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贬萧执圭卢季恂崔憬等诏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八
先王制法度。立师长
将以为理也。夫刺史者。
受方岳之寄。为吏人之表。
以宣法则。以树风教。
故得人则河润九里。京师蒙其福。
非材则虐流百城。黎庶受其害。
所以汉宣云。与我共理者。
其惟良二千石欤。中大夫前守岚州刺史萧执圭通议大夫前守复州刺史卢季恂中散大夫前守银州刺史崔憬等。
各藉阶资。谬居藩牧。
不率法度。情匪在公。
凭此尸素。黩其货贿。
岂有奉条察之委。居道化之先。
颛利无厌。贪以败类。
固上行而下效。岂澄源以正本。
有腼面目。实亏风宪
虽罪无所漏。巳置刑章。
而情颇难容。宜从远谪。
执圭宜除名。配隶营府。
差使所在驰驿领送至彼。不得东西。
季恂可恩州司马施州司马
员外置同正员。即发遣赴任。
仍颁于郡国。以励在官。
湖州杼山皎然 唐 · 僧福琳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九
释皎然
名昼
姓谢氏
长城人
康乐侯十世孙也。
幼负异才。
性与道合。
初脱羁绊。
渐加削染。
登戒于灵隐戒坛
守直律师边听毗尼道。
特所留心。
于篇什中。
吟咏情性。
所谓造其微矣。
文章俊丽。
当时号为释门伟器哉
后博访名山法席。
罕不登听者。
其兼攻并进。
子史经书。
各臻其极。
凡所游历。
京师则公相敦重。
诸郡则邦伯所钦。
莫非始以诗句牵劝。
令入佛智。
行化之意。
本在乎兹。
及中年谒诸禅祖。
了心地法门。
武邱元浩会稽灵澈为道交。
故时谚曰。
霅之
能清秀。
贞元初
居于东溪草堂
欲屏息诗道。
非禅者之意。
而自悔之曰。
借使有宣尼之博识。
胥臣之多闻。
终朝目前。
矜道侈义。
适足以扰我真性。
岂若孤松片云。
禅座相对。
无言而道合。
至静而性同哉。
吾将入杼峰
与松云为偶。
所著诗式及诸文笔。
并寝而不纪。
因顾笔砚曰。
我疲尔役。
尔困我愚。
数十年间。
了无所得。
况汝是外物。
何累于人哉。
住既无心。
去亦无我。
将放汝各归本性。
使物自物。
不关于予。
岂不乐乎。
遂命弟子黜焉。
至五年五月
会前御史中丞李洪河北负谴。
再移为湖守。
初相见。
未交一言。
恍若神合。
素知公精于佛理。
因请益焉。
先问宗源。
次及心印。
公笑而后答。
他日言及诗式。
具陈以宿昔之志。
公曰不然。
因命门人检出草本。
一览而叹曰。
早年会见沈约品藻慧休翰林庾信诗箴。
三子所论。
殊不及此。
奈何学小乘见。
以宿志为辞耶。
遂举邑中词人吴季德
常侍均之后。
其文有家风。
予器而重之。
陆鸿渐为莫逆之交。
相国于公頔颜鲁公真卿命裨赞韵海二十馀卷。
好为五杂俎篇。
用意奇险。
实不忝江南谢之远裔矣。
清净其志。
高迈其心。
浮名薄利。
所不能啖。
唯事林峦。
道者游。
故终身无惰色。
又兴冥斋。
盖循燋面然故事。
施鬼神食也。
旧居州兴国寺。
起意自捐衣囊施之。
尝有军吏沈钊。
德清人也。
从州出。
乘马到骆驼桥
月色皎如。
见数人盛饰衣冠。
钊怪问之。
如何到此。
曰。
东兴国寺然公修冥斋。
在此伺耳。
钊翌日往覆。
果是鬼物矣。
又长城赳胥钱沛行役。
泊舟吕山南。
见数十百人行。
并提食器。
负束帛。
怡然语笑而过。
问其故。
云赴然师斋来。
颜鲁公为刺郡。
早事交游。
而加崇重焉。
以贞元年终山寺。
有集十卷。
于頔序集。
贞元八年正月
敕写其文集入于秘阁
