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白文珂”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大宋故累赠太子太师乐陵石公墓志铭 北宋 · 赵安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千唐志斋藏志》下册第一二五四页
万石君当炎汉累盛之时,以节行贞规,发扬世德,故子孙通显,□□流为美谈。
元懿公遇我宋重熙之运,以元勋茂绩,振举家声,故祖祢追荣,百代垂为盛事。
遥源巨派,逢□时会昌,则石氏世家,其来尚矣。
然而不有阴德,孰启高门?
作善降祥,斯为不朽。
公讳继远,字孝先北燕人也。
祖讳质,唐客省副使赠太子太保
祖妣王氏,追赠琅琊郡太夫人
烈考讳延威,梁幽州节度副使,赠太子太傅
妣张氏追赠清河郡太夫人
公即太傅之子也。
诞禀粹灵,幼承义训,负文武之略,有燕赵之风。
属晋、汉迭兴,寰区未乂,思效用于邦国,始从事于王侯,列藩知名,虚己以待。
中书令白公文珂之镇河中也,器公仝中,縻以要职。
白公常待以优礼,公亦事之尽心,故□抚大邦,皆闻善政。
盖公以藩府得失之事,军民好恶之情,密贡直言,用裨治道,致幽微必达,壅滞必伸,用是人受其赐者多矣。
白公致政,公老于家。
而公之长子元懿公,荣名鼎科,拜庆于洛邑
赞职天府,迎侍于梁园
䌽服增荣,搢绅仰止。
方展晨昏之养,遽终寿考之期。
即以乾德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寝疾,终于东京府署,享年六十一。
太平兴国二年始赠秘书丞七年累赠太子师。
元懿公佐理清朝,□勋密地,故公与太保太傅、暨王氏、张氏、侯氏三夫人同日追赠焉。
侯氏即公先夫人也。
元懿公而卒,以劬劳之德,□膺大郡之荣,追封上谷郡太夫人
继室牛氏以均养之仁,生被小君之号,封陇西郡太夫人
有子熙政,今为太子右赞善大夫
女三人,长适边氏,早卒,□适朱氏,次适王氏。
粤以乾德甲子岁冬十月旬有九日,葬我公太师河南府洛阳县宣武村,陪先太傅之茔,与上谷郡太夫人侯氏合祔焉。
元懿公讳熙载字凝绩,天与英气,代钟庆灵,风貌瑰奇,文章秀美。
百家聚学,得圣哲之指归;
三变播辞,富贤人之事业。
誉高乡曲,名动京师
庄溟方仰于雄飞,代邸即膺于奇遇。
皇上之作镇兖海也,首参记室尹正京邑,□□□宾阶。
上以元懿公怀杰俊之才,有裨赞之效,眷待之旨,特异等伦。
俄而出王府以君忧,历戎藩而掌奏。
洎逢继统,爰拜□□□,授右补阙
上欲选英儒于内殿,即命列茂等于礼闱,当时辞人,伏其公道。
如旧相礼部张公齐贤给事中徐公休复谏议大夫韩公丕,皆元懿公甲科之所荐也。
其精识藻鉴,皆此类也。
及熊湘报政,象阙陟明,面授枢密直学士兵部员外郎,锡以金紫。
属□驾亲征太原,参预密画,行朝授给事中枢密副使
上还京,迁刑部侍郎,密职如故。
未几,进位枢密使户部尚书
地峻机衡,日亲旒扆。
畴咨圣政,则律作吕谐;
启沃天心,则冰释泉涌。
方将辅唐、虞之功化,广夔、卨之谋遒,而足疾逾年,恳求纳禄,□益重君臣之契,特升师长之资,授尚书右仆射,遂优逸而就颐养也。
时太夫人以肥家擅誉,元懿公以事母著称。
