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何郯班位奏嘉祐四年五月 北宋 · 钱象先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六、《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二四(第二册第一八八三页)
天章阁待制何郯,除职在臣等之先,服阕还朝,望仍旧位。
十一月二十三日欧阳永叔刘原甫范景仁何圣徒(夏校:何郯字圣从,见《宋史》)见访之什1059年11月23日 北宋 · 梅尧臣
 押真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夷门魏公子,来过抱关人。
车马立市中,贵义不耻贫。
市人无不惊,此老面黧皴。
岂将流俗眼,能辨玉与珉。
尔后几千载,此贤埋埃尘。
谁谓四君子,蹈古犹比辰
上马后苑门,访我东城闉。
为公开蓬户,沽酒焚紫鳞。
银杯青石盘,共饮不计巡。
薄暮各已醉,欢笑颓冠巾。
来既无猜嫌,去亦无疏亲。
曷若世上士,惟顾势力均。
会饮圣俞家有作兼呈原父景仁圣从嘉祐四年1059年11月 北宋 · 欧阳修
 押词韵第十五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忆昨九日访君时,正见阶前两丛
爱之欲绕行百匝,庭下不能容我足。
折花却坐时嗅之,已醉还家手犹馥。
今朝我复到君家,两菊阶前犹对束。
枯茎槁叶苦风霜,无复满丛金间绿。
京师谁家不种花,碧砌朱栏敞华屋。
奈何来对两枯株,共坐穷檐何局促。
诗翁文字天葩,岂比青红凡草木。
凡草开花数日间,天葩无根长在目。
遂令我每饮君家,不觉长瓶卧墙曲。
坐中年少皆贤豪,莫怪我今双鬓秃。
须知朱颜不可恃,有酒当欢(一作饮)且相属。
刘侍读(二一 嘉祐六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八
某承见教,以用快大过,此诚中其病。
然平日所常患,众君子多以为言者也。
若任责至重,未知所为,此有望于公者,初未蒙赐也。
至于简事为实,为政之大要,此西人所以蒙惠也。
若曰外名迹,自古圣贤所难。
庄生之名卓然见于后世,若使无迹,后世学者何从而师法之?
庄生之名以彼,之名以此,皆不能出名迹之外者,第不当汲汲以求之尔。
不相见久,聊此当握手一笑,不罪不罪。
前日饯圣从,与景仁介甫清坐终日,奉思之外,惟以鲜欢,相顾屡叹而已。
恐知其近况,故辄及之。
公来归未期,惟时得数字,犹足以为慰,岂以无事为烦邪。
载酒亭群公画像记庆历八年七月 北宋 · 范镇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五、《成都文类》卷四五、《全蜀艺文志》卷四一、嘉庆《四川通志》卷四八、嘉庆《成都县志》卷五、《宋代蜀文辑存》卷九
子云,右蜀人,事汉成、哀、平世,历新室,身诎而道不得行。
子云没,宋兴八十九年,上距今千馀岁,其乡人之学者森然若林之植于朝。
其在太平兴国中,有若谏议大夫田公锡之论议,参知政事苏公易简之博大,雍熙淳化中有若直昭文馆陈公充直史馆朱公台符之文雅;
景德大中祥符中有若侍御史张公及之介洁,集贤校理王公湜之温恭,职方员外张公逵之疏达;
