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傅子补遗上 其四十三 西晋 · 傅玄
 出处:全晋文 卷四十九
昔燕赵之间,有三男了共娶一女,生四子,后争讼,廷尉寿奏云,禽兽生子逐母。
宜以四子还母,尸三男子于市(《意林》,《御览》三百六十,又三百六十一。案:《初学记》十二引谢承《后汉书》曰:范延寿宣帝时廷尉。时燕赵之间有三男共聚一妻,生四子,长各求离别,争财分子,至闻于县。县不能决断,谳之于廷尉。于是延寿决之,以为悖逆人伦,比之禽兽,生子属其母,以子并付母,尸三男于市,奏免郡太守令长等,无率化之道,天子遂可其言。《汉书·百官公卿表》:成帝河平二年北海太守安成范延寿子路廷尉,八年卒。《初学记》作宣帝,误也。)
塞一蚁孔而河决息,施一车辖而覆乘止,立法令者亦宜举要(《意林》,《北堂书钞》四十三)
安成始兴二王为慈母服议 南梁 · 周舍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八
贺彦先称:「慈母之子,不服慈母之党,妇又不从夫而服慈姑,小功服无从故也」。
庾蔚之云:「非徒子不从母而服其党,孙又不从父而服其慈母」。
由斯而言,慈祖母无服明矣。
寻门内之哀,不容自同于常,按父之祥示覃,子并受吊。
今二王诸子,宜以成服日,单衣一日,为位受吊(《梁书·司马筠传》,天监七年安成太妃陈氏薨,安成王秀始兴王担、并以慈母表解职,舍人周舍议,又《南史》七十一。)
卒章 初唐 · 薛元超
 押庚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别有邻人笛,偏伤怀旧(廖彩梁《乾陵稽古》收崔融撰《大唐中书令光禄大夫秦州都督薛公墓志铭》引。墓志为近年于乾陵陪葬墓出土。)
腊日宣诏幸上苑天授二年腊,卿相欲诈称花发,请幸上苑,有所谋也。许之,寻疑有异图,乃遣使宣诏云云。于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后托术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大凡后之诗文,皆元万顷崔融等为之。) 初唐 · 武则天
五言绝句 押支韵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武三思修史 初唐 · 高宗武皇后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六
敕。宜令三思纳言李峤正谏大夫朱敬则司农少卿徐彦伯凤阁舍人魏知古崔融司封郎中徐坚左史刘知几直史馆吴兢修唐史。
四方之志。成一家之言。
长悬楷则。以贻劝诫。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石淙山,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三十里,有天后及群臣侍宴诗并序刻北崖上,其序云:石淙者,即平乐涧,其诗天后自制七言一首,侍游应制皇太子显、右奉裕率兼检校安北大都护相王旦、太子宾客上柱国梁王三思内史狄仁杰奉宸张易之麟台监中山县开国男张昌宗鸾台侍郎李峤凤阁侍郎苏味道夏官侍郎姚元崇给事中阎朝隐凤阁舍人崔融奉宸大夫汾阴县开国男薛矅、守给事中徐彦伯右玉钤卫郎将左奉宸内供奉杨敬述、司封员外于季子通事舍人沈佺期各七言一首。薛曜奉敕正书刻石,时久视元年五月十九日也。按此事新、旧《唐书》俱未之载,世所传诗,亦缺而不全,今从碑刻补入各集中。) 初唐 · 狄仁杰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引用典故:赤松游
