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燮”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周燮都官郎中制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六六、《临川先生文集》卷五○
敕某:褒善录勤,邦有常法。尔以才能行义,登显朝廷,序正郎位,三年于此矣。进迁一等,以懋厥勤。励治我民,乃其能称。可。
除云台观谢丞相启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四○、《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一七、《翰苑新书》续集卷三九、《秘笈新书》卷七、《宋四六选》卷一九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
草茅触讳,凛若科条;君相包荒,赋之圭撮。得非望及,感与涕俱。伏念某起佔毕之诸生,陪钦翘之末至。诵句百僚之上,岂易逢哉;为妇两姑之间,有难言者。每欲洁身而去,辄为造命所留。愧非韩驹、徐俯之伦,将有米黻、陆游之拟。集贤堵墙之士,莫不耸观;昭阳学舞之人,居然相妒。竟挤去国,俄起典州。舍朝市之喧啾,就江湖之空旷。岂谓甫磨新玷,又坐宿愆,属火后之纷纭,咎日前之狂瞽。尔有猷告后,徒怀野老之食芹;臣不密失身,顾昧先贤之焚草。昔董相泄奏篇而几死,京房漏对语而抵辜,绳以峻文,戮犹轻典。今乃端居故里,守周燮之东冈;赐号散人,分陈抟之西华。饥寒顿解,危惧稍安。向非元宰之陶镕,孰援孤生于齑粉?兹盖伏遇某官以周大老,为汉宗臣。只手扶乾坤之倾,确乎任重;片语解雷霆之怒,了不费辞。遂使累臣,尚叨冗秩。然某身十年而三黜,肠一日而九回。屡费保全,自伤穷薄。已分衡茅之下,送老一生;但于香火之间,祝公千载。
奏行周燮义船之策以革防江民船之弊乞补本人文资以任责(宝祐四年) 南宋 · 吴潜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七一、《许国公奏议》卷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
臣窃见朝廷自端平初,团结温台民船为十番,岁发一百四十只,前往镇江府,防拓江面,已二纪于此矣。其始团结,固有定籍。岁月既久,元籍之舟,有坏于风水之飘没者,有陷于资贼之劫掳者,有家道贫乏无力脩葺而朽弊者,有转以售人者。有司但以旧额拘船,祖以及父,父以及子,子以及孙,逼令出备,不至于破家绝产流离死亡不已,其强悍者则未免转徙而为盗贼。迨至每岁发船,则县道召人,纠举白船,以补欠阙之数,又乘此以为骚扰乞取之计。凡邑之有舟者,不问大小,例皆根刷,有势者不敢问,有力者不敢问,有钱计会者不复问。迨溪壑之欲既厌,然后姑以敝旧之舟、疏略之杠具、孱弱之稍火,文具塞责而已。间遇江淮制司拨上项舟船,载出戍军士以至上流,或般运粮饷,以弊舟弊人溯流犯险,则往往人船俱坏,死为客鬼。于是庆元、温、台三郡边海之民,陆者不得安于陆,渔者不得安于渔,以起发隘船为一大阱,生者怨气充腹,死者冤气干霄,臣实伤之。始至,即行博询可行可久之策于知识之士,有台州漕贡进士周燮者,首以义船之策献。其法以一县当出之舟若干只,分乡都之广狭,令凡有舟之家,以大小丈尺,均出钱物,置备舟只,以应每岁当发之额。其有舟而止及七八尺以下者,不在纠率之数。且不待官司之文移,至期则合从应调。船必坚牢,杠具必整齐,人丁必强壮。而燮又肯以身任责,以家助公,集事于指顾之间,而人不知扰。如温如庆元,皆以是为准,去秋调发,已见实效。遂使沿海方二三千里有舟之民,得以安生乐业,无畴昔追呼烦扰困害愁叹之状。其于肃清海道,消弭寇贼,此实为一义。臣窃照得周燮疏财好义,识变知机,以孝悌称于闺门,以信行闻于里党,故能移忠于国家。比其乡失伍犯上之徒,久稽邦宪,委燮逮捕,不动声色,剋期集事,亦可谓之才矣。燮自请寓试文解,已该四举,使其不第,以恩得官,亦不失一初品。今来本司历试繁难,备著劳绩,若蒙朝廷特加旌异,缓急用之,必有卓然可观者。欲乞圣慈补授周燮文资初阶,或与上州文学,实为赴功趋事者之劝。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 其一百二十六 周燮(有先人草庐结于东冈燮守之曰吾不能追绮季处巢穴屡徵不起) 宋末元初 · 林同
五言绝句 押阳韵
未能追绮季,且复守东冈。
为有先庐在,他山忍遁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