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冯济川教授求赞 北宋 · 释清远
 押月韵
天地无物我无物,隐显空云随出没。
此间谁是悟玄人,霹雳光中轰一咄。
乞斥责学官杨时等奏靖康元年五月五日 宋 · 陈过庭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三、《靖康要录》卷六、《文献通考》卷四二、《宋史》卷一五七
臣闻大学贤士之关,礼义之所自出。
今也学官相诟于上,诸生相殴于下,甚者诸生奋袂而竞前,祭酒奉头而窜避,败坏风教,一何甚耶!
且朝廷之大臣,进退出处,理之常也。
学正冯楫扬言以为是,博士雷观痛诋以为非,喧争纠讦,甚于街童巷妇之相詈辱者。
除本台见行体究外,不识学徒何所取法乎?
五经之训,义理渊微,后人所见不同。
或是或否,诸家所不能免也。
是者必指为正论,否者必指为邪说,此乃近世一偏之辞,违万世之通论。
蔡京擅权,专尚王氏之学,凡苏氏之学,悉以为邪说而禁之。
近罢此禁,通用苏氏之学,各取所长而去所短也。
祭酒杨时矫枉太过,复论王氏为邪说,此又非也。
致使诸生集众,直造祭酒位次,欲见而诋之。
若不自引避,必致生事。
又有时中斋生姓叶者,党王氏之学,止善斋生姓沈者,党苏氏之学,至相殴击,其人稍众。
庠序事体,固当如是耶?
臣伏望圣慈裁酌,如祭酒杨时偏见曲说,德不足以服众,学正冯楫博士雷观轻浮争竞,大失生儒之体,欲乞指挥,并行斥责。
诸生鼓倡集众,为首之人及两斋相殴击者,亦乞下所隶根究姓名,重行屏斥,庶几朋党不立,争讼不生,而使学者乐道向方,不蹈于刑辟,岂胜幸甚。
应诏荐士状1131年11月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三一、《北山小集》卷三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
尚书吏部牒,准尚书省劄子,备奉十一月十九日手诏,令侍从官举三人已上,同罪保举。
臣今以所知保举如后:朝奉郎权发遣巴州军州事冯楫,劲直敢言,通理性之学,故临大事而不惧。
尝说二凶贼,得其要领。
其忧国救时之志甚切,若备台谏之选,必能知无不言。
朝散郎主管江州太平观许德之,端靖有守。
宣和初太常少卿,遽求外补,则其恬退可知。
其性行学问,可备师儒议论之地。
朝散郎、主管临安府洞霄宫许亢宗,静粹有立,学问亦优。
靖康元年,尝任起居郎朝散郎尚书考功员外郎
潘良贵,性质刚方,辅以学识,投闲累岁,涵养益深,议论正平,有志许国。
朝散郎尚书司勋员外郎吴表臣,学有师承,性行纯静。
承议郎、权通判临安府事郑作肃,嗜学知方,思虑详审,清修有立,可任以事。
右,谨件如前。
臣所举冯楫等,如蒙擢用,后不如所举,臣甘当同罪。
谨录奏闻。
谨状。
冯楫侍讲 宋 · 刘一止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六七、《苕溪集》卷四○
敕:天子之学,谓之太学,自致知格物、诚意正心推而上之,至于明明德于天下,非但离文析字,分别异同,类章句儒而已也。
以尔具官某行谊高洁,不替家风,论议渊源,率有师祖。
锡以赞书之宠,俾参帷幄之荣。
惟尔敷绎所闻,见之问辩,庶几三道之要,有开朕心,岂不韪哉。
可。
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十六 宋 · 释宗杲
 押词韵第三部
眼空宇宙浑无物,大坐当轩孰敢窥。
选佛追官俱已了,同途把手不同归不动居士至,僧问宗杲:布龙蛇阵,居士匹马单枪,当恁么时如何相见?)
