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王无竞” 相关资源
诗文库
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705年 初唐 · 宋之问
 创作地点:广东省肇庆市端州驿
逐臣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每相见。
岂意南中岐路多,千山万水(一作千里万里)分乡县。
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
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
东莱王学士无竞699年 唐初 · 陈子昂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
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
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
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已矣将何道,无令白首(一作发)新。
荆玉686年4月 唐初 · 陈子昂
 押真韵 创作地点:甘肃省张掖市弱水
丙戌岁,余从左补阙乔公北征,夏四月军幕次于张掖河(军幕舍于张掖河),河川草木,无他异者,惟有仙人杖,往往丛生。幽朔地寒,与中国稍异。予家世好服食,昔常饵之,乃此役也,而息意兹味。戍人有荐嘉蔬者,此物存焉。余倏尔而笑曰(余冁尔而笑曰):「始者与此君别,不图至是而见之,岂非神明嘉惠,将欲扶吾寿也。」因为乔公昌言其能,实东莱仲烈亦同旅舍,闻而大喜,甘心食之。已旬有五日矣,适有行人,自谓能知药者,谓乔公曰:「此白棘也。」公何谬哉!仲烈愕然而疑,亦曰:「吾怪其味甘(吾怪其味甜),今果如此。」乔公信是言,乃讥予,做《采玉篇》,谓宋人不识玉而宝王民石也。予心知必是,犹以独见之故,被夺于众人,乃喟然而叹曰:「嗟乎!人之大明者目也,心之至信者口也。夫目照五色,口分五味,玄黄甘苦,亦可断而不惑矣(亦何断而不惑矣),而路傍一议,二子增疑,况君臣之际,朋友之间乎?自是而观,则万物之情可见也。」感采玉咏,而做《观玉篇》以答之,并示仲烈,讥其失真也。
引用典故:三刖
鸱夷双白玉,此玉有缁磷。
悬之千金价,举世莫知真。
丹青非异色,轻重有殊伦。
勿信玉工(一作勿信工言子),徒悲荆国
度峡口山赠乔补阙知之王二无竞686年 唐初 · 陈子昂
 押职韵 创作地点: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峡口山
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
丛石何(一作相)纷糺,(一作小)复翕赩。
远望多众容,逼(一作迫)之无异色。
崔崒乍孤断,逶迤屡回直。
信关胡马冲,亦距汉边塞。
岂依河山险,将顺休明德。
物壮诚有衰,势雄(一作高)良易极。
逦迤忽而尽,泱漭平不息。
之子黄金躯,如何此荒域。
云台盛多士,待君丹墀侧。
马参军相遇醉歌698年10月 唐初 · 陈子昂
 创作地点: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
吾无用久矣,进不能以义补国,退不能以道隐身。天子哀衿,居于侍省,且欲以为伍,麋鹿同曹,轩裳钟鼎,如梦中也。南荣曝背,北林设罝,有客叩门,云吾道存,孺子孺子,黄中通理时玄冬遇夜,微月在天,白云半山,志逸海上,酒既醉,琴方清,陶然玄畅,浩尔太素,则欲狎青鸟,寄丹丘矣。日月云迈,蟋蟀谓何,夫诗可以比兴也,不言曷者。时醉书散洒,乃昏见台令,如此有蜀云气也。毕大拾遗陆六侍御崔议司崔兵曹、鲜于晋、崔湎子、怀一道人当知吾此评是实录也,若东莱仲烈见之,必以为真醉,歌曰。
独幽默以三月兮,深林潜居。
时岁忽兮,孤愤遐吟。
谁知我心,孺子孺子,其可与理分。
孔补阙集序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五
会稽孔季翊。
字季和
识真之士也。
弱冠制举。
校书郎
转国子主簿
年三十一。
卒于左补阙
祖绍安。
中书舍人
考桢。
绛州刺史
季和清规素业。
有奕代之训。
依仁游艺。
其圣者之后。
永昌之始。
接迹书坊。
广汉陈子昂
钜鹿魏知古
高阳许望。
