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郊庙歌辞 (《唐书·乐志》曰:“代宗窦应已后,续造享太庙乐章,献明皇用广运之舞,肃宗用维新之舞,代宗用保大之舞,德宗文明之舞,顺宗用大顺之舞,宪宗用象德之舞,穆宗用和宁之舞,武宗用大定之舞,昭宗用咸宁之舞,宣宗、懿宗有舞词而名不传。”)太庙乐章 广运舞 唐 · 郭子仪
四言诗 押东韵
于赫皇祖,昭明有融。
惟文之德,惟武之功。
河海静谧车书混同
虔恭孝飨,穆穆玄风。
吴凑左金吾将军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二
敕。将我南军。
高中尉。以禁戎之重任。
委舅氏之同心。具官吴凑
涂山介祉。章武雅才。
言而有宗。俭而能广。
达礼乐政刑之要。存忠信孝友之诚。
艰虞历年。府寺失职。
素以贤戚之望。职司太子之家。
清心奉公。庶务悉理。
擅美春储之寀。流芳秋实之咏。
固可以首当褒进。大劝官曹。
执金吾。用彰贵任。
左金吾将军。馀如故。
请致仕表 中唐 · 高郢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九
言。
臣闻量力而仕。
臣下之审分。
知止不殆。
道经之明训。
所以七十致仕。
礼式其期。
臣犬马之年。
去春已满。
顷者方欲陈乞。
属蒙新授今任。
忻时忘老祇命恋恩。
复属王师出征。
圣轸方切。
辄求安退。
又所不敢。
伏惟睿圣文武皇帝陛下德广天地。
道孚干羽。
承宗顺命。
伏罪效诚。
制告班师。
万方轨道。
昆虫草木。
各遂其性。
臣早当告谢。
无忘夙心。
不应迟回。
更俟终日。
况复夏官任重。
贤路久妨。
时制已过。
衰疾兼甚。
实惧夜行之罪。
上累明时之宠。
伏乞许遵恒典。
特赐馀年。
止物议之贪荣。
洽宸慈于休老。
微臣之愿。
庶蒙矜允。
臣窃惟尘旷。
谬迹三朝。
叨承睿奖。
中外六任。
竟无毫发。
上答恩私。
齿尽请骸。
终惭且惕。
徘徊积恋。
战汗陈愚。
天阙一辞。
朝车永税。
方从野老。
共乐尧年。
不胜感恩兢惶之至。
严氏园林(六言) 中唐 · 严维
六言诗 押元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策杖山横绿野,乘舟水入衡门严维。)
客来多从业县,僧去还指烟村郑槩。)
春韭青青耐剪,香粳日日宜飧王纲。)
自愧薄沾冠冕,何如乐在丘园(□仲昌。)
鸟散纷纷花落,人行处处苔痕贾全。)
水池偏多白鹭,畦隔半是芳荪段格。)
柳径共知归郭,暮云谁使当轩刘题。)
按:王纲大历九年大理司直昆山县,首建县学。(据《玉峰志》卷上《学校》、卷中《名宦》) 贾全,长乐人,弇弟。大历四年进士。历任咸阳县户部员外郎常州刺史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永贞元年卒。(据《柳河东集》卷十二《先友记》、《陆宣公翰苑集》卷四、《郎官石柱题名考》卷十二、《会稽掇英总集》卷十八、《旧唐书宪宗纪》)
文武孝德皇帝册文 中唐 · 严绶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三
维长庆元年岁次辛丑七月乙未朔十八日壬子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兼太子少保上柱国食邑三千户严绶文武官六千六百七十七人等言。
臣闻天以万物付圣人。圣人本天意而保乂之。
惟羲农先天而贞。惟轩辕奉天而行。
法天而明。絪缊粹精。
昭建鸿名。以至于夏殷周汉。
谦俭服义。仁爱忠利。
亦著称谓。代济其美。
