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同光禄弟冬日述怀 唐 · 崔泰之
五言排律 押阳韵
韦祭酒张左丞二公,并廓庙伟才,朝廷旧相,咸光首和,殊为佳作。辄继阳春,深增愧悚。(案:韦祭酒嗣立张左丞说光禄日知也。)
引用典故:白眉 相印付玄成 张子房
吾族白眉良,才华动洛阳
观光初入仕,应宿始为郎。
飞萤玩书籍,白凤吐文章。
海卿逾往雅,河尹冠前张。
择材绥鄢郢,殊化被江湘。
高楼临广陌,甲第敞通庄。
列馆邙山下,疏亭洛水傍。
昌年赏丰陌,暇日悦林塘。
衣冠皆秀彦(一作茂),罗绮尽名倡。
隔岸闻歌度,临池见舞行。
门庭寒变色,棨戟日(一作自)生光。
穷阴方叆叇,杀气正苍茫。
感时兴盛作,晚岁共多伤。
积德韦丞相,通神张子房
吟草遍簪绂,逸韵合宫商。
功名守留省,滥迹在文昌。
家园遥可见,台寺近相望。
无庸乘侍谒,有暇共翱翔。
棣华依雁序,竹叶拂鸾觞。
水坐怜秋月,山行弄晚芳。
恩华惭服冕,友爱勖垂堂。
无由报天德,相顾咏时康(《纪事》云:“泰之时以礼部居洛,故与嗣立、说、日知数有酬唱。”)
崔二长史日知潞州729年 唐 · 张说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东山怀卧理,南省悲翁
共见前途促,何知后会同。
莫轻一筵宴,明日半成空。
况尔新离阙,思归迷梦中。
崔尚书挽词722年 唐 · 张说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留剑
相宅隆(一作当)坤宝,承家占海封。
庭中男执雁,门外女乘龙。
鸣玉游三省,摐金侍九重。
一朝宾客散,留剑青松
奉和圣制赐崔日知潞州应制729年 唐 · 张说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圣情留(一作垂)曩镇,佳气翊兴王。
增戟雄都府,高车转太常
川横八练阔,山带五龙长。
连帅初恩命,天人旧纪纲。
饯涂飞御藻,阖境自生光。
明主徵循吏,何年下凤皇。
崔二安平公乐世词 唐 · 张说
七言排律 押尤韵
引用典故:京兆双眉 金门 五马
十五红妆侍绮楼,朝承握槊夜藏钩。
君臣一意金门宠,兄弟双飞玉殿游。
宁知宿昔恩华乐,变作潇湘离别愁。
地湿莓苔生舞袖,江声怨叹入箜篌。
自怜京兆双眉妩,会待南来五马留。
金紫光禄大夫太常卿上柱国中山郡崔日知写真图赞 唐 · 张说
四言诗 押屑韵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六
廓哉中山,灵宇朗彻。
逸韵豪爽,达音妙绝。
孝尽思成,忠全见节。
优游宫侣,萧条禅悦。
白发传貌,青松拂雪。
要之岁寒,是望邦杰。
崔日知洛州长史 唐 · 崔沔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三
臣某言。
伏奉某月日制书。
除臣洛州长史
勋封如故。
殊私。
祗承重任。
屏营夕惕。
无以自宁。
臣某中谢
臣实凡材。
素无远量。
书生问道。
未探经术之精。
俗吏随班。
仅见章程之末。
官资命达。
荣与时来。
谬齿周行。
误升官秩。
挈瓶之智。
守职何功。
盈缶之诚。
蹈常斯在。
冀免罪戾。
以纾微生。
仍赐宠章。
胡宁始望。
服忝三命。
阶踰九列
子孙蒙泽
宗党被恩。
荣遇既深。
