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渡汉江(一作戴叔伦诗,题作江行) 唐 · 丘为
押庚韵
引用典故:鸥鸟情
漾舟汉江上,挂席候风生。
临汎何容与,爱此江水清。
芦洲隐遥嶂,露日隐孤城。
自顾疏野性,难忘鸥鸟情。
聊复与时顾,暂欲解尘缨。
跋涉(一作驱驰)非吾愿,虚怀浩已盈。
送王司直(一作刘长卿诗)。(一作戴叔伦诗) 盛唐 · 皇甫冉
五言绝句 押阳韵
西塞云山远,东风(一作南)道路长。
人心胜潮水,相送过浔阳。
新秋夜寄江右友人(一作新秋独夜寄戴叔伦)。(一作方干诗) 唐 · 戴叔伦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遥夜独不寐,寂寥蓬户中。
河明五陵上,月满九门东。
旧知亲友(一作万里交亲)散,故园江海空。
怀归正南望,此夕起秋风。
酬秦徵君徐少府春日见寄(一作奉酬秦徵君系春日抚州西亭野望兼寄徐少府)。(一作戴叔伦诗) 中唐 · 韦应物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引用典故:剡溪寻
终日愧无政,与君聊散襟。
城根山半腹,亭影水中心。
朗咏竹窗静,野情花径深。
那能有馀兴,不作剡溪寻。
中和节赐群臣宴赋七韵(贞元五年初置中和节,帝制诗。写本赐戴叔伦于容州。) 中唐 · 李适
押阳韵
东风变梅柳,万汇生春光。
中和纪月令,方与天地长。
耽乐岂予尚,懿兹时景良。
庶遂亭育恩,同致寰海康。
君臣永终始,交泰符阴阳。
曲沼水新碧,华林桃稍芳。
胜赏信多欢,戒之在无荒。
送新城戴叔伦明府 中唐 · 李端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遥想隋堤路,春天楚国情(一作睛)。
白云当海断,青草隔淮生。
雁起斜还直,潮回远复平。
莱芜不可到,一醉送君行。
折杨柳(一作和练秀才杨柳,一作戴叔伦诗。) 中唐 · 杨巨源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水边杨柳曲尘(一作烟)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一作肯)向手中吹。
赠司空拾遗(一作戴叔伦诗) 唐 · 太易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引用典故:陈琳 王粲登楼
侍臣何事辞云陛,江上微云(一作吟)见雪花。
望阁(一作阙)未承丹凤诏,掩(一作开)门空对楚(一作野)人家。
陈琳草奏才还在,王粲登楼兴未赊。
高馆更容尘外客,仍令归路待(一作奉)瑶华。
精舍遇雨(一作可止诗)。(一作戴叔伦诗) 唐 · 清江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空门寂寂淡吾身,溪雨微微洗客尘。
卧向白云情未尽,任他黄鸟醉芳春。
小雪(一作可止诗)。(一作戴叔伦诗) 唐 · 清江
七言绝句 押寒韵
落(一作江,一作花)雪临(一作随)风不厌看,更多还恐蔽(一作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云居寺(一作题净居寺)。(一作戴叔伦诗) 中唐 · 武元衡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玉峰山下云居寺,六百年来选佛场。