当隋之末。我高祖神尧皇帝救拯焚溺。
应天立极。荡氛昏。
扬凯泽。父教而母育。
德高。肌骨肥。
天宝季岁。贼臣紊常。
尘起幽陵。毒流四方。
累圣含宏。视人如伤。
馀蘖势滋。专土擅强。
宪宗因天时。顺人心举五经。
明大刑。连拔坚险。
颠踣同恶。冥冥沈沈。
犹恃榛秽。干戈不得息者绵六十七祀。
逮我后之御历。绍太宗之求贤审官
举直错枉。体元宗尊师敬道
清静致理。法肃宗之循名求实。
刑赏用中。广德宗之亭毒含容。
博采虚受。而后展严于配天。
夷思于法宫。从物无私。
推诚至公。霈矣乎广受。
寂然乎感通。神武不杀。
而天下会同。昔少康
聿修皇祖之训。周武继统。
务广文王之声。爰洎宣王
克服蛮荆。劳来安集
汉光武。既平陇蜀。
听政忘寐。伏惟皇帝陛下以至圣之姿。
诞启昌运。重明之业。
绍开中兴。岂无辟违。
从风悦化而自革。岂无氛翳。
大明升中而自除。皇泽畅于九围。
文命敷于万国。则向之数王。
何足称哉。尚复孜孜。
庶本不遑(疑)。劳谦日昃。
讲道求贤。议狱恤刑
去谗进直。以利物勤人为政本。
以检戒惧惕为化先。自诚而明。
日慎一日。是以天道惟新于景命。
元德亟闻于四方。亿兆咸曰大哉君心。
复曰懋哉君功。隆延禧之主。
扬仁寿之风。恢帝图。
廓皇纲。崇鸿名。
显无疆。不然者。
何以荅上灵之眷命乎。何以惠庶氓之恳望乎。
于是垂白之老。缁黄之众。
与侯甸藩卫之士。守阙稽颡。
日以上请。臣等所以勤勤恳恳。
敢固以言。陛下犹坚秉撝抑。
至于三四。不得已而降前诏。
于是百辟卿士。考天下之意。
稽典礼之仪。进而言曰。
陛下崇儒问道。恭默致化。
文之明也。保大安乂。
感怀夷夏。武之彰也。
严恭寅畏。博爱广敬。
孝之大也。宣慈惠和
忠恕利物。德之盛也。
臣等不胜大愿。谨上玉册玉宝。
尊号曰文武孝德皇帝。伏惟陛下敬天之锡。
昭圣之功。高明有严。
慎德无穷。赫赫融融。
与天比崇。臣绶等诚欢诚惧稽首顿首。
崔大夫贺册皇太子 中唐 · 孔戣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三
臣闻帝皇立极。
必建储贰
俾承宗祧。
所以祗奉粢盛。
永固社。
稷者也。
伏惟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积德承业
光有天下。
思正国本。
以和人心。
载考春秋之义。
以明君臣之道。
主兹匕鬯。
允属元良
推明至公。
振举旧典。
皇太子体仁秉哲。
既嫡且贤。
温文发中。
孝友闻外。
钦若丕训。
允膺册礼。
陛下将嗣十圣之休烈。
垂百代之懿范。
大备礼物。
广设明庭。
阴气方晦而忽销。
旭日既升而增朗。
夷夏胥悦。
神祗克谐。
足以包夏孕商。
跨周轶汉。
夫何晋魏以降。
易置琐琐。
不足侔比。
盛礼既毕。
洪恩又洽。
恤刑议狱。
旌善赏劳。
礼问高年。
存恤疾隐。
皇王之德。
于兹备矣。
臣忝列近侍。
亲承睿谟。
抃蹈之切。
不任愚恳。
皇太子赦诏 中唐 · 郑絪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一
惟先哲王。光有天下。
必正邦本以立人极。建储贰以承宗祧。
所以启迪大猷。安固洪业。
斯前代之令典也。皇太子纯
体仁秉哲。恭敬温文。
叶元良。礼当上嗣。
朕奉若丕训。宪章古式。
永惟社稷之重。载考春秋之义。
授之匕鬯。以奉粢盛。
爰以令辰。俾膺茂典。
今册礼云毕。庆感交怀。
思与万方。同其惠泽。
贞元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已后。至四月九日昧爽已前。
天下应犯死罪者。特降从流。
流罪已下。各减一等。
文武官常参官及诸州府长官子为父后者。赐勋两转。
