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宇文绍节” 相关资源
诗文库
送外弟宇文挺臣二首 其一 南宋 · 张栻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合族情尤重,论交意复深。
还为万里别,未尽几年心。
佳处应相忆,书来傥嗣音。
及时须努力,莫待鬓华侵。
送外弟宇文挺臣二首 其二 南宋 · 张栻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漠漠漓江上,匆匆送客情。
平原宵雨湿,绝壁野云横。
世路多新辙,韦编有旧盟。
中流砥柱,过浪岂能倾。
顾斋铭 南宋 · 张栻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四三、《南轩集》卷三六、《永乐大典》卷二五三五、金履祥《濂洛风雅》卷一
广汉张某名华阳宇文绍节之斋曰「顾」,且为之铭:
人之立身,言行为大。
惟言易出,惟行易怠。
伊昔君子,聿思其艰。
严其枢机,立是防闲。
于其有言,则顾厥为。
毫釐之浮,则为自欺。
克谨于出,内而不外。
确乎其言,惟实是对。
于其操行,则顾厥言。
须臾弗践,则为己愆。
履薄临深,战兢自持。
确乎其行,惟实是依。
表里交正,动静迭资。
若唱而和,若影而随。
伊昔君子,胡不慥慥。
勉哉勿渝,是敬是保。
京西湖南北路宣抚使宇文绍节辞免除宝谟阁学士不允诏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一八、《攻愧集》卷四四
入陪经幄,外畅王灵,既物望之愈隆,岂褒章之可后?
卿受才挺特,抗志崇深。
不惟誓报于国恩,尤欲仰追于祖烈。
宣威边徼,遂宽北顾之忧;
寓直文谟,益峻西清之职。
尚殚忠荩,嗣有宠嘉。
毋事牢辞,亟祗新渥。
侍读赵彦逾倪思宇文绍节侍讲章良能辞免进讲毛诗终篇转一官不允诏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一八、《攻愧集》卷四四
朕日御迩英,讲明经理,三百五诗,至是终篇。
叙进官联,厥有故典。
卿为宗老倪思章良能云「卿居从列」,宇文绍节云「卿虽处阃外」。),实助缉熙。
毋事固辞,益思所以辅朕之不逮。
京西湖南北路宣抚使宇文绍节乞祠不允诏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一八、《攻愧集》卷四四
卿以通敏之才,渊博之学,起趋勋名之会,欲报家国之雠。
辍从经帷,出抚边徼,修好伊始,息肩可期。
有如贤劳,盍还旧著?
属以缮修备禦之未毕,劳来安集之方勤,将图尔功,少俟其定。
忽上真祠之请,欲为便道之归。
在卿则固所愿焉,于朕则岂所望者?
其摅长算,毋有遐心。
京西湖南北路宣抚使宇文绍节辞免召赴行在不允诏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一八、《攻愧集》卷四四
卿以劝诵之近臣,往宣威于遐徼,边陲以靖,邦好汔修。
念贤劳,亟颁命召。
何控辞之未已,又引疾以为言?
朕渴想风仪,急闻方略
俟交符于制阃,即趣驾于归途。
毋复重陈,副予虚伫。
赐银合夏药敕书 其十 京西湖南北路宣抚使宇文绍节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二一
名在经帏,威宣将阃。
上流增重,念袢暑之贤劳;
良剂匪颁,助薰风之清穆
其均此赐,以慰彼民。
恭题宇文绍节所藏徽宗御书修禊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八、全宋文卷五九五一、《攻愧集》卷六九、《佩文斋书画谱》卷六八
臣尝观《兰亭修禊序》草本流传千载,唐太宗求之尤勤,自谓心慕手追,一人而已,唐人作字无不效之者。
南唐后主谓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