宸晖降望金舆转,仙路峥嵘碧涧幽。
羽杖遥临鸾鹤驾,帷宫直坐凤麟洲。
飞泉洒液恒疑雨,密树含凉镇似秋。
老臣预陪悬圃宴,馀年方共赤松
授刘如玉崔融右史697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鸾台朝散大夫太子舍人刘如玉朝散大夫检校麟台著作佐郎崔融等。
并言芳兰芷。行温圭璧。
或誉美铜楼或名高石室
记言之重。选众尤难。
宜收博辨之才。俾居良史之任。
并可行右史散官如故。
崔融著作郎697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鸾台。具官崔融
长才广度。赡学多闻。
词丽杨班。行高曾史。
外台美其方正。中省推其良直。
永言司典。尤俟得人。
载笔西垣。既藉微婉。
䌷文东观。更资博通。
宜升著作之庭。兼践记言之地。
著作郎。仍兼右史内供奉官。
夏县崔少府677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安成足下。伏闻高义之日久矣。
缅维徽范。虔想德音。
山川阔契。风月劳心。
何尝不煎九回。苦百虑。
向清风而披襟。仰高门而企躅。
执事者。庸讵知哉。
盖理或冥符。虽违必契。
物有汇感。虽远必臻。
龙虎风云。鱼龙归林壑。
同声相应。孔父精微之书。
同翼共飞。马生通博之史。
仆窃不逊。仰希古人。
以为天下襟期。四海兄弟。
款平生于千载。感气义于一言。
道或乖。胶漆不能同其异。
志苟合。楚越无以异其同。
万里比邻。宁须偫聚而会。
百年叶契。何必偃伏而游。
昔者钟君西入。邀蒋生为臭味。
延陵北游。款国侨为旧识。
斯并未言而信。不介而亲。
芬若椒兰。婉同琴瑟。
何哉。诚相期之有素也。
若下官者。落拓无系。
支离少合。何尝效一艺于友朋。
关一奇于卿相。形沦散冗。
名弃草泽。通人未曾接赏。
谈士不以挂言。行为诮累。
动成嗤鄙。然敢献区区之心者。
徒以萤烛之光。不逮日月。
而禀照之理同。涓滴之水。
无觊江河。而体润之原一也。
故辄布之于左右。以为魏蜀两俊。
可复生于今。吴郑两贤。
不独美于古。此褊心所度。
足下岂有意耶。且仆智不效于一官。
谋不周于千虑。德惭季路
诉甚伯寮。畏此书。
就兹文墨。首路之日。
驰情下风。不谓燕雀联翩。
鸿鹄已远。形留神往。
室迩人遐。孤此宿心。
延伫何极。然喜遇贤季。
得抒幽襟。直置心许。
居然目击。窃以通家自任。
更将睹奥为欢。聊下拂尘之榻。
便登勒铭之座。芝兰在室。
久久逾芳。花萼连枝。
韡韡交映。徒观其室居閒旷。
庭草芜没。高窗纳景。
密树栖烟。筵有邱中之琴。
案有濠上之帙。瑰情落落。
无事草元。虚馆阴阴。
自然纯白。此傲吏之遗赏
高人之远致也。加复披玩华藻。
终朝忘倦。珠明玉润。
霞蔚云舒。符彩相烛。
稀声閒起。雕逾绘素
采夺华虫之饰。韵动旋宫。
响入飞龙之奏。三月忘味
畴足为多。一朝投笔。
于是乎在。想望光景。
若睹清颜。下官才不逮人。
学非通敏。徒以闻长者之馀论。
忝好事之末流。有时感激。
斐然牵课。但短绠之才。
嗟于不及。挈瓶之智。
患在屡空。顷者关塞羁游。
风尘旅泊。抒情歌事。
略有短篇。未足追踵词人。
亦以言其所志。窃不自外。
思知音。所冀南郢之声。
时参委巷。东里之润。
或被庸章。则驽骀获荐于九方。
腹背可俦于六翮矣。仍恐豚肩祷薄。
未足享盈车之报。犗饵非香。
不能致吞舟之获耳。仆事已清白。
寻就西辕。仰承背夏涉