画髑髅颂 宋 · 释宗杲
即此形骸,便是其人。
一灵皮袋,皮袋一灵(师一日到明月庵,见壁间画髑髅,凭济川有颂云:尸在这里,其人何在。乃知一灵,不居皮袋。师不肯,乃作一颂云云。)
冯楫居士药山问石头见性成佛公案偈 宋 · 释宗杲
 押队韵
梵语唐言,打成一块。
咄哉俗人,得此三昧(同上书卷二○《给事冯楫居士传》)
冯给事济川 宋 · 释宗杲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三一、《大慧普觉禅师年谱》第四○页
张子韶四月十四日以父卒哭,十六日请升座,十八下山,除三大帅却在四月末。
今坐此得罪,事体昭明,岂偶然哉。
皆前报世中因缘会遇,一切欢喜顺受,偿足自定矣。
永宁郡夫人郑两府宅) 宋 · 释宗杲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三四、《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二、《大慧普觉禅师年谱》第三六页
既知无常迅速,生死事大,决欲亲近善知识,孜孜矻矻不舍昼夜,常以生死二字贴在额头上,里饭里坐时卧时,指挥奴仆时,干办家事时,喜时怒时,行时住时,酬酢宾客时,不得放舍。
常常恰似方寸中有一件紧急未了底事碍塞,决欲要除屏去教净尽,方有少分相应也。
若见宗师说时,方始著急理会,不说时又却放缓,则是无决定之志,要得生死根株断,则无有是处。
此事不在男之与女、僧之与俗,若于宗师一言之下,啐地折、嚗地断,便是彻头处也。
佛说火宅喻,直是为众生开方便门,示真实相,痛的的地。
其中有言:是舍唯有一门,而复狭小,诸子幼稚,未有所识。
谓众生根器狭劣,无决定志,恋著生死尘劳,于尘劳中头出头没,于三界火宅不能舍离,故设种种方便,令众生舍方便,直出火宅,露地而坐。
此是释迦老子彻底老婆心。
凡看经教及古德入道因缘,当见月亡指,切不得泥在言语中。
若于语上寻玄妙,言中求奇特,落处如此做工夫,则失方便矣。
妙喜从来无实法与人,直是据款结案,将平生悟得底,开口见胆,明白直说与人。
有信得及底,依而行之,虽乍闻说,似难承当,若当人无始时来种得般若种子,才闻举著,便两眉卓竖,眼睛定动矣。
老僧顷年初住此山,常州许宅有个无著道人法名妙总,三十岁便打硬修行,遍见诸方尊宿,皆蒙印可。
然渠真实畏生死苦故,要真实理会本命元辰下落去处,特来山中度夏。
时同夏者一千七百衲子冯济川少卿亦在此山不动轩随众。
一日因老僧升座,举药山和尚初参石头,问石头云:「三乘十二分教,某甲粗亦妍穷,曾闻南方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实未明了,乞师指示」。
石头云:「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总不得」。
药山不契,石头云:「尔往江西问取马大师去」。
药山依教到马大师处,如前问。
马大师曰:「有时教伊扬眉瞬目,有时不教伊扬眉瞬目。
有时教伊扬眉瞬目者是,有时教伊扬眉瞬目者不是」。
药山于言下大悟,更无伎俩可呈,但低头礼拜而已。
马大师曰:「子见个甚么道理,便礼拜」?
山曰:「某在石头和尚处,如蚊子上铁牛相似」。
马大师然之。
是时升座才再提撕,无著于言下忽然省悟,下座后亦不来通消息。
冯济川老僧后上方丈,云:「某甲理会得」。
老僧问伊:「居士如何」?
济川云:「恁么也不得,苏嚧娑婆诃;
不恁么也不得,吽哩娑婆诃;
恁么不恁么总不得,苏嚧吽哩娑婆诃」。
老僧亦不向他道是,亦不向他道不是,却以济川语举似无著
无著云:「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
老僧见他语异,亦不问他,却举岩头婆子话问之。
无著遂作一偈云:「一叶扁舟泛渺茫,呈桡舞棹别宫商。
云山海月俱抛弃,赢得庄周蝶梦长」。
老僧亦休去。
后一年济川疑他不实,得得自平江无著
到他船中问:「婆生七子,六个不遇知音,只这一个也不消得,便弃在江中。
老师言道人理会得,且如何会」?
无著云:「已上供通并是诣实」。
济川大惊。
又尝到室中,老僧问他:「古人不出方丈,为甚么却去庄上吃油糍」?
无著云:「和尚妙总过,妙总方敢通消息」。
老僧向伊道:「我放尔过,尔试道看」。
无著云:「妙总放和尚过」。
老僧云:「争奈油糍何」?