天下荣之。
观其文也。
亹亹而不厌。
合律乎清壮。
亦一代伟才焉。
昼生常与韦应物卢幼平吴季德李𦹛皇甫曾梁肃崔子向薛逢吕渭杨逵
或簪组。
或布衣。
与之交结。
必高吟乐道。
道其同者。
则然始定交哉。
故著儒释交游传。
及内典类聚。
共四十卷。
号呶子十卷
时贵流布。
元和四年
太守范传正会稽释灵澈同过旧院。
影堂伤悼弥久。
遗题曰。
道安已返无何乡
慧远来过旧草堂。
余亦当时及门者。
共吟佳句一焚香。
其遗德后贤所慕者。
相继有焉。
润州鹤林寺径山大师碑铭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
道行无迹。
妙极无象
谓体性空而本源清净。
谓诸见灭而觉照圆明。
天人师
示第一义。
师无可说之法。
义为不二之门。
其定也。
风轮驻机。
其慧也。
日宫开照。
其用也。
春泉利物。
三者备体。
谁后谁先。
入无量而不动。
开法华而涌出。
湛兮以有无观听而莫测。
寥焉以远近思维而不穷。
智德皆空。
为真实际。
大悲恒寂。
遍抚偫迷。
月入百川之中。
佛匝千花之上。
修而證者。
元同妙有。
应而起者。
旁作化身。
先大师适来此土。
化身欤。
适去他方。
补处欤。
不可得而知也。
自如来现灭。
四魔横恣。
人天无怙。
寄命崩崖。
胜大敌者。
那罗延身。
销大毒者。
伽陀妙药。
拔陷扶坠。
生大师
大师延陵马氏。
讳元素
字道清
崇高绍兴于法位。
冑绪不系于人间。
慈母方娠。
厌患荤肉。
长至之日
诞弥仁尊。
有异祥。
乳育安静。
既龀
稽首父母。
求归法门。
即日获请。
出依精舍。
如意年中薙度。
江宁长寿寺
既进具已。
戒光还照。
定水澄源
鹅王之不受泥尘。
香象之顿除羁锁。
未之比也。
身长七尺。
体无凡骨。
眉毛际脸。
口若方丹。
目不顾盻。
声侔扣王。
入南牛头山威大师
撞钟大鸣。
入海同味。
迦叶以头陀第一。
大师斗薮尘劳。
闻一知十。
未尝请益。
观法无本。
观心不生。
喻金刚之最坚。
比狮子之无畏。
圆月照海。
高深尽明。
慧风吹云。
宇宙皆净。
威大师摩顶谓曰。
东南正法。
待汝兴行。
命于别位。
开导来学。
于是驺虞驯扰。
表仁之至也。
众禽献果。
明化之均也。
接足右绕。
百千人俱。
大师悉以菩萨呼之。
教习大乘。
戒妄调伏。
自性还源。
无渐而可随。
无顿而可入。
摩尼照物。
一切如之。
吾常默默。
无法可说。
或有信愿双极。
恳求心要。
于我渴仰。
施汝醍醐。
问禅定耶吾无修。
问智慧耶吾无得。
道惟心證。
不在言通。
怀帝释轮。
终为世论。
自净而已。
无求色声。
既悟者小无微尘。
大无三界。
当悟者内珠虽隐。
犹作来因。
药草万殊。
根茎等润。
貌和言寡。
饥至饱归。
或有闻尊称而迁善。
现色身而独得。
我无示念(一作尔念)
道溥慈圆。
食不问咸酸。
口不言寒暑。
身同池水。
饱蚊蚋之饥渴。
道离人我。
顺众生之往来。
贵贱怨亲。
法平等。
故馈甘味而不辞。
同于糗糒。
奉上服而不拒。
齐于弊褐。
俾夫家有道侣。
府无争人。
开元中
本寺僧法密请至京口
润州刺史韦铣洒扫鹤林。
斯焉供养。
有屠者恣刃。
积骸如山。
闻大师尊名。
来仰真范。
忽自感悟。
忏伏求哀。
大师受之。
又白言。
和尚大悲
当应我供。
大师衲衣跏趺。
未尝出户。
公侯稽首。
不为动摇。
至是如其恳求。
忻然降诣。
夫盗隐其罪。
虎慈其子。
仁与不仁。
皆同佛性。
无生无灭。
无去无来。
今浊流一澄。
清水立现。
诸佛所度。
我亦度之。
天宝中
扬州僧希元密请至广陵
便风驰帆。
