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不寐 宋 · 葛立方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年来百念如灰冷,何物关心搅睡眠。
奠枕不容安丙夜,乘轺端复类丁年。
曲中谁辨(原作难办,据光绪本改)齁齁趣,梦里难成栩栩然。
只恐睡蛇钩已尽,髦蛮难到曲屏边
端明殿学士四川宣抚副使安丙宫观不允诏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一八、《攻愧集》卷四四
卿沈毅善谋,尤长将略。
内锄巨奸,外禦强敌。
履天下之至难,为全蜀之司命
虏实畏卿,如所谓祭北门祭西门者。
然彼之技亦穷矣。
乃眷西顾,嘉叹不忘。
方升书殿之班,以重阃外之寄。
胡为引疾,愿解印章?
朕方赖卿以当一面,贤于长城远矣。
卿其身任保障之责,以称朕意。
四川宣抚副使安丙再辞免资政殿学士不允不得再有陈请诏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一八、《攻愧集》卷四四
朕更化以来,爱惜名器,未尝轻以假人。
其有度越拘挛,超资级而授者,非如卿之隽功茂绩不予也。
书殿升华,以所以待执政者待卿。
其内抚兵民,外饬边备,使全蜀之境奠枕无虞,以称朕委任之意,以保尔功名之成可矣。
服我休命,毋为固辞。
赐银合夏药敕书 其七 四川宣抚使安丙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二一
卿仕联执政,职佐宣威。
蜀道筹边,想帅垣之多暇;
暑风届候,将珍剂以分颁。
岂惟清遐徼之尘,抑以解吾民之愠。
代通婺州王给事曮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四四、《攻愧集》卷六三
瀫水开藩,误蒙知己;
琐闱批敕,屡幸趋风。
迨承山郡之流,复窃宝邻之庇。
夤缘有自,欣抃实深。
恭惟某官道学渊源,文章典丽。
家藏公甘棠之笏,架插邺侯牙签之书。
掣碧海之鲸鱼,笑翡翠兰苕之戏;
天池鹏翼,隘鸴鸠榆枋之飞。
登瀛洲,径跻禁路。
肩险夷之一节,际亨嘉于千龄。
忠若子文,仕无喜,已无愠;
情如徐邈,昔非介,今非通。
录旧学之多闻,冠近班之异渥。
药阶苔砌,方欣星掖之重游;
鲈鲙蒪羹,又叹风舟之引去。
欲前半夜之席,暂分千里之麾。
陈义甚高,急流勇退
清风八咏,岳牧姑用夫词人
泰阶六符,廊庙正资于王佐。
某被恩有素,图报未遑。
偶缘瓜代之先期,已造莲城而视篆。
小侯方事夫大国,短札爰具于遥怀。
鲁之系柝闻于邹,敢谓相依于唇齿
楚之馀波及于晋,尚期曲赐于帡幪。
燕寝优閒,暑风清润。
愿精调于茵鼎,伫入秉于钧衡
洪文安公小隐集序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四八、《攻愧集》卷五二
番昜洪氏自忠宣公文学致位通显,忠诚许国,远使殊庭。
当干戈俶扰之际,执节不屈。
苏子卿之归,而二子已俱中词科矣,一子又继之。
自唐设此科,本朝又增广之,名公多出此途,然未有兄弟三人联中如此之盛者也。
况父子俱掌帝制,出入銮坡,文章声问萃于一门,赫然为天下冠,而仲子文安公又其先达者也。
公生于宣和二年至绍兴二十五年,自秘书省正字已兼中书舍人,独押六房,暂直学士院
又三年,以左史再摄西掖
明岁为真,遂擢翰林学士,出守吴门
高宗皇帝将行内禅,圣意谓一时大典册不可轻属,召为翰林承旨
禅位之诏,登极之赦,尊号改元等文皆出公手。
纷至沓来,从容应之,动合体制,天下传诵,极儒生之荣遇。
孝宗皇帝知贡举,未几遂登枢近
盖仕宦终始以文字为职也。
唐张燕公富嘉谟之文,既而曰:「施于廊庙则骇矣」。
惟公天分素高,加以笃学,文体蚤成,天生廊庙之文也。
文从字顺,随物赋形,非如寒士苦志悲鸣口吻者所可望也。
公以隆兴初元知举,钥由乡书就试,公一得文卷,必欲寘之前列。
而第二策中误犯泰陵旧讳,公叹惜不已,为引吴若等例奏闻,褒借甚宠,得旨降充末等首名。
钥何者,受公特达之知,既窃名第,以至晚登政途,不敢忘也。
公之子二,楀尝守峡州,将赴阙,至上饶而殁。
槔知馀姚县,又亡于旅舍。
峡州无恙时,刻公之文,将俾钥为序,未及也。
其婿汪君杲通判信州,以峡州遗意为言。
钥方经纪馀姚之家,其子胄又面以为请,钥何敢当?
