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宋州官吏八关斋会报德记772年5月8日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夫德之所感。
沦骨髓而非深。
诚之所至。
去神明而何远。
唐大历壬子岁
宋州八关斋会者。
此都人士暨文武将吏朝散大夫使持节宋州诸军事宋州刺史侍御史本州团练守捉使赐紫金鱼袋徐向等。
奉为河南节度观察使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师左右仆射省事御史大夫汴州刺史上柱国信都郡王田公顷疾良已之所建也。
公名神功
冀州南宫人
禀元和之粹灵。
膺期运以杰出。
含宏厚下。
正直率先。
起孝而德感生人。
竭忠而精贯白日。
和众必资于宽简。
安人务在于抚柔。
况乎武艺绝伦。
英谋沈秘。
所向而前无强敌。
日新而学有缉熙。
故能殿天子之邦。
苍生之望有日矣。
羯戎搆逆。
公以平卢节将佐右仆射李公忠臣收沧德。
相州
杏园
陈留
许叔冀降而陷焉。
思明惧忠臣图己。
令公南德信随刘从谏收江淮
宋州
欲袭李铣
公斩德信
走从谏。
其众而报焉。
肃宗大悦。
拜公鸿胪卿
再袭敬釭于郓州
中丞
刘展润州
斩平之。
徐州刺史
明年拜淄青节度使
属候希逸自平卢至。
公以州让之。
宋州刺史李岑为贼所围。
副元帅李光弼请公讨平之。
御史大夫
开府
充兖郓节度
破法子营。
又讨敬釭。
釭归顺焉。
史朝义闻之。
下博
范阳自缢死。
广德元年户部尚书
封信都郡王
上幸陕。
公首来扈从。
都知六军兵马。
每食宿。
公皆躬自省视。
上感焉。
方委以政事。
公涕泣固辞而止。
二年拜汴宋节度
兵部
大历二年右仆射
封母清河张氏为赵国夫人
信安郡王袆女为凉国夫人
太夫人慈和勤俭。
睦于亲党。
公性纯孝。
居常不离左右。
阅读书史
或时疾病。
公辄累月不茹薰。
家中礼忏不绝。
仍造崇宏圣二寺。
以祈福祐。
五年兼判左仆射省事
太子太师
公德厚量深。
劳谦重慎。
功既高而心益下。
位弥大而体益恭。
故远无不怀。
迩无不肃。
今夏四月
忽婴热疾。
沈顿累旬。
积善降祥。
勿药遄喜。
鹰犬之玩。
悉皆弃舍。
偫帅焉。
无复弋猎。
四履之内。
咸怀欢欣。
雎阳之人。
踊跃尤甚。
乃咨于州曰。
昔我公之陷贼也。
至敝邑而首诛德信
李岑之见围也。
破其党而克保城池。
是即我公再有大造于敝邑矣。
微我公之救恤。
即皆死于锋镝。
入于煎熬矣。
尚何能保完家室。
嬉戏乡井者乎。
不资斋明。
何以报德。
公悦而从之。
五月八日
首以俸钱三十万设八关大会。
饭千僧于开元伽蓝。
将佐争承。
唯恐居后。
已而州县官吏长史苗藏实等。
设一千五百人为一会。
镇遏团练官健副使孙琳等。
设五百人为一会。
耆寿百姓张列等
设五千人为一会。
法筵等供。
仄塞于郊坰。
赞呗香花。
喧填于昼夜。
其馀乡村聚落。
来往舟车。
闻风而靡督自勤。
耸惠而怵先胥懋者。
又不可胜数矣。
非夫美政淳深。
德风汪濊。
则何以感人若此其至者乎。
某叨接好仁。
饱承馀烈。
睹兹盛美。
益腼求蒙。
若不垂诸将来。
则记事者奚述。
唐故开府仪同三司太尉侍中河南副元帅都督河南淮南淮西荆南山南东道节度行营东都留守上柱国太保临淮武穆王李公神道碑铭764年7月5日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昔宗周之中兴也。
时则有若方叔召虎
总师干肇敏之业。
南威蛮荆。