古之所以教太子。必茂选师友。
以辅翼之。俾法于训词。
而行其典礼。左右前后。
罔非正人。是以教谕而成德也。
给事中陆质中书舍人崔枢。积学懿文。
守经据古。以参讲习。
庶叶于中。可充皇太子侍读
天下孝子顺孙先旌表门闾者。委所管州县各加存恤。
五岳四渎。名山大川。
委所在长吏。量加祭礼。
广陵郡皇太子 中唐 · 郑絪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一
万国之本。属在元良
主器之重。归于长子。
所以固社稷。正邦统。
古之制也。广陵郡王淳
孝友庄敬。慈仁忠恕。
博厚以容物。宽明而爱人。
祗服训辞。文皆合雅。
讲求典礼。学必承师。
居有令闻。动无违德。
朕获缵丕绪。祗若大猷。
惟怀永图。用建储贰
以承宗庙。以奉粢盛。
爰举旧章。俾膺茂典。
宜册为皇太子改名纯
仍令有司择日。备礼册命。
郡斋有紫薇双本自朱明接于徂暑其花芳馥数旬犹茂庭宇之内迥无其伦予嘉其美而能久因诗纪述于陵宪宗朝尝为桂阳郡,诗为桂阳时作。) 中唐 · 杨于陵
 押虞韵
晏朝受明命,继夏走天衢。
逮兹三伏候,息驾万里途。
省躬既跼蹐,结思多烦纡。
簿领幸无事,宴休谁与娱。
内斋有嘉树,双植分庭隅。
绿叶下成幄,紫花纷若铺。
摛霞晚舒艳,凝露朝垂珠。
炎沴昼方铄,幽姿闲且都。
夭桃固难匹,芍药宁为徒。
懿此时节久,讵同光景驱。
陶甄试一致,品汇乃散殊。
濯质非受彩,无心那夺朱。
粤予负羁絷,留赏益踟蹰。
通夕靡云倦,西南山月孤。
睿圣文武皇帝册文 中唐 · 李吉甫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二
维元和三年岁次壬子正月癸未朔十一日癸巳。摄太尉银青光禄大夫守兵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赵郡开国公臣李巽及文武官五千七百九十四人等言。
臣闻自天元而升。地黄而凝。
皇王之道。首出。
故典谟述焉。自尧及唐。
历纪三千。致理之君。
不过十数。升平之运。
不至五百。天人之交际。
不其难欤。我唐运之兴。
昌期是膺。四海一统。
十圣丕承。以至于皇帝。
则君十一而年二百矣。历考前代。
丁于斯时。皆王泽已竭。
君明寖替。未若我后之维新厥命。
我唐之中兴厥祚。顾视周汉。
不其蔑欤。伏惟皇帝陛下绍太宗之英武。
禀德宗顺宗之寅畏。乾乾翼翼。
若不满志。故爱于文母
顺色之孝也。睦于兄弟。
因心之友也。崇谠议。
察迩言。去疑谋。
杜谗说。俾王道正直。
砥为夷涂。发前圣之韫椟。
披人文之光耀。而气有沴者。
反时为妖。若黎崇之不恪。
苗人之逆命。或诞敷文诰。
或震謺武功。圣造不疾而速。
非陛下畴能之。然后奉四表之欢心。
总百神之受职。蠲祀于清庙。
严禋于上元。天地察而神祇著矣。
臣闻之。君人者。
谦逊静悫。则天应之以福。
故休祥出焉。慈仁爱育。
则人应之以诚。故鼓舞从焉。
王者因人心。稽天意。
天下俱应。而徽号加焉。
至公之道。不可辞也。
臣等所以勤勤恳恳。至于再。
至于三。愿奉鸿徽。
以彰休德。陛下犹三揖而五让之。
久而罔已。始降俞诏。
于是百辟卿士。洎四方侯卫之臣上言曰。
陛下诞睿圣之姿。应会昌之期。
经天地之谓文。禁暴乱之谓武。
臣等不胜大愿。谨奉玉册玉宝上尊号曰睿圣文武皇帝
惟陛下懋一德。勤万邦。
干禄百福。垂唐之无疆。
上元和郡县图志序 中唐 · 李吉甫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二
臣闻王者建州域。
物土疆。
观次于星躔。
察法于地理。
考中国山河之象。
求二仪险阻之情。
天汉萌而两界分。
官正而五均叙。