信都杜澄。
昌乐谷倚
广陵马怀素
东莱王无竞
河南元希声
临淄李伯鱼
谯国桓彦范
佥谓季和神清韵远。
析理探微。
卫叔宝之比也。
呜呼。
人斯云亡。
世阅多故。
十年之外。
零落将尽。
而后来者皆首华金。
步鸣玉。
负玺丹地。
挥毫紫宸
何尝不拜职之日。
叹在刘王乔
临坛之时。
恨无谢益寿者矣。
顷见许州之子。
风裁可观。
潘子之门有尼。
夏侯之学传建。
集作者五卷以示子。
称从弟四人。
良器
相如之遗草。
公业之不亡。
因叙曩意。
存之篇首云尔。
陈子昂别传 初唐 · 卢藏用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八
陈子昂字伯玉
梓州射洪县人也。
本居颍川
四世祖方庆
得墨翟秘书
隐于武东山
子孙因家焉。
世为豪族。
元敬
瑰伟倜傥。
年二十。
以豪侠闻。
属乡人阻饥。
朝散万钟之而不求报。
于是远近归之。
若龟鱼之赴渊也。
明经擢第。
文林郎
因究览坟籍。
居家园以求其志。
饵地骨鍊云膏四十馀年。
嗣子子昂
奇杰过人。
姿状岳立。
始以豪家子驰侠使气。
至年十七八未知书。
尝从博徒入乡学。
慨然立志。
因谢绝门客。
专精坟典。
数年之閒。
经史百家。
罔不该览。
尤善属文。
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
初为诗。
幽人王适见而惊曰。
此子必为文宗矣。
年二十一。
始东入咸京。
游大学
历抵偫公。
都邑靡然属目矣。
由是为远近所籍甚。
进士对策高第。
唐高宗大帝崩于洛阳宫。
灵驾将西归。
子昂乃献书阙下。
时皇上以太后居摄。
览其书而壮之。
召见问状。
子昂貌寝寡援。
然言王霸大略。
君臣之际。
甚慷慨焉。
上壮其言而未深知也。
乃敕曰。
梓州陈子昂
地籍英灵。
文称伟曜。
麟台正字
时洛中传写其书。
市肆闾巷。
吟讽相属。
乃至转相货鬻。
飞驰远迩。
秩满。
随常牒补右卫冑曹。
上数召见。
问政事。
言多切直。
书奏
辄罢之。
以继母忧解官。
服阕。
右拾遗
子昂晚爱之言。
尤耽味易象。
往往精诣。
在职默然不乐。
私有挂冠之意。
契丹营州叛。
建安郡王攸宜亲总戎律。
台阁英妙。
皆署在军麾。
特敕子昂参谋帷幕。
军次渔阳
前军王孝杰等相次陷没。
三军震慑。
子昂进谏曰。
主上应天顺人。
百蛮向化。
契丹小丑。
敢谋乱常。
天意将空东北之隅以资中国也。
大王以元老懿亲。
威略迈世。
受律庙堂。
吊人问罪。
具精甲百万。
以临蓟门
海陵之仓。
陇山之马。
积南方之甲。
西山
倾天下以事一隅。
此犹举太山而压卵。
建瓴破竹之势也。
然而张元遇王孝杰等不谨师律。
授首虏庭。
由此长寇威而殆战士。
夫寇威长则难以争锋。
战士殆则无以制变。
今败军之后。
天下侧耳草野。
倾听国政。
大王冲谦退让。
法度不申。
每事同前。
何以统众。
如儿戏
如儿戏
岂徒为贼所轻。
亦生天下奸之心。
圣人威制六合。
故用声尔。
非能家至户到。
然后可服。
兵贵先声
今发半天下之兵以属王。
安危成败。
在百日之内。
何可轻以为寻常。
大王若听愚计。
即可行。
若不听。
必无功矣。
须期成功报国。
可欲送身误国耶。
伏乞审听。
请尽至忠之言。
凡军须先比量智愚众寡勇怯强弱。
部校将帅士卒之势。
然后可合战求利。
以长攻短。
今皆同前不量力。
又不练。
暗驱乌合败后怯兵。
欲讨贼。
何由取胜。
仆一愚夫。
犹言不可。
况奸贼胜气十倍。
未可当也。
且统众禦奸。
须有法制。
亲信若单独一身。
朱亥金锤有窃发之势。
不可不畏。
人有负琬玉之宝行于途。
必被劫贼。
何者。
为宝重人爱之。
大王位重。
又总半天下兵。
岂直琬玉而已。
天下利器。
不可一失。
一失即后有圣智之力。
难为功也。
故愿大王于此决策。
非小让儿戏可了。
若此不用忠言。
则至时机已失。
机与时一失。
不可再得。
大王熟察。
大王诚能听愚计。
乞分麾下万人。
以为前驱。
则王之功可立也。
建安方求斗士。
子昂素是书生。
谢而不纳。
子昂体弱多疾。
感激忠义
尝欲奋身以荅国士。
自以官在近侍。
又参预军谋。
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
他日。
又进谏。
言甚切至。
建安谢绝之。
乃署以军曹
子昂知不合。
因钳默下列。
但兼掌书记而已。
因登蓟北楼
感昔乐生燕昭之事。
赋诗数首。
乃泫然流涕而歌曰。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时人莫之知也。
及军罢。
以父老表乞罢职归侍。
