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仲甫”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同曾元恕游龙山,吕穆仲不至 北宋 · 苏轼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龙山
青春不觉老朱颜,强半销磨簿领间。
愁客倦吟花似酒,佳人休唱日衔山。
共知寒食明朝过,且赴僧窗半日闲。
命驾吕安邀不至,浴沂曾点暮方还。
寄吕穆仲寺丞 北宋 · 苏轼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创作地点: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
孤山寺下水侵门,每到先看醉墨痕。
楚相未亡谈笑是,中郎不见典刑存(杭有伶人善学吕,举措酷似。别后常令作之以为笑。)。
君先去踏尘埃陌,我亦来寻桑枣村。
回首西湖真一梦,灰心霜鬓更休论。
欲往湖州,见孙莘老,别公辅、希元、彦远、醇之、穆仲(补编) 北宋 · 苏轼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秋来欲见紫髯翁,待得梅花细萼红。
记取上元灯火夜,道人犹在水晶宫。
五月十日,与吕仲甫、周邠、僧惠勤、惠思、清顺、可久、惟肃、义诠同泛湖游北山 北宋 · 苏轼
押盐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北山
三吴雨连月,湖水日夜添。
寻僧去无路,潋潋水拍檐。
驾言徂北山,得与幽人兼。
清风洗昏翳,晚景分秾纤。
缥缈朱楼人,斜阳半疏帘。
临风一挥手,怅焉起遐瞻。
世人骛朝市,独向溪山廉。
此乐得有命,轻传神所歼。
吕穆仲京东提刑唐义问河北西路提刑制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一、《苏文忠公全集》卷三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先帝立法更制,所以约束监司守令,使不得营私而害民者,可谓至矣。朕始罢赋泉之令,复征徭之法,凡先帝之约束,当益申而严之。使出力从政之民,无所复病。以尔穆仲等,或端静有守,敏于为政,或直亮多闻,志于仕道。而京东、河朔,皆天下重地也。往修厥官,称朕意焉。可。
书游灵化洞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四、《苏文忠公全集》卷七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灵化洞
予始与曾元恕入灵化洞,迫于日暮,而元恕又畏其险,故不果尽而还。及此,与吕穆仲游。穆仲勇发过我,遂相与至昔人之所未至,而惊世诡异之观,有不可胜谈者。余欲疏其一二,以告来者,又恐为造物者所愠,后有勇往如吾二人至吾之所至,当自知之。
钱穆仲有高丽松扇馆中多得者以诗求之 北宋 · 孔武仲
创作地点:湖南省湘潭市
巨鳌昂头鲸掉尾,东顾沧溟(原校:百家作溟茫)天接水。
钱公涉险如通渠,破帆(原校:一作扁舟)一抹三千里。
岛夷之国远且偏,归来逢人语辄喜。
大荒茫茫最宜松,直从旷野连深宫。
听声卧影已不俗,况作团扇摇清风(原校:一云国人裁治多纤巧,故有团扇饶清风)。
人情重远由来事,不贵黄金贵楛矢。
况有新诗传四方,群豪追随弄荐章。
我虽相见无所得,坐忆松鹤生微凉(自注:往年在庐山,见僧房有高丽松扇,敛之不盈寸,舒之则雪山松鹤,意趣甚远。)。
钱公治迹压张赵,偷儿破胆皆摧藏。
桴鼓不鸣已三月,凛凛霜威破残热。
从公觅扇更觅诗,愿报琼瑶无已时。
通直郎河北西路提刑吕温卿可依前官充河北东路提刑奉议郎河北东路提刑吕仲甫可依前官充河北西路提刑制 北宋 · 王震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五五、《皇朝文鉴》卷三九、《古今图书集成》官常典卷六○○
朕析河朔为两道,而各置使者。盖祥刑惟察,非若财臣之欲周知而移用也。揣权称事,其任惟均,互易攸司,咸祗厥守。