黄帝之方制万国。
夏禹之分别九州。
辨方经野。
因人纬俗。
其揆一矣。
秦皇并六国。
则罢侯而置守。
汉武讨百蛮。
则穷兵而黩武。
虽裂为郡县者。
远过于殷周。
而教令之所行。
威怀之所服。
亦不越于三代。
失天地作限之意。
非皇王尚德之仁。
誇志役心。
久而后悔。
由此观之。
则圣人疆理之制。
固不在荒远矣。
吾国家肇自贞观。
至于开元。
兼夏商之职贡。
掩秦汉之文轨。
梯航累乎九译
厩置通乎万里。
然后分疆以辨之。
置吏以康之。
任所有而差贡赋。
因所宜而制名物。
守其要害。
险其走集。
经理之道。
冠乎百王。
巍巍乎无得而称矣。
易曰。
天险不可升。
地险山川邱陵。
王公设险以守其国。
险之时用大矣哉。
然则圣人虽设险。
而未尝恃险。
施于有备之内。
措于立德之中。
其用常存。
其机不显。
弛张开阖。
因变制权。
所以财成二仪。
统理万物。
汉祖入关。
诸将争走金帛之府。
萧何收秦图书。
高祖所以知山川阸塞。
户口虚实。
厥后受命汜水
定都洛阳
留侯演委辂之谋。
田肯贺入关之策。
关兴替。
理切安危。
举斯而言。
断可识矣。
伏惟睿圣文武皇帝陛下握枢秉圣。
承祧立极。
之道。
宪文武之程。
皇王之遐踪。
行之必至。
祖宗之耿光。
寝而复耀。
天宝之
王途暂艰。
由是坠纲解而不纽。
强侯傲而未肃。
逮至兴运。
尽为驱除。
故蜀有阻隘之夫。
吴有凭江之卒。
虽完保聚。
缮甲兵。
莫不手足裂而异处。
封疆一乎四海。
故鄘卫风偃。
朔塞砥平。
东西南北。
无思不服。
吉甫当元圣抚运之初。
从内庭视草之列。
寻备衮职。
久尘台阶。
每自循省。
赧然收汗。
谟明弼谐。
诚浅智之不及。
簿书期会。
亦散材之不工。
久而伏思。
方得所效。
以为成当今之务。
树将来之势。
则莫若版图地理之为切也。
所以前上元和国计簿。
审户口之丰耗。
续撰元和郡县图志。
辨州域之疆理。
时获省阅。
或裨聪明。
岂欲希酂侯之规模。
庶乎尽朱赣之条奏。
况古今言地理者凡数千家。
尚古远者或搜古而略今。
采谣俗者多传疑而失实。
饰州邦而叙人物。
因邱墓而徵鬼神。
流于异端。
莫切根要。
至于邱壤山川。
攻守利害。
本于地理者。
皆略而不书。
将何以佐明王㧖天下之吭。
制偫生之命。
收地保势胜之利。
示形束壤制之端。
此微臣之所以精研。
圣后之所宜周览也。
谨上元和郡县图志起京兆府
陇右道
凡四十七镇。
成四十卷。
每镇皆图在篇首。
冠于叙事之前。
并目录两卷。
总四十二卷。
臣学非博闻。
识愧经远。
驰骛虽久。
漏略犹多。
轻渎宸严。
退增战越。
谨上。
文武大圣广孝皇帝册文 中唐 · 李逢吉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十六
维宝历元年岁次乙巳四月甲戌朔二十日癸巳。摄太尉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右仆射兼太子少师上柱国天水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赵宗儒及文武官六千五百四十一人等言。
臣闻自古王者之御极也。必上奉乎天地。
丕承乎庙祧。法天地所以宅八纮。
严宗祧所以垂万叶。非休声震越。
不足以齐焘载。非尊称超卓。
不足以光祖宗。则名实之际。
不可诬也。肇自上古。
质文未具。号兼三五
事本嬴刘。其后正闰相承。
南北更王。佥事因袭。
而罔图旌别。苟鸿猷既洽。
徽数莫申。贻诸裔昆。
靡所称谓。抑当时臣子之罪。
非所谓纳君于善者。皇唐列圣。
备有典常。高宗而降。
代享丕号。以至于玄宗治平
肃宗之荡定。德宗之烈文
宪宗之戡剪。先圣之克荷。
重熙累盛。震迈古昔。
