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授石雄晋绛行营节度使制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门下。兵家之策。戒在势分。故楚为三军。破于英布。光武料敌。非刘尚之别营。葛亮出师。制魏延之异道。专其大任。方见成功。断自朕心。授之戎律。天德军丰州四城都防御本管押蕃落等使兼充晋绛行营诸军副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丰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国石雄。倜傥仗义。沉密有谋。近者被羽先登。搴旗深入。剪彼荤允。碎其穹庐。勇乃冠军。威能振敌。属壶关逆命。羽檄交驰。命征虏奉公之心。思成皋过险之将。嘉其壮节。召自极边。既而亚夫会兵。驰六乘之传。庶乎马武力战。为众军之锋。朕以彦佐早升大将之坛。久服上公之衮。资其硕望。任以指踪。邓禹之镇关河。功虽未遂。羊祜之守吴会。身不自行。罢戎役以会朝。待寇宁而抚俗。亲授方略。慰彼蒸黎。爰擢奇才。付予重事。尔其再申兵法。奋起士心。去病无以家为。勿邀天幸。臧宫保于常胜。实在贵谋。敬听朕言。副兹宠寄。可守本官兼充晋绛行营诸军节度使。馀并如故。主者施行。
赐彦佐诏意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卿累当大任。实总元戎。既行节制之师。须务绥怀之德。养威持重。属在于卿。至于负羽先登。搴旗深入。本非将帅之事。当假拳勇之材。况自古出师。皆有副贰。临难则权以相济。料敌则智以相资。故韩信伐赵。张耳为贰。吴汉征蜀。刘尚副军。国朝以来。多用此制。李绩之取平壤。参以道宗。李靖之袭阴山。副之公谨。近者刘沔全师北伐。按甲云州。委石雄先锋。大破回鹘。朕以石雄近摧丑虏。已著威名。久在徐州。谙练士卒。今辍自天德。与卿副领诸军。卿宜选徐州陈许精兵三千人。便令先入。励其猛气。必立奇功。倘能挫覆妖巢。亦自勋归元帅。勉以率下。深务协心。体朕至怀。以图丕绩。
赐石雄诏意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石雄。古者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人。欲立奇功。实在谋帅。朕所以求鸷鹗于累百。得飞将于无双。总率诸军。以临贼境。况卿受尺一之诏。初无办严。盘丈八之矛。果能荡寇。眷言勋绩。深注余怀。近闻从谏时百姓相惊云。卿以七千兵至。数告于众。魄兆于人。今天策向晨。已及成军之候。龙骧建旆。必叶渡江之谣。旧史昭然。冥符可验。加以天道在乎西北。顺岁有功。福星焕乎龙庭。为国大庆。勉宏方略。契此休徵。昔钟会以二十万兵。顿于剑阁。邓艾才一万众。直抵城都。只在决机。岂由众寡。知卿能办。故谕此怀。然闻卿每自履军。常先士卒。既为轻敌。未足耀奇。朕借卿一举之功。以定必擒之计。至于小阵。不可自行。魏武帝尝戒夏侯妙才曰。为将当有怯时。不可但恃勇也。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无知任勇。一匹夫敌耳。张辽单身入昌狶家。魏武责曰。此非大将法。今卿为万人之帅。启十乘之行。举必贵谋。动资持重。报国在于平贼。不在轻身。为将本于坐筹。宁劳陷阵。卿宜以朕之戒。尝自书绅。务建功名。副兹委遇。
赐李石诏意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九
省所奏。刘稹令贾群赍李恬书与卿。将兵属同赴阙庭。兼请归葬东都。事宜具悉。比者河朔诸镇。惟淄青变诈最多。刘悟随来旧将。皆习见此事。察其情伪。深要精详。盖缘四面王师。尅期(阙八字)石雄王宰。已据天井。卿当道又得石会。既失重关之崄。将弋在穴之妖。镇卫劲兵。皆临境上。城孤援绝。情计已穷。所以密将词。归命上相。恐是偷安旬月。溃缓王师。稍得自完。复来侵轶。况馈运日有所费。春作渐已及时。劳我师徒。恐非至计。卿与其要约。令面缚来降。卿即驰至界首。亲自受纳。苟不如此。且须进军。必不得因此迁延。令其得计。仍不得先受章表。便与奏闻。今赐与刘稹书白。想宜知悉。
