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相逢行 汉 · 两汉乐府
乐府云。一曰相逢狭路间行。亦曰长安有狭斜行。乐府解题曰:古词文意与鸡鸣曲同。晋陆机长安狭斜行云。伊洛有歧路。歧路交朱轮。则言世路险狭邪僻。正直之士无所措手足矣。唐李贺有难忘曲。亦出于此。
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不知何年少,夹毂问君家。
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
中庭生桂树,华镫何煌煌。
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五日一来归,道上自生光。
黄金络马头,观者盈道傍。
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
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音声何噰噰,鹤鸣东西厢。
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
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
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玉台作未遽央。匡谬正俗同。《类聚》作调弦未遽央。乐府注云。一作调丝未遽央。○玉台新咏一作相逢狭路间。《乐府诗集》三十四。广《文选》十二。《诗纪》六。《类聚》四十一引车、家、忘、堂、煌、郎、光、傍、鸯、黄、堂、央十二韵。《初学记》十八作古乐府诗。引忘、堂、倡、煌、郎、光、傍七韵。《文选》十四舞鹤赋注作古乐府。引堂、倡二韵。二十二古意酬到长史注引郎、傍二韵。《御览》百七十六作古诗。引堂、煌二韵。)。
与常相公书 唐 · 于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六
相公阁下。自苍生允望。帝载缉熙。大小仲父。四方风动。既绝横议。且无多门。幸甚幸甚。邵复何幸。又当此时之则然。命乃未偶。通塞之分。并在去年。则相公首荐之恩。鄙夫膺受之美。徒拭人目。孰知其心。是以区区子牟。不敢忘阙。而又自惜。昔常陪相公乡里之举。时应神州甲乙之选。其馀驰逸足。挥劲翮。修容峨峨。来以干进者。盖千百数。在公堂预鹿鸣之宴。犹不可得。况会府莺迁之地者乎。相公当时裒然居天下第一。愚实不佞。忝从斯列。六子登科。又厕其数。凡我连茹。世论以荣。皆因依相公。用白粉黛。是乃降神惟岳。有开必先。右掖司言。中均典翰。出入承盼。从容十年。启沃之由。自此而始。则知辅弼之道。在天非人。呜呼。同时之人。零落向尽。彭杨李贺。冥寞何之。今相公宰平天下。而鄙夫拘束边外。独不得一亲颜色。更露腹心。则汉庭于相公何厚哉。是以内省。可知命焉。是以垂头塌翼。不敢思奋。况家事未毕。立锥无地。男可从官。女可许笄。耳顺之年。驰复始满。名位日退。沉痾岁深。君臣之道。天人之际。心虽如丹。谁表赤实。此皆鄙夫与相公今日之事也。岂无他人。在我同志而已。况相公无失其亲。无失其故。二江之上。独立无亲。一麾以还。未之有故。举目生愤。伤如之何。未知相公何以留念。悲赵武之视荫。感伍员之逆施。拳拳之心。欲罢不忍。伏愿体道垂统。加餐保和。乘风云之感会。行宰相之能事。无宝斯位。无爱斯权。无念同升于朝。无念若挞于市。咸有一德。不其盛欤。方将伊皋比崇。管乐论霸。宁展禽三黜无怨。在胡广七登何补。鄙老也。有知美善。不识忌讳。远尘视听。忠告尺书。然非尽言之具。庶咨道意之本。所不尔者。谓之何哉。前汉州司田樊登兄弟。旧游三十载矣。相公席砚。昔与之同。言念抚尘。今也祇召。甚大惠也。因是利往。得无谢焉。邵顿首。
送李长吉之任东井 唐 · 无可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江盘栈转虚,候吏拜行车。
家世维城后,官资宰邑初。
市饶黄犊卖,田蹑白云锄。
万里千山路,何因欲寄书。