无著喝一喝便出去。
是时一众皆闻渠如此祗对。
看他才得一滴水,便解兴波作浪。
盖渠脱离世缘,早信得这一著子,及虽尝被邪师印破面门,却能退步,知非决定,以悟为则,故才见善知识提撕,便于言下千了百当。
永宁郡夫人曹氏善因,聪明灵利有智见,知有此段大事因缘,决定可以出生入死,不被世间尘劳中事牵绊,虽在富贵中而不被富贵所罗笼,亦要退步亲近善知识,决择生死大事,但未遇真知识激发耳。
属者在城中,因节使公请就渠庵园说法,善因闻老僧提持此段大事因缘,遂熏起种性,当下身心宁怗,虽未能十成透脱,已识得火宅尘劳中许多虚妄不实底事。
腊月三十日到来,恩爱也使不著,势力也使不著,财宝也使不著,性气也使不著,官职也使不著,富贵也使不著,眼光落地时,唯有平昔造善造恶两路境界,一一现前。
作恶多作善少,则随恶业流浪将去;
作恶少作善多,则随善业生人天十善之家去。
既知得这两路子皆属虚幻,然后发勇猛精进坚固不退之心,决欲超情离见透脱生死,腊月三十日,善恶两路拘执我不得。
既知有如是殊胜事,恐在火宅之中不能得,时时亲近善知识,故得得上径山住旬日,随众听法,滋浸善缘,发大誓愿,永不退转。
临行以此轴求指示,要在火宅中,时时以此自警自觉。
老僧嘉其志趣勇猛不与泛泛者同,故引无著道人一段入道因缘,令其见贤思齐。
他日妙喜社中出二无著,岂不为末世光明种子作大利益乎!
勉之勉之。
跋予与冯济川侍郎书后 宋 · 李弥逊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五二、《竹溪先生文集》卷二一
绍兴庚申,予守临漳,置此书于蜀人冯济川
济川以授智平长乐
后六年,在福唐,平复以示予。
殷洪乔不为置书邮,悉投之江。
今此书数年间往来万里,若有羽翼然,事有可笑乃尔耶?
济川侍郎赠平老诗后 宋 · 李弥逊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五二、《竹溪先生文集》卷二一
济川方弱冠时,不学自悟。
始求證于昭觉勤,今七十馀,精进不退,可谓闻而能脩,行解一如者。
诵其诗,可知其人矣。
冯楫劄子绍兴八年正月 宋 · 常同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八六、《宋代蜀文辑存》卷三八
伏见谄事张浚,仅同仆隶。
顷岁宣抚还朝,无以为佞,乃作疏头,抄敛属官监司郡守钱物,以献于
取于他人者多,而自取者少,幕中不平,纷争而止。
三月六日辛卯,臣依上言,近尝弹论,冯楫之罢,已蒙施行。
四川自靖康以来七年上供,皆因军兴,诸处截用,献策于,再行科敛。
会朝廷访闻,降指挥而罢,人畏之切骨。
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六原注引。
陈橐父毅冯楫父昌期赠官制 宋 · 葛立方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三四、《归愚集》卷七
朕报天而成郊之祭,既逆三神之釐;
推恩而及人之亲,爰锡九泉之赠。
具官某性资明隽,文艺精深,显爵弗洎其身,馀庆乃寿其后。
挺生令息,实吾侍从之良;
究所从来,系尔义方之训。
俾阶华秩,申贲闵书。
尚觊英魂,歆此宠命。
推赏景兴宗等诏绍兴七年十月八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三
潼川府守臣景兴宗升一职,广安军守臣李瞻果州守臣王骘、前吏部郎中冯楫汉州守臣王梅各转一官,知成都府席益学士院降诏奖谕。
仍令四川安抚大使司开具其馀各转官人职位、姓名以闻。
按:《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七之一九(第六册第五八二○页)。又见同书食货五九之二九(第六册第五八五三页)。
冯济川题枯髅图 南宋 · 释妙喜
四言诗
只此形骸,即是其人。
一灵皮袋,皮袋一灵(同上书卷四 《罗湖野录》:冯给事济川绍兴八年径山,因题《枯髅图》。妙喜老师见即和曰云云。冯于是悚然悔谢。)