陨越何荅。
岂雨露之润。
沐浴无涯。
而日月之明。
昭晰不已。
更承中旨。
尹下都
王城严门。
洛师殷杂。
寔四海之朝市。
三河之枢要。
镇俗移风
方资旧德。
剸繁理剧。
必藉良能。
臣亦何人。
滥膺斯授。
如观渤澥。
未测浅深。
若负蓬莱。
无任施重云云。
崔日知潞州 盛唐 · 李隆基
五言排律 押侵韵
引用典故:不下堂 仁风
潞国开新府,壶关宠旧林。
妙旌(一作精)循吏德,持(一作特)悦庶氓心。
礼乐中朝贵,神明列郡钦。
扬风赠扇易俗张琴
藩镇讴谣满(一作洽),行宫雨露深。
会书丞相策,先赐颍川金。
谢恩慰谕表 盛唐 · 李邕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一
臣某言。伏奉今年某月日恩旨。
恕臣重责。护臣小才。
月日之明。早曜丝发。
雷雨之施。振起昆虫。
臣某中谢。臣二十馀年。
数从远谪。流离辛苦。
契阔死生。因陛下兴圣。
谋行天讨。救万人之命。
解四海之悬。臣所以脱于往危。
保于今泰者为此。顷岁昌宗执柄。
三思弄权。臣与宋璟同论。
桓敬俱奏。贬臣为(一作常)司户
陛下诛韦氏之后。收正人之馀。
特拜臣左台侍御史。此陛下活臣之命贷臣之荣一也。
顷岁谯王重福谋立东都。臣当留台
洛州司户(一作马)崔日知挫其逆形。收其馀孽。
东都底定。职臣之功。
文林郎朝散大夫。除户部员外郎
岑曦崔湜之辈以臣再用往还。并忌崔隐甫倪若水等。
恐为陛下之助。与臣同制各贬官。
仍联翩左迁。为崖州舍城县
及陛下正位紫宸。臣又自岭南九品远恶官除朝散大夫户部郎中
陛下活臣之命贷臣之荣二也。顷岁陛下东封将还。
臣路左谒见。猥承圣顾。
广录旧文。朝议恐陛下用臣。
薛自勤与外生库狄履温罗织臣至死。仍承陛下免其罪。
授臣官。又陛下活臣之命贷臣之荣三也。
臣出入岭南。自经一纪。
澧州司马朝散大夫。兼此州牧
解青绶。垂彤襜。
去瘴毒之艰。遂江山之性。
陛下活臣之命贷臣之荣四也。且臣远览前书。
颇闻故事。一餐之惠。
尚可杀身。况臣蒙圣主千年之恩。
救愚臣万死之急。至若训诲委积。
率谕再三。蚊力负山。
不胜其重。萤火向日。
徒失其晶。必当闭户绝交。
澄心去欲。下以安所部。
上以报所天。岂徒殒躯丧元。
焚妻夷族而已。无任生死肉骨恐惧感戴之至。
唐故睢阳太守秘书监李公神道碑铭772年5月 唐 · 独孤及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 创作地点: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
汉家之建侯亲亲也。以荆燕吴楚为首封。而后嗣多材。世济厥美。辟疆路叔。更生子骏。比肩而出。庆钟故也。唐有天下。肺腑是依。有若江夏淮安河閒东平。以明略茂勋。左右大业。其休德粹气。降为百祥。公子公孙。或哲或仁。勤劳王家。焜耀国牒。从东平三叶。后生睢阳。言春秋者。谓公族多士。与炎汉侔矣。公讳少康字某太祖景皇帝五代孙。太祖雍王绘。雍王东平王绍。东平王高平王道立高平王毕公景淑。初毕公娶于太常京兆韦万石女。有才子三人。伯曰孟康。忠敬直温。谦光不耀。官至太子左赞善大夫。仲曰仲康。宏毅密重。文敏贞谅。由尚书主客郎中剖符楚州。人到于今由其教而思其躅。公楚州之母弟也。纂二昭二穆慎身之烈。迪元方季方裕蛊之范。家贻其谋。天钟其休。故蓄为和气。播为盛德。年始孩而毕公捐馆。七岁受孝经。至丧亲章。捧书孺慕。哀哽不食。