方期戾止。契阔不会。
我劳如何。勉敬风猷。
时敦景行。李某咨。
崔融 初唐 · 杜审言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
旌旃(一作旗)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
崔融二十韵 初唐 · 杜审言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引用典故:入后堂 雀罗 悬榻 鹤氅 鸲鹆舞 叔度 真长
十年俱薄宦,万里各他方。
云天断书札,风土异炎凉。
太息幽兰紫,劳歌奇树黄。
日疑怀叔度,夜似忆真长
北使从江(一作左),东归在洛阳
相逢慰畴昔,相对叙存亡。
草深穷巷毁,尽故园荒。
雅节君弥固,衰颜余自伤。
人事盈虚改,交游宠辱妨。
雀罗争去翟,鹤氅(一作更)寻王。
思极欢娱至,朋情讵可忘。
琴樽横宴席,岩谷(一作沼)卧词场。
连骑追佳赏,城中及路傍。
三川宿雨霁,四月晚花芳。
复此开悬榻,宁唯入后堂
兴酣鸲鹆舞,言洽凤皇翔。
高选俄迁职严程已饬装。
抚躬衔道义,携手恋辉光。
玉振先推美,金铭旧所防。
勿嗟离别易,行役共时康。
庭菊赋682年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庭菊。美贞芳也。天子幸于东都。皇储监守于武德之殿。以门下内省左春坊。今庶子裴公所居。即黄门侍郎之厅事也。其庭有菊焉。中令薛公。昔拜琐闼。此焉游处。今兼左庶子。止于东厅。甍宇连接。洞门相向。每罢朝之后。未尝不游于斯。咏于斯。览丛于斯。叹其君子之德。命学士为之赋。是日也。薛凯以亲贤为洗马。田岩以幽贞为学士高元张师德以至孝托后车。颜强学沈尊行以博闻兼侍读。周琮李宪王祖英曹叔文以儒术进。崔融徐彦伯刘知几石抱忠以文章显。德行则许子丰。耆旧则权无二。骆演则诂训之前识。张相则老庄之后兴。并承高命。咸穷体物。小子托于吹竽之末。敢阙其词哉。遂作赋云。
日之贞矣。
于彼重阳
之荣矣。
于彼华坊。
含天地之精气
吸日月之淳光
云布雾合。
箕舒翼张。
郁兮蔓衍。
郁兮芬芳。
珉枝金萼。
翠叶红芒。
其在夕也。
言庭燎之皙皙。
其向晨也。
谓明星之煌煌。
尔其万里年华。
九州春色。
花的皪兮如锦。
草连绵兮似织。
当此时也。
和其光。
同其尘。
应春光而早植。
及夫秋星下照。
金气上腾。
风萧萧兮瑟瑟。
霜刺刺兮棱棱。
当此时也。
弱其志。
强其骨。
独岁寒而晚登
雨还风去。
天长地久
纯黄象于后土。
故采桑而菊衣。
轻体御于神仙。
故登山而菊酒。
文宾采之而羽化。
康公服之而不朽。
东极于是长生。
南阳以之眉寿。
胡太尉允诚
光辅汉庭。
万几理。
三阶平
及暮年华发垂肩。
秋菊落英。
蠲邪涤瘵。
于焉永贞
钟太傅之家声。
彝伦魏室。
道合盐梅。
成辅弼。
降文星之命。
彭祖之术。
保性和神。
此焉终吉。
君章请老。
岁久悬车
秋风生兮北园夕。
白露湿兮前阶虚。
伫閒庭之旷邈
对凉之扶疏。
人生行乐。
孰知其馀。
渊明解印。
退归田野。
山郁律兮万里。
天苍莽兮四下
南轩以长啸。
出东篱而盈把。
归去来兮何为者。
若此窈窕重闱。
亘青琐兮接黄扉
深沈大壮。
通肃成兮连博望
乃有乡贵族。
薛县名家。
共汾河之鼎气
庶子之春华。
朝游夕处。
徘徊顾慕。
叹摇落于三秋。
委贞芳于十步。
伊纤茎之菲薄。
君子之恩遇。
不羡池水之芙蓉。
愿比瑶山之桂树
岁如何其岁已
丛菊芳兮庭之幽。
君子至止。
怅容与而淹留。
岁如何其岁将逝。
丛菊芳兮庭之际。
君子至止。
聊从容以卒岁。
