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刘几” 相关资源
诗文库
与四路招讨司幕府李讽田棐元积中 其二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五、《河南先生文集》卷九、《皇朝文鉴》卷一一四
刘伯寿牒取王文政文牍,寻以封送。
始,文政等以罪配隶牢城保宁为兵,会韩公来,以旧狱诉于公,公命覆其罪,茍不至深切,则移籍于广锐、蕃落。
文政等皆在泾,于是申上帅府,呼此二人。
幕府不俾二人者来,反令取其具狱,就泾视之。
既而帅命二人者来,止云材弱,射七斗弓,箭不满两握,其具狱则详之矣。
于是众议曰:具狱往而二人乃来,此必审其初罪不为深切矣。
其言材弱,射不中程者,虑以广锐处之也。
蕃落旧等材五尺三寸,近制短指者亦听。
狄侯命二旧卒方之,不少损,又命以射弯九斗弓,箭不满二指,在旧卒下等之上。
泾内地,不知蕃落所用皆短箭,故差缪相远。
若必以长箭程之,虽积功至大校,其少且壮者,亦不能应格矣。
又,蕃落中有犯奸若盗如此比睹军者甚众,决不复疑,但喜得胜兵者二人,遂易其籍。
帅府乃询云:「若二人者罪,安得不为深切」?
然后乃知帅府之意,不欲睹此二人于蕃落。
既已籍之,无如之何,乃答曰:「其罪不至极于恶」。
盖婉其辞,所以恭上命也。
不图又命刘伯寿覆其狱,凡泾人之相厚者,皆见责曰:「何乃不禀帅命」?
某闻之,甚骇其言。
若他事,则不敢知;
如止此一事,则非所以为不禀也。
何者?
始本路索此二人于泾帅,既不遣,复命取具狱视之。
若果以为巨慝,则当下令曰「此不足贷,二人无可遣理」,独归其具狱。
则某必审视其罪,虽其可贷,犹当奉承帅旨,奚必改籍此二卒耶?
韩公非素得视此二人具狱也,命本路究其罪,易其军与不易,皆系于本路也,不易不足为忤意,易之不足为迎合。
且本路军与民暨蕃酋以事自诉、以功自理于韩公者多矣,皆下其事于本路,且命详之。
其以事自诉得辨者十二三,以功自理应格者十一二,蕃酋所陈其可行者十不一二,皆不以先入之言为主也。
文符尽在,可取而覆视,岂必以此一事为违戾耶?
兹事极微,而某恳恳为言者,诚以害于体为甚大也。
昨日经略司行某事,其于法少碍,而事当然者,大吏持以前日王文政等无碍于法尚尔,今此恐见诘,奈何?
某叱去之。
某谓狄侯曰:「异日此曹有言,必请黜之」。
虽异日黜之,徒能制一吏,如将校何?
将校必曰:「此一细事犹不得遂其行,安能使我有畏哉?
吾独知畏元帅耳」。
此甚足为元帅忧也。
自某临本路,原州镇戎军决罪,有不至死而特死者,有当死而惨其刑者。
某与狄侯议,皆不问其状,盖知其守将可任以事,当申其权于下也。
又有卒犯罪,反持其主校过失者,某诘之曰:「若主校与汝共为隐,汝惧累以言;
或主校滥罚,汝不胜其虐以言,吾皆听汝,理有罪者。
今汝自有罪当罚,主校若贷汝,则过终不闻,是使主校皆畏过,莫敢笞其卒者,此军之大弊也」。
狄侯暨诸将皆曰「善」,然遂杖去之。
大将于士卒,非人人能督察抚循之也,必有主校焉。
使军中皆畏其主校,则将无所事矣。
夫士卒不畏其主校,则饮博自恣;
饮博自恣,则卒至于贫穷;
卒至于贫穷,则无所不至焉。
为主校者,岂可使反畏其下哉?