其在今庆历,有若虞部员外李公畋之经术,翰林学士彭公乘之恬退,孙公抃之厚重,屯田员外陈君希亮户部员外梅君挚殿中侍御史何君郯之直方,度支员外君辅屯田员外张君中庸之通敏,直集贤院李君绚之夷旷:是皆子云之徒,学其道而得其传者。
益州提点刑狱度支高君既葺子云之居,镵其书,又画其像,以及其徒。
意者使后来观之,知贤人之道有塞有通,有诎有伸,塞于晦时而通于昭时,诎于不用而伸于有用云尔。
大宋庆历八年七月十日,具位范镇记。
按:疏墨池,建准易堂、吐凤、解嘲、解难、载酒四亭,及兹画象,实僧正惠悟师总其事。
鲜于谏议侁志铭元祐二年八月 北宋 · 范镇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三、《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二四、《宋代蜀文辑存》卷一○
公讳字子骏
其先箕子封于朝鲜,其子仲食采于于,因氏鲜于
其后诏为阆州刺史,没于官,遂家焉。
开元时仲通叔明节制两川,叔明以功赐姓李氏,后复其姓,于公十二世祖也。
祖演、祖瓘皆不仕。
父至,号隐居先生,以公赠金紫光禄大夫
母赵氏,安德郡太夫人
公性庄重力学,景祐五年进士第,调京兆府栎阳县主簿
到官数月,丁外艰,服除,为江陵府右司理参军
庆历中,天下旱,诏中外言事,公上书「灾异之兴有四」,言甚切直。
歙州黟县,又权婺源
歙号难治,公治为诸邑最。
著作佐郎知河南府伊阙县事,迁秘书丞通判黔州,未行,改绵州
先是守将以下课吏卒供薪炭刍豆,鬻园中果蔬,公至,悉罢之,而守将随亦罢。
赵悦道荐其状,迁尚书屯田员外郎
英宗初为皇嗣,公乞选经术士以为翼卫,迁都官员外郎通判保安军
何圣从知永兴军,辟公签书判官厅公事
再迁屯田郎中蔡河拨发。
神宗初诏中外直言,公应诏言十六事,皆人君谨始者。
王荆公用事,又上疏言「可为忧患者一,可为太息者二」,怫其意。
某时为翰林学士,荐公,诏除利州路转运判官
荆公沮议,上曰:「鲜于某有文学」。
执政曰:「陛下何以知之」?
上曰:「有章疏在」。
因出其文以示御史中丞滕元发,曰:「此不减东宫旧臣王陶」。
未几,关陕旱,乃移书安抚使,宜如李牧雁门故事,远斥候,谨烽火,须其可击而图之。
安抚使不能用。
顷之,庆州兵叛,关中震骇,巴峡以西皆恐。
成都守与部使者争议发兵屯要会处,公一皆止之,遂安
是时,初作青苗、助役法,诸路监司各定所部役钱。
转运使李瑜欲定四十万,公以为利路民贫,定二十万,而与议不合。
具奏以闻,上从公议,以为诸路率,罢,而以公为转运副使
西京左藏库使利州周永懿贪暴不法,前使者惮其凶狡,不敢问。
公即遣吏就捕送于狱,而永懿编管衡州
初,利州兼益利路兵马都监,故用武臣,至是乞用文臣为守。
剑门关葭萌使臣兼知县事,多不习文法,因请置令,令专邑事。
皆著为令。
是时新法行,而公平心处之,苏子瞻以谓「上不害法、中不伤民、下不废亲为三难」云,人以为知言。
寻移京东西路转运副使,迁司封郎中
是时河决曹村,或谓勿塞,公言:「东州梁山张泽两泺,夏秋大河注其中,则民为鱼矣」。
因作《议河书》上之,上皆嘉纳。
复合京东、西两路为一,因以公为转运使
后知扬州
官制行,换朝请大夫,坐所举吏受赇免,降朝散大夫
或劝公自陈,公曰:「吾刺举十二年,所举四百馀人,宁尽保其往邪?
既荐之于朝,岂可反覆,为自全之计乎」?