满地白云关不住,石泉流出落花香。
按:(见光绪元年刊支恒春纂《松阳县志》卷十一)。
朝散大夫使持节都督容州诸军事守容州刺史兼侍御史充本管经略招讨制置等使谯县开国男赐紫金鱼袋戴公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
维贞元五年夏四月。容州刺史经略使侍御史谯县男戴公至部之三月。以疾受代。回车瓯骆。六月甲申。次于清远峡而薨。春秋五十八。明年正月庚申。返葬于金坛玉京原之旧封。宜叙世德。以识幽穸云。公讳叔伦。字幼公。本谯国人。其先在宋为公族。于汉为儒宗。东汉则有司徒涉。西晋则有司农𨔵。𨔵后南渡。始居丹徒。八叶至宋临湘侯明宝。明宝曾孙梁左丞皓。皓元孙皇德州司士好问。公之曾王父也。王父修誉。父慎用。皆自縻天爵。不顾翘车。传次君之礼文。尽通奥旨。师安道之晦德。尤恶知名。故世风纯庆。及公而发。公早以词艺振嘉闻。中以材术商功利。终以理行敷教化。师履素王之训。周旋君子之儒。淑声休问。苾芬四畅。初抠衣于兰陵萧茂挺。以文学政事。见称萧门。文本菁华。而长于比兴。粲为采章。锵如珩璜。鼓钟于宫。累辟大府。分命于计相也。则为湖南河内留后。自秘书正字三迁至监察御史。曳裾于贤王也。则为湖南江西上介。由大理寺司直再转至尚书祠部郎中。其阜人成化也。则东阳一同之人沐旬岁之治。抚人饫三年之惠。容人被踰月之教。夔人闻诏而欢。承讣而哀。不及蒙其泽。历官十一。而云安不书。所至之邦。必刻金石。始在转运府也。董赋于南荆。会蜀将杨琳。拥徒阻命。诏书告谕。初无革志。宵引锐卒。劫胁使臣曰。归我金币。可以纾死。公山立不挠。勇生于仁。端其词气。强于师旅。暴叛知感。乞盟于公。黎明。率其徒西向拜泣。指期诣阙。冢臣列状。天子召对。而推功于府。不伐其劳。时谈翕然。勇让具举。其在临川也。清明仁恕。多省费方略。蜀郡崇儒之化。南阳均水之法。精力区处。民以便安。田壤耕辟。狱犴清净。居一年。玺书褒异。就加金紫。未几而有容州之拜。且都督府所治。列城十三。训戎抚俗之任。招徕式遏之寄。非通方明略。无以威怀。盖皇慈所轸。先于柔远。方将布恺悌于夷落。致风俗于休嘉。议者以九伯二男。可跂而至。天则不吊。末如之何。君直清笃厚。博物通理。有大学之明诚。大雅之疏达。静如渊泉。动如镆干。不缁不磷。与令闻终始。起布衣儒服。位视方隅。归全之日。才具祭器。去国见麾幢之盛。返葬备裧輤之仪。列松槚于旧封。展牲牢于新荐。哀荣之礼。乡党称焉。初公娶京兆韦氏。永州刺史采之女。继室以博陵崔氏。殿中侍御史殷之女。皆淑明柔嘉。不幸早世。允子曰郅曰邡。年甫及龀。哀如成人。公仲兄新城长伯伦。以予夙承公欢。且有遗托。既不获让。是用直书。铭曰。
信都九江,文礼章章。
百代弥光,司徒佐汉。
司农匡晋,乃炽而昌。
世无违德,时有通塞。
或行或藏,克生容州。
贵为诸侯,其道直方。
政成中和,播为颂歌。
化被二邦,列爵疏土。
灿烂龟组,鸾声锵锵。
宜享繁祉,以媚天子。
今也则亡,还葬故里。
仙山之趾,德音不忘。
大唐湖南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朝散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持节都督潭州诸军事兼潭州刺史御史中丞云骑尉赐紫金鱼袋李公遗爱碑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六