中书令汾阴薛振行状685年4月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高祖德。
给事中黄门侍郎御史中尉散骑常侍直閤辅国将军齐州刺史
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华州刺史
谥曰简懿
曾祖孝通
中书黄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关西道大行台右丞山太守汾阴侯
车骑将军仪同三司齐郑二州刺史
祖道衡。
中书黄门侍郎
吏部史二侍郎上开府仪同三司陵邛潘襄四州刺史襄州总管司大夫
皇朝赠上开府临河县开国公
父收。
皇朝上开府兼陜东道大行台金部郎中天策上将军记室参军文学馆学士上柱国汾阴县开国男
定州刺史太常寺卿
谥曰献
河东郡汾阴县薛振年六十二字元超状。
昔者唐尧之协和万邦也。
有若四岳之敬顺昊天。
历象日月。
虞舜慎徽五典也。
有若八元之忠肃恭懿
宣慈惠和
夏禹之分别九州也。
有若咎繇之谟明弼谐。
允迪厥德。
殷汤之南征北怨也。
有若伊尹之格于皇天。
姬文之受命作周也。
有若虢叔之闻于上帝。
自唐虞而列考。
及秦汉而无讥。
元首必藉于股肱。
方隆太平之化。
贤者必待于明主。
克致崇高之业。
若夫骖驾六龙。
驱驰七圣。
斟酌元气。
财成天道者
其惟圣人乎。
宏阐大猷。
发挥神化。
匡正八极。
阜成兆人。
其惟良宰乎。
大唐之建国也。
粤若神尧
明扬侧陋。
文王叶于朕卜。
迎太公于渭水。
高宗求于朕梦。
良弼于傅岩。
若岁大旱以为霖雨
济巨川以为舟楫者也。
公含天地之间气。
依日月之末光
能备九德。
兼资百行。
探赜索隐
极深研几
龆龀之际。
羞言霸道。
词赋之间。
成王佐。
年六岁袭爵汾阴男
十一太宗召见。
宏文馆读书。
十六为神尧皇帝挽郎
十九尚和静县
高宗升储之日也。
敕公为太子通事舍人
二十二除太子舍人
高宗践位。
诏迁朝散大夫
给事中
年二十六。
寻拜中书舍人宏文馆学士
三十二丁太夫人忧去职。
起为黄门侍郎
固辞不许。
修东殿新书毕。
进爵为侯。
公毁瘠过礼。
多不视事。
出为饶州刺史
上梦公。
徵为右成务。
四十复为东台侍郎
是岁也。
李义府于邛笮。
旧制流人禁乘马。
公为之言。
左迁简州刺史
岁馀。
上官仪伏诛。
词翰往来。
徙居越巂
五十三赦还。
正谏大夫
五十四迁中书侍郎
同中书门下三品检校太子左庶子
五十九迁中书令
车驾幸洛阳
诏公兼户部尚书
皇太子居守
俄以风疾不视事。
高宗崩。
舆疾往成都
抗表辞位。
至于再至于三。
诏加金紫光禄大夫
仍听致仕。
光宅元年季冬旁死魄
薨于洛阳丰财里之私第。
呜乎哀哉。
公地藉膏腴。
姻连戚里。
鼎湖长往。
拜卿子而为郎。
金榜洞开。
徵列侯而尚主。
遂乃弹冠筮仕。
策名委质
天门画阙
攀凤翼于紫宸
凡升右辖者一年。
外台者两郡。
四迁门下。
二入中书
用能燮理我阴阳。
经纬我天地。
盐梅我宝鼎
梁栋我宸极。
理百官而察万人。
平邦国而和上下。
借如风后天老。
左右轩皇。
萧何曹参
谋猷汉室。
未有一心事主四十馀年。
两宫而出入。
三台而陟降。
合其道也。
大壑纵其鲲鹏。
遇其时也。
名山出其云雨。
功成辅弼。
德迈几深。
星象不愆。
方践中台之位。
山川并走。
竟游东岱之魂。
天不慭遗。
民将安仰。
越翼日。
诏赠光禄大夫使持节都督成武渭四州诸军事秦州刺史
馀如故。
赐物四百段。
米粟四百石。
东园秘器凶事。
给仪仗至墓所往还。
司宾卿监护。
玺书吊祭。
别降中使敛衣一袭。
杂物百段。
又诏陪葬乾陵
依故事也。
公袭封之年也。