赐王元逵何宏敬诏意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九
比缘暑热未退。固难进军。想卿至诚。岂安终食。今清商已至。鼙鼓声雄。白露将凝。戈鋋气肃。击隼应节而逾励。代马嘶风而自豪。顺天行诛。正在今日。近者天井冀氏。频有交锋。盖缘卿等当军未抵邢州。莫分贼势。并有精卒。得以奔冲。今四面王师一十万。镇魏两军。自当其半。屯集在境。已及岁期。虽罚罪除残。诚无所吝。然人生膏血。杼轴其空。朕既为父母。岂有坐延岁月。想卿忠愤。固不怀安。况卿当道。顷为卢从史刘从谏所败。与泽潞素是深雠。卿之骑兵。海内精劲。将虔刘残愤。士有斗心。宜乘此机。岂可玩寇。想诏到之后。速抵邢州。但得缀其精兵。不令并力西向。朕当诏王宰石雄。齐心攻讨。破此残寇。决在今秋。故令中使往谕朕意。想卿勿更疑惑。副兹朕怀(谨按何宏敬诏中改未抵邢州为未过漳河况字以下改为卿奉亲之孝朕所深知想陟岵有怀循陔思养违离周岁固切归心当早决机岂宜玩寇)。
赐石雄及三军敕书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石雄。晋绛密迩王畿。地当襟带。自卿与将士等扼其险要。勇冠诸军。捍彼奔冲。为我砥柱。每刻期深入。屡挫狂锋。批抗捣虚。导游刃。永言勋绩。岂忘于怀。昔商伐鬼方。三年乃剋。周公东征。三年不归。宪宗平淮西。文宗定沧海。士不解甲。或三四年。想卿等久在戎行。心经此役。且士之生代。本为功名。仗义从军。固当殉命。居平则孝养父母。成长则子孙。衣食所资。无非国力。有事则投袂而起。负甲先登。抚养之恩。惟此为报。今者才近半岁。未曰劳师。功在垂成。往无不捷。将士等各宜感励。成此功名。上党既平。天下无事。从此永安家室。不复征行。近者杨弁首为猖狂。扇惑乱卒。今则身膏齐斧。戮及妻拿。生为不忠之人。死为负义之鬼。身名俱灭。可不痛哉。诸部既安。王师益振。乘此声势。必殄馀妖。故令中使宣慰。兼赐优赏。卿等便须鼓行而进。径入贼界下营。从此驻军。速图进取。勿使功业归于别帅。爵赏在于他人。勉务壮图。副兹厚遇。想宜知悉。
赐潞州军人敕书意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刘稹乳臭騃童。未有所识。皆是郭谊王协。幸其昏弱。矫托军情。妄献表章。欲求继袭。志在肆行祸福。自擅兵权。称感从谏之恩。誓同生死。及见山东三郡。皆已归降。事迫势穷。归恶刘稹。令其一门受戮。便欲自取宠荣。不义不忠。古无其比。朕以诱陷刘稹。皆是此二人。贩卖图全。义难容舍。已令泽潞冀氏两路遣军。只取郭谊王协及同恶之类。其他军人。一切不问。仍各有优赏。后从敕处分。如两道兵马未到以前。有忠义之士先非同恶者。能自擒戮郭谊等。所与优赏。并同裴问王钊例处分。已诏石雄王宰。到彼不令侵扰军人百姓。如秋毫有犯。便按军法。各宜勉思机计。共保忠诚。勿受奸人扇动。妄生疑忌。互相告报。咸使明知。
论石雄请添兵状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访闻冀氏去潞州最近。才二百里已下。于此进兵。最当要害。翼城亦是大路。须备贼奔冲。石雄虽兵数已多。终是分张处广。□须初允所请。方可责其成功。今缘西备蕃戎。边镇不可抽减。向东抽发。又不及几。访闻奏事军将张宏庆云。陈许徐泗兵初到行营。军外子弟有一万人已上。缘未有战陈。闻不得已稍却归本道。今犹有少壮堪充战卒五六千人。皆是父子兄弟。人心齐一。临时使用。绝胜诸军。冀氏去贼最近。石雄又至骁勇。假其兵力。事必速成。陛下方集大勋。不可更惜小费。臣等商量。望赐石雄义逸诏。令与陈许徐泗军外子弟各召二千人。并须拣少壮有武艺堪入战阵者充。仍望约陈许长行制度支权给衣粮。徐泗缘有酱菜。望以两处兵马皆在行营。事体须同。不可独给。如蒙允许。望速赐诏示。