独以衔恩未报,又愿托不朽,因不敢辞。
公之兄为右丞相谥文惠
弟以翰林阁老端明殿学士谥文敏
世称三洪,以比锦屏三陈,而又过之。
公讳遵,字景严世系治行,则文敏所作行状甚详,不待愚言而后见。
小隐则公自号也。
高端叔墓志铭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九七、《攻愧集》卷一○三、《经义考》卷一九○
余与端叔游旧矣,宦游契阔而情好愈笃。
盖其清苦勤敏皆余所畏,而与人薰然,又不得而疏也。
投閒来归,携《变离骚》一轴遗余,曰:「试读之,当相与论其当」。
余退而读之,击叹其精深而悲其志,方将与之痛饮而极论之,而端叔已病。
病久而不可为,精爽犹前日也。
一日遣女奴来,手札炳然,以所藏欧阳公为进士时白襕及其史稿诗章见遗,且曰:「吾将亡,以此为永好」。
辞之,又至。
未几而亡矣,寔庆元三年九月癸丑也。
往而哭之哀。
将葬,其门人来告曰:「先生葬有日,愿得铭其墓」。
余为之泣曰:「向固尝状其先君之行,今又忍铭端叔耶」?
卒叙而铭之。
君姓高氏,讳元之端叔其字也。
韩国武烈王曾孙曰士揽,朝议大夫,是为君之曾祖。
祖公仔,右宣教郎燕山府路宣抚使司主管机宜文字
考世埴,修职郎致仕。
母洪氏,封孺人
高氏家蓟门五代之乱徙濠梁,又徙亳,是为蒙城高氏,后居京师
建炎衣冠南渡,修职始寓明州,今曰庆元府,著籍于鄞。
安贫而喜教子。
君性颖悟绝人,勤笃亦绝人。
居近市,独处赭山萧寺,顾无书,得《易》一编,昼夜诵不辍,遂晓大旨,邻士异焉。
稍借以书,君下意质疑,谨听强记,执礼甚恭,人亦乐告之。
饥寒寥落,辛苦万状,人或厌且怒,至排摈不容,濒死者屡矣。
而志愈厉,夜依佛灯,寒拥败楮,或数月不盥栉,由是博通经史诸子百家之书。
少未知名,屯田郎三山郑公锷一见奇之,俾训其子。
郑公为鄞士师表,人以此加敬。
始寖得束脩以奉亲,且力于学。
漳州使君傅公伯成教授,折节定交,不以诸生遇之。
由是门人益众,殆数百人。
少读襄陵许公翰书及从沙随程公迥,故尤邃于《春秋》。
博采诸儒所长,搜抉无遗。
闻人有书,曾不惮远,裹粮徒步而求之。
前后凡三百馀家,订其指归,删其不合者,会稡为一书,间出己意,号《义宗》,盖十馀年而后成。
晚多所更定,专务明经
自三传而下,不尽以为可。
吾乡及旁郡之为《春秋》者,多出君之门,或其门人之弟子也。
尝病学者不务下学上达,骤而求之太高,故自天文地理、稗官小说、阴阳方技种艺之书,靡不究极,虽庸人,一技可取,亦尽礼问焉。
佛氏大藏经五千卷,读之再过,他可知也。
含英咀华,以昌其文。
困阨多,故其思苦;
愤悱极,故其得深。
真有刿目鉥心,穿天出月之工。
既乃日造平淡,以几于古。
作诗数万,存不能什一,自谓乐府不愧前作。
尝谓《离骚》之学几亡矣,为之九篇,曰《悯畸志》,曰《臣薄才》,曰《惜来日》,曰《感回波》,曰《力陈》,曰《危衷》,曰《悲婵娟》,曰《古诵》,曰《绎思》,深得三闾大夫旨意。
且曰:「《变离骚》者,沿流于千载之后,而探端于千载之前,非变而求异于《骚》,所以极其志之所归,引而达于理义之衷,以障堤于隤波之不反者也」。
又曰:「班固扬雄王逸刘协颜之推扬之者或过其实,抑之者多损其真。
宋玉贾谊东方朔严忌淮南小山王褒刘向之徒皆悲原意,各有纂著。
大抵䌷续绪言,相与詹咏而已。
之微旨,不能有所建明」。
噫!