东截淮浦
以左右宣王
诗人歌之。
列在风雅。
我皇唐之反正也。
时则有若临淮汾阳
秉文武忠义之姿。
廓清河朔
保乂王室。
翼戴三圣。
天下之人。
谓之李郭
异代同德
今古一时。
公讳光弼
京兆万年人也。
曾祖皇左威卫大将军幽州经略军副使府君讳令节
鸿胪卿檀州刺史府君讳重英
云麾将军左领左羽林二军大将军朔方节度副使郡开国公幽州都督司空讳楷洛
皆以英果沈勇。
累叶将边。
憺威棱于幽碣。
公即蓟国公之第四子也。
浑元之正性。
秉宏毅之高躅。
天子纯嘏。
生知礼度。
谟谋炳邃。
默识冲深。
杰出经武之才。
郁为兴王之佐。
故能东征北伐。
厌难康屯。
挺草昧不世之功。
苍生具瞻之望。
社稷威宝。
公之谓欤。
天后万岁中。
大将军燕国公武楷固为国大将
威震北陲。
有女曰今韩国太夫人
才淑冠族。
尝鉴之曰。
尔后必生公侯之子。
因择蓟公配焉。
后果生公
公年六岁。
尝抚鹿而游。
蓟公视而诲之曰。
儿勿更尔。
公振手而起。
遂绝不为童戏。
未冠。
以将门子工于骑射。
能读左氏春秋。
兼该太史公班固之学。
开元中起家左卫左郎将
历丰夏二都督府长史
寻迁别驾
朝散大夫
丁父忧以毁闻。
终丧不入妻室。
太夫人高明整肃。
有慈有
公下气怡声。
承顺而每竭其力。
虽巳官达。
小不如意。
犹加谯让之责。
故能济其勋业。
天宝二年宁朔郡太守
四载加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
仍充朔方行军都虞侯
五载王忠嗣河西节度兵马使
游骑将军
守右领军。
赐紫金鱼袋
仍充赤水军使
八月袭封蓟郡开国公
八载右金吾卫将军
节度副使
以破吐蕃招讨吐谷浑云麾将军左武卫大将军
十一载单于副都护
十三载为安思顺朔方节度兵马使
思顺慕公信义
请为婚姻。
公辞不获免。
遂托疾罢官。
西平王哥舒翰闻而韪之。
奏归京师
遂守道屏居。
杜绝人事。
十四载冬十一月
安禄山范阳
天下驿骚
朝廷旰食。
聿求虓𧯘之将。
爰统鹰扬之师。
明年春正月
起公为银青光禄大夫鸿胪卿云中郡太守
御史中丞持节河东节度支度营田副大使知节度事
仍充大同军使
二月摄御史大夫魏郡太守
河北道采访使
俄除范阳郡大都督府长史
范阳节度使
初公以朔方马步八千人出土门
其月既望
常山郡
前是太守颜杲卿长史袁履谦禄山土门使李钦凑。
擒其心腹高邈何千年。
太原王承业不出救兵。
杲卿履谦史思明所陷。
战士死者跆藉于滹沲之上。
公亲以衣袂拂去其口上沙尘。
因恸哭以祭之。
分遣恤其家属。
城中莫不感激一心。
史思明正围饶阳
驰来拒战。
公屡摧陷之。
诏拜公兼御史大夫
俾今尚书令汾阳王郭公子仪悉朔方之众。
与公合势。
南收赵郡
又败之于沙河
夏六月
战于嘉山
大败之。
斩获万计。
思明露发跣足。
奔于博陵
穷蹙无计。
归节于禄山
禄山大恐。
逆徒几溃。
潼关不守。
肃宗理兵于灵武
尽追朔方之师。
加公太原尹。
公以麾下及景城河间之卒数千人至。
秋八月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史思明既有河北之地。
蔡希德悉众来攻。
累月不剋而退。
公自贼逼城。
于东南角张帐次居止。
竟不省视妻子。
每过府门。
未尝回顾。
是后决遣事务。
信宿方归。
至德二载司徒
冬十二月十五日
肃宗既还京师
策勋换司空兵部尚书
封郑国公
食实封八百户。
公弟光进。
亦以懋功同制封拜。
乾元元年八月侍中
其年冬十月
与九节度安庆绪相州
明年春三月
史思明滏阳
屡绝我粮道
众咸请公简精锐以击之。
交锋竟日。
