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阿育王寺碑后记 唐 · 于季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一
此寺碑记。尝为寇盗隳坏。
久无竖立。有好事僧惠印。
录其旧文。藏于箧笥。
又与老宿僧明秀志诠寺主僧志□上座僧栖云都维那僧巨嵩会议。重建其碑焉。
余美其乐善。会剡越间有隐逸之士曰范的
业文攻书。未遇于时。
常萍泊云水间。余邀以书之。
添圣境游观之一事。略记端由于碑后云。
太和七年十二月一日明州刺史于季友记。
遗德庙庆历四年四月 北宋 · 李晏如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七、《越中金石记》卷五
原夫太极肇分,三才定位,佐圆方之化育,乃自神癨;
保区宇之昌宁,率由英盓。
是知人神一致,幽显殊途。
生则负业负才,功名冠世;
殁则至灵至圣,祸福及人。
代有可称,永存典祀。
而神周氏,讳鹏举字垂天东晋时会稽人。
姬氏分枝,汝川启祚,轩裳袭庆,冠盖传芳。
禀灵虬无匹之资,挺天马不羁之质。
文戈曜彩,早符却日之能;
智剑腾光,自淬决云之利。
宏词登第,雄俊成名。
初宰上虞,忧分百里。
布丝桐之政,兼冰砈之权。
民仰如神,物资厚利。
归朝龙阙,出牧雁门
才兴廉裤之谣,已显孟珠之誉。
人安俗阜,岁稔时清。
继隆竹帛之功,迥播仁贤之美。
自后心思退让,志务幽闲。
俄辞建隼之荣,遂厌利鱼之贵。
念昔会稽东、上虞北,曾游渔浦湖,遇春景韶光。
访物外之灵踪,寻湖中之胜概。
益见澄澜湛湛,分玉镜之清光;
翠岫峨峨,列云屏之秀色。
松篁掩映,花坞奇幽。
每资赏眺之情,颇惬嬉游之趣。
舟泛清遆,车乘白驹。
全家忽隐于灵源,阖境但惊其神化。
俄而睶通算镳,迥布威灵。
升为水府之蚻,超统阴司之职。
即时闻奏丹陛,肇建严祠。
敬之者福必生焉,犯之者祸当立至。
牲牢互进,笾豆交陈。
远近居民,无不畏惮渔浦湖,后改名白马湖馀姚县《图经》载,周氏乘白驹沉渔浦湖,事标史册。)
时有明州天童寺僧昙德禅师道高康会,德重图澄。
太白之真星,下为童子;
乘菩提之果位,即告归天(其院因此立名天童寺。)
禅师闻神血食生人,由是特垂慈力,俾归正觉,径造灵祠,禅定身心,结迦趺坐。
神显灵通,万状变现无方,禅师寂若无人,湛然不动。
神乃寻知悔过,忽现真身,与三夫人礼拜归依,受五戒三皈之法,祭奠不茹荤血,庙廷愿皏癨园(《明州天童寺记》,范的撰。云:有名宿师缙云至,而时闻会稽□□□□人命,公往,以慈力□□□□□味,归化彼土,事迹存焉。)
昔本在湖鉌,地形窄隘,乡人孔泽、赵瑗以□□非立伽蓝之所,谒诚祈祷,咸愿迁移。
启告才终,狂飙忽起。
朱绂飞停之处,香炉飘落之中。
民乃上闻于官,敷奏乎帝。
续降敕命,建置殿宇,精崇梵刹,安处祠堂。
院与庙名,咸为「利济」。
会昌五年,天下庙廷例行停废,惟此庙宇独与重存。
后佛教重兴,一切仍旧(春秋祭祀,不茹荤血牲牢,惟只蔬素香烛。勾当僧惟省、檀越孔泽等与众刊石立碑,并绘塑像三十二身。其碑元有二厅,一在利济院,一在五夫庙内。于雍熙三年丙戌岁上虞知县赞善差人□□□移入本县,于碑阴上刊县记。其利济院内者,损折,在本院佛殿□池内,今填池作经台巷是也。其五夫庙内者,船载到曹娥江中,溺于深处,今并不得而见矣。)
民间祈求,应若答响(所闻官奏请迎敕入庙,封为利济侯。乃大唐天宝二年后,分香火于五夫镇,又建立祠宇与其神像。至大祥符三年,改院名法界,续降朝旨,取责本庙供申,既去,又准敕命,仰严洁致祭,禁樵采触毁,并印给图经,在上虞县,春秋致祭焉。)