未有不由斯者已。伏惟皇帝陛下浚哲自天。
宽仁在躬。圣龄方富。
睿德咸称。行懋于朱邸。
声飞于青宫。始践阼而虞舜之大孝闻焉。
既郊天而文王之小心著焉。竭爱敬于西宗(疑)
示仪刑于四国。慎柬名傅。
优宠直言。自嗣位已来。
百度维新。九围式叙。
边烽罔不罢。属国罔不来。
灵化有肸蚃之助。风雨无伏愆之候。
至元至赜。可胜道哉。
由是百辟偫司。耆儒硕士。
文武臣庶。缁黄幼艾。
殊形一心。异声同辞。
隳肝沥胆。元上徽称。
其诚至矣。吾皇犹惕然三让。
不得已而俞焉。斯谦尊而光。
卑而不可踰者也。夫经纬天地曰文。
则二仪交泰矣。克定祸乱曰武。
则八蛮顺轨矣。格于上下非圣欤。
通乎神灵非孝欤。臣等恭考庶言。
强名圣德。不胜大愿。
谨奉玉册玉宝。上尊号曰文武大圣广孝皇帝
伏惟陛下祗上帝之眷命。累圣之储休。
外顺四夷。内从百辟。
时承昌运。昭受鸿名。
然后躬大易不息之义。思礼经日新之旨。
鉴拜休之至诚。考无过之格言。
以缉熙庶绩重其文。以斥去偫邪盛其武。
以目达四聪载大其圣。以慎守九庙益广其孝。
克俭克勤。有初有终。
所疏者佞。所近者忠。
畋游必省。献替必从。
无忘我高祖太宗之丕烈。以永家邦。
宗儒等诚欢诚惧顿首顿首。谨上。
皇太子摄位诏 中唐 · 顺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五
朕承九圣之烈。万邦之重。
顾以寡德。涉道未明。
虔恭畏惧。不克祗
常恐上坠祖宗之训。下贻卿士之忧。
夙夜祗勤。如临渊谷。
而积疢未复。至于经时。
怡神保和。尝所不暇。
永惟四方之大。万物之殷。
不躬不亲。虑有旷废。
加以山陵有日。霖潦踰旬。
是用儆于朕心。思答天戒。
其军国政事。宜权令皇太子纯勾当
百辟群后。中外庶僚。
悉心辅翼。同厎于理。
宣布朕意。咸所知闻。
广陵郡皇太子 中唐 · 顺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五
维贞元二十一年岁次乙酉四月庚子朔九日戊申
皇帝若曰。
储贰者。
必归于上嗣。
固邦本者。
允属于元良
咨尔元子广陵郡王纯
幼挺岐嶷。
长标恂淑。
佩诗礼之明训。
禀忠孝之宏规。
居常保谦。
动必循道。
识达刑政。
器含温文。
爱敬奉于君亲。
仁德闻于兆庶。
神祗龟筮。
罔不协从。
是用命尔为皇太子
于戏。
惟我烈祖之有天下也。
功格于上帝。
祚流于无穷。
光缵洪绪。
逮予十叶。
虔恭寅畏。
日慎一日。
付尔以承祧之重。
励尔以主鬯之勤。
以贞万国之心。
以扬三善之德。
尔其尊师重傅。
亲贤远佞。
非道勿履。
非礼勿行。
对越天地之耿光。
丕承祖宗之休烈。
可不慎欤。
皇太子即位册文 中唐 · 顺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五
维永贞元年岁次乙酉八月丁酉朔九日乙巳
太上皇若曰。
咨尔皇太子纯
惟皇上帝降休于我家。
用集大命。
克绥厥猷。
惟后祗率大典。
兹惟艰哉。
朕承累圣休德
膺守邦之重。
不蒙天佑。
降疾在躬。
上不能昭事郊丘。
祗见烈祖
下不能临视庶政。
保绥兆人。
是用命尔当位嗣统。
宜陟元后。
代予忧勤。
今遣使检校司徒平章事杜佑副使门下侍郎平章事杜黄裳持节册命。
于戏。
尔有光大之德。
敷于万邦。
尔有仁孝之诚。
刑于九族。
慈和宽。
克享天心。
元符不可以固违。
明命不可以不畏。
尔惟察纳忠直。
子惠困穷。
咨于正言
慎乃俭德。
临庶官以敬。
哀庶狱以情。
允执其中。
无忝我祖宗之丕训。
李景让襄州节度使 唐 · 沈珣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三