佛眼禅师语录序宣和七年八月 南宋 · 冯楫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八、《古宿尊语录》卷三四
佛眼老师自得法东山,三坐道场,二十馀年行祖令淮甸
四方衲子,云奔辐凑,不到龙岫,谓之空回。
而师端居方丈,惟以传道为任,的的示人,晨夕无倦。
升堂入室,当阳直指,全用大机,普说小参,方便开谕,巧除禅病,要使学者顿悟本心。
大地山河,森罗万象,曾非外物;
十方诸佛,历代祖师,秪是当人。
心外无法,心亦无心,一道灵光,随处出现,自然无法可取,无法可舍。
不见一法为无为有为逆为顺,不见一法为内为外为去为来。
能所两亡,千差独露,从前恶觉情见、妄想尘劳,当体化为微妙三昧。
尘尘刹刹,情与无情,皆是自己真实本体之所建立。
若到这里稳密田地,便可纵横变化,任运施为,于不二法中现作无量差别境界,使人于千头百面处见得根本,毫发不移,便乃不为万境回换,独出独入,透脱自由。
如是神通,录中具载,言言皆正令,句句尽圆宗。
虽然,镂板示人,切忌唤作言句。
若人开卷,洞见指归,当知佛眼禅师至今不曾迁化。
宣和七年八月上休日,遂宁冯楫谨叙。
密印寺钟楼记 南宋 · 冯楫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九、《至元嘉禾志》卷二六、万历《崇德县志》卷九、光绪《桐乡县志》卷五
菩萨三摩地,多自闻中入。
因声始有闻,因器方发声。
声尘投耳根,显出能闻性。
因闻得见性,见性即遗闻。
根尘二俱遗,自性无生灭。
生灭既尽已,三昧当现前。
是故圆通门,观音为第一。
而此阎浮界,教体在音闻。
十方净伽蓝,以声为佛事。
钟鼓以为器,撞击出音声。
要以声发机,警众令开悟。
器大声乃普,声普闻亦周。
堪以觉群迷,俾到菩提岸。
秀外邑,巨镇号青塾
中有古梵宫,敕名密印寺
寺安六百众,钟不满千斤。
其声虽远闻,与众未相称。
比丘行昭者,自发广大心。
愿增铸万斤,晨昏发蒙昧。
亦以除恶念,亦以度苦轮。
庶几获听闻,咸悟真常性。
寻诱三同志,共结此良缘。
大事不易成,三铸三不遂。
最后修忏法,上祷诸天神。
金将跃冶中,火地忽震动。
密云垂堕雨,复恐事不谐。
万口恳观音,开模已成就。
须臾大雨作,匠者悉欢呼。
得雨火力衰,钟声必清亮。
巨钟既已成,复患无巍楼。
不能递远音,开觉未为广。
复欲创大厦,不敢化邑人
鬻屋以为资,借贷市珍货。
泛海易香药,往返数十年。
寇难凡七遭,秋毫无所损。
遂足楼所费,今复次第成。
我念结净缘,凭仗佛威力。
反以自愿力,无一不遂者。
谛观行昭意,竭力铸巨钟。
架楼以奉安,非徒为观美。
要使一切众,皆由观音门。
悟真圆通,方满殊胜愿。
泸帅冯楫撰。
刻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题记 南宋 · 释了一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五、《藏园群书经眼录》一○
敷文阁学士左朝议大夫潼川路都钤辖安抚使、知泸州军、提举学事管内劝农使赐紫金鱼袋冯楫,恭为今上皇帝祝延圣寿,舍俸添镂经板三十函,补足毗卢大藏,永冀流通。
劝缘福州开元禅寺住持慧通大师了一题。
冯济川题枯髅图 宋 · 释法清
四言诗 押贿韵
形骸在此,其人何在。
日炙风吹,掩彩掩彩(《罗湖野录》卷四)
朝奉大夫嘉州孙公墓志铭 南宋 · 李流谦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七、《澹斋集》卷一七、民国《简阳县志》卷二○
公讳观国,字宾老姓孙氏,绵之罗江人,后徙彰明
曾祖某,祖某。
父某,以公贵,赠朝散大夫
大夫公笃义好学,倾意士党,昏暮叩门,无不得所欲,声摇一乡。
公幼机悟,未冠入太学,从临邛赵雍学《易》,遂同荐。
已而再荐再黜,志愈励,尽置家事,囊书舍佛屋。
会复词赋,为之如素习,因以冠能书试外省。
冯给事楫识其文,擢殊等,解褐为彭州司理参军
兵夜直,其妇死于家,兵就鞫,惨楚将诬服。
公疑访于外,乃得妇奸,尝与夫反目,知为自戕,兵始得脱。