故为将者,必察群校之贪虐者自去之,无使其下能持焉,则卒皆有畏矣。
是则大将者不使士卒独畏我,而不畏其主校;
又不使属郡之兵独畏我,而不畏其守将,此治兵之大要也。
某秩虽卑,然于本路言之,与狄侯皆大将之任也。
责任既重,朝夕于边事无不忧者。
闻士卒不畏其主校,则小以为忧;
闻属郡不畏其守将,则大以为忧。
今将使一路之人不畏其大将,则元帅安得而不忧耶?
故某所谓于事虽小,而于体甚大者,正以此。
某得以谏名官,凡事之曲直,犹当于天子廷辩之;
今乃不能自辩于元帅,反嗫嚅于幕府,岂畏懦耶?
元帅之体,不当以事诎于部将
是某凡辩论事,可取直于天子,不可取直于元帅
幸诸君少留意焉。
志古堂记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七、《河南先生文集》卷四、《皇朝文鉴》卷七八、乾隆《新郑县志》卷二五
河南刘伯寿新郑之二年,构堂于县署。
既成之,谓予曰:「我官事已则休于是,早夜以思。
盖有叹焉,叹乎功名之不可期,文章之不世传。
我思古人,力之而后已,遂名堂曰志古」。
余嘉其有是志,从而为之辞曰:夫古人行事之著者,今而称之曰功名;
古人立言之著者,今而称之曰文章。
盖其用也,行事泽当时以利后世,世传焉,从而为功名;
其处也,立言矫当时以法后世,世传焉,从而为文章。
行事、立言不与功名、文章期,而卒与俱焉。
后之人欲功名之著,忘其所以为功名;
欲文章之传,忘其所以为文章。
故虽得其欲,而戾于道者有焉。
如有志于古,当置所谓文章、功名,务求古之道可也。
古之道奚远哉,得诸心而已。
心无茍焉,可以制事;
心无蔽焉,可以立言。
惟无茍,然后能外成败而自信其守也;
惟无蔽,然后穷见至隐而极乎理也。
信其守者本乎纯,极于理者发乎明。
纯与明,是乃志古人之所志也。
志乎志,文章、功名从焉,而不有之也。
伯寿嘉予言,刻之于堂以自儆。
熙宁癸丑季冬十有三日某被旨谢雪于济祠已事与秘书监刘几光禄卿直史馆张靖太常少卿(冯章、李洁己)屯田郎中陈安期秘书丞张端同游枋口泛舟沁水至岘石而登岸历观岩谷间前贤之题名翌日化成寺以车渡沁回(傅校本作因)盘谷穷览山水之嘉处由燕川而归 枋口作1073年 北宋 · 文彦博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
下马入枋口,漾舟缘碧溪。
雪消山骨瘦,风定浪头低。
数里复登岸,群贤俱杖藜。
徘徊岩石畔,寻觅退之题。
熙宁癸丑季冬十有三日某被旨谢雪于济祠已事与秘书监刘几光禄卿直史馆张靖太常少卿(冯章、李洁己)屯田郎中陈安期秘书丞张端同游枋口泛舟沁水至岘石而登岸历观岩谷间前贤之题名翌日化成寺以车渡沁回(傅校本作因)盘谷穷览山水之嘉处由燕川而归 过燕川渡 北宋 · 文彦博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早过燕川渡,千峰插太虚。
云开微见日,水浅不渐车(自注:时造车为梁而过。)
风急樵歌响,霜严木叶疏。
缘溪东北去,岩腹有精庐(自注:即化成寺。)
熙宁癸丑季冬十有三日某被旨谢雪于济祠已事与秘书监刘几光禄卿直史馆张靖太常少卿(冯章、李洁己)屯田郎中陈安期秘书丞张端同游枋口泛舟沁水至岘石而登岸历观岩谷间前贤之题名翌日化成寺以车渡沁回(傅校本作因)盘谷穷览山水之嘉处由燕川而归 其一 盘谷 北宋 · 文彦博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昔有幽栖士,兹焉遂考槃。
惊眠涧泉响,醒酒谷风寒。
列岫开窗见,冥鸿倚杖观。
韩文传已久,合在翠岩刊(自注:旧有石记,今已失之。)