门下。汉制。
郡守有善政者。增秩赐金。
周官。诸侯有声名者
加地进律。前代令典。
我将因之。天平军节度使李景让
早以文学德行。列于四科。
中含柔嘉。表以坚白。
直比汲黯。孝如曾参
素怀澹然。清节可贵。
峻风规于台阁。流恺悌于方州
居为国桢。出作藩柄。
朕惟宪宗亲除狡穴。手复全齐。
付任在予。敢不祇授。
以尔事亲既孝。于我必忠。
俾之镇临。果茂声绩。
是用载新社土。改筑斋坛。
不可使萃美于东方。所宜迁仁于南国。
况荆衡旧服。江汉上游。
天作城池。地连襟带。
曹王以法绳封部。岁久则弊除。
于頔以共东征徭。人流而赋在。
不有斯惠。安能理之。
勉图官守。式副令闻。
中大夫内侍省内给事员外置同正员上柱国赐绯鱼袋王公墓志铭 唐 · 赵造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四
公讳文干字强之。其先即秦将剪。公之洪允也。自时厥后。子孙众多。文能出偫。武蕴异略。贲则善虏其将。戊乃下笔成龙。功业居高。名施于后。秦霸天下。斯皆王氏之力也。遂使高秋朗月。瀚海澄波。诸属难俦。家世雄盛。皇朝中散大夫内侍省内侍赐紫金鱼袋奉诏和蕃使安西北庭使讳奉忠。公之曾王父也。德重名高。情见义立西戎敛迹。不敢东窥。北狄戢偫。不敢南牧。内侍省内侍赐紫金鱼袋内弓箭库使奉天定难南朝元从功臣讳英进。公之祖王父也。义勇冠时。见危致命。亲承圣旨。独步中朝。右神策军副将云麾将军殿中监奉天定难随驾南朝元从功臣讳臣端。公之烈考也。功高位下。命不待时。庆流有徵。果有令子。荣高处厚。德抱雄图。公即云麾将军第三子也。宪宗践阼时。公年始童舞。入趋紫闼。出践丹墀。敷奏详明。郁为俊彦。遂拜供奉官。恪居官次。务谨去奢。临事无渝。为官不昧。斯乃冲天逸翰。出润乔松。锡以朱绂之荣。带以银章之命。改梨园判官。奉八音之礼。专五果之名。艺就日新。功勤益著。迁鸡坊使。剪拂珍禽。在斗自我。羽翼奇特。利用绝偫。每蕴能名。谁之与匹。转宣和殿使。载离寒暑。日往月来。每候銮舆。晷刻无失。金石磨而不磷。璧玉琢而弥坚。改军器监判官。专任武库。奠体有程。干笴必时。实谓戎备。寻迁左神策军宴设使。庖厨有节。饔饩无遗。修馔必善于精华。宴饮实惭其醉饱。镇幕歌晚。坊局拖留。拜同官镇监军。地居畿甸。镇压要冲。路接塞垣。命之监理。虬龙岂与蚯蚓为伍。鸾凤难可枳棘长栖。时当用才。俾之密侍。依前充供奉官。使于四方。善能专对。利于一事。罔不克堪。未几息车。改栽接使。公垦园树果。殖地生苗。供亿犹勤。庶事无阙。有司惜才恋德。公乃布义行仁。开成五年。诏遣充新罗使。拜辞龙阙。指日首途。巨海洪波。浩浩万里。一苇济涉。不越五旬。如鸟斯飞。届于东国。王事斯毕。回橹累程。潮退反风。征帆阻驻。未达本国。恐惧在舟。夜耿耿而罔为。魂营营而至曙。呜呼。险阻艰难。备尝之矣。及其不测。妖怪竞生。波滉瀁而滔天。云叆叇而蔽日。介副相失。舟楫差池。毒恶相仍。疾从此起。扶持归国。寝膳稍微。药石无功。奄至殂谢。享年五十有三。会昌四年岁在甲子夏四月生五叶日。终于京兆万年广化里私第。虽违三月之期。终遂九原之礼。是岁冬十月十五日。葬于凤城东龙首原。礼也。嗟乎。命之不偶。李广岂遂于封侯。枭在官门。士衡终闻于叹鵩。公婚于荥阳郑氏。克谐琴瑟。相敬如宾。有子三人。男曰义仙义立。女适齐郡史氏。孤子衔恤茹荼。哀号罔极。恐田成碧海。谷变为陵。片石未镌。防墓何辨。用凭不朽之石。以志永存之词。铭曰。
猗嗟大夫,短折不禄。
历事五朝,白圭三复
贾谊促龄,士衡叹鵩
许国一心,居家可理。
善则称君,过则称已。
君臣道合,如鱼如水。
嫉恶如雠,见善必迁。
爱如冬日,畏若夏天。
临官廉平,无党无偏。
奉命出使,汎海东夷。
洪流滉瀁,阳鸟攸危。
大波汨起,天地变移。
王事斯毕,车骑辞回。
