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李元懿” 相关资源
诗文库
荆王元景等子孙代袭刺史 隋末唐初 · 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
皇王受命。
步骤之迹以殊。
经籍所纪。
质文之道匪一。
虽治乱不同。
损益或异。
至于设官司以制海内。
建藩屏以辅王室。
莫不明其典章。
义存于致治。
崇其贤戚。
志在于无疆。
朕以寡昧。
丕承鸿绪。
寅畏三灵。
忧勤百姓。
考明哲之馀论。
求经邦之长策。
帝业之重。
独任难以成务。
天下之旷。
因人易以获安。
然则侯伯肇于自昔。
州郡始于中代。
圣贤异术。
沿革随时。
复古则义难顿从。
寻今则事不尽理。
规模周汉。
斟酌曹马。
采按部之嘉名。
参建侯之旧制。
共治之职重矣。
分土之实存焉。
巳有制书。
陈其至理。
继世垂范。
贻厥后昆。
维城作固。
同符前烈。
荆州都督荆王元景梁州都督汉王元昌徐州都督王元礼潞州都督韩王元嘉遂州都督彭王元则郑州刺史郑王元懿绛州刺史霍王元轨虢州刺史王凤豫州刺史道王元庆邓州刺史王元裕寿州刺史舒王元名幽州都督燕王灵夔苏州刺史许王元祥安都督吴王恪相州都督魏王齐州都督齐王益州都督蜀王襄州刺史蒋王恽扬州都督越王贞并州都督晋王治秦州都督王慎等。
或地居
夙闻诗礼。
或望及閒平。
早称才艺。
并爵隆土宇。
宠兼车服。
诚孝之心。
无忘于造次。
风政之举。
克著于期月。
宜冠恒册。
祚以休命。
其所任刺史
子孙代代承袭。
有司仍准前诏。
详为条制奏闻。
俾克本枝之盛。
随天地而长久。
刺举之荣。
与山河而无绝。
郭纯长官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一二、《司马公文集》卷六一
光启。
去岁十月,蒙惠书。
足下所治路僻,光闲居,难值便人,以是期年不获修报。
然中怀耿耿,未尝暂忘。
潘司录来,又辱书,且愧且感。
霜秋公馀,喜聆安善。
所示《会统稽元图》,贯穿千馀载,前贤搜罗所不至者,纤悉尽备,靡有阙遗。
非夫好学之勤,用意之精,谁能臻此?
钦服钦服。
光学疏识浅,于正闰之际,尤所未达。
故于所修《通鉴》,叙前世帝王,但以授受相承,借其年以记事尔,亦非有所取舍抑扬也。
汉昭烈之立,尝著论以述其事。
今并录呈,可以见其不敢专矣。
夫正闰之论,诚为难晓。
近世欧阳公作《正统论》七篇以断之,自谓无以易矣。
有章表明者,作《明统论》三篇以难之,则欧阳公之论似或有所未尽也。
欧阳公谓正统不必常相继,有时而绝,斯则善矣。
然谓秦得天下,无异
又谓始皇,不废、商之统;
又以魏居汉、晋之间,推其本末,进而正之。
此则有以来章子之疑矣。
章子补欧阳公思虑之所未至,谓秦、晋、隋不得与二帝三王并为正统,魏不能兼天下,当为无统,斯则善矣。
五代亦不能兼天下,与魏同,乃独不绝而进之,使与秦、晋、隋皆为霸统,亦误矣。
足下离之,更为异等,斯又善矣。
然则正闰之论虽为难知,经三君子尽心以求之,愈讲而愈精,庶几或可以臻其极乎?
是以古之人贵于切切偲偲,良有以也。
如光者,惷愚冥顽,安足以窥三君子之藩篱,而敢措一辞于正闰之间?
窃惟足下录此书以相示,盖亦有切切偲偲之志,非欲光为诺诺之人也。
刍荛之言,明者择焉。
光辱足下之厚意,岂可逆自鄙薄,不倾胸腹之所有,以尽布于左右而求采择乎?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
先儒谓秦为闰者,以其居二代之间,而非正统。
如馀居两月之间,而非正月也。
夫霸之为言伯也,古者天子立二伯,分治天下诸侯。
周衰,方伯之职废,齐桓、晋文能帅诸侯以尊周室,故天子册命使续方伯之职,谓之霸主。
而后世学者,乃更以皇帝王霸为德业之差,谓其所行各异道,此乃儒家之末失也。
章子以霸易闰、以失为得,恐不足遵也。
夫统者,合于一之谓也。
今自馀以下,皆谓之统,亦恐名之未正也。
蜀先主自言中山靖王之后,而不能举其世系。
后唐出于沙陀姓朱邪氏,唐赐之姓。
明宗复非庄宗之族,清泰又非明宗之子。
李昪起于厮役,莫知其姓。
或云湖州潘氏子,李神福俘之,以为僮仆,徐温丐之以为子。
及称帝,慕唐之盛,始自言姓
初欲祖吴王恪,嫌其诛死,又欲祖郑王元懿,命有司检讨二王苗裔,有司请为十世孙。
曰:「历十九帝,十世何以尽之」?
有司请以三十年为一世,议后始定。
足下云:「蒙先世之烈者谓之馀」。
今三家皆谓之馀可乎?
且馀者,岂非谓承正统之馀也。
刘知远谓之闰,而刘崇谓之馀,可乎?
又凡不能壹天下者,或在中国,或在方隅,所处虽不同,要之不得为真天子。
今以曹魏、刘石二赵、苻姚两秦、元魏、高齐、宇文周、朱梁、石晋刘汉、郭周为闰,孙吴刘宋、二萧齐梁、陈、慕容燕、赫连夏为偏,李蜀、吕、李、秃发、沮渠西凉、乞伏秦、冯燕、杨吴、王孟两蜀、广南汉、王闽为僭,三者如不相远,然愿更详之。
彼苻氏、姚氏与慕容氏、赫连氏与拓跋氏,一据关西,一据山东,与高齐、宇文周何以异乎?
又凡天禄之不终者,传世不传世等耳。
王莽虽篡窃天下,尝尽为之臣者十八年,与秦颇相类,非四夷群盗之比也。
则天乃唐之母后,临朝称制,与吕后无殊,但不当革命称周耳。
其后子孙相继有天下,不得谓之不终其身。
今与王莽同谓之伪,亦似未安也。
凡此数者,皆愚陋之所见,未必中理,愿足下采其区区之心,而不以为罪,幸甚幸甚!
光再拜长官秘校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