管勾西京留司御史台
二圣临御,除公朝议大夫京东转运使
既至,奏罢莱芜利国监铁冶,及盐法通商,东人大悦。
又言高丽朝贡可令州郡礼之,其自欲商贾者听,则其人便矣。
召判太常,议神宗配享,或曰荆公,或曰吴正宪公
公以为宜如唐郭子仪故事,用富文忠公,议遂定。
明堂礼毕,拜左谏议大夫,言君子小人相为消长之理甚备。
又请六曹监长吏各举僚属,则执政大臣可以优游论道矣。
又言保甲授班行者即为官户,免役,而祥符县至一乡止一户可差,公请依进纳例。
有旨,谏官直舍不得与两省相通。
公奏:「唐太宗宰相平章,必命谏官随其后,有违失则箴规之。
今置谏官,使与两制不相往来,非所以开言路之意」。
又请复制举,分经义、诗赋为两科,多施行者。
明年,以疾请外补,拜集贤殿修撰、知陈州,仍诏满岁除待制
五月辛未,卒于州廨,享年六十九。
公两得任子恩,奏兄之子,凡嫁内外亲族之女数人,其在官为家如此。
娶陈氏,封永安郡君,前公一年以终。
男五人:复,早卒;
颉,河南偃师县
群,凤州司法参军
绰,假承务郎
焯未仕。
女四人:长未嫁而亡,次适赵氏,次适蒲氏,亦亡,幼适永安县主簿张球
孙男二人:崇、崧。
孙女二人。
所著文集二十卷,《诗传》二十卷,《周易圣断》七卷,《典说》一卷,《治世谠言》七卷,《谏垣奏稿》二卷,《刀笔集》三卷。
是岁八月辛丑,葬于颍昌府阳翟县大儒乡高村之原。
铭曰:
神宗皇帝在御,某尝荐公,怫执政意。
后十八年,遂铭公之墓乎!
呜呼子骏,其言也讱,其行也敏。
平生云为,庄重惇谨。
阳翟县,大儒之乡,高村之原,永固以藏,贻后世云。
充御试官日记 北宋 · 赵抃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九
二月二十六日
宣赴崇政殿水阁,同直孺内翰贯之杂端充编排官。
御前劄子三道下编排所。
二十七日晴。
上御崇政殿,试进士明经诸科举人
《王者通天地人赋》,《天德清明诗》,《水几于道论》(出老子《道经》。)圣驾幸后苑,往来迎驾。
御药院公文二道,传宣精加考校。
内臣二人传宣赐食并酒。
编排三四五等第一百二十七等。
二十八日晴。
内臣传宣赐「文儒」二字。
圣驾卯刻幸考校所。
编排经生。
特奏《毛诗》十一人,特奏《尚书》九人,特奏明法四人。
传宣赐食,二酒一茶。
二十九日阴,旬休。
传宣赐酒食七宝茶。
初考经学官王惟熙祝咨、夏璋。
覆考经学官王彭张兑、朱从道。
详定官贾寿吴中复
封弥官傅求王陶
义官王逢傅卞卢士宗
三月一日微寒,风。
圣驾幸考校所,起居四拜。
编排诸科卷子。
宣赐酒食果子。
二日晴。
圣驾幸覆考所,起居。
考到诸科卷子。
三日晴,上巳日
圣驾幸覆考所,起居。
上巳酒各二,果子一。
四日微雨,春寒。
圣驾幸覆考所,起居。
赐酒食果子。
五日阴,寒。
驾幸覆考所,起居。
宣赐酒食果子。
第一谓学识优长,辞理精纯,出众特异,无与比伦。
第二谓才学该通,文理周密,于群萃中堪为高等。
第三谓艺业可采,文理俱通(须合得及第者。)第四等谓艺业稍次,文理粗通,于此等中仍分优劣,优即为第四等上。
第五等(须必然合落者)谓文理疏浅,退落无疑。
不考,谓犯不考式。
纰缪,谓所试文字并皆荒恶。
六日阴,寒。
驾幸详定所,起居。
点检官:孙坦郑穆
进士初考官沈遘司马光裴煜陆经
进士覆考官祖无择郑獬李綖王瓘
点检官:孙洙(一作渊、)王广渊
详定官杨畋何郯王安石
读官胡稷臣苏衮傅尧俞张次立宋迪孟阳
特奏名进士三十八人。
《作乐荐上帝诗》,《谨用五事以明天道论》。
编排特奏名进士卷子。
赐酒、果、寒食节食。
七日晴。
驾幸详定所,起居。
寒食节上酒各二壶,果子一合。
又酒、果、冷食。
编排进士卷子共一百号,特奏名一号。
八日晴。
驾幸编排所,起居讫进呈进士卷子二道。
御药院录白中书劄子进士以下等第云云。
编排进士诸科等卷子。
赐食酒果。
九日清明,雨。
奏乞送焻字号卷重详定。
封弥关详定五号,奏取旨。
御药院关奉圣旨看详定夺鞃、𨑊、󱿐、䚟、虭五号等第。