思明奔北于百里之外。
反旆而归。
烟尘亘天。
诸将皆以为贼军大至。
遂南渡黄河。
公至则无见矣。
乃归于太原
是年夏五月范阳节度使
寻代汾阳王为朔方节度使
秋八月天下兵马副元帅
以数千骑东巡。
兵马使张用济会于氾水
用济独来上谒。
公数其罪而斩之。
因追都知兵马使御史大夫仆固怀恩
怀恩中夜驰赴。
鱼贯而前。
再宿遄至。
秋毫不敢犯。
公趣河而东。
滑州
史思明已过河。
遂迎强旅以至东京
移牒留守及官吏等。
悉皆回避。
公独与麾下趣河阳桥城。
贼先锋巳下倒悬坂。
公至石桥。
秉烛徐行。
一夜方达。
贼望之不敢近。
思明来至城下。
请见公。
公于城上谓之曰。
我三代无葬地。
一身必以死国家之患。
尔为逆虏。
我为王臣。
义不两全。
我若不死于汝手。
汝必死于我手。
将士闻之。
无不激励。
相持凡八月
思明暴露。
不敢入东京
乾元二年冬十月甲申
贼将周贽悉河北之众。
萃于河阳城北。
思明河南之众。
顿于河阳南城之南。
南北夹攻。
表里受敌。
公设奇分锐。
袭其虚而大破贽军。
临阵擒其大将徐璜玉。
杀获略尽。
贽仅以身免。
收军资器械。
不可胜数。
思明心悸气索。
烟火不举者三日
官军大振。
初公以为战者危事。
胜负难必。
每临阵。
尝贮伏突于靴中。
义不受辱。
至是登城。
西向拜舞。
因欷歔不自胜。
三军见之。
无不泪下。
三年春正月太尉中书令
其年改元上元
冬十一月
攻拔怀州
擒其伪节度安太清。
二年春二月
仆固怀恩河阳趋河清。
史思明合战于邙山
属风雨晦冥。
王师不利。
公收合馀军。
屯于垣县
遂引过请罪。
恳让太尉
肃宗不能违之。
二月开府仪同三司中书令河中尹节度使
夏五月十有一日复拜太尉侍中
河南副元帅都知河南淮南淮西山南东荆南五道节度行营事。
出镇临淮
史朝义邙山之捷。
围逼申安等一十三州。
自领精骑。
李岑宋州
公之将吏皆凶惧。
议南保扬州
公谓之曰。
临淮城池卑陋。
不堪镇遏。
不如径赴彭城
俟其东寇。
蹑而追之。
贼可擒也。
遂趋徐州
因召田神功宴慰。
与同寝宿。
宋州之难告。
祖道郊外。
俾先饮以宠之。
分麾下隶于其将乔岫。
仍令兵马使郝庭玉与岫犄角而击之。
贼遂一战而走。
使来告捷。
公已屈指俟报。
俄而吉语至焉。
今上登极。
宝应元年夏五月进封临淮郡王
广德元年秋七月加实封三百户。
通前后凡二千户
赐铁券。
名藏太庙。
仍图画于凌烟阁
冬十一月
上在陕州
以公兼东都留守
制书未下。
久待命于徐州
将赴东都
属疾痢增剧。
公知不起。
使使赍表奉辞。
广德二年秋七月五日已亥。
薨于徐州之官舍。
初将吏等问以后事。
公曰。
吾久在军中。
不得就养。
今为不孝子矣。
夫复何言。
因取已封布绢各三千匹。
钱三千贯。
以分遗将士。
众皆感痛不自胜。
及公云亡。
遂以其布为公制服。
庚申
哀问至上都
上痛悼之。
辍朝三日。
太夫人一恸而绝
终夕方苏。
上使开府鱼朝恩就宅敦谕。
京兆尹第五琦监护丧事。
九月己未
追赠太保
十一月□□太常议行
谥曰武穆
夫人嶭国夫人太原王氏。
暨长子太仆卿义忠
并先公而逝。
次曰太府少卿太仆卿殿中丞汇等。
皆保家克荷。
备闻诗礼。
无忝燕翼过庭之训。
冬十一月廿七日庚申
泣而咨于王母
虔窆公于富平县先茔之东。
礼也。
于戏。
公以吉甫文武之姿。
樊仲将明之德。
王国多难。
偫胡搆纷。
藉朔方偏师之旅。
井陉不测之地。
思明锉锐于恒定。
禄山绝望于江淮
太原而地道设奇。
河阳而云梯罔冀。
破周贽于温沇。
擒太清于覃怀
史朝义叛涣之众于梁宋。
救仆固玚巳危之军于瀛莫。
皆意出事外。
虏坠计中。