临达本国,魑魅为灾。
幽魂何往,游岱不来。
联绵经岁,四体转衰。
辞恩处顺,阖门衔悲。
吾将安仰,哲人其萎。
美玉永沈,宝剑斯折。
圣心哀恸,孤子泣血。
福祚长存,恩光无歇。
李愬高崇文配享次序议 唐 · 孙𥳑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一
伏以蜀蔡之功。
实皆超卓。
勋力虽等。
艰危则殊。
高崇文宪宗御宇之初。
朝廷讨叛之始。
雷霆斯赫。
物力方全。
刘辟参佐而为凶魁。
行恶者势同乌合。
崇文统百万而命偫帅。
起行者理足鹰扬
所以严道虽深。
剑门不能恃其固。
污俗未久。
刀州莫与结其恩。
大勋诚集于忠劳。
作孽本无其根据。
崇文所以不辱专征之寄。
克成定蜀之勋。
至于李愬之所立。
适当伐蔡累年。
旁有包荒数镇。
元济袭父业而成邪计。
凶党皆为其致命。
同恶惧齿寒而为阴援。
军须必从以有资。
是故垤窟益深。
毒烂不诛。
于此时。
独能善贷行权。
窜谋沈断。
跳驱閒道。
乘凌坚壁。
不俟拔帜而坐失金汤。
未暇请缨而已累俘虏。
斯实军锋之冠。
万夫之将。
由是言之。
伐蜀当专征之始。
众锐且同于楚金
攻蔡承连兵之馀。
偫疑颇同于鲁缟。
及成功而虽一。
在出奇而尤高。
昔者光武耿弇韩信
优之独收勍寇。
今陛下令臣等挍崇文李愬之功。
迥出等夷。
傥圣慈以格言所著。
德宜有邻。
武功之中。
功皆难掩。
居第一。
崇文次之。
庶尽公言。
上符诏旨。
宪宗配享功臣 唐 · 孙𥳑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一
伏以宪宗皇帝元德英猷。
迈越千古。
神机睿算。
恢复四方。
始者既戮惠琳。
连诛辟锜。
睿求良辅。
果集大勋。
乃覆淮蔡之妖巢。
大芟河朔之馀孽。
皇威震耀。
寰宇和宁
偃武修文。
几无遗事。
陛下崇严享礼。
爰轸孝思。
将举元勋。
以显丕绩。
臣等伏思故司徒兼中书令太师裴度
天纵忠公。
道施康济。
始处司言之任。
屡陈忧国之诚。
常因别召。
深得圣旨。
乃贰邦宪。
使于藩方。
处嫌疑者。
悉付心诚。
怀顾虑者。
必得要领。
俄登相位。
专任大事。
遂乃擒元济。
枭师道。
承宗效顺。
刘总叩头。
程权来朝。
同捷就戮。
宪宗有知人之明。
尽致君之道也。
于是息疮痍。
培根本。
宇内无犷悍之俗。
元和为盛明之代。
薰灼天下。
将明帝图。
古往今来。
善无与让。
即祇配圣德。
光扬大勋。
详考功行。
无先于
左羽林军大将军史公神道碑 唐 · 奚敬元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七
将军讳用诚字君谅
河南人也。曾王父讳惟静。
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子宾客兼侍御史河南节度先锋兵马使。大父勤。
银青光禄大夫太常卿兼侍御史河南节度兵马使。烈考播。
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河东节度军马都兵马使兼御史中丞普宁郡。三代为将。
克昌惟武。垂庆后世。
传芳于公。公即中丞第四子。
义感得一时之俊。沈谋有周身之防。
贞元初。艺成绝伦。
纵游郡国。名藩重镇。
争致邀迓。乃不屑就。
其道益光。襄阳节度使樊公泽
虚心好才。与能乐善。
闻公有纵横之略。刚决之姿。
申缛礼以接之。选右职以署之。
而能恪勤厥位。练习武经。
繇是樊公益所委重。累迁至马军兵马使
吴少阳卒。其子元济。
席凶器以窃据淮蔡。诏命唐随节度使李公愬总齐军士以讨伐之。
命公为游奕兵马使。指顾麾下。
号令前驱。率先启行。
深入贼境。遇敌必战。