赐酒食果子。
按:《芦浦笔记》卷五,中华书局一九八六年校点本。
汉州《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一七作李回诗)项帕罗 北宋 · 张俞
七言绝句 押萧韵
蜀国佳人号细腰,东台御史惜妖娆。
从今唤作杨台柳,舞尽春风万万条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一○ 《闻见前录》:庆历间文潞公知成都府,年未四十,多咽集。有飞语至京师御史何郯圣从因谒告归,上遣伺察之。圣从将至,潞公亦为之动。少愚谓公曰:“圣从之来无足念。”因迎见于汉州,会有营妓善舞,圣从喜之。问其姓,妓曰:杨。圣从曰:“所谓杨台柳者!”少愚即取妓之项帕罗题诗云云,命其妓作柳枝词歌之,圣从为之沾醉。后数日,圣从成都,颇严重。一日,潞公大作乐,迎其妓杂府妓中,歌少愚之诗以酌。圣从每为之醉。圣从还朝,潞公之谤乃息。)
昭觉寺宴席送圣从察院还朝序 北宋 · 张俞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二、《成都文类》卷二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二四
谏以救君上之失,法以绳臣下之非,惟庶政治乱,小人奸邪,可言可察,可诛可劝。
朝庭大本万务之纲系于二司,得人为重。
圣从监察御史九月上言母老在蜀,诏归宁。
既至即授谏官
夏五月十五日去蜀还朝,有郡丞天水希仁清河张子立,大集宾客,出饯于昭觉寺
日夕饮酣,俞言曰:「圣从孝友纯深,寡言善闭,炳文酿学,储蕴其用,则人固知之。
今乃自外遂为谏官,斯必有矢谟正言合于大义,是以天子悦而进之,则人固不得而知之」。
众曰:「然」。
又言:「谏官寂寞久矣,皆用口舌蜩螗细碎,无益于治,徒使天下不安其生。
圣从尝学古道,当引大体,慷慨谏争,不吐不茹,折奸殖良,则君尊而臣安,道行而法立,海内处士安有预议于其间哉」?
主人举觞属而贺曰:「斯言也,固为行人之事,其可辞哉!
其可辞哉」!
吴鼎臣诬谤奏庆历七年正月 宋 · 李京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九、《续资治通炮长编》卷一六○、《宋史》卷三○二《李京传》
臣为御史谏官,首尾五年,六上章,四亲对,自陈疾故恳求外补,臣之出处,粗有本末。
向者在台见《入閤图》,三院御史立班各异。
元日将入閤,而御史王贽何郯皆谒告归。
推直官李实岁将满,因简鼎臣宜留御史鼎臣亦谓议协公望
不意逾两月,乃诬臣与为朋党。
臣初被黜,阅诸橐中,鼎臣所遗私书,别纸故在,臣令男谌亟悉焚燬。
臣与僚友,鼎臣乡曲之旧,鼎臣御史,臣延誉推引,有力焉。
待之不疑,因以诚告,岂谓倾险包藏,甘为鹰犬,惟陛下察之。
何圣从龙图将漕河东 北宋 · 王圭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平明捧诏未央宫,全晋山河九曲东。
官着绣衣惊曼倩,文传锦里压扬雄
红旌照日邻天上,玉剑横秋入塞中。
每下银台南畔路,风尘那复旧时同(自注:乐天诗:银台南畔路,始是到人间。)
推忠佐理功臣正奉大夫给事中参知政事上护军鲁国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三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赐紫金鱼袋礼部尚书质肃唐公志铭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六一
熙宁元年正月,制以权三司使给事中唐公参知政事
明年三月,遽寝疾不朝,上遣太医日夜视公疾。
四月乙未,幸其第临问,公寝剧不能言。
上泫然出涕曰:「能复为朕起乎」?
