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徐州事宜奏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八
右。张愔狂愚。敢阻朝命。但虑强邻潜导。故使之然。或闻移牒出军。屯于境上。外示攻胁。其实卫之。倘诸军进攻。事至危迫。度其不能济也。则必执以为功。既居将相之崇。又有讨伐之绩。不待朝廷加地进律。而徐方去矣。虽万万无之。亦不可不虑。诚在率励整训。合力急攻。但一方底平。则四方知惧。倘向淹时月。未就诛夷。则不如委以州师。俾其传达。苟安反侧。以为后图。但运路通流。师律精劲。更命文武兼材之臣。徙为三州节度。且扬徐乖远。控摄异宜。移镇则兵力难分。遥制则威重不足。愚夫武校。积习常情。欲其复制旌旄。不隶邻道。但得人以授。必易为理。又防闲暴慢。皆在其初。实由藩镇岁深。没于其位。将校窃报恩之义。子弟蓄乐祸之心。陛下务人之安。含垢屈法。因以授仕。其风寖然。臣以为三载考绩。先王之制。或惜其为理。就加爵秩者。不过五年。则必交代。不幸物故。虽其子亦可继之者。麾下有可代之者。则必授于诸镇。而命其帅于朝。不得已则命于邻壤。又其次也。擢其介。又其次也。设有龃龉者。则以严师临之。以大顺责之。人各有心。固思自效。凡举事固计其当否。而不计其济否。易曰。师出以律。否臧凶。正谓此也。位与望未至。而骤居之。其败必速。又使人人有觊倖之心。此四方所以多故也。酌理道之源。尊朝廷之柄。柄归于上。则事理于下。但修之近者。则远者自至矣。制于易者。则难者自化矣。如此则纲维毕举。利泽潜流。自古霸王之道也。易曰。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伏惟陛下留念。以前淮右未平。徐方犹梗。师徒淹久。率土同忧。臣自十数年间。叨礼官记言司言之任。愚陋无补。忝冒掖垣。又思。汉朝梅福。以南昌尉之微。犹远陈时政。敢以血诚管见。博采群情。辄竭肝肺。因陈本末。理有似迂而寔近。言有过直而不诬。干黩宸严。莫识忌讳。心魂震越。伏待刑书。无任恳款惶悸之至。谨奉状陈奏以闻。谨奏。
论捕贼行赏表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四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臣愈言。臣伏见六月八日敕。以狂贼伤害宰臣。擒捕未获。陛下悲伤震悼。形于寝食。特降诏书。明立条格。云有能捉获贼者。赐钱万贯。仍加超授。今下手贼等。四分之内。已得其三。其馀两人。盖不足计。根寻踪迹。知自承宗。再降明诏。绝其朝请。又与王士则士平等官。八日之制。无不行者。独有赏钱。尚未赐给。群情疑惑。未测圣心。闻初载钱置市之日。市中观者日数万人。巡绕瞻视。咨嗟叹息。既去复来。以至日暮。百姓小人。重财轻义。不能深达事体。但见不给其赏。便以为朝廷爱惜此钱。不守言信。自近传远。无由辩明。且出赏所以求贼。今贼已诛斩。若无人捉获。国家何因得此贼而正刑法也。承宗何故。而赐诛绝也。士则士平何故与美官也。三事既因获贼。获贼必有其人。不给赏钱。实亦难晓。假如圣心独有所见。审知不合加赏。其如天下百姓及后代久远之人哉。况今元济承宗。尚未擒灭。两河之地。大半未收。陇右河西。皆没戎狄。所宜大明约束。使信在言前。号令指麾。以图功利。况自陛下即位以来。继有丕绩。斩杨惠琳。收夏州。斩刘辟。收剑南东西川。斩李锜。收江东。缚卢从史。收泽潞等五州。威德所加。兵不污刃。收魏博等六州。致张茂昭张愔。收易定徐泗濠等五州。创业已来。列圣功德。未有能高于陛下者。可谓赫赫巍巍。光照前后矣。此由天授陛下神圣英武之德。为巨唐中兴之君。宗庙神灵。所共祐助。勉强不已。守之以信。则故地不足收。而太平不难致。如乘快马行平路。迟速进退。自由其心。有所欲往。无不可者。于此之时。特宜示人以信。孔子欲存信去食。人非食不生。尚欲舍生以存信。况可无故而轻弃也。昔秦孝公用商鞅为相。欲富国强兵。行令于国。恐人不信。立三丈之木于市南门。募人有能徙置北门者。与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与五十金。秦人以君言为必信。法令大行。国富兵强。无敌天下。三丈之木。非难徙也。徙之非有功也。孝公辄与之金者。所以示其言之必信也。昔周成王尚小。与其弟叔虞为戏。削桐叶为圭。曰以晋封汝。其臣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为侯。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之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晋。昔汉高祖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其所为。不问出入。令谋项羽。平用金閒楚。数年之閒。汉得天下。论者皆言汉高祖深达于利。能以金四万斤致得天下。以此观之。自古以来。未有不信其言而能有大功者。亦未有不费小财而能收大利者也。臣于告贼之人。本无恩义。彼虽获赏。了不关臣。所以区区尽言。不避烦黩者。欲令陛下之信行于天下也。伏望恕臣愚陋僻憃之罪。而收其恳款诚至之心。天下之幸。非臣之幸也。谨奉表以闻。臣愈诚惶诚恐。
