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东林寺韦丹刺史韦丹洪州时,灵澈庐山与为忘形之契,篇什倡和,月居四五,寄一诗,寓思归之意,荅此诗。) 中唐 · 灵澈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年老心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
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徐给事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九
维贞元十四年岁次戊寅八月戊寅朔十日丁亥
右谏议大夫裴佶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吴通微中书舍人高郢尚书司勋郎中知制诰权某尚书司勋员外郎知制诰翰林学士郑絪起居郎韦丹左补阙翰林学士卫次公右补阙王纾右拾遗史馆修撰蒋武等。
谨以清酌庶羞之奠。
敬祭于故给事中礼部尚书徐公之灵。
太伯延陵
化于东吴
遗风礼让。
乃有名儒。
懿懿夫君。
文谊是图。
早岁清名。
辉动江湖。
遐览古音。
琢磨无斁。
以五常为师。
味六学之赜。
始以处士
交驰府辟。
乃考秘文。
诸生表的。
周畿结绶。
吏隐方适。
三命登朝。
礼文损益。
既肄业以绵蕝。
亦说经而重席。
践履中台
翻飞左掖。
含章载笔。
侍讲通籍。
循性不迁。
虚中静专。
驳议清禁。
于兹八年。
同官为僚。
惠好欢然。
琐围密近。
兰室周旋。
分曹直夜。
接武朝天。
会清机于妙理。
每舍筏以忘筌。
如何移疾。
亦既旬日。
谓勿药之有喜。
俄交臂而相失。
死生同途。
力命难俱。
焜耀终始。
恩深礼殊。
荣春官于夜壑。
振箫鼓于涂刍。
平昔谈笑。
倏然虚无。
含悽寄词。
絮酒焚枯。
愿执绋以莫寻。
奠灵筵而涕濡。
尚飨。
成纪公文 中唐 · 崔损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六
维贞元十二年月日。朝议郎右谏议大夫崔损大中大夫给事中徐岱朝议郎给事中赵宗儒正议大夫中书舍人高郢宣德郎驾部员外郎知制诰权德舆起居郎韦丹起居舍人冯左补阙熊执易右补阙归澄崔邠韦渠牟左拾遗李肇王中书右拾遗蒋武等。
谨以庶羞之奠。敢昭告于门下平章事赠太子太傅成纪公之灵。
龙为辅臣。虞辟四门。
殷宗审象。说代予言。
建中皇明。崔为文贞。
嗣德同风。俾公登庸。
运配我唐。忠昭我皇。
君臣合契。圣贤同方。
乃序五行。乃调三光。
乃作舟楫。乃作栋梁。
温裕内淑。矜严外庄。
暖若冬日。肃如秋霜。
错磨瑚琏。黼藻文章。
鼎不耀彩。非振芳。
疏封庆远。辅族流长。
祖服既纂。孙谋更昌。
迹如泥蟠。势渐云翔。
绣衣持斧。锦帐含香。
曾建隼旟。廉察三湘
亦倅龙节。和柔北荒。
左曹驳正。中台纪纲。
绩彻宸扆。恩深庙堂。
东西掖垣左右辅弼。
献纳忠谠。讦谟慎密。
嘉猷必告。内言罔出。
清庙承天。圆丘捧日
宣子制典。酂侯定律。
有伦有要。惟精惟一。
功雠必举。爱犯斯黜。
保正惩邪。虚励实。
俭能防侈。恭能戒逸。
假寐寝门。宣力王室。
钧轴是秉。枢机所发。
先平其心。后宰于物。
赫赫天子。万方禀朔。
寄公鼎鼐。授公帷幄。
方资燮赞。更致淳朴。
从耤千亩。侍巡五岳。
福悲下寿。忠惜永图。
勃也厉疾。倏焉梦殂。
皇心轸恸。人望嗟呼。
赙赠恩笃。褒崇礼殊。
骑吹咸京。龟兆鼎城。
缑山旧陇。太傅先茔。