请诸道进军状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缘王宰兵已深入。须取泽州。又恐贼于万善向东冲突。须更尅期齐进。正月六日。并是良辰。一日虽是岁首。亦合军机。缘军在行营。岁日与常日无异。贼中有州县村闾。随分必须作岁。乘其无备。必易成功。其两日伏在圣明裁定。戎事尚密。所降中使。望计行程。令取事前两日到行营即待。又恐贼中困蹙。即自有变。望密诏王宰石雄义忠等。闻彼有变。便须星夜兼进。先差专使与彼大将书。具云初经变革。须得王师应接。以安人心。兵马并不入潞州。只在三数十里内下营。并不惊扰村闾。即当秋毫不犯。直须待立功军出潞州。新节度使入后。处置大段公事了。方得抽军。其元逵宏敬。缘隔山东。又恐漏泄此意。并望不赐诏示。如蒙允许。望付翰林各赐诏处分。
论刘稹送款与李石状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臣等得李石状报。刘稹潜有款诚。伏以王师压境。已是六月。贼军累经侵轶。颇肆猖狂。今事势穷困。人心思变。因此请命。冀逭灵诛。望诏李石且与李恬书。不得云已与奏闻。但遣将兵属直界首。方敢上闻。以此邀之。更观旬月。仍望诏元逵宏敬王宰石雄。便令齐入。切料旬朔之内。必有变生。今馈运之费。计至春末并足。如二月以来。尚未殄灭。然后议纳其款。事亦不迟。如蒙允许。望付翰林各赐诏处分。
请遣使至天井冀氏宣慰状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臣等近访闻贼中之计。只待林木阴合。以老王师。如此迁延。必恐过夏。伏见元和中宪宗缘淮西久未成功。遣尚书右丞许孟容至行营宣慰。令面诘责光颜重允。累取光颜等及大将以下状。皆请一个月内并贼。自后不敢逗留。累破大城栅。宪宗又令梁守谦往。遂破郾城。续令裴度去。竟破淮蔡。去秋李回唯至魏镇两道。王宰石雄并未有制使宣慰。臣等商量。望令李回至天井冀氏宣慰。兼取王宰石雄及诸军都头两道大将等状。令具破贼期限闻奏。如蒙允许。望令乘递早发。未审可否。
奏晋州刺史李丕状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缘安义节管沙陀兵马三十馀年。蕃人之心。最尚雠怨。战阵之际。固难堤防。李丕既不主兵。无以自卫。且令在州绥缉。应接石雄。行营每欲进兵。与其谋度。不妨理郡。兼得坐筹。如蒙允许。望各赐诏处分。未审可否。
魏城入贼路状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伏以馈运支计。本约至五月。今若五月未平小寇。即须便过盛暑。臣等夙夜思虑。切要改张。石雄西面险阻。须得王宰义忠深入。方可进军。榆社兵甲未足。天井固难独入。以此故遂成因循。访闻魏城绝当要害。向南十二里至狗脊岭。虽有小山。并无险阻。二十五里便至武乡县。直抵潞州。便是平川。臣等访问王逢。须得一万精兵。方可前进。今侧近更无徵兵处。远处又不及事。望降中使与石雄商量。便将义武步兵万人就义武马军。兼沙陀马军五百就榆社沙陀。此外于中武部兵及河中衙队共拣七千人。通约似仅一万人。并榆社宣武兖海义武马军。都是一万五千精兵。足得济事。取魏武路直入。旬月必见成功。冀氏翼城犹有一万八千人。但令保险。又守城寨。权差供奉一人监领。待石雄得武乡后。即令冀氏翼城诸寨兵马齐进。与石雄合军。仍委石雄与李丕同商量。如此稳便。即须排比今月中旬末赴魏城。事贵神速。不得漏泄。
天井冀氏行营状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昨者初夏。频请进军。所冀未热之时。便见次第。今炎毒已甚。迫促稍难。殷宗伐鬼方。周公东征。皆三年乃尅。淮蔡沧景。亦经四年。王者之师。以全取胜。急攻则狂贼得计。稍缓则贼势日穷。况出内库货财。以资军食。计量馈运。必及冬间。缘两道皆有供奉官。非惟节将心不敢安。难于择便。亦恐营栅甚暑。不易祇供。望赐诏各令且回。兼诏示王宰石雄亦不可稍缓之意。但云时方炎暑。恐供奉在彼有妨戎事。任卿自择便利。不得安閒。