受左传于同郡韩文汪。
天王河阳
乃废书而叹曰。
周朝岂无良相。
得以臣召君。
文汪异焉。
神尧皇帝婕妤河东郡夫人
公之姑也。
每侍高祖词翰
高祖尝顾曰。
不见婕妤侄数日。
便谓社稷不安。
其见重如此。
上幸温泉射猛兽。
公奏疏极谏。
上深纳焉。
后因闲居谓公曰。
我昔在春宫。
与卿俱少壮。
光阴倏忽。
已三十年。
往日贤臣良将。
索然俱尽。
我与卿白首相见。
卿历观书传。
君臣共终白首者几人。
我观卿大怜我。
我亦记卿深。
公呜咽稽首谢曰。
先臣早参麾盖。
文皇委之以心膂。
臣又多幸。
天皇任之以股肱。
誓期杀身报国。
致一人于
伏愿天皇遵之术。
养生卫寿。
则天下幸甚。
赐金二百镒。
公有事君之节也。
不亦忠乎。
每读孝子忠臣传。
未尝不慷慨流涕。
以为帝舜非孝子。
朱云非忠臣。
客有讥之者。
公曰。
宁有扬君父之过。
称忠孝哉。
太夫人薨。
公每哭呕血。
杖而后起。
上见公柴毁
泣曰。
朕遂不识卿。
卿事朕。
君父一致。
遂至于灭性。
可谓孝乎。
中书省有一磐石。
内史府君常踞而草诏。
及公挥翰跃鳞。
每见此石。
未尝不泫然流涕。
公有至性之道也。
不亦孝乎。
其年修晋史。
笔削之美。
为当时最。
孝敬崩。
诏公为哀册。
上幸九成宫
皇太子行在所
置酒别殿。
享王公以下。
太子英王侍。
皇帝酒酒酣。
公献寿曰。
天皇合易象。
乾将三男震坎艮。
今日是也。
上大悦。
百官舞蹈称万岁。
赐杂物百段。
银镂钟一枚。
吐蕃不庭。
英王元帅
总戎西讨。
公赋西征诗一首。
上称善。
嗟叹者久之。
因代英王属和。
御笔缮写。
朝以为荣。
公有属词之美也。
不亦文乎。
黄门侍郎上疏荐高智周任希古郭正一王义方顾彻孟利贞等。
后皆有重名。
历登清贯。
及兼左庶子
又表郑祖元沈伯仪贺觊邓元捷颜强学崔融等十人为学士
天下服其知人。
公为右成务。
封禅书平夷策。
上深纳焉。
或有抵罪者。
同类数百。
经赦令。
狱官评经年不决。
竟以死论。
公上疏陈其滥。
诏百寮廷议。
狱官及诸宰臣未有所决。
公酬对如响。
众咸服焉。
上叹息曰。
几令我杀无辜之人。
百寮莫不震惧。
又上疏陈请备塞垣。
未几而匈奴背诞。
公有神通之鉴也。
不亦明乎。
仪表魁杰。
鬓眉若画。
身长七尺四寸。
望之俨然。
喜愠不形于色。
虽至于近习左右。
胥徒仆妾。
莫不待之以礼。
公有行已之方也。
不亦恭乎。
饶州六年。
以仁明驭下。
鄱阳北冈上。
忽生芝草一株。
郡人以为善政所感。
共起一舍。
号曰芝亭
因立碑颂德。
公有驭人之术也。
不亦惠乎。
在邛都十馀载。
沈研易象。
韦编三绝
赋诗纵酒。
以乐当年。
有醉后集三卷行于世。
公有安和之德也。
不亦康乎。
上初览万几。
公上疏论社稷安危。
君臣得失。
上大惊。
即日召见。
不觉膝之前席。
叹曰。
览卿疏。
若暗室而照天光。
临明镜而睹万象。
此后宠遇日隆。
每军国大事。
参谋帷幄。
中书独掌机务者五年。
出纳帝命。
口占数百。
上曰。
使卿长在中书
一夔足矣。
大驾东巡。
诏公骖乘。
上曰。
朕之留卿。
若去一目。
若断一臂。
关西事重。
一以委卿。
因赐物百段。
公有社稷之勋也。
不亦重乎。
若夫有官功者赐其官族
有大行者受其大名
公叔列国之陪臣。
犹安社稷。
黔娄匹夫之介节
不忘仁义。
古今以为通训
书籍以为美谈。
况乎辅佐明主。
宁济天下。
生死无二。
始终若一。
业高于六相。
道贯于五臣。
其生也荣。
同心比于周召。
其死也哀。
陪葬均于卫霍。
岂使易名之典。
不及于会同。
赐谥之文。
不传于终古。
门生故吏。
愿述德音。
博士礼官
伫闻清议。
是则钟繇之策。
降于皇魏之年。
王导之疏。