其等相府僚属。禁闱分职。
敢辱陶冶。愧生羽翼。
马孛容误。龙鳞爱直。
孔虽不言。辛亦有力。
彻帷启殡。执绋俟门。
奠薄单醪。羞轻特豚。
悲实怀德。忠顾恩。
清风令范。子子孙孙。
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韦丹809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十四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韦丹
窦从直至。
省所陈贺
并奏江饶等四州旱损。
其所欠供军留州钱米等。
并巳放免。
又奏权减俸及修造陂堰并劝课种莳等事宜。
具悉。
朕顷缘时旱。
虑害农功。
虽推咎己之心。
敢望动天之德。
而未逾浃日。
膏泽霈然。
仰荷元休。
俯增祗惕。
卿喜深称庆。
忠切分忧。
既览陈。
兼详奏请。
至如蠲逋以恤人隐。
减俸以济军须。
抑末业而移风
务兹菽麦。
防旱年而歉雨。
修利陂塘
皆合其宜。
并依所奏。
非卿公勤奉上。
仁恻发中。
则共理之心。
不能至此。
再三兴叹。
一二难申。
勉于始终。
以副朕意。
想宜知悉。
东林寺经藏西廊记819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六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东林寺
元和初江西观察使韦君丹庐山东林寺神运殿左甘露坛右建修多罗藏一所。
土木丹漆之外。饰以多宝。
相好严丽。邻诸鬼功
虽两都四方。或未前见。
一切经典。尽在于内。
盖释宫之天禄石渠也。初藏既成。
南东北廊亦具。独西未作。
而韦君薨。迨今十馀年。
风日所飘燥。雪雨所沾湿。
西南一隅。坏有日矣。
僧坊众惜之。予亦惜之。
非不是图。财力不足。
暨十三年。予作景云律师塔碑成。
景云弟子馈绢百匹。予以法施净财。
义不已有。即日移用作藏西廊。
因请寺长老演公满公琳公等经之。寺纲维令杲灵达等成之。
盖欲护前功。偿始愿。
非任于布施相功德心也。其集经名数与创藏由缘。
详于李肇碑文。此但书新作西廊而已。
十四年月日。忠州刺史白居易记。
茅舍814年 中唐 · 元稹
 押词韵第十部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引用典故:一襦五裤
楚俗不理居,居人尽茅舍。
茅苫梁栋(茅苫:编成片状以覆盖屋顶之草席。)仍罅。
边缘堤岸斜,诘屈檐楹亚(亚:低。低垂。张相《诗词曲辞汇释》卷五:“亚,犹低也;俯也。”)
篱落不蔽肩,街衢不容驾。
南风五月盛,时雨不来下。
亦乾,迎风自焚灺(焚灺:燃烧。灺,馀烬。《说文·火部》:“灺,烛烬也。”灺,蜀本作“化”。)
防虞集邻里,巡警劳昼夜。
遗烬一星然,连延祸相嫁。
号呼怜(原作“邻”,据蜀本、杨本、董本、马本、全诗改。)谷帛,奔走伐桑柘。
旧架已新焚,新茅又初架。
前日洪州韦大夫丹,念此常嗟讶
牧民未及久,郡邑纷如化。
峻邸俨相望,飞甍远相跨。
旗亭红粉泥,佛庙青鸳瓦(去声)。(“前日”八句:《新唐书·韦丹传》(卷一九七):“(元和二年)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飞甍,甍之两端扬起,有飞举之势,故曰飞甍。旗亭,酒楼悬旗为酒招,故称。青鸳瓦,黑色之屋瓦,一俯一仰,如鸳鸯然,故称。瓦,蜀本、杨本、全诗下有“去声”)
斯事才未终,斯人久云谢。
有客自洪来,洪民至今藉。
