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风俗通义佚文卷:氏姓下 其三十九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
孝氏,齐孝公之后(《通志·氏族略》)
括州刺史工部尚书冯公神道碑730年10月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金之为宝。百鍊而惟精。
玉之称德。久幽而不昧。
圣人美焉。君子比焉。
可铄也。不可夺其刚。
可毁也。不可污其洁。
伟哉冯公。秉斯操矣。
公讳昭泰。字遇圣
长乐人也。说学于古史。
岂不闻舅氏之厥初乎。毕公建德于周。
毕万大名于魏。别封之裔。
遂氏冯城。秦则丞相并时。
汉则将军重世。积仁钟庆。
王者郁兴。閒晋南浮。
因燕北号。家变成国
为天下雄。勋业竞五伯之先。
子孙齐二王之后。公即昭成皇帝之十代孙也。
高祖大将军随州刺史长山公谦。以寇恂之才。
翊戴周武。曾祖兵部尚书左仆射魏国公世基
曹参之力。经济隋文。
大父尚书左丞检校御史大夫少府监扬州长史安昌公长命。以佳吏之名。
勤劳王室。考仁。
高亮无禄。子道不究。
故公幼而袭安昌公焉。清明激澈。
标格峻竖。夏翟耿介。
无矫饰于韦弦。寒松青冥。
不受令于霜雪。专经睹奥。
习法精理。起家左奉裕。
改让贤府果毅。换文州司马
为酷吏所陷罢官。久之。
荣州长史。属城慢法。
按而绳之。入计会府
仇家横讼。明敕杖其愬者。
迁公宋州司马。朝廷翕然。
知有王法。复假右台侍御史江南道廉察使。
类会高等。加朝散大夫
潞州长史。堆岸受湍。
独醒见嫉。转湖州长史
公束湿不回。聚蚊交讪。
贬为饶州司马。未行。
降使详覆。拜鄂州刺史
制曰。卿志气刚劲。
操履贞洁。历佐藩条。
咸有声称。诘奸纠缪。
不避强御。苦节清威。
若淩霜雪。顷因谗毁。
遂有贬降。使者案问。
皎然明白。俾从优奖。
特加宠命。其在江夏
异政风行。入为太子家令兼知内外铸钱事。
国泉是殷。盗鋊乃绝。
河朔淫雨。帝思作乂。
俾公检校邢州刺史。散有赒无。
人忘歉岁。帝乃玺书劳焉。
其旨曰。卿忠于事君。
以临下。忘私徇公之美。
歌谣所载。擒奸摘伏之奇。
吏人攸仰。虽陈朔之贬黜邪慝。
王业之斥除贪残。无以加也。
一郡清静。副朕意焉。
其后以戚累移睦州刺史。复为偫小所谮。
左授泉州司马。未之任。
又贬荣州司马。公砥节荒服。
天高听卑。旋除温州长史
俄复旧阶。拜括州刺史
水国瀸洳。告疾言归。
景龙三年六月十三日。终于苏州之逆旅。
春秋六十有五。正人叹息。
旧莅伤感。公清白传家
信义高世。门有奇士。
室无长物。夫其善于钩距。
长于衿带。法严令峻。
人宽吏急。当官而行。
不避谗慝之口。除恶务本。
不求恺悌之誉。出入从宦。
十有六职。以谤获贬者五。
洗谤特迁者四。不曰忠乎。
将无悔于九死。不曰直乎。
焉往而不三黜。故人谢而名益著。
迹远而风可怀也。皇上志其持法不挠。
大理卿。本其坐树无言。
谥之曰节。窀穸之事。
一以官供。哀荣之礼。
被于存没。是时天子严谒山陵。
训人追孝。推恩庶物。
泻泽幽泉。公长子少府监绍正
次子给事中绍烈。并构层堂。
仰延荣赠。乃赠公工部尚书
君子曰。孝必锡类。
忠则不坠。臧孙达其有后乎。
郑公业为不亡矣。夫人琅琊君。
左相邢公及善之女。垂拱二年三十六而夭。
后夫人彭城君。鸿胪卿善因之孙女。
景龙三年五十有五而逝。所谓齐姜昭前。
邦媛辉后。碧树先落。
悲同孙楚之妻。红兰渐苞。
贵在冯勤之母。以开元十八年十月壬寅
葬我节公于长安县高阳原。夫人王氏刘氏祔焉。
礼也。长子绍正
少府监。第四子绍忠。
未仕。第五子绍烈。
御史中丞。孝乎二连之心。
思崇三绝之美。魏主来顾。
幼妇之碑。秦师不侵。
尊死士之垄。扬名称伐。
道远乎哉。铭曰。
古之志士。忠不违难。
倬哉冯公。矫此云翰。
嚣嚣偫小。彼何足算。
屡困忠直。天下改观。
经用百年。穷达相半。
贻庆二子。双承天涣。
严严大理。人命是悬。
圣朝表赠。王道无偏。
六卿冬官。百工攸序。
韩棱虽没。龙泉可许。
邱陵鼓舞兮改谷移山。岁月奔波兮有去不还。
惟德音与颂石。传不朽于人閒。
补泓战语 唐 · 皮日休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九
宋襄公伐郑。
楚伐宋而救郑。
与楚会泓战。
既济未阵。
司马子鱼请击之。
公不以战。
卒败而退。
公羊氏以为文王之战。
亦不过此。
日休补其文曰。
圣人制民。
患其力不可禁也。
设法以刑之。
患刑之不可止也。
用武以兵之。
兵之既出也。
民秉之为格杀。
执之为攻残。
故圣人施金鼓以节之。
用羽旄以饰之。
为蒐狩以教之。
自三代以降。
春秋之时。
礼乐之征弛。
掩袭之弊广。
穷其力者。
譬角抵者争其胜负。
并驱者竞其先后。
胡为仁让哉。
文王圣人之至也。
虽以德化
未闻不兵而获者。
然则伐犬夷。
征密须。
败耆国。
崇侯虎
襄公始战齐而纳孝公
次及于泓。
则云不禽二毛。
不以阻隘。
夫圣人之爱民也。
班白不提挈。
又云一夫不获其所。
岂能区区于死地决其胜于人命哉。
较其战也。
文王不为也。
噫。
公羊氏违邱明之旨。
文王之战。
亦不过于此。
罪也。
管仲 北宋 · 苏洵