朝庭合闻,天子欣慕,故自进封郡号,入谒宫廷。
圣人尚齿推恩,命坐与语,宝衬霞帔,皆面赐之,待遇殊隆,宠锡繁衍。
元懿公请告在家,诏夫人谕旨于家。
闺壸之荣,无以过此。
元懿公之薨也,上亲临其第,屑涕者久之。
鸿胪护葬,陪于先茔,谥曰元懿
太夫人牛氏以淳化五年夏四月十六日寝疾,薨于东京私第之正寝,享年七十一。
上复闻而嗟悼,遣中使赐缗百千,偕以牢醴。
又遣司宾夫人致奠,襚以华服。
皇情始终,斯实重焉。
其年秋十一日扶护归洛,复祔于太师之玄寝。
元懿公常谓给事中参知政事天水赵公,实甥舅之亲,有台辅之量。
参知政事果升通显,爰报幽明。
元懿公复土之辰,为文以志墓;
及太夫人终堂之日,分禄以助丧。
为存没之所归,俾子孙之有托。
事光前史,行迈古人。
则致主安民,经邦纬俗,庙堂之政,从而可知。
公次子赞善太平兴国八年御前登进士第,释褐授廷尉评,知东京户□掾,改光禄寺丞,俄历太常寺太祝,复为大理评事
倾以奉使西蜀,违亲北堂。
被急徵,俾谐侍疾。
值草冠窃发,贞师荡平,□董辖于军储,实勤劳于王事。
既承轺而入奏,先陟屺以缠□,而中旨夺情,即日召对,承赐金于内帑,升通籍于宫僚
则忘家赴国之谓忠,立身忘名之谓孝。
以兹发迹,其谁可量?
元懿公长子中孚,次子中立,咸以世禄,起为廷臣。
俱以文儒之家,不乐轩墀之职,屡以辞笔,达于冕旒。
上盖知之,于是中孚改授将作监丞,中立累迁秘书省著作佐郎赐绯鱼袋
则学成鳞角,才得凤毛,二子之谓也。
太师宏才达识,生不遇时,而密赞藩条,惠加黎庶,所以钟间出之令嗣,致一品以饰终。
元懿公谠议吁谋,得逢英主,而入参机务,功济华夷,所以成大名以显亲,膺懋赏而延世。
由慈孝之兼美,为邦家之耿光,足以范人伦而起名教矣。
公之爱子令孙以安仁元懿公同年子也,俾扬先德,用显贻谋,不获让辞,聊书梗概。
其铭曰:
赫矣上圣,重熙大定。
乃眷元勋,用光积庆。
奕世累仁,三师并命。
石氏门风,于斯为盛。
猗欤太师,有子英奇。
云龙佐运,穴凤光时。
没而不朽,神亦有知。
彰吾隐德,在我忠规。
伟哉元懿,逢时致理。
位冠天枢,勋崇国史。
孝显其亲,赏延于子。
更茂华宗,益臻繁祉。
万古西洛,千秋北邙。
宫师累代,幽宅相望。
礼重同穴,义遵合防。
拂石为志,终古传芳。
孙男承奉郎、守秘书省著作佐郎赐绯鱼袋中立书。
白廷诲传 北宋 · 韦骧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九、《钱塘韦先生文集》卷一七
白廷诲者,中书令文珂之长子也。
国初为庄宅使,兼领五司。
五司:庄宅,皇城、内园、洛苑、京苑。
时从兄廷让为亲事都将,弟兄性皆好奇诡,而廷让尤多放肆不择之。
适一日步于都市,有客顾之曰:「子非令公侄欤」?
曰:「然」。
曰:「子状貌非常人,异日当有所遇」。
廷让心异之,乃从之行,貌甚谨。
客徐曰:「子勤若是,愿见奇士乎」?
廷让曰:「固所愿也」。
客曰:「有处士者,今托于逆旅,即世所谓剑客者也,厥明可至此,吾与子偕往见矣」。
廷让谢去。
旦而诣所期,则客已先在焉。
同行至逆旅中,席地环坐者五六人,若屠贩辈。
见廷让来,皆遽起,独深目而黄须者不起。
廷让顾客,客曰:「拜」。
廷让遂拜。
其踞坐如初,仰而问曰:「若为谁」?