惜其心太亟,作役(一作后)无容暇。
台观亦已多,工徒稍冤咤(冤咤:因有所不满而抱怨。)
我欲他郡长,三时务耕稼(三时:指春、、秋三季农作之时。《左传·桓公六年》:“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杜预注:“三时,。”)
农收次邑居,先室后台榭。
启闭既及期(启闭:古代称立春立夏为启,立秋立冬为闭。《左传·僖公五年》:“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杜预注:“启,立春立夏;闭,立秋立冬。”),公私亦相借。
度材无强略(略:掠夺,强取。《方言》卷二:“略,强取也。”)庀役定价(庀役:雇用工匠、役夫。)
不使及僭差(僭差:僭越失度。僭,原作“潜”,据蜀本、杨本、全诗、胡本、何焯校改。),粗得御寒夏。
火至殊陈郑(“火至“句:失火时不祸及邻家,损失与陈、郑迥异。《左传·昭公十七年》:“若火作,其四国当之,在宋、卫、、郑乎?,大辰之虚也;,大皞之虚也;郑,祝融之虚也。皆火房也。……卫,颛顼之虚也,故为帝丘,其星为大水。水,火之牡也。其以丙子壬午作乎!水火所以合也。若火入而伏,必以壬午,不过其见之月。郑裨灶言于子产曰:‘、卫、郑将同日火,若我用瓘斝玉瓒,郑必不火。’子产弗与。”),人安极嵩华(“人安”句:意谓居陶瓦之屋,风雨不动,安如嵩山华山。嵩华,嵩山华山之并称。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谁能继此名,名流袭兰麝。
五裤有前闻(五裤:据《后汉书·廉范传》,廉范字叔度,为蜀郡太守,政治清明,百姓富足。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裤。’”此指官吏惠施于民之德政。),斯言我非诈。
进撰故江西韦大夫遗爱碑文表849年 唐 · 杜牧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臣奉某月日敕牒。
令撰故江西观察使韦丹遗爱碑文。臣官卑人微。
素无文学。恩生望外。
事出非常。承命震惊。
以荣为惧。伏以洪为州府。
逾于千年。言念疲羸。
常患水火。风俗如此。
改革无因。韦丹受朝廷分忧。
为百姓去弊。不践旧迹。
特建宏谋。凡三年苦心。
去千岁大患。兼之灌溉种莳。
丰其衣食。渤海颍川之治。
邵父杜母之恩。校之于
未足为比。伏惟皇帝陛下陟降顺帝
施设如神。纳谏若转丸。
去恶如反掌。是以兵刑措寝。
年谷丰登。而犹念切疲人。
及于循吏。缅韦丹已效之绩。
江西去思之心。特与彰扬。
创为碑记。是宜使内直学士
西掖辞臣。振发雄文。
流传后代。至于臣者。
最为鄙陋。明命忽临。
牢让无路。俯仰惭惧。
神魂惊飞。臣不敢深引古文。
广徵朴学。但首叙元和中兴得人之盛。
次述韦丹在任为治之功。事必直书。
辞无华饰。所冀通衢一建。
百姓皆观。事事彰明
人人晓会。但率诚朴。
不近文章。受曲被之恩私。
如生羽翼。报非次之拔擢。
宜裂肝肠。无任感激恳悃血诚之至。
其碑文本谨随状封进以闻。谨奏。
谢许受江西送撰韦丹碑䌽绢等状849年 唐 · 杜牧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今月十八日。
中使某至。奉宣圣旨。
令臣领江西观察使纥干众所寄撰韦丹遗爱碑文人事䌽绢三百疋者。恩随幸至。
荣与利并。抃跃惭惶。
罔知所措。伏惟皇帝陛下皇天纵圣。
赫日资明。大奖功劳。
不计存没。举韦丹江西之绩。