讳辩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徵不称在。言在不称徵是也。律曰。不讳嫌名。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邱与蓲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皙。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惟宦者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言语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耶。为不可耶。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耶。
月临花(即林檎花) 中唐 · 元稹
押词韵第十八部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临(一作凌)风飏飏花,透影胧胧月。
巫峡隔波云,姑峰漏霞雪(“姑峰”句:姑峰,姑射山之峰,在山西临汾境内。《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镜匀娇面粉,灯泛高笼缬(高笼缬:古代妇女之高鬟发式。缬,有文彩之丝织物。以花缯束发名缬子髻。)。
夜久清露多,啼珠坠还结(啼珠:比喻露珠。李贺《苏小小墓》:“幽兰露,如啼眼。”)。
拗花 中唐 · 元稹
押真韵
试问酒旗歌板地,今朝谁是拗花人。
按:(见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二)。此两句与李贺《酬答二首》中的一联完全相同。不知谁是原著。
乐府古题序(丁酉) 将进酒(一作李贺诗) 中唐 · 元稹
乐府古题序(案:丁酉。):诗讫于周,离骚讫于楚,是后诗之流为二十四名,赋、颂、铭、赞、文、诔、箴、诗、行、咏、吟、题、怨、叹、章、篇、操、引、谣、讴、歌、曲、词、调,皆诗人六义之馀。而作者之旨,由操而下八名,皆起于郊祭、军宾、吉凶、苦乐之际。在音声者,因声以度词,审调以节唱,句度短长之数,声韵平上之差,莫不由之准度。而又别其在琴瑟者为操引,采民氓者为讴谣,备曲度者,总得谓之歌曲词调,皆斯由乐以定词,非选调以配乐也。由诗而下九名,皆属事而作,虽题号不同,而悉谓之为诗可也。后之审乐者,往往采取其词,度为歌曲,盖选词以配乐,非由乐以定词也。而纂撰者,由诗而下十七名,尽编为乐录、乐府等题,除铙吹、横吹、郊祀、清商等词在乐志者,其馀木兰、仲卿、四愁、七哀之辈,亦未必尽播于管弦明矣。后之文人,达乐者少,不复如是配别,但遇兴纪题,往往兼以句读短长,为歌诗之异。刘补阙之乐府,肇于汉魏。按仲尼学文王操,伯牙作流波、水仙等操,齐犊沐作雉朝飞,卫女作思归引,则不于汉魏而后始,亦以明矣。况自风雅至于乐流,莫非讽兴当时之事,以贻后代之人,沿袭古题,唱和重复,于文或有短长,于义咸为赘剩,尚不如寓意古题。刺美见事,犹有诗人引古以讽之义焉,曹、刘、沈、鲍之徒时得如此,亦复稀少。近代唯诗人杜甫悲陈陶、哀江头、兵车、丽人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无复倚傍。余少时与友人乐天、李公垂辈,谓是为当,遂不复拟赋古题。昨梁州见进士刘猛、李馀,各赋古乐府诗数十首,其中一二十章,咸有新意,余因选而和之。其有虽用古题,全无古义者。若出门行不言离别、将进酒特书列女之类是也,其或颇同古义。全创新词者,则由家止述军输、捉捕词先蝼蚁之类是也。刘李二子方将极意于斯文,因为粗明古今歌诗同异之音焉。
将进酒,将进酒。
酒中有毒酖主父,言之主父伤主母。
母为妾地父妾天,仰天俯地不忍言。
阳(一作佯)为僵踣主父前,主父不知加妾鞭。
旁人知妾为主说,主将泪洗鞭头血。
推(他雷反)椎(一作摧)主母牵下堂,扶妾遣升堂上床。
将进酒,酒中无毒令主寿。
愿主回恩(一作思)归主母,遣妾如此由(一作事)主父。
妾为此事人偶知,自惭不密方自悲。
主今颠倒安置妾,贪天僭地谁不为。
送李胶秀才诗序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五
歌诗之所以为发寤。其旨甚远。夫物情畅乐怨抑之感。吁而散之大空。还会于风云。降于水土。包声于陶埴之器。髣髴之变。尽摇于乐。乐之所感。微则占于音。章则见于词。微于音者。圣人察之。章于词者。贤人畏之。故勤人之君。欲以闻其下。忠主之佐。使以达其上。夫往代之诗乐。皆能沿声谐韵。今徵其文以观之。而其代兴衰可见也。宁近世学者固不变风从律耶。何为其词不闻充陈于管弦乎。今乐府既阙所奏。如有忠言之意。众所仰哉。余故友李贺。善择南北朝乐府故词。其所赋亦多怨郁悽艳之巧。诚以盖古排今。使为词者莫得偶矣。惜乎其终亦不备声弦唱。贺名溢天下。年二十七。官卒奉常。由是后学争跃贺相与缀裁其字句以媒取价。呜呼。贡讽合韵之勤益远矣。胶亦诸王孙。颇专七言词。始来长安。人以为思辙贺。今一不中第。言归故楚江陵下。岂欲以广其情于烟波。顾有撰。余乃敢悉序诗歌之大端。以为别贽。