熙宁癸丑季冬十有三日某被旨谢雪于济祠已事与秘书监刘几光禄卿直史馆张靖太常少卿(冯章、李洁己)屯田郎中陈安期秘书丞张端同游枋口泛舟沁水至岘石而登岸历观岩谷间前贤之题名翌日化成寺以车渡沁回(傅校本作因)盘谷穷览山水之嘉处由燕川而归 其二 盘谷 北宋 · 文彦博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愿也乖真隐,韩文旨趣深。
本非逃富贵,岂是爱云林。
已失豪华望,方萌退缩心。
归来老穷谷,村叟共浮沈。
诗寄龙门宝应寺證大师(求改刘几秘监庵作潞公庵)1062年 北宋 · 文彦博
七言绝句 押覃韵 创作地点:山西省太原市
山人去作山西将,岫幌岩扉掩翠岚。
欲问證师求正住,凭师改作潞公庵。
家园花开与陈大师饮茶同赏呈伯寿(刘)正叔(楚)昌言(张) 北宋 · 文彦博
七言绝句 押麻韵
今朝自赏家园花,浓艳繁英粗可誇。
外监上坡俱不至,紫园(四库本作团)仙客共烹茶。
伯寿大蓬惠书寄大小钵囊花并语及敝居下石上之饮因成二小诗 其一 北宋 · 文彦博
七言绝句 押虞韵
片石长松时下有,青山绿水觉来无。
姚黄赏尽东归去,六六峰前会酒徒。
伯寿大蓬惠书寄大小钵囊花并语及敝居下石上之饮因成二小诗 其二 北宋 · 文彦博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大小钵囊花色好,不知得似此(原缺,据四库本补)间无。
玉华峰下应频赏,绮里园中是饮徒。
楚正议建中挽词三章元祐五年九月 其二 1090年9月 北宋 · 文彦博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大抵神存体不留,万安(原缺,据四库本补)下宅松楸。
平生燕集歌欢友,伯寿应同泉下游(自注:正叙(疑当作议)新阡与刘伯寿邻。)
熙宁癸丑季冬十有三日某被旨谢雪于济祠已事与秘书监刘几光禄卿直史馆张靖太常少卿(冯章、李洁己)屯田郎中陈安期秘书丞张端同游枋口泛舟沁水至岘石而登岸历观岩谷间前贤之题名翌日化成寺以车渡沁回(傅校本作因)盘谷穷览山水之嘉处由燕川而归 化成寺作唐裴相之山墅舍为寺1073年12月4日 北宋 · 文彦博
五言排律 押先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
昔览传心法,知公素学禅。
今游化成寺,使我复思贤。
大舍倾高产,多生结胜缘。
人琴虽已矣,松菊尚依然。
宝地侵苍藓,巍峰柱碧天。
撮衣书久失(自注:裴相撮衣书寺额,今失之。),砻石像犹全(自注:殿有小石像,制作甚工,其下刻云天宝十三载造。)
境寂遗尘虑,僧闲足昼眠。
欲归情恋恋,缓辔出燕川。
刘伯寿秘监1073年 北宋 · 文彦博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
君自山中来,熟见山中事。
我亦山中人,素怀归山志。
切望青牛车,细问归山计。
耆英会诗二首(原注:秘书监致仕、上柱国刘几伯寿,年七十五。) 其一 北宋 · 刘几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司徒硕德今无比,太尉殊勋固绝伦。
偶以暮年陪盛宴,喜将白发照青春。
八公有秽山空著,四皓当衰心且伸。
元老相望疏迹在,不应此会愧前人。
耆英会诗二首(原注:秘书监致仕、上柱国刘几伯寿,年七十五。) 其二 北宋 · 刘几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制举省元推二相,龙头昔日属宣猷。
人间盛事并遐算,一席几盈九百筹(自注:十二老共八百九十二岁。)
按:《说郛》卷七五《洛中耆英会》
论乐律 北宋 · 刘几
 出处:全宋文卷八九○
律主于人声,不以尺度求合。
古今异时,声亦随变,犹昔之衣冠使今人被之,乃所不称。