白光引棹。
楚人相庆。
佛日度江。
齐鲁倾都来会。
津塞途盈。
人无立位。
解衣投施。
积若邱陵。
皆委于所在。
行无住舍。
礼部尚书李澄时为杨州
齐心跪谒。
为众唱首。
望慈月者。
谁不清凉。
传百亿明灯。
照四维上下。
尘沙之数。
皆超佛乘。
二州以贪法之心。
移牒踰月。
均吾喜舍。
成尔坚牢。
无非道场。
还至本处。
天宝十一载十一月十一日
中夜坐灭。
呜呼。
菩提位中六十一
父母之生八十五年。
赴哀位者。
可思量否。
至有浮江而奠。
望寺而哭。
十里花雨
四天香云。
幢幡盖网。
光蔽日月。
其月二十一日
四众等号捧金身。
建塔于黄鹤山西原。
像法也。
州伯邑宰
执丧师之礼。
率众申哀。
江湖震悼。
曩于寺内移居。
高松互偃。
涅槃之夕。
椅桐双枯。
虎狼哀号。
声破山谷。
人祗惨恸。
天地晦冥。
及发引登原。
风雨如扫。
慈乌覆野。
灵鹤徊翔。
有情无情。
德至皆感。
达摩祖师传法。
三世至信大师
门人达者曰融大师
牛头山
得自然智慧。
信大师就而證之。
且曰。
七佛教戒。
诸三昧门。
语有差别。
义无差别。
偫生根器
各各不同。
唯最上乘。
摄而归一。
凉风既至。
百实皆成。
汝能总持。
吾亦随喜。
由是无上觉路。
分为此宗。
融大师讲法则金莲敷。
顿锡而灵泉满溢。
东夷西域
得神足者。
赴会听焉。
岩大师
方大师
方授持大师
持授威大师
凡七世矣。
真乘妙缘。
灵祥嘉应。
佥具传录。
布于人世。
门人法镜
吴中上首是也。
门人法钦
径山长老是也。
观音普门。
文殊佛性。
惟二菩萨。
重光道源。
门人法励法海。
亲奉微言。
感延霜露。
崇龛座。
开构轩楹。
时惟海公。
求报师训。
庐孔氏之墓。
起净明之塔。
世异人同。
泫然长慕。
僧慧端等。
荫旃檀树。
皆得身香。
菩萨戒弟子故吏部侍郎齐浣
刑部尚书张均
江东采访使润州刺史刘日正。
广州都督梁升卿
采访使润州刺史徐峤
采访使常州刺史刘同升
润州刺史韦昭理。
给事中韩延赏。
御史中丞李丹
泾阳县令万齐融
礼部员外郎崔令钦
道流人望。
莫盛于此。
弟子尝闻道于径山
乐正子春之于夫子也。
洗心瞻仰。
天汉弥高。
镜公门人悟甚深者大理评事杨诣。
过去圣贤诸功德。
藏志之所至。
无不闻知。
鲁史从告。
况乎传信。
其文曰。
浊金清镜。
在尔销鍊。
磨之莹之。
功至乃现。
膏溃炷然。
光明外遍。
阳升律应。
草木皆变。
启迪瘖瞽。
惟吾大师
息言成教。
舍法兴悲。
辰极不动。
风波自移。
境因心寂。
道与人随。
杳然元默。
湛入无为。
性本非垢。
云何净除。
身心宴寂。
大拯沦胥。
内光无尽。
万境同如。
甘露正味。
琉璃妙器。
遍施大千。
无同无异。
度未度者。
化周缘备。
道树忽枯。
涅槃时至。
我无生灭。
随世因缘。
吉祥殿上。
应化诸天。
寂寂灵塔
滔滔逝川。
恒沙劫坏。
智月常圆。
杨绾礼部侍郎 唐 · 贾至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六
门下。鲸鲵初悬。
理化未洽。思敦驰骛之俗。
必宏廉退之风。太常少卿兼修国史杨绾
质禀天和。才优大雅。
理能自畅。学不为人。
自委身于周行。孤立于中道。
喜愠莫形于颜色。外物无得而亲疏。
声问日高。志致弥远。
固足以抑扬雅俗。宏奖素风。
宜贰职于南宫。仍属词于东观
俾难进之夫增气。干仕之子知惭。
斲雕澄源。朕志斯在。
可守礼部侍郎。仍修国史
馀如故。施行。
山居(一作归)灵澈上人 唐 · 皎然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看茗归。