金铜仙人辞汉歌 中唐 · 李贺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崇义里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引用典故:秋风客 三十六宫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申胡子觱篥歌 中唐 · 李贺
押词韵第十一部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崇义里
申胡子,朔客之苍头也。朔客李氏,本亦世家子,得祀江夏王庙,当年践履失序,遂奉官北郡,自称学长调短调,久未知名。今年四月,吾与对舍于长安崇义里,遂将衣质酒。命予合饮,气热杯兰,因谓吾曰:「李长吉,尔徒能长调,不能作五字歌诗,直强回笔端,与陶谢诗势相远几里。」吾对后请撰〈申胡子觱篥歌〉,以五字断句。歌成,左右人合噪相唱,朔客大喜,擎觞起立,命花娘出幕,裴回拜客。吾问所宜,称善平弄,于是以弊辞配声,与予为寿。
引用典故:五子窗
颜热感君酒,含嚼芦中声。
花娘篸绥妥,休睡芙蓉屏。
谁截太平管,列点排空星。
直贯开花风,天上驱云行。
今夕岁华落,令人惜平生。
心事如波涛,中坐时时惊。
朔客骑白马,剑弝悬兰缨。
俊健如生猱,肯拾蓬中萤。
白门前 中唐 · 李贺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昌谷
白门前,大楼喜,悬虹云,挞龙尾。
剑破匣,舞蛟龙,蚩尤死,鼓龙蓬。
天齐庆,雷堕地,无惊飞,海千里(《四部丛刊》影印金刊本《李贺歌诗编》)。
太常寺奉礼部李贺歌诗集序 唐 · 杜牧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三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
太和五年十月中。半夜时。舍外有疾呼传缄书者。某曰。必有异。亟取火来。及发之。果集贤学士沈公子明书一通。曰吾亡友李贺。元和中义爱甚厚。日夕相与起居饮食。贺且死。尝授我生平所著歌诗。杂为四编。凡若干首。数年来东西南北。良为已失去。今夕醉解。不复得寐。即阅理箧帙。忽得贺诗前所授我者。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夕。一觞一饭。显显焉无有忘弃者。不觉出涕。贺复无家室子弟。得以给养恤问。常恨想其人咏其言止矣。子厚于我。与我为贺集序。尽道其所由来。亦少解我意。某其夕不果以书道其不可。明日就公谢。且曰。世谓贺才绝出于前。让居数日。某深惟公曰公于诗为深妙奇博。且复尽知贺之得失短长。今实叙贺不让。必不能当公意。如何。复就谢。极道所不敢叙贺。公曰。子固若是。是当慢我。某因不敢复辞。勉为贺序。终甚惭。贺唐皇诸孙。字长吉。元和中。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邱垄。不足为其恨怨悲愁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无得有是。贺复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经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补梁庾肩吾宫体谣。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贺生二十七年死矣。世皆曰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贺死后凡十五年。京兆杜某为其序。
效长吉 唐 · 李商隐
押微韵
长长汉殿眉,窄窄楚宫衣。
镜好鸾空舞,帘疏燕误飞。
君王不可问,昨夜约黄归。