邻伍长幼。为之涕泗。既冠。遭太夫人弃孝养。苴貌茹毒。泣血无声者三年。自是孝称乡党。名冠宗室。会垂拱永昌以后。天下有燕啄之谣。七庙支庶。不绝若綖。公正志蒙难。危行全德。贞厉二十年。以俟道长。中兴后乃筮仕。由朝邑县凡七徙。官至尚书祠部郎中。以大府上佐潞州司马。因考绩彰闻。拔为青州刺史。于是海岱贡篚。衣履天下。俗尚夸侈。吏务豪夺。公以德礼示法度。以诛赏禁淫慝。宣明教化。饬行率先。使刺绣倚市者。悉返耕织。于是贪者廉。善者劝。海滨之俗。变至邹鲁。按察使户部侍郎宋遥以状闻。玺书褒异。迁公于常州。赐一子出身。常之吏民。望公风声。其奇邪僭滥者。解印绶自去。比及下车。无为而治。复以高第擢拜徐州刺史。先是岁比大歉。人流者什五六。公条奏逋逃之名。削去其版。然后节用务本。薄征缓刑以来之。岁则大穰。人不患寡。浮游自占者至数千万。优诏嘉叹。赐帛二百匹。玄宗元年。改宋州睢阳郡。命公为太守淮河漕挽。刀布辐凑。万商射利。奸之所由聚也。公谓非胜之艰。安之惟艰。故峻其侵渔之令。宏其并容之仁。吏或不廉不恪。不惠不迪。纠之诘之。必诚必信。公之诚信不欺。故狱市不扰。闾井辑睦。由是饮公醇固之者。如馁者得哺。寒者得纩。有司方将计课以闻。天不惠于宋。乃崇降厉疾。三年。赐告归洛阳。是岁十二月丙午薨。春秋六十有四。宗室悽欷。士友失图。宋人徐人。辍舂相唁。明年某月。迁宅兆于京兆见子原先茔。礼也。公雅善属词。有集二十卷。晚节好禅味。耽道论。尝传道上下经五千言。为之训解。以究微旨。其为政贞方廉静。明达端懿。严不残。直不讦。清不矫时。善不徇名。交友推诚。好恶中节。博见强志。亲仁爱士。居险用晦。遭时利往。行藏之机。与道屈伸。未始以去就宠辱。渎其出处。而寿位未极其量也。故休祐复集于后昆。夫人某县太君广平程氏。生元子曰涵。以忠文孝让。仪刑王室。天子谓可内司九法。外镇百城。大历七年夏五月。由尚书兵部侍郎御史大夫苏州刺史。巡省江左。迈德诒训之所及也。夫人沛国武氏。以继室生仲子汘。汘弟浓。皆卿材。而不幸早世。某年月日。朝廷建推恩之令。追赠公秘书监大夫之孝。达于祖祢也。及尝忝礼官之属。知王侯之庙祧昭穆。与功烈善。故受命于大夫。酌而为志。著之乐石。以代烝夷曰。
敦叙九族,皇风所始。
公生德门,运叶麟趾。
王曰叔父,高阳才子。
缵乃祖服,似续介祉。
厎绩三署,旧章孔修
赤舄彤襜,牧彼四州。
明照奸讹,仁覆隐忧。
神罔时怨,民斯辑柔。
民之不幸,公寿不永。
王曰彼天,匪憖俾屏。
仁浃鳏寡,道在彝鼎。
臧孙有后,遗烈焕炳。
唐故特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大都督南府君睢阳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八十七
急病让夷。义之先。图国忘死。贞之大。利合而动。乃市贾之相求。恩加而感。则报施之常道。睢阳所以不阶王命。横绝凶威。超千祀而挺生。奋百代而特立者也。时惟南公。天与拳勇。神资机智。艺穷百中。豪出千人。不遇兴词。郁尨眉之都尉。数奇见惜。挫猿臂之将军天宝末。寇剧凭陵。隳突河华。天旋亏斗极之位。地圯积狐狸之穴。亲贤在庭。子骏陈谟以佐命。元老用武。夷甫委师而劝进。惟公与南阳张公巡高阳许公远。义气悬合。吁谋大同。誓鸠武旅。以遏横溃。裂裳而千里来应。左袒而一呼皆至。柱厉不知而死难。狼瞫见黜而奔师。忠谋朗然。万夫齐力。公以推让。且专奋击。为马军兵马使。出战则群校同强。