乍削柳枝聊代札,时窥云影学裁衣。
身闲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
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无(一作忘)机。
宿法华寺灵澈上人 唐 · 皎然
七言绝句 押青韵
至道无机但(一作心与空林共)杳冥,孤灯寒竹自青(一作荧)荧。
不知何处小乘客,一夜风来(一作前)闻诵经。
妙喜寺高房期灵澈上人不至重招之一首 唐 · 皎然
 押词韵第十七部
晨起峰顶心,怀人望空碧。
扫雪开寺门,洒水净僧席。
言笑形外阻,风仪想中觌。
驰心惊叶动,倾耳闻泉滴。
岂虑咆虎逢,乍疑崩湍隔。
前期或不顾,知尔隳常格。
如今谁山下(一作下山),秋霖步淅沥。
吾亦聊自得,行禅轻策。
松声畅幽情,山意导遐迹。
举目无世人,题诗足奇石。
贫山何所有,特此邀来客。
灵澈上人何山寺七贤石 唐 · 皎然
 押支韵
七石配七贤,隐僧山上移。
石性殊磊落,君子又高奇。
跂禅服宜坏,坐客冠可隳。
夜倚月树影,昼倾风竹枝
集质患追琢,表顽用磷缁。
佚火玉亦害,块然长在兹。
兵后西日溪行 唐 · 皎然
沈羲仙记》:「铜岘地肺,可以逃水。」又《圣桃源记》:「天地改,花源在。」即此地也。此一章,灵澈上人可以志之。
引用典故:不知有汉
一从清气上为天,仙叟何年见乾海
黄河几度浊复清,此水如今未曾改。
西寻仙人渚,误入桃花穴。
风吹花片使我迷,时时问山惊踏雪。
石梁丹灶意更奇石梁、丹灶、铜岘、仙人渚,灵迹有四所),春草不生多故辙。
我来隐道非隐身,如今世上无风尘。
路是武陵路,人非秦代人。
饭松得高侣濯足偶清津。
数片昔贤磐石在,几回并坐戴纶巾。
权从事德舆 唐 · 僧清昼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七
权三从事足下。传吏至。
辱书。谬蒙发扬。
殊增悚恧。观其立言典丽。
文明意精。实耳目所未接也。
幸甚幸甚。贫道隳名之人。
万虑都尽。强留诗道。
以乐性情。盖繇瞥起馀尘未泯。
岂有健羡于其间哉。初贫道闻足下盛名。
未睹制述。因问越僧灵澈□古豆卢次方。
佥曰杨马之流。贫道以二子之言。
心期足下。日已久矣。
但未识长卿子云之面。所恨耳。
先辈作者故李员外遐叔。故皇甫补阙茂正。
严秘书正文。故房吴县元警。
阎评事士和。故朱拾遗长通
处士韦。此数子。
畴昔为林下之游。遐叔当时极许贫道四十韵之作。
其略曰。中宵发耳目。
形静神不役。色天夜清迥。
花漏明滴沥。东风吹杉梧。
幽月到石壁。此中一悟心。
可与千载敌。又曰。
不然作山计。改服乘下泽
君隳元亮冠。我脱潜师屐。
各倚高松根。共逃金闺籍
又能秀二祖义门赞。其略曰。
二公之心。如月如日。
四方无云。当空而出。
遐叔因此相重。元警著道交论。
比于高云独鹤。意谓关于诗而不关于事。
贫道亦无推焉。今再遇足下见知。
则东山遗民。时免檘琴绝弦于知已矣。
灵澈上人。足下素识。
其文章挺拔瑰奇。自齐梁以来。
诗僧未见其偶。但此子迹冥累迁。
心无营营。虽然。
至于月下风前。犹未废是。
公远之友豆卢次方才识超迈。所得经奇。
飘飘然有淩云之气而不轻浮。此乃山僧惠眼远见。
亦尝与论物理。极天人之际。
言至正。意不虚诞。
足下精鉴。岂无此子乎。
在于贫道。不得不言耳。
承索弊文。见已缮写。
元二十一判官木夹中缄封甚难。以此未及寄上。
彼来使无限请近作三五章至至之言。旁通我法。
伫以适山情助禅教耳。幸甚。
