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穆皇后忌辰道场疏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
圣心追远,仰瞻如在之灵;
佛事崇因,式荐无边之祉。
属临讳日,举集胜缘。
伏惟简穆皇后道茂坤仪,德昌王业,克协曾沙之庆,诞昭彤管之华。
懿矩弥芳,徽音载邈。
今皇帝绍隆景祚,奉若仙猷。
仰真驭之弥虔,罄孝恩之无斁,聿遵象教,虔奉斋脩。
穆皇后伏愿悟證上乘,超登无垢,具慈因于十号,佑华旦于三天。
今皇帝伏愿圣德诞敷,仁风丕冒。
七政齐而协历,九功叙以咸歌。
永保无疆之休,洽重熙之化。
然后愿宗英辑睦,道固维城;
良辅弼谐,功宣作砺
烛声教于率土,书瑞应于丰年。
按:《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七七,清钞本。
昭宪皇后忌辰道场疏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
仙驭上宾,邈灵游而遂远,星龙绵合,僾遗范以如存。
式临奉讳之辰,钦荐无疆之祉。
伏惟昭宪皇后歆祥圣武,宅顺坤仪。
首基极之华,参翊萝图之永,懿猷茂建,柔化丕昭。
悟真谛以驭神,衍庆谋而垂后。
今皇帝永怀徽则,介助真诠。
怅先忌之环经,凝孝思而丛感。
祓祥金地,披绎宝文。
旅华祴以巡香,俨珍羞而侑供。
冀凭慧果,上续胜缘。
昭宪皇后伏愿法露普流,兹云周荫。
宴居净界,常为十号之證因
顾在朝家,弥极九皇之高治。
今皇帝伏愿奉承鸿绪,增巩丕基。
绝瑞高符,交天人而相答;
尊名盛德,焕日月以常新。
四序顺成,八风和布。
台师偃戢,原种丰甘。
然后愿磐石英藩,永茂维城之业;
乾台哲辅,益隆鬷假之勋。
官师胥协于忠良,黎献并跻于仁寿。
按:《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七七,清钞本。
陵山一路告祭祝文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
太宗皇帝龟洛开符,龙輴戒道。
秦医之庙貌,陈周礼之樽彝,用昭格于神明,盖聿脩于彝典,恭惟正直,俯鉴吉蠲扁鹊
祇宫兴沴,汾水登遐,驱八翣以启行,届双鸠之旧壤。
瞻龙颜其如在,顾蜃辂以难留。
谨用苾芬,以求肸蚃(厄井)
脱屣人寰,遗弓仙路。
爰属因山之礼,用脩假道之宜。
仰惟窈窕之容,俯鉴馨香之奠(左夫人)
铸鼎功成,梦龄数迫。
毕陌之笳箫载咽,鲋鱼之弓剑其期。
式瞻庙食之灵,恭展德馨之奠(救拔山神)
厌世上仙,因山启卜。
俨涂刍而成列,奉窀穸之有期。
爰假道于严祠,辄荐诚于薄酬(右夫人)
龙镳上汉,凤翣戒涂,爰陈埽地之至诚,周告拔山之英魄,仰惟如在,俯鉴惟精(大力)
飞名帝箓,释负人寰。
玄堂将瘗于衣冠,清祀式陈于盏斝。
虔脩彝典,俯鉴丹诚(五通)
运属冥升,灾兴夕驾。
祀国动崩天之戚,桥山当复土之期。
式瞻西伯之严祠,近在东周之旧壤,恭陈清酌,用告明神周文王
攀髯不驻,复斧云归。
俨天仗以徐行,指虹桥而径度。
聿陈薄酬,用告明灵(金均)
乘云不返,同轨有期。
俨龙驭以凶行,指虹梁而利涉。
聿脩祀事,式荐明诚
按:任店《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八三,清钞本。
寿宁节大燕教坊致语 其七 放舞僮队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
宴开柏殿,飞玉斝以方深;
乐阕蓂阶,滴铜壶而惭次。
共祝后天之算,同倾向日之诚。
再拜瑶瑎,相将好去。
按:《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八八,清钞本。
寿宁节致语 其八 放女弟子队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
金壶递箭,潜移宝晷之光;
玉斝飞筵,屡极钧天之奏。
宜整五云之驭,却陪三洞之游。
再拜天阶,相将好去。
按:《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八九,清钞一百五十卷本。
北山清公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八、《镡津文集》卷一六
评曰:高僧神清不喜禅者,自尊其宗,乃著书而抑之曰:「其传法贤圣间,以声闻如迦叶等,虽曰回心,尚为小智,岂能传佛心印乎」?