儒者泥古,详于形名度数之间,而不知清浊轻重之用,故求于器虽合,谐于声则不能入,徒纷纷也。
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又见《宋史》卷二六二《刘温叟传》附《刘几传》。
嵩山潘尊师碑阴题名熙宁四年二月 北宋 · 刘几
 出处:全宋文卷八九○、《嵩阳石刻集记》卷下、《嵩山志》卷八
水部郎中知宗正丞公事赵宗诲师正惠然访我,因语少年把臂,白发相逢,遂从儿孙辈游承天观
雅饮剧谈,之暮引退。
熙宁辛亥仲春望日,秘书监致仕刘几伯寿题。
大理评事唐宪、武陟唐民,侄太祠郎唐老唐咨、孙试芸阁吏高侍行,婿监登封酒税杜宁谏寿臣末至。
平蛮三将题名皇祐五年 北宋 · 狄青
 出处:全宋文卷八九○
大宋皇祐四年夏,蛮贼侬智高寇广南,陷十二郡,据邕州
其年九月,诏以枢密副使狄公统兵南征,号二十万
明年正月己未,与贼战于邕之归仁,大破之。
翼日复邕州,贼之馀党遁于铜柱之外。
二月丁亥,班师至桂林
诏换河中旌节,召还枢密,凡从行将佐文武官二百三十一员,今记将官已下姓名于左:
宣徽南院使彰化军节度使、荆湖南北路宣抚使都大提举广南经制贼盗事狄青
第一将下:
左卫将军荆湖北路兵马钤辖王遂,西京左藏库副使孙节(战没于阵,赠忠武军节度观察留后。)如京副使贾逵西京左藏库副使炳,文思副使时明,管勾机宜、太子赞善大夫冯炳,权石州军事推官武纬,管勾粮草、殿中丞霍建中,走马承受公事入内内侍省内西头供奉官张若水、李若讷
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充荆湖南路江南西路安抚使、广南经制贼盗孙沔内园使陵州团练使入内内侍省押班、充荆湖南路江南西路安抚副使、广南经制贼盗石全彬
第二将下:
庄宅使荆湖南路兵马钤辖刘几文思副使张宪六宅副使孙昂供备库副使邓守恭、夏元崇内殿承制閤门祗候孙宗旦,管勾机宜、都官员外郎郑纾,勾当公事殿中丞王纲,管勾粮草、效用侍其浚。
秘书监、知桂州、充广南西路都钤辖经略安抚使广南东西路经制贼盗余靖
第三将下:
皇城使广南西路兵马钤辖李定供备库副使史青内殿崇班武防,虎翼都虞候吕斌、张远,管勾粮草、大理寺丞章询经制贼盗司、走马承受公事入内内侍省内西头供奉官李宗道西头供奉官李达管勾机宜、守将作监主簿余仲荀,勾当公事邕州节度推官黄汾,转运使管勾随军粮草、都官员外郎孙抗转运判官都官员外郎宋咸提点刑狱、同计置粮草、司门员外郎朱寿隆文思副使高惟和
其年二月,曲赦广南东西路,甄劳能,减租赋。
其死事者给棺殓,录子孙。
溪峒首领不从贼者,悉加恩赏。
宣德荆湖江南疾苦,蠲赋役。
杂犯死罪已下,并从虑减。
四月,又诏以枢密使孙沔给事中枢密副使余靖工部侍郎石全彬宫苑使利州观察使孙抗司封员外郎宋咸职方员外郎朱寿隆考功员外郎高惟和左藏库副使
王遂而下,定功为五等。
第一等者转官五资,余增秩有差。
按:僧宝珍篆额,区华区诚镌。 《桂林石刻》上。又见《汾阳金石类编》。
梦游洛中十首 其二 1047年9月 北宋 · 蔡襄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修竹萧萧曲槛前,清泉㶁㶁小池边。
琴中一弄履霜操,人静当庭月正圆(自注:予为留守推官,新作绿竹堂,王胜之刘伯寿多会宿弹琴。)
伯寿秘监 北宋 · 韩维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曾陪道论接清欢,屈指于今四十年。
不用笙歌娱上客,直将风月待高眠。
黄花一醉犹能否,白首相逢是偶然。
便欲投冠结闲伴,家山况与碧嵩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