天下有□□之□国家无赘旒之患。
此皆公之力也。
公兄遵直遵行。
仕至将军
暨弟光炎。
并不幸早世。
次曰光颜。
特进鸿胪卿
皆以将略。
见称时辈。
季曰光进。
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保御史大夫渭北节度使凉国公
清识表微。
沈谋绝众。
刚亦不吐。
柔而能立。
与公并时仗钺。
分阃□□淩霄翼圣。
既有戴天之功。
华原统师。
独闻禁暴之德。
方当会同正至。
荣曜君亲。
入侍黼帷。
峨二貂乎泰阶之上。
归联䌽服。
顿双节于高堂之下。
斯欢未剧。
遗恨何居。
昔斛律丞相与弟并州
同务烈于北齐
贺拔行台与兄雍州
亦宣力于西魏
咸称义烈。
各懋勋庸。
而风树寂寞。
偏隅隘狭。
比之我族。
事则不侔。
真卿守平原。
困于凶羯。
繄公莅止。
获保馀生。
束带兴居。
空想北平之礼。
操觚论撰。
敢坠中郎之辞。
铭曰。
羯胡猖狂。
俶扰皇纲。
降生临淮
佐我兴王。
惟此临淮
万夫之望。
爰初发迹。
罔或弗臧。
出入忠孝
人伦激昂。
其心铁石。
其行圭璋。
天宝末造。
河朔恇攘
天子命公。
经营朔方。
沙河嘉山
我伐用张。
思明归节。
禄山震惶。
潼关勿帅。
丑虏其亡。
肃宗有命。
大卤于襄。
应变如神。
凶徒靡亢。
介圭入觐。
台座用光。
俾公东征。
北国是皇。
长围邺下
望入河阳
擒斩渠魁。
霆击龙骧。
淮濆镇定。
徐土翱翔。
服田蠖屈。
料玚鹰扬
不有神算。
畴戡暴强。
弟兄同时。
秉钺煌煌。
方期凯旋。
双映旗常。
晨趋法座。
夕庆高堂。
如何不辰。
愆此不祥。
素輀反葬。
白骥跼箱。
箫鼓悲鸣。
羽仪分行。
万乘致祭
千官送丧。
生荣死哀。
身殁名扬
渭水川上。
坛山路旁。
唯馀丰碑。
突兀连冈。
往来必拜。
万古沾裳。
李岑工部员外郎 唐 · 贾至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六
敕。
京兆府兵曹参军李岑
敏而好学。
出言有章。
累登甲乙之科。
尝居匡辅之任。
隽才利器。
在邦必闻。
俾振翮于仙署。
用扬光于列宿。
工部员外郎
西河郡太原张夫人挽歌(一作李岑诗) 唐 · 李峰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引用典故:三徙 鹊印 鱼轩 元凯
鹊印庆仍传,鱼轩宠莫先。
从夫元凯贵,训子孟轲贤。
龙是双归日,鸾非独舞年。
(一作衰)荣今共尽,悽怆杜陵田。
宣州东峰亭各赋一物得古壁苔(同赋:袁傪崔何王纬高傪李岑、苏寓、袁邕郭澹。) 唐 · 刘太真
 押锡韵
苒苒温寒泉,绵绵古危壁。
光含孤翠动,色与暮云寂。
深浅月间,幽人自登历。
唐故四镇北庭行军兼泾原等州节度支度营田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尚书右仆射使持节泾原诸军事泾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国南川郡司空刘公神道碑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九