所向无遗。会贼将领徒千人。
草创营垒。旗号日兴桥栅。
而公伺其军食无储。是刈是穫。
备其乾糇。鸱张蚁聚。
控扼要害。公度其孤虚。
可以攻取。以少击众如其前。
堂堂之势。砉然而断。
杀伤奔溃。靡有孑遗。
生擒贼将。众皆请杀。
而公不听。以客礼待之曰。
吾不能杀义士。从其归死于天子。
乃送其人于阙。继而陈章疏。
恳请全活。宪宗皇帝英明聪断。
诏下许之。还赐军前驱使。
俾领先锋将。与公偕行。
导其锐卒。冱寒之夜。
凌犯雪霜。击破贼城。
官军坌入。先擒元济。
以槛车献于宗庙。得正刑典。
由公之生致贼将。化为忠臣。
覆其妖巢。以功补过。
朝廷推赏。累宠旌节。
授公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御史中丞。仍赐上柱国
诏曰。素抱将才。
能通武训。策名戎旅。
委质藩方。敷七德以招怀。
推一心而抚纳。遂使戴天之大节。
因事斯彰。奉国之名谋。
逢时乃。奋其勇士
溃彼凶徒。坚壁洞开。
罪人斯得。永言实效。
无忘寤思。其图尔劳。
是举朝典。旋以东平不虔。
将议征讨。诏命李愬为徐泗节度
俾行天诛。以公沈勇夙彰。
思同王氏。列名表请
委以亲兵。充行营都虞候
公恪勤无私。战阵有勇。
破贼栅者有六。收县邑者有三。
教令必严。刑戮不滥。
仁而有法。其若是欤。
贼平。迁检校国子祭酒
诏曰。平齐之役。
诸军指期。众校合战。
各奋毅勇。同树勋勤。
永思积日之劳。颇愧踰时之赏。
故于奖授。有所超迁。
时属边事重难。非公莫可。
诏统麾下。镇防朔方。
居三年。朝议以频建茂功。
位未充量。趣徵赴阙。
左羽林将军。诏曰。
沈勇英决。挺直将才。
制胜出奇。合于兵法。
夙励勤王之节。尝从伐叛之师。
赫然殊功。于是累振。
诸侯方岳。多有荐扬。
北路亲军。寄雄心膂。
统率貔貅之众。申明羽卫之严。
宜奖壮猷。且兼峻秩。
敬宗皇帝以张韶作乱。祸生不测。
环卫严整。狂贼诛夷。
拜兼御史大夫。岁月滋深。
竭诚尽瘁。迁大将军知军事
封列爵。褒宠勋贤。
劳绩既彰。优荣斯及。
武昌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
上方倚注信臣。锡宴别殿。
论功校艺。公实居多。
方委爪牙之雄。未兼鈇钺之寄。
竟以积劳成疾。忧国忘身。
太和四年岁在庚戌冬十一月乙未。薨于升平里之私第。
享龄五十九。皇帝轸悼废朝。
赙礼加等。粤辛亥二月十五日甲午
葬于京兆府万年县长乐乡宋侯之西原。后三月
诏赠工部尚书。表勋臣也。
夫人李氏。从夫之贵。
赵郡夫人。淑慎贤明。
能正妇道。节哀尽哭。
动合礼经。长子宗简。
福王府参军。次子宗授。
一子出身。幼子福郎。
小女平娘。孩啼孺慕。
绝及怀抱。以敬元昔因朝奏。
相遇诸途。语及战伐之事。
备闻功业之本。其子以理命见托。
固徵斯文。而表诸道。
盖不虚美。其词曰。
惟天生人。必以类分。
定乱以武。克生武臣。
洸洸史公。振辉偫伦。
正直不回。刚决无邻。
沐若膏雨。煦然阳春。
济以宽猛。施之威仁。
三代为将。道家所忌。
为将四世。弥彰勇毅。
制胜出奇。料敌善利。
全活擒生。度材任知。
寒天雪夜。万里齐辔。
攻讨贼城。致之死地。
干戈既戢。弓矢载櫜。
懋功既立。爰议赏劳。
谦勤愈彰。宠锡弥高。
贵婚华宪。辉映贤豪。
王者之师。胜残去杀。
由不得己。在惩桀黠。
惟公训齐。确然不拔。
令亦宽简。政不苛察。
羽林震卫。克壮其猷。
推诚心膂。练习貔貅。
忘身奉君。劳积生忧。
运促潜夺。名在建侯
追荣八座。宠锡威武
葬于九原。轸悼明主。
勋名独在。骨肉归土。
表行丰碑。垂休万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