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上官彝” 相关资源
诗文库
上官彝(一以下俱黄州1082年12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二、《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七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某启:专人至,辱书及诗文二册。
捧领惊喜,莫知所从得。
伏观书辞,博雅纯健,有味其言;
次观古律诗,用意深妙,有意于古作者;
卒读《庄子论》,笔势浩然,所寄深矣,非浅学所能到。
自惟无状,罪戾汩没,不缘半面,获此三贶,幸甚幸甚!
老谬荒废,不近笔砚,忽已数年,顾视索然,无以为报,但藏之巾笥,永以为好而已。
适病中,人还,草率奉谢,不宣。
上官彝(二)1082年12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二、《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七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某再启:闻名久矣,谪居幸获相近,而不相通问。
先辱教诲,感愧不可言。
比来起居佳否?
足下雄文妙论,当与作者并驱。
过求不肖,莫晓所谓,凡所称道,举不敢当,悚息不已。
闲居,阙人修写,又病中,亲书不周谨,望一一恕之。
上官彝(三)1082年12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二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某启:诗篇多写洞庭君山景物,读之超然神往于彼矣。
见教作诗,既才思拙陋,又多难畏人,不作一字者,已三年矣。
所居临大江,望武昌诸山咫尺,时复叶舟纵游其间,风雨雪月,阴晴早暮,态状千万,恨无一语略写其彷佛耳。
会面未由,惟千万以时珍重。
何时得美解,当一过我耶?
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七。
又见《古今游名山记》,《翰海》卷九上。
渊德侯庙记元丰七年冬 北宋 · 上官彝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九一
洞庭渊德自古号为湘君至唐天祐中,因湖南观察使马氏奏,遂封为洞庭君
咸通四年巴陵李密思尝以境内亢旱,涉湖祈祷,佳雨随至。
今庙庑所存之碑,乃密思文,备载其事。
宋元丰之三年,岳守库部郑公民瞻以祈祷屡应,以其事奏于朝,特封渊德。
七年终,今太守朝散大夫黄公沐太常礼院之式,令巴陵令上官彝制服上之。
窃惟主上即位十有七年,体,九州四海莫不同风感德,至于五岳四渎,咸被其休。
若渊德,由唐迄今,数百载湮没于荒洲古屿间、青烟蔓草之侧,凄凉零落。
一旦获此佳号,贯以法服,使千载而下,英声茂烈传之无穷,与天地齐久,岂不盛欤!
上服之日,躬诣祠下,相从而瞻奉者车马骈集,殆至千馀辈。
因书其大概,以示后世云。
按:《岳阳纪胜汇编》卷四,明刻本。
四贤堂元符二年 北宋 · 傅拳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七、正德《建昌志》卷七、乾隆《建昌府志》卷六九
元符改元缙云管公以朝散郎知军事
下车之明日,谒孔子既退,进学之诸生于堂上,接致悃款。
历视斋室什物,必令如式而裕焉。
幕中上官彝教官,推讲成均之法以教率之。
每旬朔,必躬临察考其行能之进否,考其善者,有以异之,而后群心知劝。
一日,集诸生而语之曰:「吾闻盱江世多君子,有若李泰伯曾子固王补之邓圣求者,岂其人欤」?
诸生避席,翕然应之曰:「然」。
公曰:「是皆所谓贤者也。
性之欤?
学而致之欤」?
诸生曰:「、禹、汤、文、武、仲尼,无非学也。
孔子不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未闻其非学」。
公曰:「诚然,则学固不在于我乎?
愿诸君无忽」。
于是即孔子之右翼而为堂,访求四人者之像,绘之于壁,榜其额曰「四贤」,俾朝暮过乎其前者视其容必有以思其人而自勉也。
诸生感悦,亹亹然磋磨恳激,不敢以须臾怠。
明年仲冬,公被召登对。
既行,学之生徒追钦服佩,若有所失。
使人谓东岩山人曰:「公归矣,何以勤吾等一日不见之诚?
子其为我记四贤堂,且著公之所以为堂之意,以勿惰于学者之思也」。
予闻其言而善之,谓使者曰:「若知之乎?
人之生,未尝有过人之性,而有过性之学。
今夫可欲之善同出于自然之天,扩而充之,有至于不可知之神,则受性之初,未始有贤不肖之辨。
而终以不充焉者,学与否焉而已矣。
故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荀卿亦曰:『学始为士,终乎为圣人』。
而为善乃可以配尧、禹,是四贤者之性果与人异乎?
果无以异也。
特从其所以成存者而论之,则人之于学又可以已乎?
若夫专以口耳为工,钞掠为能,以徼瞬息之利达,是皆灭天真、沈人伪,君子之弃而小人之归,非先王之所以教学,管公之所以期处之意,而贤者之英灵亦且愧羞憾恨。
冀诸君勿为之也」。
使者曰:「四君子之所以为贤,我则闻之矣。
而穷达出处之不齐,何耶」?
夫穷达有命,善学者不以与焉。
至于出入朝廷,居官行己,见于史笔与文章之留于世者,后之读其书、考其世、论其人,当有知之者矣,亦必有所论。
姑为之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