南川郡讳昌字公明。贞师于安定。十六岁。岁直鹑火夏五月甲子。寝疾病。考终命。制诏襚以司空印绶。而吊祠法赙称焉。于是内子诸孤。宗姻家老。尽诚信于内。从事大吏。伦侯亚旅。展匍匐于外。叶志会事。拂龟露蓍。象数皆得以条陈。纤微必蒙于可报。以冬十月丁酉。返真宅于京师某原。礼也。公之先彭城人楚元王交之后。夔国公宏基之族孙也。大王父全庆。皇汴州别驾。王父达。徐州长史。父庭玉。试太常卿。赠徐州刺史。三代醇静。不跻丰禄。故天爵覆露。发祥于公。公角犀燕颔。魁岸硕大。思谟泉深。盛气扬休。清明以虚受。庄重而强立。禀于端诚之谓义。发于虑宪之谓仁。扬天声之谓武节。修方任之谓文事。再居陪卿。三佐列藩。以宫尹中执法。以骑省丞相冬官宗伯。比践六职。再受钺而一抚封。列王爵而食真赋。终于端右。饰以论道。其初守商邱。援彭城。下濮阳。壁宁陵。释陈围。复梁野。皆急病肆力。威功自著。起沮伤以奋击。化怪骇为休宁。其守不可拔。其功不可遏。投难而智勇俱殖。酣战而奇正合发。兵法曰有必胜之将。书曰存亡在所用。其信然乎。始从河南节度使张介然东讨林胡。杀略居多。次从宋州刺史李岑捍城半岁。剧贼遁去。又从临淮王光弼汧国公勉。每用上效。扬于军锋。洎刘司徒元佐始拥节旄。锡宣武之号。以族属勋力。贾馀勇无前。凡希烈之自宁陵。自。以至于死。皆公之为。贞元三年。以偏师八千承诏护塞。亦既旋旆。俾营甸圻。有尤违者。连斩以徇。天子壮其忠概。未几徵还。沃心前席。飨醴命宥。建行师之节制。自禀新书。分上相之赋舆。留屯便地。明年正月。进律作藩。彤弓元甲。物采备厚。因六郡之气俗。用十连之教理。入觐宣室。请城平凉。屹为巨防。乃拓故地。而又险走集以禦寇。徙邑居以便人。夷硗埆而制井疆。斩荆以列逵市。货力具举。农战交修。边关弃地。宴然富殖。长幼养老。沛然生聚。邻有坠师者济之。弃甲者纳之。凡泾人之所未习者。皆优为之。泾土之所未产者。皆茂遂之。昆夷慑詟。爟火讫息。彼西土轨道。繄吾谋实然。理命不忘于信赏。遗章备见其忠悃。年止于六十五。未极寿宠。皇帝之所以恤然加等。良有以焉。夫人吴国夫人陆氏。柔嘉绸直。妇道明备。长子殿中侍御史颍州刺史均。教忠能仕。不幸蚤夭。嗣子右威卫骑曹参军士泾。悫善有训行。与支子右卫府兵曹参军士傪洎士良及士和等。以德舆尝受面命。类泾人声诗。馨香始终。其传信也熟。将篆乐石。载徵菲词。中郎二碑。窃善颂于无愧。春秋五例。冀终义于后经。铭曰。
亹亹南川,得时经武。
大君有命,式是西土。
西土濯征,众心成城。
寿甲雕戈,泾师以贞。
隼旗鷩冕,泾俗以宁。
肆厥忠力,秉兹义程。
凡在五符,至于白徒。
制为田庐,亦有贾区。
实墉实亩,交赞令图。
嘉生油油,比屋愉愉。
昔誓偏师,士皆致果。
如使臂指,可蹈水火。
孰云危事,决胜在我。
狂猰内讧,恶氛濛濛。
浊河而南,或守或攻。
陈壁既捷,夷门乃通。
时惟南川,实冠偫公。
乃分兵符,乃镂彝器。
服物昭庸,天休滋至。
劳勤心力,宏大功利。
师则,公惟尽瘁。
智气冥冥,发扬昭明。
平水土,上助神灵。
辂葆参差,邱封峥嵘。
立此坚石,于昭厥声。
大唐故太白禅师塔铭 唐 · 胡的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一
禅师法号观宗得姓留氏东阳人也。世积贞隐。元泯不耀。初尊夫人梦吉祥天女引行摩利上宫而娠太白焉。□有善护怀月不薰不腥。肌窕弥泽。藏珠川媚。蕴玉方流。至宝处而殊伦。至人出而体别。异香袭乎襁褓。童颜清于冰雪。文字进诱。偏聪佛经。滋味筵之。但甘盐素。年至十二。恳求出家。如哀者欲泪。不可遏也。昔太子逾迈。宁辞父王。香象顿腾。摆落羁绁。乃登秦望山。礼善惠禅师。求无上法。一见奇秀。如会宿心。旧徙门阶。新我堂室。服勤左右。道务精微。初受楞伽思益等经。便入禅宗性海。然后波澜秘藏。不习而了其功。文字有穷。生知莫际。囊钵衣裓。遐求戒珠。便往南岳。礼制空禅师。稽首论心。演通秘奥。菩提树上。汝得新枝。