明州奉化县云盖山重移寿圣院记(元丰四年八月十五日) 北宋 · 释鉴韶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九、光绪《奉化县志》卷三五
原夫佛教之化人,俾忘物我,逮夫差忒,自分两端,一曰十方,一曰甲乙。且十方者,主须众选;其甲乙者,人唯次当。其间有众选者,始谋则推其至公,既得则行之由我。傥或倾净瓶一滴之水,则掌握都清;或通悭囊一罅之风,则山林皆入。加之念曰:身无百岁之固,院有十方之名,纵使瓦破雨飘,但存交割之数;假使金妆翠染,不得子孙之传。此念或生,众务皆脱。大风拉朽,岂有存立之心乎?其甲乙者,茍或思惟祖宗始初寻觅,披拂草莽,填叠土基,从始至终,积功累德,日复一日,人传一人,上既造成,我岂当坏?由是昼作夜□,续旧翻新,此皆青出之谈,信不诬矣。兹院自天圣间有高行僧宗印卓庵是山,□施主吕廷昶与众□信慨不容人,添成小院。洎明道中,其宗印为人请起,复得象先师弟接续住持。景祐中,其象先移住□□,又交付与师弟清稔。至治平四载,清稔谢病,即令徒弟仲南承代住持。至熙宁三年,蒙赐今额。其院初居峰顶,远绝人烟。厨中饭香,望宾侣而不至,台上钟动,但猿鸟□空惊。爰有监院僧允来,欲向高山移居□地,先与仲南密议,次求邑官许容。内既有诚,外亦可动,则见施工,运力献功。呈材绀殿,巍然高门。□□方丈、寝室、僧堂、法堂、行廊、食厨、佛像供具,自表及里,焕然一新。而又塔级崔嵬,宛同于地开涌出;屋势屈曲,何殊于云绽化成?人步忙而亦游,僧性闲而须入。将其峰顶自利,与道旁接人之盖霄壤如。何□□丐文以纪始末,□□□击,因附以铭。铭曰:
嵯峨峰峦,幽深洞穴。气象接连,烟云明灭。兹宇备完,彼栋残缺。因勒是铭,俾扶兹说。枳臭惟剪,橘香亦折。念兹在兹,无怠尔思。
时元丰四年八月十五日。立石:住持沙门仲南施主汪承□、汪意、张延□、汪淋、陈承赞、周文贵、蒋六娘、胡十二娘同建。□二十娘出佛像。除施主舍钱外,允来自备长财柒佰贯文建造。守县尉施常,权主簿李实,朝奉大夫、知明州奉化县事盛穆仲。
上杭州教官吕穆仲书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一七、《鸡肋集》卷五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九九、《苏门六君子文粹》卷六七、《宋元学案补遗》卷九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
补之闻三代之前,天下无可治之事,而贤者无急仕之意。天子与其二三大臣,终日接膝,都俞唱和于其上,而海内之民相与动心向风,欢欣鼓舞于其下。方是时也,政教平而赋敛轻,礼义行而刑罚止,天下已治。士虽有尊主庇民之业,而无所用之,则往往引手而去,括囊晦迹以尽其生,笑歌优游以乐其时。山巅水涯,布衣韦带,樵渔衰老之人,负檐行路之夫,与之语,有可惊之言,而施于政,有可见之效。若此者,不知其几何人也!三代已降,世既多事,贤者不忍拱手以视天下之纷纭,而思有以治之,则争相奋厉,发于畎亩之间,挟奇策以干时君,曳长裾而游王门,以身任职,以职任事,各务有立于世,而士始有好功名之心。其不获知于斯时而退伏于山林者,则皆当日之无能人也。故人不知隐居之可尚,而皆以有用为贤。然而天下亦以治。其后,晋之士大夫不知为此者,将以趋时弊,而窃有慕乎隐者之名,于是乎弃礼法,遗冠冕,以求为养高之术。而晋天下之事,亦靡靡不振,无与治者,甚可叹也。陵夷至于唐,而终南、嵩少至号为仕途捷径,则其失隐者之风为益远矣。夫君子非固为隐,亦非固为不隐也。三代之前,无可治之事,则隐而不失为高;三代而降世事多矣,思有以治之,则不隐不失为贤矣。若夫居不可隐而固隐焉,则又何矫情拂道之甚也!晋、唐之士,其失以此。国家承平百年,政令日新。主上慨然思有以追两汉之馀,而复三代之故。焦心以问治,降意以下贤,而士之怀瑾握瑜者,纷纷籍籍,云翔蜂起,奔走自效,不待招来。盖补之尝游于齐、楚之郊,见夫带经而耕者,莫非求仕也,而后知今日之无隐者;设有之,亦皆今日之无能人尔。夫进不能少补于世,退以受无能之名,则与夫孟子之所谓自弃者,何以异哉?补之济北鄙人也,生十年而学,学九年矣。尝自谓幸出于有为之世,而耻矫晋、唐之风,故尝历四方,以观郡邑之政治;游上庠,以服天子之教化;从士大夫论议,以知当日之施为措置;而稍稍自饬,以求去鄙野之容。窃闻执事以经术文章取上科,以开敏明辩入幕府,而有职乎庠序,见师于学者,故补之愿伏于门下而受教焉。继之以所为歌诗杂文一编,投献于左右。凡此,非求果有用于今也,要以为不自弃而已。不识阁下以为何如?夫没世而无闻者,君子之所疾,则夫士之区区以自言者,其亦无罪焉可也。