即引《付法藏传》曰:「昔商那和修告优波鞠多曰:佛之三昧,辟支不知;
辟支三昧,声闻不知;
诸大声闻三昧,馀声闻不知。
阿难三昧,我今不知;
我今三昧,汝亦不知。
如是三昧,皆随吾灭。
又有七万七千本生经、一万阿毗昙、八万清净毗尼,亦随我灭」。
固哉也!
徒肆己所爱恶,而不知大谬先圣。
吾始视清书,见其校论三昧,虽文词不佳,盖以其善记经书,不别理义端由,而不即非之。
及考其禅宗之说,问难凡数番,辄采流俗所尚,及援书传,复不得其详。
余初谓此非至论,固不足注意。
徐思其所谓迦叶等岂能传佛心印,尤为狂言。
恐其荧惑世俗,以增后生末学之相訾不已,乃与正之,非好辩也。
大凡万事,理为其本,而迹为末也。
通其本者故多得之,束其末者故多失之。
若传法者数十圣贤,虽示同声闻,而岂宜以声闻尽之哉?
经曰:「我今所有无上正法等,悉以付嘱摩诃迦叶竟」。
《大般涅槃传》曰:「我今所有大慈大悲,四禅三昧,无量功德,而自庄严。
而迦叶比丘亦复如是」。
又谓鞠多为无垢相好佛,又谓僧伽难提乃过去娑罗王,如来降迹为祖。
如此之类甚众,岂非圣人欲扶其法,互相尊敬,而示为大小耶?
《楞枷》所谓三种阿罗汉者,一曰得决定寂灭声闻阿罗汉,一曰增修菩萨行阿罗汉,一曰应化佛所化阿罗汉。
此阿罗汉以本愿善根方便力故,现诸佛土,生大众中,庄严诸佛大会。
故若大迦叶传法数十圣贤者,岂非应化佛所化之阿罗汉者也?
然佛所化者,宜其所有四禅三昧无量功德,与如来不异也。
不异乎如来而传佛心印,孰谓其不然乎?
若商那和修曰「阿难三昧而我不知,我今三昧汝亦不知」,斯恐其有所抑扬耳,未可谓其必然。
经曰:「入远行地,已得无量三昧」。
夫入远行地者,盖七地菩萨也。
七地菩萨尚能得无量三昧,而化佛岂尽不能也?
然佛之所传心印与馀三昧者,宜异日而道哉?
夫心印者,盖大圣人种智之妙本也;
馀三昧者,乃妙本所发之智慧也,皆以三昧而称之耳。
心印即经之谓三昧王之三昧者也,如来所传乃此三昧也。
以谓馀三昧邪?
其所谓「七万七千本生经、一万阿毗昙、八万清净毗尼亦随我灭」,此余未始见于他书,独《付法藏传》云尔,尚或疑之。
假令其书不谬,恐非谓其传法圣贤不能任持而然也,是必以后世群生机缘福力益弱,而不胜其教,以故灭之。
方正像末法三者之存灭,亦随世而法污隆焉,曷尝为其弘法圣贤而致正末邪?
呜呼!
学者不求经,不穷理,动谬圣人之意为其说,虽能编连万世事,亦何益乎!
书曰:「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
之谓也欤!