师子座前。讵量高下。祖师传教南北一十二人。今牛头山中禅师是最后者。远将启慕。研复真言。以心印心。以法證法。法且无别。心宁有差。失大善无。修顿了无。入二际清净。佛何间然。禅师皃出常伦。挺秀八尺。时牛头法众。欲近万人。无碍辨才。□瞻仰彼土。缘尽思归。太白上方。务安静也。不游京国。远名利也。扃不关楗。示无畏也。常有两虎。依卧庵前。低目轻步。驯于家畜。四境之内。不闻暴声。我蕴大慈。力感偫物。诸毒皆善。岂唯兽焉。山虽高深。不能隐其大德。远近礼谒。如川之流。故明州刺史王公术。故明州刺史李公岑。故剑南东川节度行军司马检校户部郎中任公侗。故明州刺史卢公云。前后皆驻骑云根。稽求上法。饥渴无量。虚往实归。每有异香。闻者非一。呜呼。孰谓法梁将坏。般若舟沈。元和四年八月十五夜。跏跌化灭。享龄七十九。僧腊卌九。以其年十月一日。权闭于太白峰南。先意也。州尊邑尹。祭奠交衢。缁素齐道。幢幡翳野。慈云聚而还散。定水咽而更流。猿鸟悲吟。声惨风雨。物感如此。人哀可知。抵元和乙未岁。建层龛迩于多宝佛塔。依法像也。门人□海法常道真明彻见光献元徽清瑗元悟等。皆承师教戒。定慧双修。恐劫火重然。岚风碎岳。请铭大德于无朽。文曰。
如来示灭,教留秘法。
言说非传,清净即合。
火镜阳照,山空响答(其一)(一章)

真乘无相,妙觉无形。
三界上界,前生下生。
月亏魄隐,冰泮流清。
哭之香塔,徒伤有情(其二)(二章)

四代祖纯诚明亮佐理功臣辅国崇禄大夫、行判中枢府事、兼知成均馆事、修文殿提学世子左宾客延城府院君赠谥文康樗轩李公神道碑铭 明 · 李廷龟
四言诗 出处: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三
恭惟我世宗王远抚长驾。延揽群材。修起礼乐。损益章程。以开昌明博大之治。儒学文章之士。于斯为盛。云蒸龙跃。鳞集仰流。以左右鸿猷者。指可多屈。其最著者曰。樗轩李公石亨字伯玉。世传延安之李。来自唐中郎将李茂。以副将从苏定邦平百济。留仕新罗。赐籍于延。是其鼻祖云。至丽朝有讳贤吕。判少府监高祖讳孝信。版图判书。曾祖讳匡。司仆正、赠兵曹判书。祖讳宗茂。工曹典书、赠左赞成。考讳怀林。侍卫司护军、赠左议政。妣春川朴氏。司仆正彦之女。议政天性至孝。朝夕躬扫家庙。丧祭一遵礼制。太宗宠遇极隆。晚无子。祷三角山生公乙未十月。前一日。议政公直禁省。梦坐大石。白龙拆石而出。觉则舍人报生男。名公以此也。状奇伟。骨格异凡。稍长。文思日进。十四。魁。升补入学成均。声名已藉甚。二十六。并魁生员进士及第初试。翌年。连魁三榜。设科以来未尝有也。英庙大喜得人。直拜左正言、知制教。命三馆赐宴阙门外。俄被选赐暇。读书于真宽寺。拜集贤殿副校理。同撰治平要览。以编修事殷。不烦他务。遂升至应教丁卯。重试对策。公又居魁。而同公优等者八人。亲试定魁。御题八骏图任制各体。公始制笺。以天佑作之君。圣人应千龄之运。地用莫如马。神物效一时之能为头联。成谨甫言今场可畏。莫如李某。见而诒曰。君欲效老学究。对俪为工耶。且以马对君。无乃不可。公长者。信其言。舍而制诗。成瞯知之。掠其联为笺。竟占一头。公曰。此膝不屈于人久矣。成曰。我能屈不屈人之膝。一时传为胜谈。超授直提学辛未。议政卒。庐墓三年。服阕。拜直提学甲戌。升通政。仍前职。乙亥。光庙即位。拜佥知兼成均司成。公在集贤凡十四年。始迁他职。丙子。出为全罗监司。瓜满。拜刑曹参议。又出判公州。命升嘉善。治以劝学为先。未及期。化大行。召拜佥知。以修文殿提学。朝京还。上曰。特召李某者。将以大用。何寂寥耶。命拜汉城府尹上将西巡。海西方伯。