入守而百雉齐固。雍邱。谓非要害。将保江淮之臣庶。通南北之奏复。拔我义类。扼于睢阳。前后捕斩要遮。凶气连阻。汉兵已绝。守疏勒而弥坚。虏骑虽强。顿盱眙而不进。贼徒乃弃疾于我。悉众合围。技虽穷于九攻。志益专于三板。偪阳悬布之劲。汧城凿穴之奇。息意牵羊。羞郑师之大临。甘心易子。鄙宋臣之病告。诸侯环顾而莫救。国命阻绝而无归。以有尽之疲人。敌无巳之强寇。公乃跃马溃围。驰出万众。抵贺兰进明乞师。进明乃张乐侑食。以好聘待之。公曰。敝邑父子相食。而君辱以燕礼。独何心欤。乃自噬其指曰。啖此足矣。遂恸哭而返。即死孤城。首碎秦庭。终懵无衣之赋。身离楚野。徒伤带剑之辞。至德二年十月。城陷遇害。无傅燮之叹息。有周苛之慷慨。闻义能徙。果其初心。烈士抗词。痛臧洪之同日。直臣致愤。惜蔡恭于累旬。朝廷加赠特进扬州大都督。功定为第一等。与张氏许氏并立庙睢阳。岁时致祭。男在襁褓。皆受显秩。赐之土田。葬刻鲍信之形。陵图庞德之状。纳官其子。见勾践之心。羽林字孤。知孝武之志。举门关于周典。徵印绶于汉仪。王猷以光。宠锡斯备。于戏。睢阳之事。不惟以能死为勇。善守为功。所以出奇以耻敌。立慬以怒寇。俾其专力于东南。而去备于西北。力专则坚城必陷。备去则天讨可行。是故即城陷之辰。为尅敌之日。世徒知力保于江淮。而不知功靖乎丑虏。论者或未之思欤。公讳霁云字某范阳人。有子曰承嗣。七岁为婺州别驾赐绯鱼袋。历施涪二州。服忠思孝。无替负荷。惧祠宇久远。德音不形。愿斲坚石。假辞纪美。惟公信以许其友。刚以固其志。仁以残其肌。勇以振其气。忠以摧其敌。烈以死其事。出乎内者合于贞。行乎外者贯于义。是其所以奋百代而超千祀者矣。其志不亦宜乎。庙貌斯存。碑表攸记。洛阳城下。思乡之梦傥来。麒麟阁中。即图之词可继。铭曰。
贞以图国。义惟急病。
临难忘身。见危致命。
汉宠死事。周崇死政。
烈烈南公。忠出其性。
控扼地利。奋扬兵柄。
东护吴楚。西临周
婪婪群凶。害气弥盛。
长蛇封豕。踊跃不定。
屹彼睢阳。制其要领。
横溃不流。疾风斯劲。
梯冲外舞。缶穴中侦。
钤马非艰。析骸犹竞。
浩浩烈士(一作列土)。不闻济师。
兵食歼焉。守逾三时。
公奋其勇。单车载驰。
投躯无告。噬指而归。
力穷就执。犹抗其辞。
圭璧可碎。坚贞不亏。
寇力东尽。凶威西恧。
孤城既拔。渠魁受戮。
雷霆之诛。由我而速。
巢穴之固。由我而覆。
江汉淮湖。群生咸育。
倬焉勋烈。孰与齐躅。
天子震悼。陟是元功。
旌褒有加。命秩斯崇。
位尊九牧。礼视三公
建兹祠宇。式是形容。
牲牢伊硕。黍稷伊丰。
虔虔孝嗣。望慕无穷。
刊碑河浒。万古英风。
张舜民罢言职奏(五元祐二年五月 北宋 · 傅尧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二三、《国朝诸臣奏议》卷五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
臣等所论张舜民罢职不当事,蒙宣谕后,又两疏开陈舜民本无罪,由大臣造成,乞赐照察,复许还职,尚未蒙听纳施行。
臣等恐进说者咸谓御史无已罢复还之体,请举故事,陛下考焉。
开元之初明皇励精于事,是非明而不可欺,纪纲正而不可乱,典刑无私而不以姑息。
事有蒙蔽,不知则已,知则必行,故端良得以尽其忠,奸邪无所用其巧。
崔日知京兆尹,贪暴不法,侍御史杨玚御史大夫李桀谋劾举之,杰反为日知先谮罢言职。
廷奏曰:「纠弹之司,若遭恐胁,以成奸人之谋,则御史台固可废矣」!
