所从来远矣。
范晔之说,以斗、女为吴越分,而翼、轸为荆楚分。
凡欲知星文之所系,先考郡国之所属可也。
少康庶子之始封而为越国也,都于会稽,其后勾践又以会稽而伯。
闽王摇、赵佗尉之王也,一都东瓯,一都番禺
其地皆北接吴之境土,故前代多以吴越并称,而史或谓之扬粤,以越亦扬州之分也。
以来,谓斗、牛、女为吴越之分野,并属扬州者,皆指越之东界,以累世立国之地言之。
至于两汉,《地理志》遂并以郁林、苍梧所属之郡在越之西界者,尽为牛、女之分野,则差之毫釐,而谬以千里矣。
所以杜佑之作《通典》,欧阳文忠公之志《唐书》,东坡先生之图《指掌》,皆以为前史之误也。
且《史记》赵佗帝制之时,东西万馀里。
一行山河两戒图》之说,则以为自江源循岭峤南,东及海,皆蛮越之地。
盖越之疆埸最广,自古谓之百粤。
虽东极于会稽,而西则抵西南之界。
其东界,北虽接吴,而其西北实抵楚。
列宿在天,所主之分野,随方所向,皆当逾海际天而后止。
《周礼》,东南为扬州,正南为荆州
其接者为扬州,则星纪之分并在东南方也,固不应罄折而西转,以抵正南之方、荆楚之界,而并为星纪之分野也。
且翼、轸所向正南之方,亦不应至始安而终止,而始安以南遽属斗、牛之分也。
《通典》之说曰:「按荆州南境至衡山之阳。
若五岭之南在九州封域,则以邻接,宜属荆州,岂有舍荆而属扬?
斯不然矣,此则近史之误也」。
其大槩以为岭南之地分野所属,其西界当属荆州翼轸之次耳。
《唐书·天文志》曰:「后世之言星分者,据《汉书·地理》推之,是守甘、石之遗术,而不知变通之数」。
东坡《指掌图》中,其《天象分野图》亦援《唐志》之说以为證。
而《唐书·地理志》则以韶、广、康、端、封、梧、藤、罗、雷、崖以东为星纪分,桂、郁林、富、昭、蒙、龚、绣、容、白、罗以西为鹑尾分。
一行禅师李淳风之说为《分野图》,云:「自韶、广、康、封、梧、罗、雷州南及珠崖,自北以东为星纪,其西北属鹑尾之次」。
以此参订,则越之东界,其北接吴者属星纪,实斗、牛、女之分野;
而越之西界,其北抵楚者属鹑尾,实翼、轸之分野。
前史之差谬,至是而后,较然明甚。
虽然,靖江在唐为桂州,属岭南道
在汉为始安,属零陵郡
今支邑之荔浦,汉属苍梧郡
桂林新旧志不尽考诸家之说,以始安属荆州,为翼、轸之分,荔浦以南属越,遽以为牛、女分,盖承前史之误尔。
按《史记》,勾践灭吴,并有其地,与中国会盟。
逮王无疆时,北伐齐,西伐楚,与中国争彊,其境土之广可知矣。
又按《史记·楚世家》,当夷王时楚王熊渠伐庸、扬粤,至于鄂。
扬粤即《赵佗传》中所谓扬越也,《西汉》亦如《史记》之通用粤、越两字,而互见之也。
又云:封其子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
则楚越之旧疆,不复可以西汉郡县所分为正矣。
翰林承旨宋公白等七人之《续通典》,亦以桂州为《禹贡》荆州之域,春秋时越地,七国时复为楚,战国时楚国及越之交境。
此盖历考前载,而其说进退可据者。
然则靖江府在汉虽属零陵郡,其实古之越地,于星文则皆属鹑尾,荆州之分,固不当以始安、荔浦一时之所属为别也。
《晋志》以零陵为入轸十一度,而始安零陵郡靖江当轸之十一度矣。