为杜相公贺除虔王表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臣某言。中使李国真至。奉宣圣旨存问。兼赐臣墨诏。鸿泽浃下。大明烛幽。晓谕便藩。慰安稠謺。中谢。臣伏睹天书。恭承睿旨。宏爱人屈己之道。酌因时适变之宜。择贤王作镇徐方。俾张愔便主留务。上则成邦家磐石之固。下则副士众拜章之请。戚藩之寄斯重。旧勋之祀获全。丕变猖狂之徒。咸跻仁寿之域。既宏在宥。坐见止戈。率土人臣。孰不欣说。臣素乏方略。谬荷宠光。猥尘将相之名。无施分寸之绩。遭逢若此。报效蔑闻。官谤已兴。渥刑宜及。陛下恩深覆载。道务含宏。恤公私馈饷之勤。念吏士锋镝之苦。特纡神算。昭发德音。危疑获安。制置惟固。好生宥过。诚陛下开网之仁。尸位无功。重微臣素餐之责。周章跼蹐。胡颜自安。但以遐守藩条。恪居官次。不获仰谢云陛。陈露血诚。未遂周任知止之言。敢逃臧文窃位之咎。无任战越之至。
为淮南杜相公谢兵马使朱郑等官表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臣某言。奏事官韦温回。特蒙圣恩。重赐朱郑等官告。宸象昭回。焕然下烛。荣分右职。光贲遐藩。臣某中谢。臣伏以朱郑朴忠为心。沈毅见色。当建封御侮之寄。见张愔提孩之年。昨者隶职徐州。分镇蕲县。驿骚之际。梗亮弥彰。险而前。实繁其旅。详探本末。有足褒称。辄具奏闻。恐须奖劝。伏蒙睿鉴。俯亮微诚。优诏先行。已阶直指之列。殊私荐至。超升独坐之崇。户领三千。爵踰五等。恩生非次。感异常伦。辕门有光。武旅增气。遂使感激之士。希勇爵以捐躯。猖狂之徒。聆圣泽而悛性。风行草偃。其势必然。臣忝总戎。倍百欣荷。
京兆府贺嘉瓜白兔连理棠树等表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七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臣某言。今月日中使王自宁出徐州刺史张愔所进嘉瓜图及白兔儿一。并出陈许等州观察使上官说所进许州连理棠树图示百寮者。惟天眷命。是降百祥。惟圣钦承。用膺多福。臣某诚庆诚贺顿首顿首。臣伏以太和所蒸。至德斯应。图物献瑞。周于远方。神瓜合形。式表绵绵之庆。异棠连质。用彰韡韡之荣。况金风发祥。白兔来扰。告有秋之嘉应。著成岁于神功。杂遝纷纶。如山斯委。人尽登于寿域。物咸畅于薰风。况臣特感深恩。欣逢众瑞。踊跃之至。倍万恒情。
魏受禅碑跋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二、《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七、《集古录》卷四、《六一题跋》卷四、《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三八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魏《受禅碑》,世传为梁鹄书,而颜真卿又以为钟繇书,莫知孰是。按《汉献帝纪》,延康元年十月乙卯皇帝逊位,魏王称天子。又按《魏志》,是岁十一月葬士卒死亡者,犹称令,是月丙午汉帝使张愔奉玺绶,庚午王升坛受禅,又是月癸酉奉汉帝为山阳公。而此碑云十月辛未受禅于汉。三家之说皆不同。今据裴松之注《魏志》,备列汉魏禅代诏册书令、群臣奏议甚详,盖汉实以十月乙卯策诏魏王,使张愔奉玺绶,而魏王辞让往返三四而后受也。又据侍中刘廙奏,问太史令许芝今月十七日己未可治坛场。又据尚书令桓阶等奏,云辄下太史令择元辰,今月二十九日可登坛受命。盖自十七日己未至二十九日正得辛未。以此推之,汉、魏二《纪》皆缪,而独此碑为是也。《汉纪》乙卯逊位者,书其初命而略其辞让往返,遂失其实尔;《魏志》十一月癸卯犹称令者,当是十月衍一字尔。丙午张愔奉玺绶者,辞让往反,容有之也。惟庚午升坛最为缪尔。癸卯去癸酉三十一日,不得同为十一月,此尤缪也。禅代大事也,而二《纪》所书如此,则史官之失以惑后世者,可胜道哉!嘉祐八年九月十七日书。
题唐名贤小集诗(有序。) 其二十九 冯宿集 清 · 法式善
押侵韵 出处:存素堂诗二集卷四
登第偕韩愈,不乐佐张愔。
涪水怀民庐,修利防庸深。
诰敕三十篇,度世同金针。
平生书纳墓,死尚同书蟫。
文章有天性,不愧芝生林。
裴公(度。)与马公(总。),捉刀时远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