江邻几出守同州 北宋 · 韩维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九
剖之泽然以温,其璞良玉已;
叩之铿然以清,其济良金已。
君子动作语默,粹美无择
其皆有诸内者焉。
始予见邻几京师,又见于□□,再见于许昌,率不过数日辄别去。
而见其貌,听其言,洵君子也。
皇祐初,予主簿太学,君亦被召还馆,于是始得日夕相从游。
凡出处论议,吟讽饮奕诙谐,值感哀愉佚之事,未尝不与也。
邻几行无崖岸,与世无抗,同众人之所同,不务茍且就功名,于交游凡贤不肖一亲爱之。
间而语古今出处,折衷曲直,正色辞严,确有不可夺者。
于是益知邻几为君子,不独美其躬为众媚悦而已。
使其登用从政,又有骇然不测者矣。
复非淳澹冲泊,天之所保,出此而不饰者,皆粹美无择耶?
虽然,邻几老矣,发童然华矣。
始试为郡于外,不知造物者但使保其淳澹冲泊,美其躬而已耶,抑将处其骇然不测者以济于用乎?
用不用无与邻几事也。
于其行也,姑序言之(《南阳集》卷二八。)
济:原阙,据清钞本补,按「济」似亦为「剂」之误。
西太一宫开启祈雨道场默表本 北宋 · 韩维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
伏以阳气益骄,雨泽且尽。
精祷备至,嘉应未孚。
怛焉悯伤,不舍寝寐。
嗷嗷民庶,将馁是虞。
神其降休,以塞岁望(《南阳集》卷一五。)
宫:原脱,据明钞本、清钞本补。
崔黄臣庐山 北宋 · 陈襄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勿叹庐山,天涯总是民。
还家安老母,去国慕忠臣。
斜月秦关晓,秾花锦里春。
(原作暮,据影宋本、四库本、清钞本改。)行无所赠,为邑莫如仁。
程公辟宿猿洞二首 其二 1068年 北宋 · 陈襄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
老来归鞅海边村,犹喜诸亲聚里门。
汉守朱轓临祖帐,韩侯清酒满离樽。
猿惊出洞时三哭(原作器,据清钞本、四库本改)送行人早一番。
此去蓬莱峰顶月,梦魂应到荔枝园。
席上探得随字送曼叔密学太原 北宋 · 陈襄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帝念唐风古未衰,便蕃恩宠命中师。
暂驱太守朱幡去,应有儿童(自注:郭伋并州,有童儿百数,,迎于道次。)
塞外烟云千里静,帐前貔虎万兵随。
谁怜白发诗书帅,曾见昭陵坐论时(五字原缺,据清钞本补)
赠仙翁三首 其二 宋 · 钱忠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小舟泛泛游春水,竹笠团团覆败蓑。
盈棹长风(《宋元笔记丛书》本原校:清钞本作赢得霜弦)三尺浪,满船明月一声歌。
非干奔走厌浮世,自是情怀慕素波。
惟有仙翁为密友,就鱼携酒每相过。
赠仙翁三首 其三 宋 · 钱忠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吴江高隐仙乡客,衰鬓长髯白发乾。
满目生涯千顷浪,全家衣食一纶竿。
长桥水隐秋风软,极(《宋元笔记丛书》本原校:清钞本作南)浦烟浮夜钓寒。
因笑区区名利者,是非荣辱苦相干。
泊赵屯 北宋 · 孔武仲
 押词韵第七部
忆昨省觐趋𤃩清钞本作临)川,莱衣拥绿方少年。
艰难险阻俱未历,孟浪勇决唯争先。
舟发赵屯犹未饭,有风北起空濛间。
掀摇三山簸五岳,巨浪倒泼东南天。
千林向人俱顿仆,两岸过眼真飞鶱。
帆樯回戛河汉底,鹢首俯饮蛟龙渊。
跳波溅沫来四面,坐中时得鲤与鳣。
妻啼婢讪殊不顾,兀坐正读逍遥篇。
为言方破万里浪,不尔捉月为神仙。
江中逢巨石,颇突为引牵。