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窘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格,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独献之俱得之,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
观此言则是终无有得其全者。
恭惟徽宗皇帝天纵多能,游心六艺,笔力超迈,高掩前古,自出机杼,真书禊序于青缯中,虽曰出于薛稷,而楷法精妙,何止青出于蓝而已。
臣世受国恩,先臣大父某受不世之知,俾守四明乡郡者几五年,宠光狎至,细书方国之赐联翩而下。
虽遭兵燬,遗刻犹有存者。
兹焉恭睹签书枢密院事绍节家藏御书真迹,昭回之光,照耀凡目。
感叹不足,谨流涕再拜书于左方,归其书于宇文氏。
宇文肃悯公文集序 南宋 · 刘光祖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一七、《文献通考》卷二三八、《宋代蜀文辑存》卷七○
公羁绝域者十五年,而朝廷悉发其家人北去。
后四年,父子谋觉,而阖门被祸矣。
公弟兄早以才奋,皆致位二府,公之文章又最见称于当世。
余读其为馆职时所与开封尹论事书而壮之,使充是书以往,足以追古人而并驾。
公既亟见用于尚文之日,润色太平,黼藻休烈,则余之所谓系一时所遇而作,非公之所欲充而不已者也。
故公《答曾晦之书》云:「仆长而游太学,为科举所使,及得一官,又屡为应制代言之文,皆非得已而为者。
去岁得罪,杜门于此,间取箧中书史卧而读之,日尽数卷,乃知古人之未尝为文也。
惟其无意于为文,而遇事乃言,则其优游舒泰、奋迅豪荡,盖无施而不可。
昔尝谓西汉制诏妙绝于元、成间,而章疏奏对至谷子云而工极,无以复加矣,迨今思之则不然。
高帝长沙王、令诸吏善遇高爵,及省赋、举贤等诏,吕后孝文匈奴单于书,楚王信以下上尊号,相国何等议天子所服,此等数篇,卓然浑成,非司马相如王褒辈冥搜巧绘所能至也」。
公之此书,至论古之人成德为行,隐然出处之大致,亦非有意于其间。
又观所与赵庆长论文书,亦曰「不若清明寥邈之为愈也」。
挺臣欲表出其先大父之文,即二书所言,余又何加焉?
宇文绍节侍读京湖宣抚 南宋 · 蔡幼学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七○、《育德堂外制》卷一
朕惟周宣中兴之盛,有若吉甫召虎之贤,皆以近臣,出总师旅,厥有伟绩,播于声诗,君臣同休,照映千载。
肆时法从,往涖行台,昭示眷怀,诞申涣渥。
具官某,家传忠孝,志在事功,恩信孚于江淮,声望闻于蛮貊。
朕方登之常伯,资以远猷。
载瞻襄汉之间,莫重宣威之寄,俾陪经幄,以宠其行,全付上流,尽护诸将。
朕之所以望卿者,盖吉甫召虎之事也。
卿其熟虑安危,审知缓急。
顾念邦本,推劳来安集之仁;
申饬边防,脩车马器械之政。
以壮士气,以寝敌谋。
庶几边鄙肃清,王国底定,来归燕喜之祉,稽首对扬之休。
朕将与卿同之,顾不韪欤!
尚既乃心,以副倚属。
宇文绍节太中大夫 南宋 · 蔡幼学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七二、《育德堂外制》卷三
十乘启行,夙重宣威之任;
三载考绩,载疏增秩之恩。
眷我近臣,对于明命。
具官某,材全文武,学贯古今。
补过拾遗,已三登于法从;
折冲禦侮,方独寄于行台。
惟望实之素孚,宜威声之大振。
属兹会课,爰俾序升。
计累日之劳,盖姑循于常法;
摅济时之业,尚有待于殊勋。
式伫遄归,嗣颁褒渥。
宇文绍节通议大夫 南宋 · 蔡幼学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七四、《育德堂外制》卷五
朕惟王道之盛,始于修身齐家,而达于平天下。
本原既正,风化流行。
诗人所称,粲然有序。
故乐得俊彦,与之讲磨。
及此终篇,可忘懋赏?