特令微臣撰碑。堕泪之思。
岂惭羊祜。黄绢之妙。
实愧蔡邕。今者更蒙恩私。
广受丝帛。捧戴兢惕。
无地容身。不胜感恩惭悚之至。
唐故江西观察使武阳公韦公遗爱碑849年1月 唐 · 杜牧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四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皇帝召丞相延英便殿讲议政事。及于循吏。
且称元和中兴之盛。言理人者。
谁居第一。丞相墀言。
臣尝守土江西。目睹观察使韦丹有大功德。
被于八州。殁四十年。
稚老歌思。如丹尚存。
丞相中丞相植皆曰。臣知之为理。
所至人爱。所去人思。
江西之政。熟于听闻。
乃命守臣覈于众。上之功状。
大中三年正月二十日。诏书授史臣尚书司勋员外郎杜牧曰。
汝为序而铭之。以美大其事。
臣某伏念天宝建中艰难之馀。根于河北
枝蔓于齐鲁梁蔡。辟为章句书生。
以蜀叛。锜为宗室老。
以吴叛。其他高下其目跂而欲飞者。
往往皆是。宪宗皇帝高听古议。
广谏益圣。任贤使能。
考校法度。号令未出。
威先雷霆十有四年
擒殛凶狠。方行四海。
罔不率伏。当是时。
凡五徵兵。解而复合。
仅八周岁。天下晏然。
不告劳苦。实以守土多循良吏。
居第一。周召伯治人于陜西。
召穆公有武功于宣王时仲尼采甘棠江汉之诗。
弦而歌之。列于风雅。
班固汉宣帝中兴名臣。言治人者。
亦首述黄霸龚遂。次将相下。
今下明诏。刻治效。
令得与元和功臣。彰中兴得人之盛。
悬于无穷。用古道也。
谨按韦氏。自汉丞相贤已降。
代有达官。孝宽有大功于后周
封郧国公郧公曾孙幼平
岐州参军。生抱贞。
梓州刺史。生政。
汉州雒县丞。赠右谏议大夫
雒县武阳公。公字文明
以明五经登科。授校书郎咸阳
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张献甫于邠宁府。徵为太子舍人
起居郎检校吏部员外郎侍御史河阳行军司马。未行。
驾部员外郎。会新罗国以丧来告。
且请立君。拜司封郎中兼御史中丞
章服金紫。吊册其嗣。
新罗再以丧告。不果行。
容州经略使。筑州城环十三里。
因悉城管内十三州。教种茶
多开屯田。黄贼畏服。
诏加大中大夫贞元末河南少尹
连拜检校秘书监兼御史中丞郑滑行军司马。皆未至。
右谏议大夫宪宗即位
刘辟叛。议者欲行贞元故事。
请释不诛。公再上疏曰。
今不诛辟。则朝廷可以指臂而使者
惟两京耳。此外而谁不为叛。
因拜剑南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时刘辟急攻梓州
公至汉中。表言攻急守坚。
不可易帅。高崇文客军远斗。
无所资。若与梓州
缀其士心。必能有功。
召拜晋慈隰三州观察使。不半岁。
元和二年二月洪州观察使。洪据章江
上控百越。为一都会。
屋居以为俗。人火之馀烈。
日久风竹戛自焚。小至百家。
大至荡空。霖必江溢。
燥必火作。火水夹攻。
人无固志。倾摇懈怠。
不为旬月生产计。公始至任。
计口取俸。除去冗事。
取公私钱。教人陶瓦。
伐山取材。堆謺亿计。
人能为屋。取官材瓦。
免其半赋。徐责其直。
自载酒食。以勉其劳。
初若艰勤。日成月就。
不二周岁。凡为瓦屋万四千间。
楼四千二百间。县市营厩。
名为栋宇。无不创为。
派湖入江。节以斗门
以走暴涨。开广衢。
南北七里。荡渫污壅。
筑堤五尺。长十二里。
堤成明年。江与堤平。
凿六百陂塘。灌田一万顷。
益劝苧。机织广狭。
俗所未习。教劝成之。
凡三周年。成就生遂。
手为目睹。无不如志。
公之为政。去害兴利。