有与娼狎,而或约同死。
娼毙,其人不殊,舆至狱,懵不能白。
一日牵其衣,见字股间,具道所以为者,谳笞之。
其平反多类此。
遂宁府教授,改秦州
丁母忧,服除,调文州曲水
将武人喜渔夺,牛羊视人,公不为挠,除彭州教授
公在彭固喜以文字指授诸生,其再至也,尤劝趋之。
守相相阋,阴掩伺,公揭试题「圣人为腹不为目」以讽。
丁大夫公忧,免丧,利州提点刑狱路彬辟其属。
未几路召还,太尉杨政挽留之。
杨豪健贵严,独于公尽礼,以为至诚不欺,可托腹心者,军政听而后行。
公随事规纠,一军肃然。
眉州丹棱县,以治称。
知除州庆符,未赴,路公登法从首荐之,除简州
其词云:「学有根源,行无缺玷」。
人谓惟公足以当之。
简素无事,公亦以无事治之,葺贡闱,新城谯,皆举其未举者,待游士最有恩意。
解组造朝,对便殿,首论「艺祖皇帝受天眷命,混一区宇,庙谋宸算,虽发自渊衷,而当时腹心大臣相与从容谋议,挺身任责,洞然不疑者,惟赵普一人。
今日之势,正如二人对奕,技等则相持,一胜则一负。
要在当局者知己知彼,算无遗策,乃可保其必胜。
而今不足者,正在谋臣」。
上矍然是之。
语闻,在事者不悦,人为寒毛。
久之,除隆州
陛辞,或曰少卑之,公慨然列前奏,且曰:「陛下比以冬雷黜鼎辅,中外既已震慑英断,愿及今图任真相以慰人望」。
上愈开纳,而人亦始服公论事有体。
隆壤瘠而民贫,士众而多显家,公抚民以不扰,接士以无倦,而待显家以不谄。
嘉州病已侵,然犹自力于治,竟不起。
将绝书遗戒,一笔不乱,实乾道某年某月日也。
享年若干,积官至朝奉大夫
其转朝奉郎也,以上即位恩,母杨氏赠宜人
娶景氏,封安人
四男子:廷玉,登进士第,终从事郎、眉州防禦判官
振玉,尝名贤书,以公致仕恩补将仕郎
朝玉,业进士
鸣玉,先公卒。
三女:适士人王远之、王玚儒林郎成都府教授刘焘
孙男女若干人。
振玉等以是年十二月葬公于魏城县某乡藏玉谷。
公为人有常德,练世故,达人情,宽裕而善持,深博而有谋。
凡经所裁订,重轻亟徐,皆应衡石。
尤笃于孝爱,大夫公举晚息尝恐不以子数,公识其意,亲抚抱,且名之系谱牒,大夫公见而悦甚。
教弟康国,亦得举。
宗人有争耕犁者,买而分遗之,皆愧悔。
族若乡之婚葬及穷无归,必公之赴,公亦任之,如疾痛疴痒在己,不家有亡之恤也。
少学于魏城阎公实,阎死,公市田以葬,手植松槚,岁时奠祭,而字其孤。
平居寡言笑,对客危坐终日,往往无一语,至辨析是否,论人物贤鄙,湜湜不茍。
学子所在如市,公子弟诲接之,占一善口之不置,或畔绳检,亦显刺尽言,故其门多成立者。
政平易,然必己出,耨奸锄恶,有仁者之勇。
丞相当国,公投之书,言当时征歛之弊曰:「昔者以法取,次犹以术取,今几于白取矣」。
又曰:「恶吏侵掠细民,禁之诚善矣,然使出缗曰免行,则是职之官吏,取之公上,此何理哉」!
秦不为忤,更畀以美阙。
性疾妖幻,有神降其土,自托于金仙氏,作文字仿浮屠所行道场轨仪法,愚人趣和之,日夜列薰炬,撞钟伐鼓如狂。
公亟以告郡君火其书,笞逐其徒。
晚与其子居绵竹,邑人无贵贱与均礼,穷阎小家,停车候门,必得见乃去,人推其盛德。
及其死,知与不知皆为流涕,自号龊翁
文集七十卷,《游吴录》二十卷,《龙川笔录》十卷,藏于家。
其文不事斲削而自合,尤喜诗,而亦工于诗。
予尝论世之为士者,类藩饰表襮,钓浮誉而掠世资;
为吏者又争以敏锐刻给相高,取速功疾验以梯显美
公独退然不竞,为所当为,求不愧不怍而已。
然居乡名长者,在官名循吏,德礼足以驯强暴,惠利足以及孤茕。
三佩刺史之章,诸子楚楚惟肖。
年逾耆艾,没而祭于社,不知为士为吏者当如是耶,或彼之可慕也!
公之葬,振玉以彭州教授大临彦博所次行实来乞铭,曰乃翁属纩时语也。
予母外家公之族,而先君子平生待公如师友,彦博与予又少从公游,故以是属。
彦博纪叙有法,予姑为之铭。
铭曰:
晰晰其中,不媟以形也。
言言其立,不贾以名也。
德足仪其家也,政足善其民也。
尚论之《中庸》之君子,《易》之丈人也。
閟斯铭,夸薄者勖,沈厚者进,俗之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