具官某,受材伟特,造学精深。
自简在于禁林,已再陪于讲席。
比登劝诵,往涖元戎。
虽陈善闭邪,阻闻谠论;
而定功禁暴,允籍壮猷。
任有内外之殊,恩无彼此之间。
肆稽旧典,载陟新阶。
朕方思戢干戈,务休戍役。
于《出车》、《杕杜》之诗,尤有感焉。
式伫来归,以对休渥。
利州路提点刑狱陈君墓志铭嘉定十一年十月 南宋 · 曹彦约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六九、《昌谷集》卷一九
君姓陈氏,讳元勋字彦功
以祖任为将仕郎,铨试入优等,授吉州永丰
秩满,徙道州军事判官
丁内外艰,服阕,调汉阳军汉阳监。
以举主当改秩,辟知鄂州崇阳
将满,辟湖南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徙通判安庆府
甫三阅月,擢知郴州
岁馀,又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事兼四川制置司参议官
数月,兼权知兴元府事。
踰月而卒。
其在永丰时,访境内水利,得旧陂十有八所,谕豪民并力疏凿,讫事不扰。
堤防既密,水积益富,用以溉田,为顷二万有奇。
道州时,赞州家簿正失陷,推考颠末,吏不得摇手。
郡太守坐啸黄堂,委政受成。
会旁郡零陵告旱,流民麇至。
常平使者李公楫选才任荒政,檄治其事,则能深入溪洞,家至户到,慰劳抚恤,不惮勤苦。
借寺观之租以为贷本,薄关市之征以通商贩,或劝分以均贫富,或贬食以增缮修,谷直顿损,民若有年。
使者欲上其事,会忧去,不果。
在汉阳时,当开禧用兵,敌入郡境,朝廷增铸缗钱十万,倍于旧额。
区处铁炭,于此时最难。
分别工课,井有条理。
正数既登,更补前欠。
部分监卒,与郡兵相表里。
荐员溢格,又第功增秩。
崇阳时,军严未解,其应办粮草,收买器械,矫积年之弊,取足官帑。
事既不废,民亦不知。
浮梁以便道路,作丛冢以掩枯骨。
乞转输之以宽旱岁,正鼠尾之籍以定差役。
湖南时,与闻捕李孟一事。
及分画酃、资兴桂东三县,摄事议幕,檄相隰原。
会罗世传叛徵复见,即复任便宜事,往来前后二峒,部分诸将。
贼既就擒,乃得还局安庆
未久,旋即改命,已规度筑吴塘陂,工未就役。
郴州时,首与帅府定议,拨缗钱以助边费,激犒戍卒,俾觇盗虚实。
则又增筑州城,并及外县,贮谷粟以为备,捐租税以与民。
桂东李大成才欲倡乱,已伐其谋。
治以整暇,延进士类,更行乡饮酒礼,风示好恶。
会改除将去,犹条上本郡三事,欲选用守臣,取文人有风力,不以武将,异时本路使者有阙,于此乎取。
又当兼郡事,以壮其权。
飞虎更戍,非经久之利,欲招兵移屯郡城,以免虚费。
又残破县分,虽倚阁官租,无明制蠲免。
后有贪吏,必复取之民。
卷卷为郴民远虑,去之日,如始至。
其在剑外,事兼诸使,疏剔滞淹,检柅吏奸,关表告饥,日议赈贷,发廪辍俸,靡不毕备。
会金人聚兵凤翔,其意叵测,则调护诸将,力戒轻动。
帅事方倚重焉,而君已病矣。
上章告老,朝论叹讶,进秩一等,已以讣闻。
其出处大节如此。
若其孝友笃实,辅之以学,慈祥岂弟,将之以诚,则又本本原原,有不可掩者。
居官有深思,若无所可否,遇大议论,往往至此而定。
临事刚决,闻命即勇往。
究其所就,未尝近功利。
廉于受俸,不但无券外之须,虽添给所入,亦置局以饷宾客
与人交,未尝有忤意,人亦不敢干以私,弥更耐久。
慨慕前贤,所至访其故迹。
欧阳文忠公葬母永丰,岁久墙垣齧缺,为增筑封殖,访其后,使奉祭祀。
张忠定公崇阳,有惠政,民至今称之。
即讨论事迹,著为年谱。
收拾遗文,锓为简册。
又显设庙貌,使邦人尸而祝之。
郴之负郭邑为濂溪周先生旧治,而祠宇不称,牲酒不丰,则又撤而新之,合乐而祀之。
所至学校改观,士类增气。
他人以为故事而已,独以实行处之。
其少也,乡先生称其贤;
其仕也,上官称其政;
其殁也,识不识惜其早。
积阶自迪功郎朝奉郎,未尝求多于世,而以褒赏得者,常居其半。
知枢密院雷公孝友签书枢密院宇文公绍节、前参知政事卫公泾同知枢密院安公丙、端明殿学士薛公叔似与今礼部尚书任公希夷,或期以远到,或荐之重任,或委以事权,皆有著效。
其他当路之所推许,寮友之所归重,未易枚数。
隆兴甲申,卒嘉定丁丑六月二十有八日,享年五十有四。
家世蔡州新蔡,靖康避地南渡,徙袁州宜春,今为宜春人
曾大父之纯,皇任朝请大夫,知潍州,赠金紫光禄大夫
妣蒋氏,建安郡夫人
程氏,永宁郡夫人
大父升,皇任朝请大夫致仕,赠正议大夫
妣晁氏,硕人
徐氏,宜人
考公璟,皇任朝散大夫,知西和州,赠朝议大夫
妣骆氏,赠恭人
三世以才德典藩,至于君始持使者节,皆清白一机轴。
娶柳氏,封孺人
三子:衍,业进士
衢、衡,皆将仕郎
衡出继季父元老后。
孙女二人。
诸孤既护其丧以归,明年十月丙午葬于信义乡德成里貂石岭之原,祔西和府君之侧,一如治命。
前事四十日,遣使以张公右史嗣古状来谒铭,似倒置也。
右史尝秉笔立螭坳,为天子记言动,岂应状其事而不铭?