皇帝在宥天下十九岁。覆露元元。柬求官师。六服偫辟。辩章教化。岁九月。制诏湖南长帅中执法李公巽为江西。申命小宗伯吕公谓为之代。于是循其功善。迹其故实。百城之吏言于郡。伍府之长款于军。乡部侨旧。华颠丱角。一其音词。奔走理下。请镂金石。以为表式。吕公以公之馨香。可覆视而不可诬也。众之咏叹。可论次而不可遏也。悉以列上。实蒙可报。乃类其言而文之云。善为理者。必因其俗而求所以便之。因其便而思所以化之。惠泽被而五教行。财用足而百志成。上下熙熙。臻于洽平。古之循吏。公之报政。皆是道也。公字令叔。赵郡赞皇人。曾祖知让。皇河南府长水主簿。祖承允。皇任朝散大夫江州别驾。考嶷。皇右武卫录事参军。代名文行。为北州冠族。公始以典学含章。立于清朝。详平宪令。闲练程品。秉直不回。得时寖明。能抗駮论。辄还成命。人之所难。于公为易。惟天爱人。惟圣法天。欲其善利逮下也。故详试公以政事。其初由殿中侍御史为美源令。由刑部员外郎为万年令。由左司郎中为常州刺史。邦圻和宁。京邑肃清。居部考课。为诸侯表率。是皆章章已然之功也。贞元八年冬十二月。由给事中至于是邦。长沙九疑。泽国回远。徵令颇繁。物力或屈。岁杪逋负。夫家病之。人未安于里落。程不给于公上。公乃啬其经用。代其赋输。厚施已责。过于万数。得以赡助。使之均安。又以支郡地征。有系军实。量力调谷。减轻缗钱。经始致用。为之仓庾。时其发敛。而岁无凶荒。以封内馈饟。道路风波。转漕沿洄。僦载烦苦。僝功度木。为之舟楫。程其远迩。而师以足食。以邑里湫隘之不宣也。则辟其涂巷以利之。以室庐苫盖之不固也。则教其陶瓦以易之。讲功虑事。以建长利。如此之备也。稽先师之教。以进儒术。庠塾经明。岁时计偕。出入阡陌。喔咻农里。无告则加其饩。发闻则弛其征。乡无不率教者。修司马之法。以宏其事。器用犀利。赋舆辑睦。拊循以诚。少长有礼。事亲者赒其供养。被病者恤以医药。士无不贾勇者。精力赋政。以之镇静。如此之至也。唯公直而和。肃而宽。缜密而智。温良而能断。秉心砥平。莅事风生。法制定于上。奇邪绝于下。故下车而安。已日而孚。期月而政成。五年而增秩。六年而进律。德风下偃。协气旁达。丕休乎哉。前后与公交代于是邦者。皆以密侍右职。来施美化。裕兹一方。其天意乎。昔弱翁次公。率以郡国理行。入当柄用。然则三湘九江之地。岂得颛受公之赐耶。太师陈诗观风。诸侯言时计功。皆前志也。暨鲁大夫请于周。而史克有駉駜之什。今潭人以德舆再拜奉命书。获知懿绩。俾章善颂。永篆乐石。铭曰。
帝命元侯,允釐方州。
郁郁李公,此焉辑柔。
洞庭南汇,熊湘经介。
下为度制,上以藩卫。
彤襜淑旂,四牡有辉。
授兹介圭,辍自黄扉。
吏绝私回,俗无尤违。
保惠教顺,乐郊焉依。
乃仓乃庾,克敏农穑。
乃刳乃剡,利涉不息。
乃端径术,乃导埏埴。
政成事时,节费宽力。
七郡清静,百嘉蕃殖。
诚以爱人,滋于树德。
今则去我,邻邦是式。
祝公伊何,上赞皇极。
报公伊何,惟金石刻。
载兹声诗,永慰南国。
唐故东都留守东都汝州防禦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判东都尚书省事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扶风县开国伯赠太子少傅杜公神道碑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七