逡巡水势亦平缓,幸免肝胫(《永乐大典》卷三五八七作脑)输乌鸢。
暮投彭泽宿荒草,神惊魄颤何能眠。
自兹稍悟垂堂戒,靴纹才起不敢前。
矜持太过仅无患,往往所至伤流连。
乃知老谋与壮事,心胆殊异难兼全。
重来此地畏汹涌,藏舟别浦看漪涟。
鱼跳鸥下自可喜,何用蛟鳄饮流涎。
斜阳依依炤草木,夹岸葭菼铺书毡。
儿今弱冠昔何有,昔颔无须今皓然。
二十馀年才瞬息,时事几蜕如秋蝉。
区区走俗亦何赖,安得尺地巢林泉。
多福院记元祐二年二月 宋 · 袁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四
予自昭武归故乡,视其闾巷,非故也。
昔之榛棘者,皆连甍而骈栋矣;
昔之雕峻者,皆萧然而不屋矣。
见其父老,非故也。
昔之孩提者,皆颀然而长矣;
昔之少壮者,皆皤然而老矣,且死者十有八九矣。
访其居民,非故也。
昔之农者,今转而为工;
昔之商者,今流而为隶,贫者富而贱者贵,皆交相为盛衰矣。
呜呼,世态之变如此!
所不变者:巍然而高者,吾知其为刹矣;
俨然而尊者,吾知其为佛矣;
钟于朝,鼓于暮,环然而食者,吾知其为僧矣。
岁虽水旱,天不能以饥;
宅虽不毛,地不能以寒;
势虽王公,人不能以贱。
求之于迹,盛多而衰少;
推之于心,背寡而向众。
信乎,非有常者,孰能如此!
甬东有多福院者,乾德三年,州民赵轩舍园作室,主者德全以施无碍之浴。
开宝七年,州刺史钱亿易号兴福。
治平元年,始锡今号焉。
熙宁元年,有圆莹者兴其所废,而人乐输其财;
新其所故,而工乐竭其力。
未信者信,人乐从其化;
未悟者悟,众乐入其室。
元丰七年春二月燕然坐终。
继者清雅,亦其人也。
夫万事之理,勤于未就而怠于已成,佚于有馀而劳于不足。
师能勤其所怠而劳其所佚,则继师者虽百世,吾知其如今日矣。
元祐二年二月望记。
按:《延祐四明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又见明钞本《四明文献考》页二五三,清钞本《敬止录》卷二九。
和鲜于顷秀才见题小轩 北宋 · 冯山
五言律诗 押删韵
一室仅容拙,新年尤好閒。
翻书消白昼,隐几有青山。
人事少迎合,英流(宜秋馆本、清钞本作游)长往还。
此心犹有恨,半在史文间。
徐之才春晴偶成句皆双关 北宋 · 冯山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云容收雨意,草色妒花妍。
诗苦是真乐,酒醒方烂眠。
园亭无限景,笋蕨不论钱。
耳目因成僻(宜秋馆本、清钞本作癖),江山似有缘。
潭州何正臣君表待制二首 其二 北宋 · 冯山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高卑鹏鴳分难攀,岂意相知邂逅间。
北海(宜秋馆本、清钞本、小集作几)时曾荐鹗,愚公终日尚移山
平生泯默无他技,一顾差池已厚颜。
犹有功名心尚在,炉锤当手待公还。
寄上范蜀公二首 其一 北宋 · 冯山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去就人兼众美难,侍郎高望肃衣冠。
每寻当世群公议,更在清流绝等看。
楚屈辞多谁谤国,汉疏名重只休官。
求仁已得无馀憾,自向冥清钞本、小集作青)冥著羽翰。
邓温伯二首 其一 北宋 · 冯山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不独高文耀世奇,曾将宏议振天维。
谁人才术能争首,自古功名贵及时。
暂别鹓鸿蓬海上,少留旌旆蜀江(原作垂,据宜秋馆本、清钞本改)
西州(宜秋馆本作川)笔砚虽衰落,会有中和乐职诗(宜秋馆本、清钞本、小集作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