难其人。特命公往。公翌日登途。整理延銮。区画无欠。上大喜。褒赏甚渥。升秩嘉靖。拜刑曹参判大司宪。先是。台官以言事多获罪。公风裁凛然。甚得论事体。疏劾一大臣贪纵。辞激切。上嗟叹即召见。降御榻命进勺。握公手曰。向使任言责者皆如卿。予岂不从。仍以疏示左右曰。今不得庇护某矣。即允之然公亦不久而辞递。拜京畿观察使户曹参判。升资宪。判汉城府事。兼左宾客。时设号牌。五年不就。特举公总治。悉以委之。俄升崇政。兼八道都体察使。辞朝。又加崇禄。公判京兆七年。上常曰。卿勿嫌久。事成。将以待卿。光庙升遐。以告讣请承袭如京。还加辅国。成庙即位。拜判中枢。命兼知成均馆事。故事主文者。必兼知馆。而时主文者久不释。故特有是除。盖以公文学宿望。常欲以命公者。酬之也。公亦以育才为己任。与二三儒老。轮坐明伦堂。训诲多士。甚有薰陶之效。辛卯。录佐理功。封延城府院君。光庙尝谓公曰。再三勋盟。卿何独不与。必为他日功臣。至是果验。丁酉。卒于第。春秋六十三。成庙悼甚。辍朝减膳。祭及葬俱如礼。谥曰文康。葬龙仁文秀山圃隐先生墓左麓。遗命也。与夫人郑氏同茔。公宽平而严重。端雅而刚正。识见超迈。论议正大。决大事亭疑法。片言傅古义。毅然不可夺。居恒无疾言遽色。未尝以私干人。亦不受人私。虽亲莫敢以惰容近。训子弟常如寒素。子浑。殿讲通经。特命除职。公固辞曰。此儿年少。何敢早干恩泽。安平大君负贵而好儒。闻公名。艳慕之。累遣人求一见。公终不往。亦不受其遗。人以为先见。光庙践祚。公以先朝帷幄。形迹自孤。齮龁者伺公万状。公凝然自持。无几微见于色辞。绝不竞驰而求进。又力求外以远害。在湖南。闻六臣之死。题诗于益东轩曰。虞时二女。秦日大夫松。纵是哀荣异。宁为冷热容。盖寄哀而示志也。有人恶之于上。且请按治。上曰。此特词人咏物。何必深求。终不问。后上向重公。礼遇殊绝。虽格于时。未果显授。而升超日隆。尝于内殿宴公。中殿亲执御衣一袭以赐之。命宫女制三壮元词。歌以侑酒。自是每召饮必歌之。尝谓公曰。五百年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非卿而谁。公曰。臣不敢当。公笔法妙。一时集贤诸公发愿诗。亦以公书为首。公尝撰大学衍义辑略二十一卷。随笺上进。上嘉奖赐鞍马。即命印颁。晚年官閒。诗酒自娱。家在泮水西。溪壑窈窕。葛巾藜杖。啸咏其中。客至留小饮。人望之如神仙。清慎节俭。不治生产业。位极人臣。而斗屋萧然。有屡空之叹。构茅亭数椽于园中。名之曰戒溢。平生饬躬训子弟。皆以是。卒之日。朝野悲。号哭吊赙无不尽。公著述甚多。而散失殆尽。明庙朝命裒辑印颁。仅二卷行于世。噫。文章之选。莫盛朝。而公每举。独冠多士。一时群材。莫敢望焉。倘非公之望实洽于朝壄。乌能若是其卓卓。当乙亥丙子年间。并游诸人。非祸则显。钟簴鼎镬。判于左右。而公独履顺居正。危不诡随。负势者不能屈。工谗者不能间。倘非公之树立如是卓卓。乌能免于及哉。公虽未臻大拜。位望固已显隆矣。而人犹以不尽用为恨。惟其用之不尽也。故其名愈益重。世之望公泰山乔岳。至今妇人孺子。皆能诵之不衰。观于国乘野史。可知已。公之内外诸孙。共一千五百馀人。世继簪缨。蝉联登簉。岂其不尽用者在是耶。不肖孙廷龟。生于公没百年之后。祗奉遗训。忝窃名位。虽典刑邈焉。未及见道德之光辉。先君子常以太史公临绝之语。托于不肖曰。我先祖高名大业。赫赫照人耳目。非子若孙所敢私。惟是墓道不朽之业。予既赍志未遂。汝其勉哉。不肖孤夙夜佩服。耿耿三十年所矣。敢以平昔先君所诏者。诠次如右。盖有略而无溢云。铭曰。
天眷圣王,蔚启昌期,惟岳降灵。