明曰公薨,乘舆复临奠,哭之恸,废朝二日,赠礼部尚书
其家上状于太常,而博士安焘议,以公正而不阿,刚而能断,请谥曰「质肃」。
既而判尚书都省司马光,与其属一百五十有七人,皆请如其议。
四年二月辛酉,葬江陵龙山东原
前此,其孤以余职在太史,使人来京师,求铭以纳其墓中。
且余观公之所以进、所以黜,其节皆有足以动后人,故为序而铭之。
公讳字子方,其先晋昌人
唐末避乱于馀杭,自其祖始徙家江陵,今为江陵人
公年甫十三,父卒官漳州,家贫,州人有欲赙助之,公皆辞不受。
及归江陵,闭户读书者七年。
其为学务穷圣贤大原,不以辞律自羁束也。
天圣八年进士及第,为鼎州武陵,又为岳州沅江
州民李氏钜有赀,吏数以事动之,既不厌所求,乃言其家岁杀人祠鬼。
知州事孟合喜刻深,悉捕系李氏,家无少长,榜笞久莫伏。
以公治县有能名,命更讯之。
公按劾无他状,合怒,以其事闻朝廷,诏遣殿中侍御史方偕徙其狱于澧州,已而不异公所劾。
其后州吏皆坐罪去,以活死者得官,公终不自言也。
武康军节度推官、知夔州奉节县
陕西用兵,诏举三路知县,公用荐者得迁著作佐郎,徙莫州任丘县
契丹约和,遣使往来岁不绝,凡诛索百出,驿吏比多破产而去。
公尝坐驿门上,戒曰:「自今非当所馈物,一切毋得供。
有辄坏什器者,执之必以法」。
繇是过公境者,无敢有所扰。
缘边塘水夏秋害民田,中人杨怀敏用事,欲取县西十一村之地以潴涨水,吏畏埶不敢言。
公为募丁夫,自高阳筑堤以障之,至今以为利。
丁光国太夫人忧,服除,以秘书丞相州安阳县,徙通判德州
河决商湖,大为河北患,前宰相贾魏公大名,上《漯川图》,请复河故道,朝廷适遣使行视其地,众莫敢辄议。
公独抗言曰:「故道之堙久矣,尚可复邪」?
听者皆蹴然。
转运使崔峄以库帛配民,而过估之。
公即移书安抚司曰:「河北仍年被水灾,民困不聊,转运使不为之恤。
然则为上存民者,不在安抚使乎」?
闻,怒,按其留牒不即下,公终不从,亦不能果行。
太常博士,又徙通判广信军,召为监察御史里行,改尚书主客员外郎殿中侍御史里行,赐五品服。
内侍卢昭序造龙凤车于启圣院,内出珠玉为之饰。
公言太宗神御在启圣院,不可慢,况为后宫绮靡之器哉?