且轸四星之中,别有一星名长沙
而《礼记正义》所引纬书《考灵耀》云:一度二千九百三十二里有奇。
轸星共十七度,今长沙去此才一千馀二十里,则靖江当轸之十一度断可识矣。
且天文自二十八宿之外,其星有专主下土者,不特长沙也。
按《晋天文志》:辖星傅轸两傍,辖星远轸凶,辖举南蛮侵。
青丘七星在轸东南,蛮夷之国号,则亦以旁證而类推矣。
又牵牛六星,次三星主南越。
又南斗,东南四星曰狗国,《晋志》虽为鲜卑、乌丸之星,然一行系之南越
当以一行之说为是,以其在南斗旁,且南蛮,盘瓠之种也。
又翼南五星曰东区,区即瓯字,今永嘉郡
此又皆越之东界也。
又谓北斗七星,二主楚,四主吴。
不言越者,以北斗止七星,言吴、楚,则越在其间矣。
又五车五星,次东南星曰司空,主楚。
不言吴、越者,以五车止五星,而言楚,则吴、越在其间矣。
以前数说参酌而言之,靖江府者于国为楚,于州为荆,于二十八宿为轸之十一度,于十二次为鹑尾,北斗则第二星主之,五车则第四星主之。
旁而證之,星则长沙,有辖星,有青丘,而斗、牛、女与东瓯狗国之星尽在其东界云。
岳飞追封鄂王告词嘉泰四年六月 南宋 · 李大异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七一、《鄂国金佗粹编》卷二七、《忠文王纪事实录》卷一、《四朝闻见录》戊集、《两浙金石志》卷九
敕:人主无私,予夺一归万世之公;
天下有真,是非不待百年而定。
眷言名将,夙号荩臣。
虽勋业不究于生前,而誉望益彰于身后。
缅怀英槩,申畀悯章。
故追复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武昌郡开国公食邑六千一百户、食实封二千六百户、赠太师谥武穆岳飞,蕴盖世之材,负冠军之勇。
方略霍嫖姚,志灭匈奴
意气如祖豫州,誓清冀朔。
屡执讯而获丑,亦舍爵而策勋。
外憺威灵,内殚谟画
属时方讲好,将归马华山之阳;
而尔独奋身,欲抚剑伊吾之北。
遂致樊蝇之集,寖成市虎之疑。
虽怀子仪贯日之忠,曾无其福;
卒堕林甫偃月之计,孰拯其冤?
逮国论之既明,果邦诬之自辨。
中兴之主,恩念不忘;
重华之君,追褒特厚。
肆眇冲之在御,想风烈以如存。
是用颁我恩纶,禭之王爵
熊渠之故壤,超敬德之旧封。
岂特慰九原之心,盖以作六军之气。
于戏!
脩车备械,适当閒暇之时;
显忠遂良,罔间幽冥之际。
谅惟泉穸,歆此宠光。
可特追封鄂王,馀如故。
嘉泰四年六月二十日
绍定三年庚寅正月天庆观祈祷弭盗告神疏文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八、《西山文集》卷四九
伏为汀、邵之寇近犯长平等处,为大军迫逐,皆已出境,又闻南剑管下官兵获捷,生擒贼首,谨诣三清宝殿虔伸恳祷者。
岁当登稔,方忻庶俗之安;
吏失拊循,忽告邻邦之警。
临汀而及邵武,延将乐以迫沙阳
甫更半岁之间,遍扰数州之境。
生灵何罪,多荼毒于干戈;
老幼相携,或颠仆于沟壑。
比由间道,遽越近封。
幸王旅之鼎来,致寇兵之潜遁。
然而狡谋叵测,虐燄未衰,倘非圣造之密扶,曷底戎功之克捷!