十二月二十日皎然白。
包中丞 唐 · 僧清昼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七
改年伏惟永感罔极。昼之理心。
本在忘情。及经节序。
惘然悲怆。去岁马某往。
已奉状。计上达。
孟春犹寒。伏惟中丞尊体万福。
即此昼蒙免。一昨见秋晚离披一章。
使昼却顾鄙拙。尽欲焚烧。
凝思三复。弥得精旨。
中丞寄重任大。堆案日盈。
而言诗至此。岂非凝心悉到耶。
今海内诗人。以中丞为龙门
贤与不肖。雷同愿登。
仰测中丞之为心。固进善而拒不工也。
昼无西施之容。不合辄议西施之美。
然心之服矣。其敢蔽诸。
今之驰疏。实有所荐。
会稽沙门灵澈。年三十有六。
知其有文十馀年。而未识之。
此则闻于故秘书郎严维随州刘使君长卿前殿皇甫侍御曾。尝所称耳。
及上人自浙右来湖上见存。并示制作。
观其风裁。味其情致。
不下古手。不傍古人。
则向之严刘皇甫所许。畴今所觌。
则三君之言。犹未尽上人之美矣。
读其道边古坟诗。则有松树有死枝。
冢上唯莓苔。石门无人入。
古木花不开。答范秘书作。
则有绿竹岁寒在。故人衰老多。
云门雪夜作。则有天寒猛虎叫岩雪。
松下无人空有月。千年像教人不闻。
烧香独为鬼神说。石帆山作。
则有月色静中见。泉声深处闻。
李尊师堂。则有古庙山下。
诸峰欲曙时。真人是皇子
玉堂生紫芝。题曹溪能大师蒋山作。
则有禅门至六祖。衣钵无人得。
天姥岑天台山作。则有天台众山外。
岁晚当寒空。有时半不见。
崔嵬在云中。伤古墓作。
则有古墓碑表折。荒垄稀。
福建还登黎岭望越中作。则有秋深知气正。
家近觉山寒。九日作。
则有。山僧不记重阳日
因见茱萸忆去年。宿延平津怀古作。
则有今非古狱下。莫向斗间看。
又有归湖南诗。则有山边水边待月明。
暂向人间借路行。如今还向山边去。
惟有湖水无行路。此僧诸作皆妙。
独此一篇。使昼见欲弃笔砚
伏惟中丞高鉴宏量。其进诸乎。
其舍诸乎。方今天下有故。
大贤勤王。辄以非急干请视听。
亦昭愚老不达时也。然上人秉心立节
不可多得。其道行定慧无惭安远。
尝著律宗引源二十一卷。为缁流所归。
至于元言道理。应接靡滞。
风月之间。亦足以助君子高兴也。
昼疾弊。未期奉展。
伏深瞻望。近应府公三五首。
谨凭灵澈上人呈上。年暮思蹇。
多虑迷错。所希宗匠一为指瑕。
幸甚幸甚。昼白。
杨绾中书侍郎常衮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唐 · 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六
体国经务。亮采惠畴。
以遂万物之宜。以刑四方之礼。
弥缝衮职。金玉王猷。
平景纬于台阶。济盐梅于鼎饪。
必先时俊。允膺旁求。
朝议大夫太常卿兼修国史赐紫金鱼袋杨绾。赡学懿文。
崇德广业。表微藏用。
适务知章朝议郎尚书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常衮
志业贞谅。理识宏深。
守正居中。确乎难夺。
顷以戎车未戢。方事仍殷。
永言庶政。有乖彝叙。
今将本俗刑教。澄源振纲。
宣九德以阜成。张四维而翼赞。
洽于佥论。咨尔具瞻。
往副审象之诚。懋缉时雍之化。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修国史散官勋赐如故。
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清太微宫使文宏文馆大学士散官勋赐如故。