帝趣令毁去。
三司使张尧佐一日除宣徽节度、景灵、群牧四使,公与谏官包拯等七人力争上前,既又请御史中丞留百官班,卒夺尧佐宣徽、景灵二使。
顷之,复除宣徽使,公独争之不可得,求全台上殿不许,自求贬亦不报,于是劾奏宰相,并言谏官附会事,其言无所避。
帝怒,急召二府,以其章示之,公犹立殿上不去。
枢密副使梁适叱公下殿,即贬春州别驾
明日,改英州
又明日,罢宰相,逐谏官
当是之时,公卿大夫莫不相顾惊动,而天下之人识与不识,皆咨嗟称咏而不能自已。
公虽斥,其名遂重于一时。
踰年,授检校水部员外郎全州团练副使、监郴州酒税。
秘书丞主客员外郎通判潭州
又复殿中侍御史里行、知复州,道改殿中侍御史,充言事御史,帝特遣内侍赍告敕赐之。
公至,不以一语自明。
帝曰:「卿被谪以来,未尝以私书至京师,可谓不易所守矣」。
公第顿首谢。
他日因对,曰:「臣言不行,将固争,争之,重以累陛下德」。
以言职辞,乃以为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权开封府判官
出知扬州,赐三品服,徙江东转运使
御史里行吴中复上言,公方正有守,不宜久在外。
文潞公复为宰相,因奏曰:「唐某之疏臣事固多中,初以贬太重,而未得蒙显擢,宜复召用之」。
止改户部员外郎河东转运使
西人盗耕河西田,而麟州武戡谋筑堡以限其侵地。
会西人兵猝至,官兵皆战殁,既罢太原帅,以公权领帅事。
于是大发兵境上,以张军势,且戒边吏毋得与互市。
西人数窘,果遣人来,愿得更定封土,实出公策。
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使三司度支副使,遂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同提举万寿观、同详定礼仪。
奉使契丹还,进礼部郎中权发遣开封府事。
尝援天禧故事,请增置台谏员以广言路。
又言:比诏诸路监司举人,而多得文法小吏,无以裨盛化。
请令中书门下慎择端良敦朴之士,毋令与憸薄者并进,乃称明诏。
凡内降恩泽,事不关中书,此皆妇人女子甘言悲辞之托,以乱圣听,宜早抑绝之。
宫禁嫔御赐予之费,多先朝时十数倍,且日加无穷,亦当有所损减。
兖国公主夜开皇城门,昔汉光武帝出猎还,从中东门入,明日中东门候,盖宫门之禁,以备非常,今公主所过内外宫殿门主吏,宜重劾罪以闻。
夫赏罚不可私于人,孙沔吕溱,前坐纵侈不法,而皆过贷之。
若尔,在下者恐未易惩也。
天下刺配人日益蕃,至死不得赦,在例则不然,可量所犯轻而数更赦者,听自便,庶几广上恩。
仍令有司,更议刺配法。
帝多开纳之。
御史中丞言宰相宰相方就第待罪,御史中丞辄自去官号,召不出。
公乃与台谏官连章请辨是非,既黜御史中丞,公亦自请外,乃以知荆南,知门下封駮事何郯封还所下敕。
未几,又论新除枢密副使不当进,其事久不决。
公论列不已,卒罢新枢密副使,出公知洪州
翰林学士胡宿等七人皆上书,愿留公,不可得。
明年,拜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英宗即位,迁吏部郎中,以枢密直学士高阳关路安抚使、知瀛州,召为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理检使
英宗面谕曰:「卿在先朝有直声,今出自朕选,非繇左右言也」。
公曰:「臣无状,蒙陛下过听。
臣窃思自昔欲治之主,亦非求绝世惊俗之术,要在顺人情而已。
祖宗之遗德馀烈,在人耳目固未远,愿陛下览已成之业以为鉴,收群虑之策以为知,则天下不胜蒙福」。
居数月,又以为龙图阁学士河东路经略安抚使知太原府
代州岢岚军敌骑时入钞边,公则大合诸将兵尽驱之,使远去,毁敌所置堡寨。
西人寇大顺城环庆路檄出兵以牵制贼势。
公曰:「敌小入,一方顾自可支,若此道遽出兵,又生一边患不息也」。
公在太原三年,尝戒边吏务从容持重,毋得轻出兵,故终公之去,塞下无少事。
今天子嗣位,迁给事中权三司使
京师增官屋僦钱,复汴河漕舟,以转江湖之
其与言政事议论,益有所感发。
上或以某事为是,公辄曰非。
进退天下士大夫,皆直言其可否,不避怨,不立恩。
其年上欲亲祀南郊,议者或以居丧为不可,上未知其所从,以问大臣。
公对曰:「古者天子谅闇之礼,与下不同,况郊有定岁,其可以卑而废尊」?
