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李山甫” 相关资源
诗文库
秦鍊师归岑公山(一作贺邢州卢员外)。(一作李山甫诗) 唐 · 李群玉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引用典故:凤沼 南宫 握兰 鸳行
紫泥飞诏下金銮,列象分明世仰观。
北省谏书藏旧草,南宫署握新兰
春归凤沼恩波暖,晓入鸳行瑞气寒。
偏是此生栖息者,满衣零泪一时乾。
登高咏菊尽(一作李山甫诗) 唐末 · 罗隐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引用典故:陶公
篱畔霜前偶得存,苦教迟晚避兰荪
能销造化几多力,不受阳和一点恩。
生处岂容依玉砌,要时还许上金樽。
陶公没后无知己,露滴幽丛见泪痕。
偶诗五首 其二 905年 唐末 · 司空图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创作地点: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中条山
芙蓉骚客空留怨,芍药诗家只寄情。
谁似天才李山甫牡丹属思亦纵横。
太原汴州两镇 晚唐 · 乐彦祯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二
光启三年正月五日
魏博陵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乐彦祯
谨斋戒三日
致书于二镇足下。
盖闻天生蒸民而树之君。
以司牧百姓。
主握二柄。
礼乐征伐之所兴。
勍寇奸雄之所惧。
是以大君有率临之典。
偫后承专制之权。
内守宪章。
外凭教命。
其或大盗移国。
黎民坠涂。
身居戎阃之荣。
手绾兵符之重。
傍观丧乱。
坐俟危亡。
既亏社稷之谋。
又失子孙之计。
此亦义夫之所慷慨。
烈士之所咄嗟。
敢以狂愚。
伏陈英悟。
伏以我国家启运开国。
承家创基。
三百春秋。
亿兆臣妾。
自偫凶蚁聚。
中宇土分。
乘舆奔走于道途。
宗庙荒凉于草莽。
今者监国虽立。
朝纲已颓。
皇祚莫知其所安。
苍生莫知其所诉。
天子之威。
不能加四海。
诸侯之力。
不能保一方。
弱者危而强者吞。
雄则飞而雌则伏。
竟亦身殒名灭。
国家破离。
咸有其繇。
取鉴非远。
大约以诸藩舍本就末。
忘义背盟。
谋不相从。
言不相信。
国是以间。
敌繇此兴。
与其俱亡。
曷若共霸。
论桓文之事。
则人未敢先。
为鲁卫之邦。
则谁为不可。
是以研详典故。
揆度事机。
辄敢指陈。
庶裨权略。
今者秦宗权起于纤蠹。
渐恣狂锋。
南苞荆襄
北跨河雒。
屠城拔邑。
暴物害人。
使父子不得相全。
夫妻不得相保。
血肉涂地。
荆榛蔽天。
不织而衣人之衣。
不耕而食人之食。
凶酷之甚。
古今所无。
窃据要津。
下视诸镇。
而又河东军拥旄重地。
受国深恩。
稔宴安以未移。
纵贪婪而不息。
奄有上党
又吞覃怀
张皇威声。
凌胁蕃屏。
皆蓄并吞之志。
尽怀僭大之谋。
非谓未萌。
己观成衅。
孟津之众。
寻验保奸。
汝水之戎。
果明济恶。
仍且海内皆困。
河南尽饥。
切料凶狂。
倍生窥顾。
若不早为之计。
必虑悔不可追。
非宜坐以俟危。
拱而受制。
或一隅失所。
则诸镇可虞。
唇既亡而齿必寒。
皮不存而毛安附。
从事始。
先度祸胎。
将去本根。
要倾巢窟。
况大河之内。
常山之阳。
东极海隅
北亘蕃部。
奥壤如砥。
列城似林。
亿万众之甲兵。
百千偫之铁马。
建牙树屏。
仗钺分麾。
封者尽是贤侯
汉拜者莫非名将。
彼唱此和。
连衡合从。
岂能西不如太原
南不如蔡贼。
非惟可耻。
诚亦堪悲。
盖繇久属升平。
素无交结。
虑为奸人斗谋。
或置邻道猜嫌。
思我同心。
共为永计。
今请常山太尉幽州司空荆州司空沧州留守常侍各命至亲儿侄或弟兄二人。
择地筑坛。
卜日赴会。
严修斋戒。
虔告神祇。
歃血誓词。
藏之盟府。
然后以兹五镇。
共为一家。
有事则同谋。
有征则同举。
扶持王室。
扫荡贼臣。
收陷失之土疆。
开朝贡之道路。
其为大义。
莫尚于斯。
谨请当道李山甫判官奉书陈请。
呼天告盟。
指日为誓。
虔听明命。
以行壮图。
社稷幸甚。
生灵幸甚。
下第出春明门(一作李山甫诗) 唐 · 高蟾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曾和秋雨驱愁入,却向春风领恨回。
深谢灞陵堤畔,与人头上拂尘埃。
寒食 南宋 · 李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一年唯此两三辰,落拓东风不藉春。
歌酒家家花处处,何曾紫陌有闲人熊孺登李山甫白居易罗邺
五十首呈史尚书 其三十 南宋 · 释绍嵩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叶气先传五岭,新冰削玉辟风开。
花前独立无人会,一片异香天上来李彭、于湖、赵嘏李山甫
客楼戏集唐人句 南宋 · 宋伯仁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门掩杨花一夜风杜牧之,自怜羁客尚飘篷李山甫
不堪吟罢东回首(僧朋来),鸟傍岩花戏晚红杜荀鹤