机决势去。如孙吴乘敌。
不可当向。辅以经术。
仁抚智诱。慈母之心。
赤子之欲。求必得之。
故人自尽力。所指必就。
子产治郑。未及三年。
国人尚谤。黄霸颍川
前后八年。始曰愈治。
考二古人行事。与公相次第。
不知如何。元和五年薨。
年五十八。其铭曰。
章武皇帝。披攘经营。
凡十四年。五大徵兵。
人不告病。肩于太宁。
将相是矣。岂无循良。
考第理行。谁高武阳
武阳所至。为人父母。
于洪之功。洞无前古。
洪始有居。水火是苦。
二者夹攻。死无处所。
曰天所然。不嗟不诉。
武阳始至。材瓦是聚。
公钱不足。以俸为助。
能为居宇。贳贷付与。
日载酒肴。如抚稚乳。
不督不程。诱以美语
未二周星。创数万堵。
几半重楼。如诗翚羽。
锢以长堤。缭四千步。
明年水平。人始歌舞。
灾久事钜。一日除去。
灌田万顷。益种桑苧。
俗所未有。罔不完具。
寂寥千年。谁守兹土。
中圣人。元和是师。
图赞功劳。武阳岂遗。
乃命史臣。刻序碑辞。
宠假武阳。为人慰思。
训劝守吏。勉于为治。
私觌官员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二
仕杂工商。实因鬻爵。
尚须命使。改以赐财。
其入蕃使旧例与私觌官十员宜停。别与钱五十贯文。
度支分付。永为定例。
司勋杜十三员外849年 唐 · 李商隐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江令 羊祜
杜牧司勋牧之,清秋一首杜诗。
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曾字总持
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
汉江远吊西江水羊祜韦丹尽有碑(原注:时杜奉诏撰韦碑)
韦丹象赞 唐 · 苗绅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
炯炯韦公,仪形山立。
岳峙争峻,陂澄莫挹。
霜鹤下云,䌽鸾孤集。
始帅钟陵,家饶户给。
枭鲸之后,干戈遽戢。
蠢尔蛮陬,辄窥铜柱。
交趾失守,天威震怒。
岭隅之东,俾之节度
士饱而歌,民安如故。
上嘉元勋,爰用作相。
诏旨绸缪,三四陈让。
莫允其祈,犹劳将将。
凤池之畔,麟台之上。
伫见徵还,无劳审象。
建昌军景德寺重修大殿并造弥陀阁记庆历七年十月1047年 北宋 · 李觏
 出处:全宋文卷九一五、《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二四、《皇朝文鉴》卷八○、正德《建昌志》卷一八、《文章正宗》卷一五
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
凡所以修身正心,养生送死,举无其柄。
天下之人,若饥渴之于饮食,苟得而已。
当是时也,释之徒以其道鼓行之,焉往而不利?
无思无为之义晦而心法胜,积善积恶之诫泯而因缘作。
空假中则道器之云,戒定慧则明诚之别。
至于虞祔练祥,春秋祭祀之仪不竞,则七日三年、地狱劫化之辩亦随而进。
蕃衍光大,繄此之由。
故嗣迦叶者师子达摩,流为东山牛头;
传龙树者惠文、惠思,炽于天台灌顶
二家之学,并用于世。
若夫律戒之盛,凡出家者,当由此涂。
白居易抚州景云寺律和尚碑文》,如来十弟子中,优波离善持律。
波离灭,南岳大师得之。
南岳灭,景云大师得之。
师,南城人,初隶景云寺,徙洪州龙兴,终庐山东林,度娑婆男女万五千人。
姜相国公辅颜太师真卿、本道廉使杨凭韦丹,皆与友善。