奉宣石雄所进文书欲勘问宜商量奏来状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臣等商量。贺意比因杨弁作乱之时。已涉贼中言语。究其踪迹。必非循良。深知王宰不知为其诖误。若不寻问。旬月后王宰的自知。见朝廷隐忍。必怀忧负。又不一度明辨。石雄转有所疑。望付封晋绛所进贼中文书。诏示王宰及守度。对王宰追贺意勘问。如审有潜报踪由。便就行营按军令。如涉暧昧。即令王宰差使押领送上都。其游奕差替闻奏。仍望诏示石雄。未审可否。
论赤头赤心健儿等状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健儿等敢同元恶。久抗王师。比屋皆诛。未足塞责。然以此军忠义。未尝失节。艰难已后。频立战功。赤头赤心。皆是贼妄立此名。以张声势。未必人皆敢勇。生死一心。所虑玉石俱焚。善恶同弃。诏王宰石雄义逸国亮。许其自相糺出。如是郓州父兄子弟。及从谏处招到凶恶将健等。乘用兵后为刘稹出死力战斗。先犯官军毁骂行营节度使者。任自推出。即免累及平人。伏料如此号令。必不敢容蔽凶党。其合诛戮者。亦自甘心。昭示四方。称朝廷吊人伐罪之意。如蒙允许。望付翰林约此意诏示。未审可否。
昭义军事宜状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今日见石雄报状。卢钧因出城至斐村送兵马。步军遂回旗劫掠。以此知卢钧都不晓戎事。从前发遣兵马。节度使不合出子城。诸城门亦合先布腹心把捉。闻昭义军中畏惧石雄稍甚。如军乱未定。且要石雄提挈精卒。自至泽州。移牒索乱军头首。如送出首恶。其馀不问。计必当无事。如指挥未定。且要分五百人。兼拣好将。镇守端氏城。其端氏城是刘从谏近年修筑。非常牢固。去年刘稹阻命。安全庆军元在端氏。所以敢扰西界。今若分兵镇守端氏。即翼城尽无可虞。又恐乱军溃散。于诸处劫杀。河阴兵马。切不可抽。亦须稍加警备。石雄忠勇。思虑恐未周至。伏望赐密诏处分。谨录奏闻。
讨袭回鹘事宜状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
右。臣频奉圣旨。缘回鹘渐逼把头烽。早须讨袭。兼如何取得公主者。臣久经思虑。非不精详。回鹘皆骑兵。长于野战。若在碛卤。难与交锋。虽良将劲卒。无以制胜。臣比闻戎虏不解攻城。则知除马上驰突。其佗并不惯习。臣料必无游奕伏道。又未会斫营。倘令石雄以义武马军一千骑。兼拣退浑一千骑。精选步卒。以为羽翼。衔枚夜袭。必易成功。臣夙夜筹度。无出此计。如以为允。伏望各赐密诏处分。臣伏望留中不出。
论刘稹状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臣适见度支报状。王宰已似纳其情款。发使之时。不以先闻。便受表章。欲自擅招抚之功。昔韩信破田荣。李靖擒颉利。皆是纳降之后。潜兵掩袭。只可令王宰失信。岂可损朝廷武威。建立奇功。实在今日。必不可以太原小扰。失此事机。缘内养寻常充使。恐节将未便承禀。伏望降供奉官。今日便赴行营。自首进军。掩其无备。兼许三军倘立殊勋。必比诸军倍加赏赐。如刘稹已出潞府。须令全家面缚。兼郭谊刘公直张谷陈扬庭李仲京等。面缚即受领。如刘稹自来。却令送回。辄不敢受。兼要降供奉官至晋绛行营。密谕石雄。若王宰已纳刘稹。即石雄无功可纪。累经大阵。自当矢石。垂成之际。须自取奇功。便看齐入。勿失此便。
论镇州奏事官高迪陈意见二事状(请官军回避偷兵处不战)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高迪称。贼中更无他计。只是潜抽兵并向一处排阵。引官军索战。官军即须探知。若攻城寨来。即要与战。如不来。并不要将兵逼逐。缘偷兵并来。停住三日不得。即须却归本处。但三四数度不与战。即贼知官军觉其情计。自然丧气。如此不得便宜。后必军人别有变故。每度出军排阵。官军便逼逐与斗。皆是落贼奸计。一度小得便宜。后知官军三个月疮痍未复。即撤兵又向别处。切要王宰石雄义忠常密遣细作探知。侦知诸处抽兵来。即不要战。知抽兵却兵虚处。即入兵攻讨。但常如此支敌。万万不落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