客应曰:「令公侄,愿与某见处士」。
处士笑延之,俱坐,命取酒肉来。
顷之,具酒数斗,肉一案,人设一瓦瓯。
坐中有一人起,酌酒既遍,乃鼓刀切肉,逡巡一举,酒肉几尽。
廷让素出贵富,暴对粗饮大脔,错愕如不能向。
处士瞋目视之,廷让不得已,亦沾喉濡齿而罢。
群辈散去,独廷让与客留。
客前谓处士曰:「白君志士也,闻企高义,故来造见,愿处士少降意」。
处士于卧内引一短剑,操舞良久,复以指弹刃,其声铮然。
廷让再拜曰:「仆幸见风采,他日愿执弟子礼以学」。
处士颔之,因谓曰:「此剑杀人殆七十馀,皆吝啬轻侮者,每得其头即烹食之,味甚美,猪羊不若」。
廷让奇其术,虽欲事之,然闻是言不能无惴恐也。
乃窃谋于客曰:「处士可过吾舍否」?
曰:「姑具酒馔以待之,明日肯来,即与俱来矣」。
廷让归,以语廷诲。
廷诲喜甚,亟欲见之。
明日,客果与俱来,兄弟迎拜,处士昂然不答。
就食竟,谓廷让辈曰:「君家有好剑否」?
对曰:「有」。
因出数古剑,处士阅之,曰:「皆凡铁也」。
廷让复出私有者二剑,处士揽视,置一于地曰:「亦凡铁耳」。
指其一曰:「此粗可」。
急呼工磨,磨毕,处士乃索铁火箸试之,箸断,剑锋无害。
曰:「果可用」。
因复以剑舞。
即欲去,廷诲坚请馆之,朝夕供馈甚厚。
居月馀,未尝妄发言语。
一日,借骏马单出,经数宿,独屣步而返,问之,曰:「马逸去,不可追」。
未几,有以所亡马归之者,廷让等愈神服。
既而谓廷让曰:「可于尔弟假银十锭,盛以大橐,一马二仆,皆抵华阳
比还,银马当无少损」。
廷让潜议于弟,欲不与,畏其有杀吝之言;
欲与,虑其不返。
方犹豫,处士果若怒,亟请辞决。
廷让辈逊谢之,曰:「银与马乃细事耳,唯仆使未有称处士者,故少缓,今已备矣」。
于是悉奉所须。
处士得之,即上马,不复回顾,廷让等皆不测。
去旬浃,二仆相继而还,皆曰:「处士以事怒,故遣归」。
白氏犹未悟。
迟之岁馀不至,有大贾乘所借马过白氏门,仆厮共识之,执以诣主。
主诘其由,客执券以自明,乃华州所易,直八十千。
券有卖者姓名,皆非处士当时所目者。
自是,白之弟兄始觉其见欺耳。
其后虽不发,人或传为善锻者焉。
客与共饮者皆其党,处士去,客亦不见。
廷诲后以平蜀有功,拜万州刺史,受代归,道殁于荆南
廷让之终卒,及处士、客之姓名皆不得其传云。
韦氏曰:观小人之行诈规利,其谋结纡曲,固亦勤矣。
有幸而得之,竟不及祸,若黄须盗者鲜矣。
白之昆仲识虑浅闇,以好奇闻于人,招致欺绐,《易》所谓冶容诲淫者欤。
面遭穿窬,去有可验之迹,犹迟疑尤豫,期年而后悟,何其惑之深也。
是故君子慎所好。
五代杂论 其十二 太祖以文珂代王守恩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三七
王守恩静难军节度使西京留守,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周太祖枢密使白文珂等军西平三叛,还过雒阳守恩使相自处,肩舆出迎。
太祖怒,即日以头子命文珂守恩留守
守恩方诣馆谒,坐于客次以俟见,而吏驰报:「新留守视事于府矣」!
守恩大惊,不知所为,遂罢去,奉朝请京师
右《新史》第四十六卷。
周太祖虽时已贵,方将兵有功,而守恩亦位高悍倨难制,至以尺纸自外易留守,顷刻而代。
守恩束手从命,上下怗息,不敢有一言。
其取天位,非一日之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