李贺小传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始已耳。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謺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雒。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馀四卷而已。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歘下榻叩头。言阿㜷(长吉学语时呼太夫人云)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尝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彩愈此世者。何独番番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四年。位不过奉礼太常中。当世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诗人主客图序 唐末 · 张为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七
若主人门下处其客者。以法度一则也。以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上入室杨乘。入室张祐羊士谔元稹。升堂庐仝顾况沈亚之。及门费冠卿皇甫松殷尧藩施肩吾周元范况元膺徐凝朱可名陈标童翰卿。以孟云卿为高古奥逸主。上入室韦应物。入室李贺杜牧李馀刘猛李涉胡幽正。升堂李观贾驰李宣古曹邺刘驾孟迟。及门陈润韦楚老。以李益为清奇雅正主。上入室苏郁。入室刘畋僧清塞卢休于鹄杨洵美张籍杨巨源杨敬之僧无可姚合。升堂方千马戴任蕃贾岛厉元项斯薛寿。及门僧良乂潘诚于武陵詹雄卫准僧志定喻凫朱庆馀。以孟郊为清奇僻苦主。上入室陈陶周朴。及门刘得仁李溟。以鲍溶为博解宏拔主。上入室李偫玉。入室司马退之张为。以武元衡为瑰奇美丽主。上入室刘禹锡。入室赵嘏长孙佐辅曹唐。升堂卢频陈羽许浑张萧远。及门张陵章孝标雍陶周祚袁不约。
刘枣强碑 唐 · 皮日休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九 创作地点:湖北省襄阳市
歌诗之风。荡来久矣。大抵丧于南朝。坏于陈叔宝。然今之业是者。苟不能求古于建安。即江左矣。苟不能求丽于江左。即南朝矣。或过为艳伤丽病者。即南朝之罪人也。吾唐来有是业者。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直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百岁有是业者。彫金篆玉。牢奇笼怪。百锻为字。千练成句。虽不追躅太白。亦后来之佳作也。有与李贺同时。有刘枣强焉。先生姓刘氏名言。史不详其乡里。所有歌诗千首。其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得比。王武俊之节制镇冀也。先生造之。武俊性雄健。颇好词艺。一见先生。遂见异敬。将署之宾位。先生辞免。武俊善骑射。载先生以贰乘。逞其艺如野。武俊先骑惊双鸭起于蒲稗间。武俊控弦不再发。双鸭联毙于地。武俊欢甚。命先生曰。某之伎如是。先生之词如是。可谓文武之会矣。何不出一言以赞邪。先生由是马上草射鸭歌以示武俊。议者以为祢正平鹦鹉赋之类也。武俊益重先生。由是奏请官先生。诏授枣强县令。先生辞疾不就。世重之曰刘枣强。亦如范莱芜之类焉。故相国陇西公夷简之节度汉南也。少与先生游。且思相见。命列将以襄之髹器千事赂武俊。以请先生。武俊许之。先生由是为汉南相府宾冠。陇西公日与之为笔宴。其献酬之歌诗。大播于当时。陇西公从事或曰。以某下走之才。诚不足污辱重地。刘枣强至重。必以公宾刘于幕吏之上。何抑之如是。公曰。愚非惜幕间一足地不容刘也。然视其状有不足称者。诸公视某与刘分岂有间然哉。反为之惜其寿尔。后不得已问先生所欲为。先生曰。司功椽甚閒。或可承阙。相国由是椽之。虽居官曹。宴见与从事仪埒。后从事又曰。刘枣强纵不容在宾署。承乏于掾曹。诎矣。奚不疏整其秩。相国不得已而表奏焉。诏下之日。先生不恙而卒。相国哀之恸曰。果然止椽曹。然吾爱客。葬之有加等。坟去襄阳郭五里。曰柳子关。后先生数十岁。日休始以鄙文称于襄阳。襄阳邑人刘永。高士也。尝述先生之道业。常咏先生之歌诗。且叹曰。襄之人只知有孟浩然墓。不知有先生墓。恐百岁之后。埋灭而不闻。与荆棘凡骨溷。吾子之文。吾当刊焉。日休曰。存既摭实。录之何愧。呜呼。先生之官卑不称其德。宜加私谥。然枣强之号。世已美矣。故不加焉。是为刘枣强碑。铭曰。
巳夫先生。禄不厚矣。彼苍不诚。位既过于赵壹兮。才又逾于祢衡。既当时之有道兮。非殁世而无名。呜呼。襄阳之西。坟高三尺而不树者。其先生之故茔。