可谓奉天之令,安国之禧,咸叶庶氓。
乃为硈曰:
神道性兮杳冥,人神应兮有灵。
禀一生兮丈夫,钦万古兮留名。
威光震兮赫奕,剑气上冲星
仰如在兮享祀,感神理兮精诚。
爇香火兮不绝,永表载兮典经。
利济侯因天赐,仙官咸动民称。
奏并力援襄及令参谋官吴潜幕府正月十一日1236年1月11日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二八 创作地点:安徽省马鞍山市
臣起离建康之前一日,尝以所历期程闻奏。
十一日行至太平州石镇,谨再有条具下项:
一、臣自闻孟珙襄阳之捷,虽幸其有此,然终以不得赵范的报及诸司诸郡皆无嗣音为疑,固尝略具奏闻。
今得何元寿书,以为所报初无之。
盖有衡州刘宝襄阳城中逃出,具言其事。
至十二月三日以前,皆其所目击,使其有之,则刘宝固见之矣。
臣自疑此报,累次行下诸司,毋得轻信。
及劄别之杰,作督府议事厅文移,催督李虎王鉴诸将前去襄阳策应。
近又劄赵胜杨福兴刘虎等以江陵事势少宽,合并力援襄阳
前后督促,非不严切。
今得李虎回申,虽已遵禀,但犹以蕲水桥断,回蕲州住程,以待修桥。
又以江北无夫无粮,无船无桥,取道鄂州,以至汉阳,未免迂回。
王鉴直以淮西贼退为词,驻兵六安,更不前进。
臣除以明谕赏罚严切诘责外,谨具奏知,伏乞睿照。
一、臣在建康日,陈韡欲以参赞军事,从臣至沿江协助经理,颇有孜孜体国之心。
然臣以陪都留钥,事任非轻,不敢辄从其请。
至采石吴潜谒臣,则知已被受参谋之命。
虽领郡,而行府尚缺元僚。
兼照得目前江面偶幸平安,臣欲选官暂摄太平州事,挈与俱。
若自此江淮清晏,则遂可少留幕府
淮甸未宁,即令速回本州措置防江。
庶几上不失朝廷委付之实意,下亦不失督府求助之初心。
合具奏知,伏乞睿旨,更赐处分。
〔贴黄〕臣已具条奏,续得别之杰公状,以臣行府遵照便宜指挥,权令节制诸头项军马。
数内淮西强勇军王福副都统所部三千人,一面改拨,令援襄阳,就于郢州驻劄,以便粮草。
并日下催李虎王鉴两头项兵会合救援襄阳,不许逗留,务在剿逐襄阳境内贼兵。
因以蔽遮江陵,所行切中事机。
今录白元状在前,并乞睿照。
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元是徐峤之书今石是大和七年范的书也予得旧拓本装潢者割去范名诡为徐书因从秋史假其尊人蔗畦所藏本證是范碑而其拓特精何必昌徐邪次和碑尾于季友范的唱酬二诗韵兼报蔗畦乔梓 其一 乙巳 清 · 翁方纲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三十晋观稿三、复初斋诗集卷三十
书于秀得雄,碑岂让徐公
握椠怀真逸,扁舟礼梵宫。
石华兰渚外,云气剡源中。
一滴山阴乳,霞标早建红。
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元是徐峤之书今石是大和七年范的书也予得旧拓本装潢者割去范名诡为徐书因从秋史假其尊人蔗畦所藏本證是范碑而其拓特精何必昌徐邪次和碑尾于季友范的唱酬二诗韵兼报蔗畦乔梓 其二 乙巳 清 · 翁方纲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三十晋观稿三、复初斋诗集卷三十
载酒愧扬雄,琳琅富兖公。
始知真圣教,该得米南宫
峻拔回鸾处,淋漓湿翠中。
会稽名父子,重觌涧花红(「回鸾」,用萧昔人评徐会稽书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