敬趋净宇,哀吁高灵。
垂天地之恩,嘿借神祇之助。
俾羽林熊渠之众,得奋机谋;
风声鹤唳之闻,亦皆震詟。
尽熄鲸鲵之扰,复安鸿雁之居。
耕稼及时,不失厚生之望;
里闾按堵,潜消幸变之心。
奉□□左丞射石幢门外 元末明初 · 王逢
 押萧韵 出处:梧溪集卷三
前徒驱干旄,后乘咽短箫。
君侯美裘带,白马金辔摇。
道出石幢门,春始转柳条。
公堂俯平旷,武士集英翘。
离立控角弓,百步建锦标。
眼空熊渠虎,臂落李广雕。
登降礼数新,赏罚号令饶。
忘归迸寒星,决拾迎鲜飙。
失鹄固自耻,破的奚庸骄。
先王用观德,今此乐宾僚
龙勺映彝尊,玉帐□□□。
客卿忝末至,属赋军中谣。
川泽鱼上冰,野烟尚萧□。
□□询幽隐,聊以示逍遥。
民情自兹得,无复虑三苗。
经昨所蓦之涧反有怯不自胜之意 明 · 王履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礧礧布泓渟,琤潺四面并。
试寻来处熟,忽动老心惊。
石势熊渠虎,风声永兵。
自怜人我杂,无语看云行。
狮子石 明 · 曾全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狮子石砥中流
苔斑其色,玉白其头。
呀然鼻口奇突兀,疑是老人星陨石。
借问昔年来州,官曹折阅伊谁咎。
漫将斧凿碎唇牙,石不能言俯其首。
冤哉石,谁为伤,时乎时乎亦靡常。
何不在阴晴宜都郡,又不在甲乙牛奇章。
庆云生万状,或松风荐微凉。
或醉倚柴桑里,或醒步平泉庄
或误饮熊渠羽,或血溅秦鞭殃。
于戏石乎人生冤抑自今古,区区一石何足数。
君不见汨罗江水泪流深,东门抉目亦而汝。
我是山中人,饥将白石煮
漱流枕石二十年,癖在膏肓孰可愈。
吊尔石,石自诿,我有钓船长系此。
白鸥黄鹤相因依,我醉我眠聊汝尔。
谷城山下不须期,正值拂衣归洞时。
明月清风分我席,坐对青山忘世机。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郴州
天津同王刘二子较射西营因赋长歌 明 · 郑善夫
 出处:少谷集卷三
病夫平生沧海情,南征喜得王时行
天津桥边秋气清,邀我醉游刘伯耕
投壶叫白意未已,乃复较射城西营
刘君膂力信莫当,控弦运肘固所长。
王郎生长在南方,亦能左挽五石强。
调弓坐使猛兽伏,矫矢岂有飞禽翔。
当场角胜不相降,神臂拍张人堵墙。
伶人考鼓舆台走,白日冉冉回精光。
锋翎冲撞气益扬,观者颜色歘沮伤。
熊渠以上合比数,拔胜之辈斯寻常。
病夫虽然力不足,见尔谁能分碌碌。
腾身即把忘归接,引手转被繁弱挶。
沉思重自咎,百罚敢辞辱。
忽忆先皇时,此技何曾录。
承平却作凶器比,丧乱始识文事跼。
乾坤比年氛䘲厚,幽豫青徐虎狼吼。
专城将军习逃走,遂令死者十八九。
至今楚蜀犹未夷,六军虽众能者谁。
辕门衣冠更宽博,教场藜苋成町畦。
吁嚱王刘学孔子,反有馀力从事此。
幸须为国收多垒。
吾闻兹艺德之辅,匪直区区为阅武。
君不见矍相圃,公罔之裘扬觯语。
卫昌蒙羿巧弗取,射乎射乎吾愧汝。
黄鹤楼步韵 明 · 萧淮
 出处:黄鹤楼集补
粤船夜傍春江泊①,江上高台扁黄鹤②。
黄鹤西去湘云孤,青楼千载涵江廓。
断矶湮水横白凿③,疏帘钩雨垂朱络④。
好山欲渡楚门来⑤,飞翠絪絪笼晓阁⑥。
遗恨高悬赤壁峰⑦,寒波夜漱鄂王宫⑧。
巴蜀雪消洞庭阔,苍茫直与天河通。
月明江上铁笛起,素怀顿觉生长风
巫山云雨空寂寞,孤崖残火宿渔翁⑨。
咏游总付乾坤彦,鲛室珠玑倾过半⑩。