乐天之叙如此。
南城于宋为建昌军景云景德寺律和尚之迹已无见。
土木之坚久者,唯殿与门。
殿之制不靡而其材良,乃今所无。
基高而旁裸入风雨者,四面如一。
将恐腐折,后难为功,寺僧义明乃营屋若干,柱以翼之,且作弥陀阁于其前右。
兼壮与丽,为永永计。
先共谋者文宪宗正,既而宪住他院,正亦遂辍,克有终者唯明。
殿之财集于众,阁成于孀何氏,始卒凡八年。
明讲经论,颇憙事,以雅于予,来乞文。
因论释之所由兴,亦使其徒知此寺昔尝有僧为戒师,于江之南度人以万数,当世贤者与之游,以为寺之荣而有所慕焉。
庆历七年冬十月己未记。
容管(原作客馆,据四库本改) 北宋 · 陶弼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一年勾漏守,寻尽洞中天。
佛记卢藏用仙坛葛稚川
醒心西驿水,烧眼碧池莲。
我岂无新事,诗碑与酒泉(自注:郡有勾漏、白石、都峤等山,所谓三洞天也。卢藏用《大云(陈本作景星)寺记》石高丈二尺。西驿韦丹建,阁下有石泉并记。后唐李复作池,植莲数万。)
(自注:郡有勾漏、白石、都峤等山,所谓三洞天也。卢藏用大云寺记石高丈二尺。西驿韦丹建阁下有石泉,并记。后唐李复作池,植莲数万。)
熊帅伯通司马温公 北宋 · 刘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四九、《龙云集》卷一三
西清十稔,久尘禁掖之华;
南服一麾,偶遂需头之请。
土冒黄而有社,剖左以将符。
望溢宠初,材微寄外。
职在颁宣条诏,至则存见吏民。
惟江右雅称浩穰,而钟陵实为都会。
控瓯越而奠壤,直牛斗以分躔。
中外棋布者殆十万家,远近株连者馀一千里。
今兹役弛岁输之布,法更日𧵍之醝。
舒故老之晖,馌饷走疲羸之嗛。
寖希狱讼,更起慈祥。
薰然乐郊,宛在邻境。
敢意衰迟之晚节,猥蒙宽假之休恩。
兹盖伏遇某官匠物以春,揆材如鉴。
事君无非道者,使人亦必器之。
扫积弊于一吷之馀,回已安于九鼎之重。
谢安之起,真有意于苍生;
魏相所行,要必稽于故事。
顾令疲薾,亦预挽推。
伏望借之涵濡,须以岁月。
韦丹遗爱而观其抚字,想孺子高风而俾之激昂。
他日自期,不作陶镕之长物;
弊庐相望,庶安桑梓之馀生。
守令议 北宋 · 刘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五六、《龙云集》卷二六
国家内起畿甸,外薄四海,以烟火万里之郊,而肃然无狗吠之警,则不可谓无其地。
垂髫之童,华发之老,相与沐浴乎百年休明之膏泽,而生齿之隶籍日益以夥,则不可谓无其民也。
地如此其广,民如此其众,将欲挈而畀之治,舍守令,尚焉重乎?
盖堂上远于百里,堂下远于千里,人君耳目之所闻见,初不出乎一堂之上下,而摇足之顷,已移于千百里之远,则物之所利疚,民之所疾苦,宜有不得而遍知矣。
举一郡之大,而任之守,守者谁乎,而必足以塞千里之责,然后方面委焉。
举一县之广,而任之令,令者谁乎,而必足以当百里之寄,然后民托焉。
夫方面之所委,民社之所托,每每如此,则孰且为失位之人乎?
欲天下弗治,不得已。
在《易》,阳长之卦谓之《临》,而孔子之门人,独以雍也为可使南面,若曰惟仁者,惟足以临人故也。
夫临人以仁,则是不仁者终以贼民而已矣。
建事功,黜淫怠,赴百利之会,取其不吾疚者,举之如摄羽,其古之人所谓健吏者乎。
以其身爱其民如子,使其民爱其身如父母,不亟成也,期勿扰而已,其古之人所谓良吏者乎。
得良吏者安,得健吏者治,安且治,固有天下者之所急,则彼所谓守令,尚焉取而不重乎!