上以其言切直,令杰依旧视事,贬日知歙县
当时天下不称杨玚之能言,而服明皇之能听;
不矜日知之被逐,而喜李杰之复用;
高风宪之得全,而快奸言之终破。
明皇不吝于改过而其益如此,史册一书,流美万古。
今大臣以是为非,误陛下之听,有甚于日知
御史惷直敢言,忠信获罪,有冤于李杰
言责之臣,守义以争,且多于杨玚
又陛下圣哲之资,十倍明皇,察之宜深,改之宜速,而迟迟如此,此愚臣之所惑也。
不知自古设谏官、御史者,欲以顺朝廷之意耶,欲以正朝廷之事耶?
若欲以顺意,则臣以谓不须置。
若欲其正事,则臣以谓不可废。
陛下以万乘之尊,与臣论势,臣之言不得而行也;
陛下虚方寸之地,与臣论理,臣之言庶几于用也。
伏望陛下观开元之所以贤,圣心略回,破奸言而全风宪,易若反掌矣。
臣等以望陛下,非敢以明皇始勤终倦比于全德也。
陛下以为可,则乞行臣等之言;
以为不可,则乞罢臣等之职,纪纲之地,由臣等不振,以为朝廷羞,得蒙诛殛,以塞至公,臣等之幸也。
秘撰闽宪谢丞相1248年5月6日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四二、《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一九、《翰苑新书》续集卷三五、《宋四六选》卷一六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
白发奉亲,安于绵隐;
皇华遣使,荣甚绣行。
向非大臣之育材,谁念小人之有母。
强颜承乏,稽首归恩。
伏念某属者重来,出于屡荐。
由任子锡科第,若隆兴务观之时;
不旬月掌赞书,用元祐待坡翁之事。
仆无他谬巧以速化,公有大力量以曲成
方举国勇于去凶,而当宁听其谢事。
词臣綦叔厚请暴扬老桧之奸,言者疑曾子开无忿嫉新州之意。
孤明主殊常之遇,累师臣平昔之知。
一自退藏,数为启拟。
灵均去国,至烦上帝之下招;
禹锡得州,难强大人而俱往。
遂进隆名于中秘,就陈臬事于外台
庭闱喜而加餐,乡井诧其创见。
叱驭忠臣回车为孝子,慨两全之实难;
按事者刺史,饮酒者故人,要并行而不悖。
服劳伊始,辱命是忧。
兹盖伏遇某官赤舄之归方新,缁衣之好逾笃。
温公除吏,莫荣子骏京东之行;
文正怜才,不夺大年阳翟之志。
恩侔卵翼,报蔑毫釐。
某敢不采风问谣,平反幽枉?
谕指蜀道,素鄙相如之誇;
回首渭滨,不无杜老之恋。
恭和御制诗四首 其一 清 · 汤右曾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怀清堂集卷十八
康熙五十八年六月上赐大学士王掞等七言律诗一章都人传诵口沬手胝(臣)右曾亦得擎跽回环寻绎熟复仰见我皇上勤劳机务优厚耆旧至意而铿金戛玉美备八音瑞日卿云光呈五色(臣)伏思七律所自权舆有唐沈宋始导其源高岑复衍其派王孟继之以清隽杜韩加之以沈郁刘白之流便精切温李之致密婉丽以逮钱刘皮陆各有所长并臻其奥至我皇上骈罗百代囊括诸家诗学萃于大成琅函垂诸万世今兹圣制一篇正如神龙片甲萦带风云丹凤一羽照耀日月(臣)幼耽吟咏粗习篇章遭逢圣明尘忝侍从蒙恩拔擢以至今职亲见钦明文思之君获窥媲雅俪颂之什诚欢诚忭心慕手追伏念宋时太平兴国以后凡有御制多命近臣属和唐时张说集贤院学士有奉和圣制赐诸州刺史及赐崔日知潞州诸作(臣)现直翰林不揣弇鄙窃附斯义敬和四章上请圣慈俯赐诲示(臣)虽衰钝尚得仰禀训词知所师法(臣)不胜欣幸颙望之至
四始钧陶第一人,宫商入律协君臣。
高词冠古篇篇妙,至德根心字字真。
道贯百王言作范,书穷万卷笔如神。
挥毫旰食宵衣后,六十年来慎笑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