书李贺小传后 唐 · 陆龟蒙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玉溪生传李贺。字长吉。常时旦日出游。从小奚奴。骑駏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暮归足成其文。余为儿时。在溧阳。闻白头书佐言。孟东野贞元中以前秀才家贫受溧阳尉。溧阳昔为平陵县。南五里有投金濑。濑南八里许。道东有故平陵城。周千馀步。基趾坡陁。裁高三四尺。而草木势甚盛。率多大栎。合数十抱。丛筱蒙翳。如坞如洞。地洼下积水沮洳。深处可活鱼鳖辈。大抵幽邃岑寂。气候古澹可喜。除里民樵罩外无入者。东野得之忘归。或比日。或间日。乘驴领小吏。经蓦投金渚一往。至则荫大栎。隐嵓筱。坐于积水之傍。苦吟到日西而还。尔后衮衮去。曹务多弛废。令季操卞急。不佳东野之为。立白上府。请以假尉代东野。分其俸以给之。东野竟以穷去。吾闻淫畋渔者谓之暴天物。天物既不可暴。又可抉擿刻削露其情状乎。使自萌卵至于槁死。不能隐伏。天能不致罚耶。长吉夭。东野穷。玉溪生官不挂朝籍而死。正坐是哉。正坐是哉。
谢徐学士启 晚唐 · 顾云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五
某启。某闻隋珠暗投。路人兴忿。荆玉三献。明主怀疑。非至珍之有颣有瑕。亦明鉴之难逢难遇。况某樵歌俗韵。牛铎凡声。虽委巷末途。时闻中律。而曲卑调下。难感知音。洎儒术中微。时文稍变。原玉之风流渐远。渊云之事业攸归。亦尝怅望危津。潺湲阮路。敛毫兴感。掩卷长嗟。今也河荐绿图。山张翠检。开张网罟。渔猎英髦。周渭商岩。皆辞钓筑。抱关负鼎。尽挂簪裾。必有贤人。出扶圣教。历询时论。实属高才。伏惟学士瑶圃呈祥。尼邱降瑞。名题仙署。足蹑瀛洲。束皙台前。间披碧简。秦王府里。时阅瑶签。徐观动息之踪。已积钧镕之望。某所以携持陋唱。尘玷朱门。骇愕未遑。轩车忽至。俯留荣诲。下奖微才。拜启琅函。跪吟华藻。笙簧满耳。雕焕盈眸。某尝遍阅缣缃。旁徵故实。亦闻先达。时接后来。远则沈隐侯之奖何伯言。才闻发论。近则韩文公之知李长吉。始议及门。未有曲示恩私。显留翰墨。才微往彦。遇倍昔时。仰戴恩荣。巳增铭篆。谨当卷之鼊轴。饰以锦笺。置在书囊。永为家宝。
禅月集后序 唐末至五代 · 僧昙域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二
有唐翰林学士兵部侍郎吴融请为叙。先师长谓吾门人曰。吴公文藻瞻逸。学海渊深。或以揖让周旋□待矣。或以文害辞。或以辞害志。或以诞饰饶借。则殊不解我意也。子可于余所著之末。仰重序之。昙域乃稽颡而言曰。语云。子疾病。子路欲使门人为臣。子曰。欺天乎。昙域小子。何敢叙焉。师曰。子不知皆孔子弟子。记诸善言。以成其书。况吾常酷于兹。心剿形瘵。访奇稽古。慰以大道。眷然皓首。岂为贾其声耶。且吾昔在吴越间。靡所济集。聊欲系志于翰墨。得以乱思。不慭遗老矣。子无辞焉。但当吾意。而言之。然又不可以过之。乐天长吉似之矣。吾若与骚人同时。即知殊不相屈耳。直言之。无相辱也。昙域逊让不暇。力而叙之。
禅月集序 唐末 · 吴融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夫诗之作者。善善则咏颂之。恶恶则风刺之。苟不能本此二者。韵虽甚切。犹土木偶不生于气血。何所尚哉。自风雅之道息。为五言七言诗者。皆率拘以句度属对焉。既有所拘。则演情叙事不尽矣。且歌与诗。其道一也。然诗之所拘悉无之。足得于意。取非常语。语非常意。意又尽则为善矣。国朝为能歌诗者不少。独李太白为称首。盖气骨高举。不失颂咏风刺之道。厥后白乐天为讽谏五十篇。亦一时之奇逸极言。昔张为作诗图五层。以白氏为广大教化主。不错矣。至于李长吉以降。皆以刻削峭拔飞动文彩为第一流。而下笔不在洞房蛾眉神仙诡怪之间。则掷之不顾。迩来相敩学者。靡漫浸淫。困不知变。呜呼。亦风俗使然。君子萌一心。发一言。亦当有益于事。矧极思属词。得不动关于教化。沙门贯休。本江南人。幼得苦空理。落发于东阳金华山。机神颖秀。止于荆门龙兴寺。余谪官南行。因造其室。每谈论未尝不了于理性。自是而往。日入忘归。邈然浩然。使我不知放逐之感。此外商搉二雅。酬唱循环。越三日不得往来。恨疏矣。如此者凡期有半。上人之作。多以理胜。复能创新意。其语往往得景物于混茫之际。然其旨归。必合于道。太白乐天既殁。可嗣其美者。非上人而谁。丙辰岁。余蒙恩诏归。与上人别。袖出歌诗草本一。曰西岳集。以为尽矣。窃虑将来作者。或未深知。故题于卷之首。时己未岁嘉平月之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