三代而上,其迹不可见矣。
由汉迄唐,有稽者焉。
方其盛时,君子长者之风休然布于上,而故家遗俗之美蔼然充乎下。
五裤成谣,千室鸣弦,蒸和气于动植,而瑞应以之效,收晚晖于桑榆,而寿考以之得。
雉驯乎微步之径,而未丱之童子与有仁焉;
兽从于无人之境,而带犊之末业与有革焉。
犹以为末也,至登为丞相,则黄霸之治颍川也。
拔赤子于黄池之中,而孝宣慰荐之不暇,则龚遂之宁渤海也。
杖箠不设,诉牒交寝,则德秀之化鲁山也。
祠之不足也,辄碑以纪之,则韦丹之于豫章也。
且其爱民利物,贵宁谧而简苛碎,岂独吏之天性然哉,上实使之而已。
是故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则孝宣之责成功也。
郡守入为三公郎官出宰百里,则显宗之急图治也。
裒姓氏之不一,揭诸躬临之座隅,则太宗之重爱也。
三省侍郎缺,择尝任刺史者,郎官缺,择尝任县者,则明皇之贵显庸也。
此其民所以婆娑田里,浮游卒岁,而事事之人,非京兆三王之比,则颍川四长之徒也。
虽然,岂特汉唐之君为然哉。
是以祖宗比稽阅择之详,而三岁殿最之考,犹辄出其终。
至纠之以监司,督之以安抚。
其贤否之杂揉也,或取保任五人者而升其秩;
患其功罪之相掩也,给历纸于遣行之日,而使之致肃心焉。
又况布德音,洒天翰,使朝夕考览,有如大中祥符之士条者乎。
呜呼,其爱民而重守令之意,亦可谓至矣!
主上绍格天之丕绪久矣,夫其能举天下而措诸覆盂之安也。
前日仪臣患守令之未尽得人,而泽弗下遍也,至为之说曰:「轻与人官,而重与人职」。
兹诚确论也。
今其说具在,苟一二举而行之,泽生民、福天下,殆将见于斯乎,故愚姑取以献。
程给事虞道判六首 其六 1079年秋 北宋 · 秦观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
使君本住道家山,时访玄都太古坛。
阴惠已能追许令,治功不独过韦丹
车驾巡幸建康起居1137年3月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一八、《梁溪集》卷九四、《景定建康志》卷三六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臣某言:伏睹都进奏院报,车驾以二月二十七日进发巡幸建康府者。
乾旋坤转,共知天意之回;
雷动风行,顿觉皇威之畅。
御六龙以于迈,屯万乘于要区。
三灵欢欣,四海呼舞中谢。)
窃以江左之形胜,莫如建邺之雄浑。
自昔称帝王之州,于今为东南之会。
控引淮海,襟带江湖。
岂惟民物之阜蕃,寔乃舟车之辐凑。
玉麟神玺,晋以中兴;
虎踞龙蟠,吴资用武。
兵戈之后,王气方隆。
皇帝陛下慨国步之多艰,悯帝都之未复,因之天险,济以人谋。
高祖之关中,战必胜而攻必取;
光武之保河内,利则伸而钝则蟠。
赤县神州,行遂定都于河洛;
灵川沃野,聊兹临幸于江山。
方将张皇六师,震叠中土,驾驭貔虎,剪屠鲸鲵。
扫陵寝之氛埃,葺宗庙之钟虡。
恢复故境,再臻太平。
而臣误被宸恩,滥当阃寄。
虽长堤新厩,窃慕于韦丹
顾重镇上流,有惭于温峤
心驰魏阙,莫参鸳鹭之行;
地近日畿,益倾葵藿之志。
臣无任瞻天望圣激切屏营之至。
谨遣左朝奉郎、充本司干办公事韩岊行在所,奉表起居以闻。