欲以此为解,且愧不学,令更窘朱墨。
顾葬日已近,有不及事之患。
念初兼领汉阳时,郡送迎新旧守,卒不满十,钱不满缗,米不满斛,不踰月而敌已在郊。
虽决意死守,而环视同列,孰可共此事者?
彦功议论平正,不畏不沮,有慨然忧世心,乃请命宣威,俾与闻幕府事。
凡所以出郊逐盗,与闭门捕乱卒,置营寨,招宣效,选谋士,守江捍城,无役不预。
敌退戍撤,彦功当脱选调,适崇阳阙令,宣总司颇难其人,即为宇文公言,非彦功不可。
彦功得免班引,径领县印。
予既摄事鄂渚,又领常平使者事,举一道令最,孰有先彦功者?
会绣衣钱公文子适至,首与合议,共上彦功治效,皆其实录。
及改守长沙,即欲得彦功机幕,声言于朝,朝论执岁月未应,不许。
彦功当满,复温前议,始获共事。
其后彦功参选入都,与通守安庆皆访我庐山下,留连不忍去。
在剑外,我虽异事,犹及同寮。
归未弛担,而彦功已讣闻矣。
盖尝六荐彦功于朝,自改官升陟之外,更四露章,无论叫号于士大夫间也。
彦功而不铭,其将何辞?
乃铭之曰:
贤哉乎彦功,不媕婀以取容,不激切以称雄。
其不忤物似通,莫当其锋。
心平而不尚同,事定而不留踪。
可以守中,可以折冲。
以清白始终,古君子之风。
贤哉乎彦功
宇文绍节辞免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不允诏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七、《后乐集》卷四
敕:具悉。
朕惟信史之传,将垂永世之法,虽乃图回于多事,不忘敷述于先猷,必得鸿儒,往资润色。
卿学辏阃奥,识洞几微。
世参弼近之联,居称文献之美。
矧编摩之维旧,俾论撰以是宜。
兹峻陟于中台,爰兼华于直笔,式符妙选,其略谦辞。
所辞宜不允。
宇文绍节辞免兵部尚书不允诏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七、《后乐集》卷四
敕:具悉。
古者六官之长皆取民誉,盖欲扬历事任,经营四方,使其名实孚于外,而后选用重于朝。
朕以此意待士夫,至不薄也。
卿学辏阃奥,才裕经纶。
体国忧时,蚤登禁列;
干方尽瘁,时号良翰
久烦牧御之筹,载锡召还之节。
武部乃司戎之职,尚书纳言之官。
在平时不轻畀人,矧多事尤当遴择。
其勉副艰难之寄,毋过形谦挹之辞。
所辞宜不允。
宇文绍节辞免华文阁直学士江陵府权宣抚使不允诏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七、《后乐集》卷四
敕:具悉。
昔在先朝,若琦、仲淹,经理西事,或受任以出,或毅然请行,盖大臣以身许国,罔间中外。
然践扬既久,望实益孚,华夏耸闻其风采,卒皆为名宰辅。
朕观祖宗用人,于是有考焉。
卿忠孝自其家传,材学周于世用
比年以来,入从出藩,其帅合肥备禦修饬,其镇京口则兵民奠安。
嘉乃茂庸,召寘迩列。
荆襄择牧,复命建牙。
厥今边祲虽销而内治方急,宽朕忧顾,非卿谁可任者?