岁在戊寅夏五月甲子。居守天官扶风公以病就第。考终命于京师永命里。春秋七十四。越三日丁卯。追命为太子少傅。秋七月甲子。归全于万年县少陵原。前此又诏有司。以卤簿鼓吹。饰其仪法。以德以劳。以荣以哀。馨香光大。为宗工表式。公讳亚。字次公。汉建平侯延年二十一代孙。曾祖元道。皇右千牛。王父含章。皇上郡司马。赠岳州刺史。烈考绎。皇忻州秀容县令。赠左散骑常侍。公承积德之淑灵。禀中和之粹精。山立扬休。得时大行。历谏议大夫给事中。再兼御史中丞。繇睦州刺史入为刑部侍郎。三兼御史大夫检校礼部吏部二尚书。正色于朝。而文宪损益。懋功于外。而藩服轻重。宣力以肆勤。纳忠而爱人。稽于法制。导以善利。魏昭子能理大官。赵文子能恤大事。足以断国论。谋王体。殆不可及已。早岁州里举经明。既授初命。以为大厦之材。不可以植培塿。南溟之翼。不可以栖榆枋。于是初服燕居。博通偫书。深探理古之道。焯见天人之际。天宝末。盗秽两都。宣皇在岐。褐衣召见。前席三接。实贡昌言。以扶大统。乃以处士授校书郎。其后三辟大府。五登郎位。清议善价。必归于公。大历中。宰府擅朝。交利崇党。司谏八年。嶷然贞厉。尽规时疾。天下直之。权臣既诛。乃擢左曹。先是魏壁未下。东师既老。密疏方略。深图理安。再勤皇华。大布清问。导以善气。洒其他肠。不宁方来。克协宸虑。故先皇今上。皆以公之才。可以大受。姑以九牧四征。试其多能。钟陵上游。提封七郡。命公以廉问之政。师役之后。因缘烦费。杂征逋赋。尽削其书。未逾年而庸亡自占。与夫家相半。能厚下矣。函关陜服。介于周秦。命公以藩屏之任。化用清静。身为律度。里闬无吠犬。府庭无诤词。四封之内。幼艾相贺。能去烦矣。河灵蒲坂。陶唐所理。命公以尹正之重。地本沃饶。化之纯俭。尽以解梁之盬。归于有司。凡缗物钱之息其出。池泽之赋其入。岁一万万。率皆罢废。不以利为利矣。扬州葆强。都会庶富。命公为节制之帅。日讲军实。岁修职贡。师贞人和。政成事时。河渠填淤。积岁为病。乃酾二浸于蜀冈之西。浚旧坊以股引。顺地泐而启闭。涤源导滞。力省功倍。邗沟之人。受其赐而歌颂之矣。勤学在公。尽瘁其身。上思褒优之礼。乃命保釐之任。昔在成周。三后协心。公率其道。宽而有制。且以洛苑汝坟。弃地可辟。籍其介夫。颁以稼器。岁皆登成。人用洽和。地官以之省费。游手以之务本。分正七年。厥后用加。徵还京师。日俟其复。天则不吊。竟孤人望。夫人范阳郡夫人卢氏。茹未亡之哀。既虞而终。无子。以犹子某为后。悲夫。初公文章合雅。议论经远。见知于太尉房公琯。受辟于卫国杜公鸿渐。以志气才业。英华博厚。合于彭城刘公晏赞皇李公栖筠。以道义经术。研几尽性。合于司徒杨公绾司业张公参。或以公得时中之道。或以公有事外之致。皆曰。聆次公之言。可以书绅作宪。至于博约后学。章明远至。有阙里之善诱焉。有平舆之深鉴焉。噫嘻。昔汉武帝以韩安国为国器。刘向谓董仲舒有王佐之才。当理平之时。或蹇或徙。止于御史府胶西相。竟不得总秉国成。扶赞化育。则公之位望。终不相配。亦如是耶。昔鲁视丰碑。卫铭烝彝。近古鼎不以窆。追琢介石。楬于道周。参鲁卫之遗也。公从父弟太子宾客黄裳。德位相伦。友悌相辉。功衰之丧。加人一等。以德舆辱公之知。俾论风烈。惧词之不敏。而无愧焉。铭曰。
昔在周邦,实宪吉甫。
于惟杜公,亦备文武。
武弁峨峨,玉声锵锵。
公在左垣,羽仪周行。
钩膺濯濯,文马翼翼。
公为元侯,表率方国。
推诚导利,兴事任力。
陟恪清时,作稽忠德。
冢宰是职,周郊是式。
宜永介福,如何不淑。
寿堂幽閟,襚印荣饰。
勒铭于兹,山石无极。