寝于中兴之日。
谨状。
垂拱元年四月四日
中书令汾阳公功曹姓名谨状文昌台考功
窃闻生为贵臣。
车服昭其令德。
死而不朽。
谥号光其大名
今谨桉故府主中书令汾阴公赠秦州都督薛元超
以王佐之才。
逢太平之会。
抚绥万国。
康济兆人。
力牧辅轩皇。
未为尽善。
皋陶大禹
犹有惭德。
名遂身退。
生荣死哀。
羽父之请鲁君。
抑惟旧典。
卫侯之谥文子
庶几前列。
谨上。
请袖赏刘子元吴兢 唐 · 姚崇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
伏见贞观十七年监修国史房玄龄史官给事中许敬宗著作佐郎敬播高祖实录二十卷成。
制封元龄一子为县男。赐物一千段。
敬宗一子为高阳县。赐物七百段。
敬播改授太子司议郎。赐物五百段。
仍并降玺书袖美。又神龙二年五月
监修国史中书令魏元忠史官太常少卿徐彦伯国子司业崔融等修则天实录三十卷成。制封元忠一子为县男
赐物一千段。彦伯等各赐爵二等
物五百段。自馀卑官加两阶。
物段准处分。仍并降玺书袖美。
史官刘子元吴兢等撰睿宗实录。又重修则天中宗实录。
并成进讫。准撰太宗实录例。
修官巳下加爵及赐命。子元等经臣援引古今。
欲臣闻奏。臣谨寻故事。
例有恩赏。事属当时。
不可为准。子元等始末修撰。
诚亦勤劳。叙事纪言。
所缘虽重。承恩赏赐。
固不在多。子元吴兢望各赐物一百段。
途中寒食黄梅临江驿寄崔融(一作初到黄梅临江驿)705年 初唐 · 宋之问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临江驿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明河篇(《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699年8月 初唐 · 宋之问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引用典故:支机石
八月凉风天气晶(一作清),万里无云河汉明。
昏见南楼清且浅,晓落西山纵复横。
洛阳城阙天中起,长河夜夜千门里。
复道连甍共蔽亏,画堂琼户特相宜。
云母帐前初泛滥,水精帘外转逶迤。
倬彼昭回如练白,复出东城南陌
南陌征人去不归,谁家今夜捣寒衣。
鸳鸯机上疏萤度,乌鹊桥边一雁飞。
雁飞萤度愁难歇,坐见明河微没
已能舒卷任浮云,不惜光辉让流月。
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问津
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
哭苏眉州崔司业二公706年8月 初唐 · 沈佺期
五言排律 押先韵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
同时郎裴怀古者,作牧潭府。神龙三年秋八月,佺期承恩北归,途中觏止。访及故旧,知眉州苏使君味道、国子崔司业融,驰旋间相次而逝。苏往任凤阁侍郎,佺期忝通事舍人。崔重为凤阁舍人,佺期又迁给事。并衔畴昔之眷,俱提奖之恩。前年负谴南荒,二公先移官守。迨此凶问,情复何堪。所恨迁窜有期,行迈在远。哀不展旧,礼不申悲。流恸斯文,冀通幽路。
引用典故:留剑 罢琴 济巨川 羊叔子 仲宣文章
涣汗天中发,伶俜海外旋。
长沙遇太守,问旧几人全。
国宝亡双杰,天才丧两贤。
大名齐弱岁,高德并中年。
礼乐羊叔子文章王仲宣(一作风鉴王夷甫,文章谢惠连
相看尚玄鬓,相次入黄泉。
流放蛮陬阔,乡关帝里偏。