 出处:全宋文卷九二六、《崇古文诀》卷二一、《古文关键》卷二、《文章轨范》卷三、《文编》卷三一、《文章辨体汇选》卷三九九、《名世文宗》卷二四、《文海流奇》卷一三、《古今人物论》卷三、《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二四、《古文渊鉴》卷四七、《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四四一
管仲桓公,霸诸侯,攘戎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叛。
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
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则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
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
何则?
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
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
桓公何人也?
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之疾也,公问之相。
当是时也,吾以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
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
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
桓公声不绝乎耳,色不绝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
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焉耳。
一日无,则三子者可以弹冠相庆矣。
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邪?
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
,则三子者三匹夫耳。
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
桓公幸而听,诛此三人,而其馀者,悉数而去之邪?
呜呼,可谓不知本者矣!
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也,夫何患?
三子者不言可也。
五霸莫盛于桓、文。
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袭文公之馀威,得为诸侯之盟主者百有馀年。
何者?
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
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
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
桓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
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是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
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
吾观史鳅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
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
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
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
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
管仲者,何以死哉!
按:苏老泉先生全集》卷九。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 其十一 齐孝公(伐鲁展喜犒师曰岂其嗣世而弃命若先君何君必不然齐侯乃还) 宋末元初 · 林同
五言绝句 押文韵
岂其伐与国,独不命先君。
想得还师去,难堪此语闻。
咏史(上) 宋共姬齐孝公夫人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火来秉节正如山,茀丧何心在世间。
身似泥沙心似玉,水中火里即浑閒(自注:宋共姬鲁女,宋灾,火及姬宫。姬曰:妇人无傅母,宵不下堂。遂死。齐孝公夫人车败暴露,欲自杀,从者持之得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