崔郎由赏谪仙,骚坛今古惊词翰⑾。
登楼感物乡思生,回首苍梧渺不见⑿。
万花射日天宇澄⒀,清尊且对庐山面。
观风督府东吴豪⒁,海润芳胸平若练⒂。
玉壶皎皎剑光寒,毒岚瘴雾清江汉⒃。
【校注】 (1)粤船:山粤地开来的船,指作者所乘。 (2)扁黄鹤:扁额上书“黄鹤楼”三字。 (3)断矶句:谓黄鹤断矶的白石湮没在江水中,清晰可见。白凿,即《诗·唐风·扬之水》“白石凿凿”。矶,原误作“机”,径改。 (4)垂朱络:形容雨丝如垂网。 (5)楚门:楚境。 (6)絪絪:犹“茵茵”,翠色浓郁。 (7)遗恨句:赤壁大战以吴蜀联军的胜利而告终,但刘备后来不采纳诸葛亮吴伐魏之策,急于吞并东吴,卒致失败。杜甫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8)漱:冲刷剥蚀。鄂王宫:据《史记·楚世家》载,春秋时楚王熊渠封次子红为鄂王,居夏口,即今武昌鄂王宫指此。 (9)巫山二句:意谓江崖仅渔翁夜宿,巫山神女当觉寂寞。 (10)鲛室句:《博物志》卷二云:“南海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此句意谓古今题咏黄鹤楼诗作字字珠玑。鲛室,鲛人居住之处,原作“蛟”,径改。 (11)骚坛:诗坛。 (12)苍梧:作者为桂林人,古属苍梧郡。 (13)射日:耀日。 (14)观风句:指秦金。古代天子派使臣赴各地观察风俗,谓之观风。督府,对巡抚的尊称。 (15)海润句:誉秦胸怀坦荡如海水。 (16)皎皎二句:谓秦平定战乱,扫清雾霭。 此诗当为作者奉使粤中归泊江夏而作,作于正德九年以后。诗中写黄鹤楼及远近形胜,颇有气势。登临回首,洞庭水阔,苍梧云渺,一缕乡愁,油然而生。诗末归结到赞颂秦的文治武功,也是这类唱酬诗通常的路数。
石丸诗 明 · 王弘诲
伏不必熊渠虎,起不必皇初羊。
渴不必王烈髓,饥不必鲍靓粮。
请看崔家城东美一丸,犹堪米氏袍笏丈人当。
崔君昔垦塾前圃,此物莹然出尘上。
传闻产自夷方来,旨小如拳今若鼓。
隐映霞蒸海气浓,绰约象函天数五。
摩珠曾照普庵堂,劫火难销韫玉光。
由来至宝终不灭,太极剖判云苍茫。
请君莫洒陵阳泣,讲堂应拟石渠集。
补天妙手更何人,支机好向云中拾。
奇石歌 明末清初 · 张萱
 押阳韵
余最嗜石,不能数得奇石。偶购一石,委诸丛莽中,不知其奇也。戊午,品花轩成。偶有山师过而问焉,乃辇而植于百尺楼前。奇态百出,不知奇章公谱中当何伯仲。第平生所嗜,得此亦足以奇矣。遂为《奇石歌》歌之。
园公磊磈痴且狂,老癖不减牛奇章。
品花轩前白日静,孤云一片来何方。
铿然堕地不肯去,折柱撼轴谁禁当。
呈身差可七尺许,取势便觉千丈强。
既非夜伏熊渠虎,亦非叱起初平
雄猊蹲足瘦犀卧,老凤铩翮乖龙僵。
劈斲凸凹运神斧,罗列洼穴攒蜂房。
破阵将军未解甲,整襟壮士初登床。
廪君不敢投其策,秦皇那得鞭为梁。
鬐鬣鳞甲欲飞动,魑魅罔两皆潜藏。
担舁不假五丁力,洗刷似有六凿攘。
苌弘老碧防风骨,是耶非耶庭中央。
园公何以得此宝,再拜稽首犹循墙。
可是孤臣中谗慝,出走恋主空徬徨。
泽畔行吟已骨立,怀沙未及沉沅湘。
盲风怪雨任摧剥,铜觔铁脊何轩昂。
不须剖出忠孝印,谁能持作神仙粮。
鹿豕来游伴山木,尔宾我主相徜徉。
摩挲可以觅佳句,酬对亦足传清觞。
平泉子孙浪付嘱,履道里第徒誇张。
愿尔千秋常五色补天何必遇娲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