亲朋云雾拥,生死岁时传。
崔昔挥宸翰,苏尝济巨川
绛衣陪下列,黄閤谬差肩。
及此俱冥昧,云谁叙播迁。
隼舆(一作旟,又作旗)怀旧辙,鳣馆想虚筵。
家爱方休杵,皇慈更撤县。
铭旌西蜀路,骑吹北邙田。
陇树应矣,江帆故(一作固)杳然。
罢琴明月夜,留剑白云天。
涕泗湘潭水,凄凉衡峤烟。
古来修短分,神理竟难筌。
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696年8月 唐初 · 陈子昂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九十三 禽类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古壁仙人画,丹青尚有文。
独舞纷如雪,孤飞暧似云。
自矜彩色重,宁忆故池群。
江海联翩翼,长鸣谁复闻。
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696年7月 唐初 · 陈子昂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古者凉风至,白露下,天子命将帅,训甲兵,将以外威荒戎,内辑中夏,时义远矣。自我大君受命,百蛮蚁伏,匈奴舍蒲萄之宫,越尝重翡翠之贡,虎符不发,象译攸同,实欲高议灵台,偃兵天下(偃伯天下),而林胡遗孽,渎乱边氓,驱蚊蚋之师,忽雷霆之伐,乃窃海裔,弄燕陲,皇帝哀北鄙之人,罹齐辛螫,以东征之义,降彼偏裨,犹恐威令未孚,亭塞仍梗,乃谋元帅,命佐军,得朱邸之天人,乃黄阁之元老。庙堂授钺,凿门申命,建梁国之旌旗,吟汉庭之箫鼓,东向而拜,北道长驱,蜺旄羽骑之殿,戈翻落日,突鬓蒙轮之勇,剑决浮云。方且猎九都,穷踏顿,存肃慎,吊姑馀,彷徨赤山,巡御日域,以昭我王师,恭天讨也。岁七月,军出国门,天晶无云,朔风清海,时比部郎中唐奉一考功员外郎李回秀、著作佐郎崔融并参帷幕之宾,掌书记之任,燕南怅别,洛北思欢,顿旌节而少留,倾朝廷而出饯,永昌丞房思玄,衣冠之秀,乃张蕙圃,席兰堂,环曲榭,罗羽觞,写中京之望。纵候庭之赏,尔乃投壶习射,博弈观兵,镗金铙,忧瑶琴,歌易水之慷慨,奏关山以徘徊,颓阳半林,微阴出座,思长风以破浪,恐白日之蹉跎,酒中乐酣,拔剑起舞,则以气横辽碣,志扫獯戎,赋诗以赠。
引用典故:不卖卢龙 麟阁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蓟城西北楼崔著作融入都696年11月 唐初 · 陈子昂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创作地点:北京市市辖区大兴区蓟北楼
仆尝倦游,伤别久矣,况登楼远国,衔酒故人,愤胡孽之侵边,从王师之出塞,元戎按甲,方刈鲜卑之垒,天子赐书,且有君相之召,而崔侯佩剑,即谒承明;群公负戈,方绝大漠;燕山北望,辽海东浮。云台与碣馆天殊,亭障共衣冠地隔,抚剑何道,长谣增叹,以身许国,我则当仁,论道匡君,子思报主,仲冬寒苦,幽朔初平。苍茫天兵之气,冥灭戎云之色,白羽一指,可扫九都。赤墀九重,伫观献凯,心期我愿斯遂。君恩共有(遂君之恩共有),策勋饮至,方同廊庙之欢;偃武櫜弓,借尔文儒之首。蓟丘故事,可以赠言,同赋登蓟楼送崔子云尔。
引用典故:西南失朋
蓟楼望燕国,负剑喜兹登。
清规子方奏,单戟我无能。
仲冬边风急,云汉复霜棱
慷慨竟何道,西南失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