及下议两制,莫不如其言。
公天资刚直,其在言路久,名敢言,自非有益于朝廷,亦未尝言,其为政则宽静而有体。
位显矣,奉养犹若平素时。
始公薨,上至其家,见画象不类公,即命中使取禁中旧传本赐其家,素见重如此。
享年六十。
曾祖讳仁恭,赠太子太保
妣盛氏,追封英国太夫人
祖讳渭,赠太子太傅
妣夏侯氏,追封崇国太夫人
父讳拱,赠太子太师
妣二崔氏,追封嘉、光二国太夫人
娶杨氏,封京兆郡夫人,正家有贤德。
五男子:淑问,殿中丞监察御史里行
义问大理评事
待问,早卒;
嘉问、之,并太常寺太祝
二女子,以归淮南转运使屯田郎中谢景温卫尉寺丞王泰
六孙男子:懋,太常寺奉礼郎
愿、恕、意、愚,并秘书省校书郎
冯,未仕。
铭曰:
唐初晋昌,晚徙于荆。
代虽继食,未侈厥声。
有声辉皇,实公自发。
其蓄有来,公发莫遏。
凡位在下,难见节义。
公独崭崭,言骇众视。
谁荐诸朝?
御史中。
以卑犯颜,万死不容。
繇天子明,卒起荒陋。
历凌阻夷,岂不一守?
乃贰政事,其心益丹。
天子曰可,公曰未安。
进退贤否,不问党雠。
人莫我私,我德不求。
谁其中止?
犹未大施。
帝心念公,趣驾再之。
既见公象,曾莫公及。
出图殿中,嶷若廷立。
其孰如公?
誉荣初终。
葬岂云远,祖考是从。
南望章华,左云土梦。
公名不亡,万世之重(《华阳集》卷五七。又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一九。)
者:原无,据殿本补。
病中辱圣从龙图侍郎见访闻便赴西州不及款曲偶成五言奉呈 北宋 · 刘敞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衰病淹岁晚,分飞愁远行。
能回长者辙,因见故人情。
后会知何地,相看疑此生。
不为习凿齿,应作左丘明
圣从待制 北宋 · 刘敞
 押词韵第一部
君居御街西,我居御街东。
如何百步间,十日不相从。
君非园中植,落落千丈
我亦湖海人,庶几孤飞鸿。
俱游人世间,俛仰岂不同。
萧萧发向白,哀哀嗟转蓬。
仕固不期达,贫亦不讳穷
行当一麾去,幸识撄宁翁。
题自书秋水篇1060年7月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八五、《清河书画舫》卷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每读《南华》,至《秋水》篇,辄三复不能已。
因得圣从所遗蜀乌丝栏自书之,至「夔怜蚿」以下不录,聊取所赏适云。
嘉祐庚子秋七月廿九日刘敞原父题。
(张本作和)杨乐道韵六首 其六 乐道舍人韵书十日事呈乐道舍人圣从待制1061年 北宋 · 王安石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东门人物乱如麻,想见新鞯照路华。
午鼓已传三刻漏,从官初赐一杯
匆匆殿下催分首,扰扰宫前听卖花。
归去莫言天上事,但知呼客饮流霞。
详定幕次呈圣从乐道1061年 北宋 · 王安石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殿阁抡材覆等差,从臣今日擅文华。
杨雄识字无人敌,何逊能诗有世家。
旧德醉心如美酒,新篇清目胜真茶。
一觞一咏相从乐,传说犹堪异日誇。
奉酬圣从待制1061年 北宋 · 王安石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班行想望岁空多,知有龙门未敢过。
和近圣人师展季,勇为君子盗荆轲
三刀旧协庭闱梦,五腨今传里巷歌。
复道谏书尝满箧,不唯诗句似
何圣从龙图1061年 北宋 · 王安石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射策曾称蜀郡雄,朝廷重得汉司空
应留赐席丹涂地,误责飞刍紫塞功。
三径欲归无旧业,百城先至有清风。
潞山直与天为党,回首孙高想见公。
何郯知永兴军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六六、《临川先生文集》卷四九
敕:朕初即位,慎考俊乂之臣,付之方镇。
具官某,廉清质直,敦大详敏,艺文之学,政事之材,左右具宜,以有声绩。
作国西屏,雍维大都,镇抚一方,老成是赖。
序迁厥位,往牧其人。
其劢猷为,以膺任属!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