乃魁多士,乃仪于朝,金门岁星。
云龙风虎,千载一时,拔茅汇征。
如彼祥凤,雍雍丽霄,瑞世文明。
黄麻六经,振玉铿金,万窍俱瘖。
黼黻皇王,笙簧礼乐,日虚圣襟。
天地变化,公惟自靖,亨以济艰。
进不离正,贞不绝俗,壁立危班。
虽居散秩,恩遇日渥,士望愈硕。
京兆七年,体察八路,所至手额。
成庙之初,擢长成均,蔚然儒宗。
策名佐治,优游盟府,位联上公
发挥曾书,纂成治鉴,笔下经纶。
名标文苑,功著儒林,泽在斯民。
文秀之山,昔贤所宅,公卜其麓。
芳徽不孤,百世如昨,过者必式。
按:公前配乌川郑氏。县监保之女。圃隐文忠公之孙。后配高灵朴氏。宗庙署丞真言之女。郑氏生一男。曰浑。文科掌令。朴氏生一男一女。男曰浩。进士。女适府使宋汝谐。此公之子若女也。曰大护军寿长、命、福孝长同知顺长、文科佥知敬原阳君边士谦。公之孙行。曰承旨巙、县监嶬、监察㞳、县令𡹘、兵使边明胤郡守边季、司评朴谨等三十四。公之曾孙行。曰郡守廷秀廷华、廷虎、县监麟瑞、麟趾、麟定判书廷龟、佥知廷显、崔泳津、判书边协等八十七。公之四代孙行。曰县令赟、宝、资、右赞成贵、参军赉、察访宾、蕡、县监蒇、汝兴中兴永兴、监察楫、樯、梯、橹、枢、桡、、栏、柍、桦、司谏明汉、修撰昭汉、判尹边应星、兵使边应奎、掌令边应璧、兵使赵谊、赵讱、赵谌承旨孝仲察访金积教官闵后骞、县监崔应斗、府使李廷哲主簿大健、大华、司艺洪霙、郑玄源、朴知警、李运、闵相元、许继忠、郑象海等二百馀。公之五代孙行。曰教官时尹、时曾、时孟、时程、时说、时达、时敏、延阳君时白、时聃、牧使时昉、时亮、时益、时稷、时奭、时陟、时尚、时良、时英、时俊、时艺、时遇、时选、时进、时迪、时、时烨、时燮、时熏、时焕、判书吴允谦正郎吴允谐、察访吴允諴、允诚承旨申应矩、正、李舜民洪汝一边庆胤金庆馀翰林金卨。县令尹吉元承旨张自好、、边屹、崔峻天、金俊男、县监朴峻成、弘宪、佥知赵国信、国哲、国俊佐郎韩必远、必厚、必久、副正边范、永安尉洪柱元、许峋等二百四十馀。公之六代孙行。曰远基、僩、慱、悌、悰、县令恪、恒、憬、恂、憕、悙、㤿、悦、吴达天、具凤瑞等五十。公之七代孙行。此掌令出也。曰郡守宋世宋世良、尹伯龄、公之外孙。曰参赞宋麒寿参判宋麟寿赞成丁应斗。县监成悌元等十三。公之曾孙行。曰大司谏溉、牧使泂、副提学洵、应期、应光庆、监司尹希吉、判书尹自新、郡守尹克任、都事承绪校理金瞻、俞大脩监司丁胤禧参议佑、参判丁胤福尹仁涵等四十一。公之四代孙行。曰右议政申钦监司申鉴正、宋硕祚、孝祚、裕祚、显祚、邦祚、廷祚、熙祚、甲祚、参赞李庆全判决事李愖、参判南以信、李尚信、李惕、监司丁好善、丁好恭、丁好宽、丁好恕、丁好德等一百三十。公之五代孙行。曰参判宋锡庆、权昐、权昕、东阳尉申翊圣、申翊亮、丁彦圭、丁彦璜、南斗瞻、李晋等一百五十。公之六代孙行。此府使出也。曰导壤守。公之孙。曰洪佑卿李岑等八。公之曾孙。曰洪仪、李天鹏、慎泓等八。公之四代孙行。曰李宗诚李克一金重镒等十三。公之五代孙行。曰金克新、慎惟一、慎惟诚等二十五。公之六代孙行。此进士出也。派远而不显者。幼且未冠嫁者。不尽录。
李秀才并序 清 · 吴敬梓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丙辰三月余应博学鸿词科桐城江若度宣城淑伊宁国李岑淼同受知于赵大中丞余以病辞而三君入都 李君试毕卒于都下赋此伤之
扶病驱驰京辇游,依肰名未上瀛洲。
报罗不是人间使,天上应难赋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