暮春陪诸公游龙沙熊氏清风亭诗序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暮春三月。时物具举。先师达贤。或风于舞雩。或禊于兰亭。所以畅性灵。涤劳苦。使神王道胜。冥夫天倪。吾徒束支体于府署。以簿书为拲梏有日矣。故因休沐之暇。考近郊之胜。郭北五里。有古龙沙。龙沙北下。有州人秀才熊氏清风亭。盖故容州牧戴幼公前仓部郎萧元植。贤熊氏之业文。尚兹境之幽旷。合资以构之。创名以识之。五年矣。初入环堵。中有琴书。披篁跻石。忽至兹地。鄱章二江。分派于趾下。匡庐偫峰。极目于枕上。或澄波净绿。相与无际。或孤烟归云。明灭变化。耳目所及。异乎人寰。志士得之为道机。诗人得之为佳句。而主人生于是。习于是。其修身学文。固加于人一等矣。况其志励于萤雪之下。业成于薪水之馀。则甲科令名。如在指顾。是会也。有御史府杨君薛君环列崔君校理魏君。皆以文发身。或再战再克。予与皇甫君。不繇是进。亦陪其欢。虚中旷然。取乐名教。而主人趋隅拜下。敬恭得礼。请酌古道。遍徵歌诗。因曰。自十数年间佐是府者。腾陵杳冥。离会靡常。众君子用牵乎时。未始有极。然异日之适。非今日之适也。至若心同于内。迹吻于外。交臂瞪视。吾丧我于此亭者。一生几何。是不可以不纪。乃次诗于屋壁。各疏爵里。以为清风亭故事云。
送司门殷员外出守均州序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一
春二月。武当耋老相率诣丞相府。请以司门郎殷君为郡。相府嘉之。以其词敷闻。先是君尝佐廉问于汉南。会是邦缺守。乘传权领。实有美利浃于人心。怀思咏叹。久而弥结。上方酌汉宣故事。综覈名实。有分符竹以主郡国者。初必召问。以观其言。退而考察。以质其效。从人之欲。即日诏下。中朝相贺。以为有古道焉。且君富于文谊。恬于利欲。比兴声律。播于士林。故二十年閒。官薄不迁。令问滋大。去岁甫为尚书郎。今兹持郡节。动静之道。较然不回。嚱夫。父母一邦。化条在已。以此为政。不亦重乎。阜安之而平其吏由。训理之而示其典法。用少卿之政。徐考便宜。行次公之道。不从靡密。由前日之理术。首凡今之绩课。彼东观论著之臣。方操册以待循吏。得不务乎。君子于是举也。上美朝廷之命顺于人。下嘉武当之叟达于天。则殷君之道。从而可徵矣。王城东南。千里而近。新绂在股。两轓有辉。郡斋佳句。伫与报政偕至。吾徒贺徵拜之不暇。又何怆焉。盍用歌诗为礼。以附其至。
送袁尚书相公赴襄阳序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一
皇帝惠慈元元。夙寤晨兴。柬求官师。寄重方国。癸未诏书以地官淮阳公抚封于汉南。公以全才硕望。为上所器任。故命相之初。公登右辅。维藩之选。公在东郡。徵还不累月。而推毂于兹。中外宣力。安危注意。其以导迎休和。辉耀光明。恺悌四鬯。英华外发。心诚求之。无不及焉。洪范之有猷有守。中庸之不疚不跲。申伯之柔惠且直。次公之外宽内明。皆优为之。赞画辰告。节印照路。汉廷公卿。留欢不足。少傅荥阳公。首为诗文二百言以饯。荥阳公贵仕三朝。算秉国成。辞巨源之启事。就子房之优佚。迅发丽则。如黄钟白珩。襄岘之风物。会离之情状。尽在是矣。方今尧舜在上。理臻平明。罢宰政之臣。或寄崇元侯。或服在大僚。然后见南国滔滔之盛。大廷济济之美。鄙人以鸿私宽宥。犹污文昌宫。方谓与公入奉朝请。归联衡轭。今则命赐倍厚。岂敢复以少别为怆耶。六曹官诸曹两掖近臣侍继荥阳之唱者。凡若干篇。列于左方。春三月。礼部尚书扶风郡公权德舆载之序。