天子优之。
听带官取急而归。
遂于射洪西山构茅宇数十閒。
种树采药以为养。
尝恨国史芜杂
乃自汉孝武之后。
以迄于唐。
为后史记。
纲纪粗立。
笔削未终。
文林府君忧。
其书中废。
子昂性至孝。
哀号柴毁。
气息不逮。
属本县令段。
贪暴残忍。
闻其家有财。
乃附会文法。
将欲害之。
子昂荒惧。
使家人纳钱二十万。
而意未塞。
数舆曳就吏。
子昂素羸疾。
又哀毁。
杖不能起。
外迫苛政。
自度气力恐不能全。
因命自筮。
卦成。
仰而号曰。
天命不佑。
吾其死矣。
于是遂绝。
年四十二。
子昂有天下大名而不以矜人。
刚断强毅而未尝忤物。
好施轻财而不求报。
性不饮酒。
至于契情会理。
兀然而醉。
工为文而不好作。
其立言措意。
在王霸大略而已。
时人不之知也。
尤重交友之分。
意气一合。
虽白刃不可夺也。
友人赵贞固凤阁舍人陆馀庆殿中侍御史毕构监察御史王无竞亳州长史房融右史崔泰之处士太原郭袭徵道人史怀一皆笃岁寒之交。
藏用游最久。
饱于其论。
故其事可得而述也。
其文章散落。
多得之于人口。
今所存者十卷。
尝著江上丈人论。
将磅礡机化。
而与造物者游。
遭家难。
亡之荆州
仓曹槐里马择曰。
择昔从父友王适陈君
欣然忘我幼龄矣。
榆关之役。
君筹其谋。
戎安累年。
不接晤语。
圣历初
君归宁旧山。
有挂冠之志。
予怀役南游。
遘兹欢甚。
幽林清泉。
醉歌弦咏。
周览所记。
倏遍岷峨
予旋未几。
陈君将化。
悲夫。
言绝道冥。
杳然若丧之。
延陵心许。
而彼已亡。
天丧斯文
我恨何及。
君故人范阳卢藏用
集其遗文为序传。
识者称其实录。
呜呼陈君
为不亡矣。
遂为赞曰。
岷山导江
回薄万里。
浩瀚鸿溶。
东注沧海。
灵光氛氲。
上薄紫云。
其瑰宝所育。
则生异人。
于戏。
才可兼济。
屈而不伸。
行通神明。
困于庸竖。
子曰道之将丧也。
命矣夫。
巫山神女(《云溪友议》:“白居易忠州刺史,自峡沿流赴郡。时秭归县繁知一居易将过巫山,先于神女祠粉壁大书此诗。居易睹之,怅然,邀知一至。曰:‘历山刘郎中禹锡,三年理白帝,欲作一诗于此,怯而不为。罢郡经过,悉去诗板千馀首,但留沈佺期王无竞皇甫冉李端四章而已。此四章古今绝唱,人造次不合为之。’与知一同济,卒不赋诗。”) 唐 · 繁知一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引用典故:高唐神女
忠州刺史今才子,行到巫山必有诗。
为报高唐神女道,速排云雨候清词。
右千牛卫将军子不矜墓记元祐九年二月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六四、《范太史集》卷五四
右千牛卫将军士纮长子不矜,赠安化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高密郡宗达之曾孙,赠保宁军节度观察留后东阳郡公仲烈之孙。
崇仁县君高氏。
元丰二年六月丙午生,元祐五年七月己丑卒,年十二。
九年二月己酉,葬河南府永安县
谨记。
右武卫大将军昌州刺史第五子墓记元祐九年二月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六五、《范太史集》卷五四
右武卫大将军昌州刺史士岌第五子,赠安化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高密郡宗达之曾孙,赠保宁军节度观察留后东阳郡公仲烈之孙。
寿安县李氏。
元祐四年四月癸丑生,五年二月己未卒,始二岁。
九年二月己酉,葬河南永安县
谨记。
凤口寺 南宋 · 释绍嵩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古柏间松篁,山光接水光。
园林春婉娩,云水日相佯。
苒苒花明岸,稍稍过墙。
冥搜得诗窟,台馆晓苍苍郑谷邵康节宝昙巽中温飞卿晓莹李郢王无竞
九日直南书房说岩梦敦澹人诸公限韵二首 其一 清 · 叶方蔼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出处:读书斋偶存稿卷一
禁里秋光似水澄,校书终日对良朋。
恩深共拥三重席戴凭与诸儒论经夺席数十重帝厚遇坐为设三重席),寒近先思半臂绫宋子景修史天寒著紫绫半臂)
暮齿自羞识路马(予齿最衰而无知故以自况),俊才真羡得霜鹰苏味道王无竞同直苏才俊目为九月得霜鹰举以况诸公)
相看诗兴谁偏健,尽让蝥弧及早登(诸公诗皆就予独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