黄菊二十首 其二 南宋 · 史铸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白露黄花自绕篱羊士谔,幽香深谢好风吹寇莱公
陶公没后无知己李山甫,一作罗隐,岁岁花开知为谁李颀
集古 十日对 金末元初 · 李俊民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篱菊香寒晚吹笙孙仅,可怜荣落在朝昏李商隐
浮生也共花无别杜光庭,不受阳和一点恩李山甫
李山甫教授 元 · 陈镒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避乱山中白发垂,近闻访旧入城池。
芦花月淡人无处,桂子风凉雁过时。
旅衬回程扶道左,举家迎哭向溪湄。
他乡莫恨相知少,自有门生奠酒卮。
石头城怀古 明 · 江源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山园故国周遭在刘禹锡,石势参差乌鹊桥杜工部
一自降王归上国袁桷,已无遗老话前朝张翥
诸溪近海潮皆应李端,折戟沉沙铁未消杜牧之
试问繁华何处在李山甫,石头依旧打寒潮萨天锡
闲居感兴六首 其五 明 · 江源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道非身外更何求杜牧,一室无喧事事幽皮日休
试问繁华何处在李山甫,石家金谷水空流薛逢
怨情 其七 清 · 黄之隽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香屑集卷八
避人匀迸泪,误落石榴裙
破镜徒相问,馀香不忍闻。
别来唯独宿,醉后复何云。
莺语惊残梦,阳台朝暮云
注:避人(杜牧为人题赠)误落(李贺谣俗)破镜(李群玉初月)馀香(李山甫惜花)别来(朱庆馀发凤翔后途中怀田少府)醉后(姚合会将作崔监东园)莺语(鱼玄机暮春有感寄友人)阳台(李播见美人闻琴不听)
无题代寄(三十首上下平韵) 其十一 清 · 黄之隽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香屑集卷十
鸳鸯怕捉竟难亲,鹦鹉嫌笼解骂人。
愁倚锦屏低雪面,羞将角黍近香唇。
黛眉印在微微绿,宝帐迎回暗暗春。
咫尺画堂深似海,魂消目断未逢真。
注:鸳鸯(白居易家园)鹦鹉(李山甫公子家)愁倚(魏承班玉楼春)羞将(和凝宫词)黛眉(韩偓余作探使以缭绫手帕子寄贺)宝帐(吴融还俗尼)咫尺(韦庄浣溪纱)魂消(严休复唐昌观玉蕊花折有仙人游)
无题代答(三十首上下平韵) 其十 清 · 黄之隽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香屑集卷十
暂烦烟月掩妆台,斜凭栏干首重回。
莫道野蚕能作茧,争教红粉成灰
西陵水阔鱼难到,南浦花残客未回。
多事东风入闺闼,与春先作断肠媒。
注:暂烦(李郢七夕)斜凭(李山甫牡丹)莫道(张祜车遥遥)争教(白居易燕子楼)西陵(杜牧寄湘中友人)南浦(许浑晨起白云楼寄准上人)多事(李绅北楼樱桃花)与春(皮日休行次野梅)
古意上 其十二 清 · 黄之隽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香屑集卷十一
金似衣裳玉似身,丹青任写不如真。
休怜柳叶双眉翠,自有闲花一面春。
丽质全胜秦氏女,芳词空怨路旁人。
知君也解相轻薄,著地能铺锦绣裀。
注:金似(韦庄天仙子)丹青(卢士衡牡丹)休怜(张祜爱妾换马)自有(罗虬比红儿诗)丽质(权德舆薄命篇)芳词(王硕和三乡女子诗)知君(李山甫牡丹)著地(李冶蔷薇花)
古意上 其十四 清 · 黄之隽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香屑集卷十一
倾国倾城胜莫愁,逢花却欲替花羞。
鸾裾凤带行烟重,锦幨银珂触雨游。
图把一春皆占断,大都为水也风流。
归来困顿眠红帐,宿酒犹酣懒卸头。
注:倾国(武元衡赠佳人)逢花(卢纶春日登楼有怀)鸾裾(李贺洛姝真珠)锦幨(于鹄长安游)图把(秦韬玉牡丹)大都(李山甫曲江)归来(花蕊夫人宫词)宿酒(韩偓闺情)
古意下 其四十八 清 · 黄之隽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出处:香屑集卷十三
不趁音声自趁娇,芙蓉帐煖度春宵。
却教鹦鹉呼桃叶,引得黄莺下柳条。
垂手乱翻雕玉佩,背灯初解绣裙腰。
纱窗月影随花过,须把风流暗里消。
注:不趁(元稹舞腰)芙蓉(白居易长恨歌)却教(方干赵崇侍御)引得(胡令能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垂手(李商隐牡丹)背灯(韩偓浣溪纱)纱窗(冯延已菩萨蛮)须把(李山甫)
赋得閒情 其四 清 · 黄之隽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香屑集卷十四
魂消千片玉樽前,冰雪颜桃李年
菱镜也知移艳态,宝钗长欲坠香肩。
柳遮门户横金锁,桐下空阶叠绿钱。
想得佳人微启齿,教纤手侍儿煎。
注:魂消(张泌河传)冰雪(武元衡代佳人赠张郎中)菱镜(刘兼秋夕书怀)宝钗(孙光宪浣溪纱)柳遮(李山甫公子家)桐下(陆龟蒙袭美初冬偶作)想得(韩偓荔支)教(白居易池上逐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