臣某诚惶诚惧,顿首顿首。
谨言。
来诗过有称誉再和 宋 · 张守
 押先韵
任重非所胜,位高忧疾颠。
归耕半顷秫,荣枯付樽前。
来作江南,衰谢愧五贤(自注:郡有陈蕃范宁韦丹等祠,号五贤堂。)
喜闻复故境,中兴颂周宣
贤能不复遗,纡馀定为妍。
勿笑百僚尾,三署会须肩(自注:赵嘏太常博士,有诗云:“何日肩三署,终年尾百僚。”蒙夫亦自奉常补外。)
修朝宗石碶记绍兴九年三月 宋 · 廉布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三○、四明文献录、《四明图经》卷一○、雍正《浙江通志》卷五六
象山县负山环海,垦山为田,终岁勤苦而常有菜色。
县治东南往有田四百馀,夫邑人生生之具与夫岁时之征歛取足于此,故前人经理之甚备。
畎浍渠川,支布脉连,上枕大湖,以资溉灌,下接潮港,以决涨溢之患。
自唐以来为堰有四,曰朝宗、理川、灵长、会源,皆因地为名,高下曲折,尚可考也,而朝宗为诸汇之要。
国初瑞龙寺僧曰蔡,始伐木为闸,以时启阖,若简而甚利。
治平中县林君旦复增益之,其后潦水暴集,堤障屡决。
元祐六年县令叶授始作石碶,自是无水旱之忧。
距今几五十年,旧址隳圮,春夏雨水汎溢,无复潴蓄,邑人病之。
而前此为令者熟视不以经意,属连岁大旱,下田龟拆,居人嗷嗷,徒以罪岁。
绍兴七年莆阳宋砥国平始为令兹邑,喟然叹曰:「民之有田,藉水为利,衣食之原也,其可以不治」?
明年政成,豪彊帖柔,幽愤舒悦,令孚而教行,吏畏而民爱,乃召耆告之曰:「邑有沃衍而潴堰不治,何以卒岁?
吾始莅邑,常此轸意,然念公私窘匮,迄未皇举。
于是收辜榷吏罚之直,下至竹头木屑、灰壤微细之利,针抽缕积,岁时之久,得钱三百万有奇,不费于公,不取于民,而仅以足用,汝其悉助力予之为」!
君因为之区处,不避肓风苦雾之毒,躬即其地,以勉民作。
浚其流泉,增其堤圉,尽发旧址,革而新之,馀堰例加修治,即山伐石,以为砥柱,惟巩固悠久是图。
经始于八年之秋,而成十月之吉
既成,君会邑之耆旧僚属宾佐以落之,是日黧老黄童阗溢公门,鼓舞欢呼,莫不称颂君之休德而叹前人之莫及。
窃尝谓古者教氓稼穑,凡治野之政令,莫先于水。
《周官》遂人掌邦之野,既有沟浍、涂川之名;
稻人掌稼下地,又有潴防、沟遂之别,所以备旱暵共雩歛者无不周尽。
汉魏以来,为守令号循吏亦莫不以是为急也。
西门豹之治邺,发民凿十二门渠以灌民田,召信臣出入阡陌,开导沟渎,起水利以广溉灌。
至于任延史起薛大鼎韦丹之徒,皆以灌溉之利致一方富足,百世蒙其惠,当时歌之,后世思之,书于史册,炳炳乎不可盖也。
后世长民者无至诚恻怛之心,无经远虑患之智,一时能吏不过专厉强壮蜂气,苛娆以沽名,出奇以骇众,志在取荣仕而已矣。
其下者汲汲于科歛力役之事,敝精竭神于簿书文移之间,曾不暇给,宁复知先王务农敦本之意耶!
吁,可叹已!
今宋君当此之时,独能勤俭克己,长虑却顾以图民之利,其爱人及物之意,无愧古之循吏矣。
碶成,而邑人走鄞求予文以纪岁月。
予病幽忧,不治笔研久矣,以邑人之请凡再三不倦,不可以辞,故为之书。
绍兴九年己未岁三月一日左从政郎、新授处州录事参军廉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