唐东阳令戴公去思颂 中唐 · 陆长源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
建中元祀。皇上新景命。将致天下于仁寿之域。以兵革盗□闾阎□□前□之□犹轸□□□延度求俾乂。夏五月壬辰。诏书以监察御史里行戴叔伦为东阳令。□□□也□□□□□□之閒城画墅婺女以东阳为剧。先是山寇□□邑人□□田□□莱人(阙十一字)路□声□之以信缓其赋使其人舒。平其役使其人劝。由是田(阙十三字)使有□农人或惰业□庐废树障公关防徵绡敛缟无以供(阙七字)以□□□公□之以勤□□使泽有浸。由是桑柘茂。堤塘修。平林接阴。大壑含润。室有□而□□人无□而有(阙七字)者困于兼并。完聚者苦于剽掠。公董之以法。容之以□□□□使之如(阙十一字)然人怀日出之谣。犬□夜吠之警。政化之(阙九字)货贿□聚公(阙八字)庭无事留。物不易肆。鞠茂草于囹圄。□□财于□问公字幼公。本谯国人也(阙九字)。仕之日履官之秋。唯□问(阙十一字)之(阙十六字)莫不负弩先驱。包茅争入。□□专百里之命。化一邑之人。□□割鸡□□□□夫(阙七字)以亲也权豪除。盗贼屏。教之以让也。斗讼止。商旅至。教之以和也。□□□帑藏之(阙八字)之事传于郡国。讴诵之声。闻于里巷。且藉□□□人不偷(阙十五字)阜于下副明主□劳之求。成苍生已安之业。□□□□伏(阙八字)州之□□□□□□辅之才必资于卓茂。岂惟执宪殿内。□□□中而已。□□□□□□等(阙十字)卢清等。一邑之彦也。里正王承□厉曰家等。十室之贤也。及百姓徐文□□□等。皆□□□□□□逾忠良宰范阳卢公曰信。以才望蹈公之遐䠱。以政事□公之令猷。与丞□乐(阙八字)太尉河南豆卢岫尉陇西李惟清□古立则(阙二十一字)之遗爱。其辞曰。惟圣作乂。其运克昌。化□□□□□贤良申命于□令乎东阳。□□□□□□敛重人散□□公既贤举。亦以名扬。以□下。信以任(阙十字)树□□□□□□路绝豺狼。折狱止讼。聚货通商。其俗则泰。其人则(阙十九字)洋洋挹而弥广。久而愈芳。岩岩贞石。休有烈光。
种荔枝(一作荔枝)。(一作戴叔伦诗) 唐 · 白居易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忠县
红颗珍(一作真)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一作前)种荔枝。
与福州使主徐中丞第一书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五
九月十日。都团练副使沈亚之谨再拜。状所愿陈于閤下。某伏念从古以来。怀其所为。抱其所用者。非知己之进。无能自扬也。自咎繇之蒙举。颜回七十子之蒙。范叔之蒙。鲍叔之推。至于今。知己之功。相嗣而不绝。非有文字之记。其功虽如前数士。而后代无闻也。可不惜诸。往者某始得以文谒閤下于吴之嘉兴。明日。权幼公谓某。阁下言吾见古史者亚之也。其后涉于仕路。困则遭恩。其知如此。且以阁下居为世之端表。故众影依之。言为世之典谟。故众听倾之。其重如此。使一游其门。则天付以幸也。而况知而推之哉。提而用之哉。然亦惧不申于文字。而后代莫睹。是以前者敢以先人所业之书。上干清鉴。求其笔为之光。以扬于幽故。而为后代宠。奉献之日。惕恍咽然。不能周露。诚以黩矣。伏愿怜其继志之心。使辉华裔。著于百代。虽大宠何以加于此焉。伏惟俯赐终笔。书辞再陈。无任惕汗。谨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