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刘梦符”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建阳罗源常宁二谱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九六、《铁庵集》卷三七
余逐于朝,过建之建阳,野无惰民,问其大夫,曰赵君也。
至其室无留讼,意其必有奇策他巧,与之语,平易近民而已,何其局之熟而政之不烦也?
出福之罗源衡之常宁二谱相示。
罗源三年,拊海滨氓有恩;
常宁又三年,拊定峒氓益有恩;
建阳则三为尹矣,其熟而不烦也固宜。
县与民最亲,更两县乃入倅,国朝成法也。
今须入虽三年,而资序之说犹不废,若满选入令者再,则班改后免须入,又近例也。
士大夫指邑为债、为汤火,有始入县斋,粘每岁之月于壁者,了一月则勾去一月,唯恐脱之不速也。
君非再满选令,应可免之制乎?
可免而不求免,非痴乎?
其必有以也。
世以县为畏,畏愈甚者脱愈欲速。
心公而政平,又以其勤苦者行之,恻怛者感之,民亦岂忍以其不肖者应之,何畏焉?
此君之所以不惮烦也。
此非一朝夕之力也。
孔门使弟子宰,犹曰「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曰及者,几及之谓也;
曰可者,仅可之谓也。
今须入之法浸坏,有班下营迁者,有甫至官改辟者。
古惟彭泽八十馀日解去,若密令数年后化益行,其久可知。
今人衒材舞智于俄顷间,谓足以自见,奚以久劳为。
其去为靖节乎?
余未之见也。
其材有过孔门之高弟乎?
有过褒德候乎?
余未之见也。
其伸君者非久乎?
虽以久而伸,亦以久而屈。
君之屈,民之伸也。
民伸矣,君之志亦伸矣,其屈者外物耳,必将有伸之者。
余年二十,负笈道建阳,白首往还恰三纪,所闻见十六七令。
曩在江西,见西山先生行之储君不离口。
近余友潜夫刘君去邑,老稚拥车不使去,至今经过犹然,则民之应之者何如,亦西山所亟称也。
君慕二贤者,惜不遇西山品题,而余何足以定之,故表其久而信者,以愧世之不安于为令者。
或曰子不及三年乎?
余两试邑,皆年馀以忧去,每恨及物之志未遂。
既免丧,犹有请铨曹,谓成资后惟以理去者可免,虽请不听。
然则君之得伸其志于民者,余所愧也,亦所羡也。
嘉熙元年九月二十日莆田方某书于双溪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