宠升邃职,承摄宣威。
卿其勿惮独任,朕属任之意益厚矣。
亟祗成涣,丕究远图。
所辞宜不允。
宇文绍节辞免侍读依旧华文阁学士宣抚使兼知江陵府不允诏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七、《后乐集》卷四
敕:具悉。
近臣体国,固不以宠利为心;
公朝用人,亦贵乎名位之称。
卿智略辐辏,忠节家传。
属当多事之秋,屡懋干方之绩。
荆襄重镇,吴蜀要冲,盖尝畀卿以帅阃,任宣威之寄矣。
朕念西寇甫殄,北敌更盛,外禦内修,此时为急。
非擢正使领,无以镇抚边徼;
非兼华帝幕,无以昭示宠光。
成命既颁,师虞允穆,黾勉图报,乃卿职分,谦引抗辞,匪朕所望也。
亟祗涣渥,毋惮暑行。
所辞宜不允。
华文阁学士中大夫江陵府湖北京西宣抚使宇文绍节夏药敕书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九、《后乐集》卷五
卿出藩入从,复宣阃外之威;
当夏问涂,俶履离明之序。
周爰靡止,嘉叹不忘。
颁上剂以辅和,宜疾驱而毋惮。
定斋集序绍定三年正月1230年1月7日 南宋 · 李𡌴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八、《定斋集》卷首、《皕宋楼藏书志》卷八七、《宋代蜀文辑存》卷七四 创作地点:四川省遂宁市
自建炎渡江,中兴立国,百度草创,然厥初收合一时之才,亦自足供一时之用。
拨乱反正,运奇敌忾,固归于将相大臣。
若其他列职士大夫主谟议谏诤者有人,司典章讨论者有人,掌书命制诏者有人,理财赋出入者有人,皆克称其职。
有益于国,有闻于后,是皆高宗神术,兴起作成,有以致然。
《诗》云「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斯之谓矣。
高宗能运作人之妙,享得士之宁,人才众多,公是别白,虽中厄于秦氏之斲丧,然脉理之流传,声气之陆续,终不可没。
孝宗嗣德龙飞,而群才奋扬,发于久抑之馀,诜然角立杰出。
孝宗培壅护持,日加月益,至于乾道淳熙之际,则其成效大验,著于天下,光明硕大,有不可掩。
当此之时,孝宗以神智英睿听览于上,群臣亦精白罄竭奉承于下,兵革不用,海内乂安,风俗纯茂,民物殷富。
盖自渡江几六十年,至是为盛,可不谓懿哉!
宝谟阁直学士定斋蔡公,是乃特出于乾道淳熙之际者也。
尚论其世而考其行事,究其立言,固知其为卓然一时之杰矣。
端明殿学士、忠惠公四世孙,早擢上第,践册府,方北门条对、便殿造辟,皆有鲠挺不阿之言。
虽上拂下摩,身几殆危,无所回忌,自是益为士论推服。
继膺天子之眷,屡更内外繁剧凡四十年,其间当事任,捍方面,将使指,总赋舆,宣力四方,无不殚尽。
然亦以方正不挠,违世戾俗,因至落拓不偶,久劳于外。
晚节独天子恩顾益宠,进跻法从,则公亦既老矣。
虽以权门势燄烜赫,欲以热官怵公者甚至,而公乃晦匿避远,不少污其腻,汔以全节始终,又岂非人之所难能哉!
𡌴尝获从庐陵刘公清之游,虽不获一亲君子光仪,第因刘公稔闻公建明植立之懿,窃所佩服甚久。
今又伏观公之文集,绳墨谨严,制作森具,巨细得体,丰约中度:诗圆美清遒,浑然不见刻雕之迹;
赋则规古体物,宏肆罗络,闯于衡思之阈;
论奏确讱恳恻,实而不浮,务求为可行而不近名。
窃尝谓自昔有问学志节之士不屑以文名者,则其文必纯质浑大而趣味有馀,有专期以文名者,其文尝艰深迫急而气质浅薄。
何则?
士不屑以文名,岂非其道德之蕴、义理之积,溢而见诸立言遣辞之间,如风行水上,有自然之文,词达而理举。
其专期以文名者,其语非不工且善,顾每伤于雕刻捃裂,摸拟缀缉,不近古人夷旷浑灏之体,如絺绘组绣,非无可观,然其美亦尽于一观而已。
惟公平生砥砺操持,盖欲以节业自见于世,岂屑以文名者?
而见于论著,固视前修无愧,然则公信可谓卓然一时之杰,足以追继忠惠之盛烈也哉!
公之季子户部郎官总领四州财赋廙素厚善𡌴,顷尝相遇于沙羡,今又相遇于蜀。
𡌴亦久知户部为人英毅敏达,亲仁从善,体国爱人,虽出其天性,然亦家法之素所习闻也。
既以公集四十卷锓木,将广其传,以幸惠后学,且不鄙衰陋,俾为之序,𡌴不敢辞。
绍定庚寅人日眉山李𡌴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