责降安焘等诏(崇宁元年五月乙丑)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二一
观文殿学士、知河南府安焘降充端明殿学士;龙图阁学士、知润州王觌降充龙图阁直学士;枢密直学士、知越州丰稷降充宝文阁待制;显谟阁待制、知颍昌府陈次升降充集贤殿修撰;左朝议大夫、集贤殿修撰、知应天府吕仲甫落职;故资政殿大学士、赠金紫光禄大夫李清臣夺职,追所赠官,并例外所得恩例指挥更不施行。
苏辙等不得与在京差遣诏(崇宁元年五月)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二一
应元祐并元符末今来责降人,除韩忠彦曾任宰臣,安焘系前任执政官,王觌、丰稷见任侍从官外,苏辙、范粹礼、刘奉世、范纯粹、刘安世、贾易、吕希纯、张舜民、陈次升、韩川、吕仲甫、张耒、欧阳棐、吕希哲、刘唐老、吴安诗、黄庭坚、黄隐、毕仲游、常安民、刘当时、孔平仲、徐常、王巩、张保源、晁补之、商倚、张庭坚、谢良佐、韩跋、马琮、陈彦默、李祉、陈祐、任伯雨、陈郛、朱光裔、苏嘉、郑侠、刘昱、鲁君贶、陈瓘、龚夬、汪衍、余爽、汤戫、程颐、朱光庭、张巽、张士良、曾焘、赵约、谭扆、杨称、陈恂、张琳、裴彦臣凡五十馀人,并令三省籍记,不得与在京差遣。
英德邵守之纲记予衰颜戏题数语(壬戌)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六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使君燕颔虎头,法当万里封侯。
宜伯蜀而之广,绘象祠于两州。
铃阁虽非麟阁,胡为画此猕猴。
亦如杭人效穆仲,献笑于坡代俳优耶。
按:亦如杭人效穆仲献笑于坡代俳优耶。
跋东坡辞免中书舍人藁真迹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四、《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六○
元祐垂帘,凡熙丰法令有不便于民者罢之,惟恐诸公但知目前,事势不得不尔。然议之则曰「是以子改父也」,从而辟之则又曰「以母变子」,此皆非真识事体者,惟坡公训词,独能推本于神考欲为而未能之意。文宽夫、范尧夫、韩子华、孙和甫、安厚卿之去,公所草诏皆以「先朝付托」为词;而用杨元素、陈彦叔、李邦直、吕穆仲、唐义问之词,亦卷卷于先帝之约束;温文正公以议新法不合去,终元丰不起,而临奠之文曰「知之者神考,用之者圣母」;吕惠卿被遇神考,致位宰席,其南迁之词亦曰「此先皇帝之意」;至于熙宁宰相之卒,不过曰「方观功业之成,遽起山林之兴」,亦未尝深诋之也。今观公辞官之奏,始归美于神考,其词气和平而不怼也,其识虑深长而有托也。使时贤而皆知此意也,岂不足以章先志而弭后忧!矧神考固尝流涕于二后之请,愤惋于安上门之图,恸哭于永乐城之败,凡即于元祐诸贤者又未尝不知之,特当时未有将顺而正救之者耳。其曰受先朝之知,虽宣仁亦尝言之,公非姑为是词也。
无馀居士斋壁有沈传师游道山岳麓诗石刻穆仲等和之因亦次韵 北宋末金初 · 司马朴
押元韵
湘西胜景岂易论,群山腾闯万里奔。
鹤泉一麓骞鹏噣,松风十里藏祇园。
当时侍御偶题写,笔力孰敢争雄尊。
东京少年妙词藻,南阳旧族齐阴樊。
天心月胁出奇语,使我展读忘朝昏。
差差戈剑隐一敌,落落旗鼓严千屯。
无馀居士厉幽志,细研六艺方专门。
冻骭娇儿惯肠苋,啼饥瘦妇馀泪痕。
惟君德义允相惬,每穷道妙角与根。
他人劝酒惊逐魂,二子频酌勤空樽。
醉中诗成渺江海,风外幡影徒飞翻。
卷藏箧笥已戢戢,风生襟袖何轩轩。
嗟乎我亦有馀腐,陋哉羊政囚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