灵澈禅师(一作赠微上人)。(一作刘长卿诗) 唐 · 灵一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禅师来往翠微间,万里千峰到(一作见)剡山
何时共到天台里,身与浮云处处闲。
京兆尹以下俸钱制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四
敕。
辇毂之下。
封畿之内。
承前户口五千馀万。
京兆禄廪不过二百石。
俸钱不过三十贯。
降至下吏。
差次可知。
自顷艰虞。
且踰星纪。
岁有事边之役。
人多尽室之行。
闾井萧然。
百不存一。
而府县之俸。
十倍平时。
官高者因其使名。
数处请受。
位卑者假以职掌。
恣加优给。
致令所典之务。
移在他曹。
虽齐等伦。
顿异丰薄。
皆自常税之外。
重敛而供。
浸毙则宏。
因循未改。
减我军国之用。
困其疲耗之人。
岂计人置官之意。
度农制禄之法也。
四方取则。
其若是乎。
比下诏书。
务于勤恤。
将求致理。
切于澄源
遂委中书门下条录奏闻。
而躬亲括。
巨细精详。
览其名实之状。
深叹过差之极。
革其既往。
制在惟新。
爰据高卑。
以之均节。
使人足以奉□吏足以资家。
务有不急。
悉皆除去。
仍量闲剧。
权省官员。
胥徒厮役。
亦有蠲减。
费用既少。
困穷自安。
唯出正租。
更无徵率。
京兆府县官月俸。
除正断外。
不得辄有增加。
判司参军簿尉等有犯。
录事参军县令
如令长及录事参军少尹有犯。
京尹
画一之令。
当在必因。
劝百之义。
固非末减。
各儆于位。
无近于刑。
与友人过山寺 唐 · 戴叔伦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共有春山兴,幽寻此日同。
谈诗访灵彻,入社愧陶公。
竹暗闭房雨,茶香别院风。
谁知尘境外,路与白云通。
送道虔上人游方(一作方干诗)。(一作灵澈诗) 唐 · 戴叔伦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禅(一作玄)关。
烟景随缘到(一作人别),风姿(一作标)与道闲。
贯花留静室,咒水度空山。
谁识浮云意,悠悠天地间。
灵澈远云门(一作送灵澈)。(一作皎然诗) 中唐 · 韦应物
五言绝句 押词韵第十八部
我欢常在梦(一作我欲长生梦),无心解伤别。
千里万里人(一作心),祇似眼中(一作前)月。
按:见《会稽掇英总集》卷七
灵澈上人(一作口号戏赠灵澈上人时奉事入城) 中唐 · 卢纶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引用典故:汤师
军人奉役本无期,落叶(一作叶落)花开总不知。
走马城中头雪白,若为将面见汤师
东林寺韦丹刺史韦丹洪州时,灵澈庐山与为忘形之契,篇什倡和,月居四五,寄一诗,寓思归之意,荅此诗。) 中唐 · 灵澈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年老心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
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汀州 中唐 · 灵澈
 押鱼韵
青蝇吊客,黄犬寄家书。
按:见《刘宾客文集》卷十九《澈上人文集纪》、《唐诗纪事》卷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