君以为骚人之本意将亡,君之意又将谁明之耶?
性嗜书,家藏数千卷,手自点勘,宝之如珠玉。
遇所未见,解衣辍餐,不计其直。
又好周人之急,有古人内沟之心。
田不满半顷,或割十亩以遗亲党。
事父母尽孝,浣濯炊爨,必身亲之。
初入郡庠,一羹胾必以奉甘旨,而食淡自如。
人设异馔,不敢尝,必归以遗亲。
平居无疾言遽色,彊力而忍诟,薄之以患难而不可夺。
教导生徒,勤悫尽诚,如训己子。
贫者致货财则却之,而训愈力。
有念其孤苦,衣食教诲,卒名于乡,君无德色也。
婺士义老于逆旅,君哀其穷,率乡人供给之。
死为之棺敛,至殡于家,皆人所难。
乾道四年荐于乡,淳熙改元又为第一,凡五上春官,卒不第,仅得因庆霈以荣其亲。
去年当受特恩,不就。
年才五十有六而卒。
疾既革,不食者月馀,自分必死,却药屏医,而处之怡然。
区处身后事,纤悉无遗,独以不得终养母氏为痛。
修职奉化之察廉冈,力疾作书,以母氏他日事属其门人屠君,以其居近察廉也,且为书以别亲旧。
君子曰终,岂不信哉!
岂不哀哉!
娶朱氏,里士友闻之女,先三年卒。
子男三人:子高、子享、子文
一女:淑,尚幼。
家贫无以葬,门人相与经纪其家。
十二月甲申,葬君于桃源乡蒋山新盛隩之原。
始,修职名门,实为殿撰睢阳刘公棐之甥。
君学问固有自来,蚤受知于殿撰从子侍郎孝韪周公侍郎绾周公年八十有二,为君记谦斋,称:「君之刻苦,虽聚萤积雪,和胆刺股不能过也。
属文赡蔚,咄咄逼人。
学益富,文益进,行益修。
此其志欲立于万人之上,而以谦名斋,可谓有志之士矣」。
客游括苍吏部何公称风裁最高,爱君之才,教以诗律。
其子参政公遇君尤厚,至今不衰也。
礼部会稽陆公游文章少所许可,以诗人君。
君又好前辈遗墨故物,对之则起敬,如见其人,得之则喜而不寐,以遗余者一二也。
老校退卒与之语中原及兵家事,抵掌忼慨,有封狼居胥之志,故论兵法尤精。
或得其一策以干时宰,诸公为之惊叹。
使得少分自见,且将著于事业。
而坎𡒄终身,不得一官以死,岂非命耶?
义宗》百五十卷,又有《易论》、《诗说》、《论语传》、《后汉历志解》各一卷,《扬子发挥》三卷,诗三千,杂著五百,号《荼甘甲乙稿》,藏于家。
尝结庐察廉,在大小万竹之间,著《万竹先生传》,自言为人达生任性,不拘拘儒者之节,好学而未至于道,好文而不中绳墨,好閒而刳心于古澹,苦吟而不能自已。
乡评亦谓君有不可晓者三:贫而疏财,貌古气严而乐易已甚,衣冠垢敝,望之如木鸡,而胸次洒落,绰有晋韵。
知君者以为然。
铭曰:
君之兮何为,君之往兮何之?
学穷百氏兮五上而空归,蓄书万卷兮竟死而何裨?
天不可问兮吾将谁诉?
君视如归兮吾又何悲?
志在乎鲁史之义宗,文存乎楚人之骚词。
噫!
后有欲知万竹先生者,其视诸斯!
凯歌 南宋 · 项安世
 押词韵第三部
今年三月三,乐事今古稀。
嘉陵江武昌口,此时此日同□□(吴钞本作清夷)
北人不敢恃鞍马,西人不敢凭山溪。
德安有高悦,匹马穿重围。
入城助守胆如斗,出城决战身如飞。
城中扶出王与季,城外逐出信与随。
襄阳赵淳,默坐谁得窥。
一日熏尽西山狐,二日网尽东津鲵。
三日开门看江北,一人一骑无残遗。
兴安安丙,谈笑戮吴曦
伪王乱领出深谷,长史捷布登前墀。
铜梁玉垒见天日,瞿塘滟滪无蛟螭。
鄂州有老守,头白尚能诗。
上言吾君善委任,下言吾相能指麾。
国家九九八十一万岁,璘雏褒孽休狂痴。
利州路提点刑狱陈君墓志铭嘉定十一年十月 南宋 · 曹彦约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六九、《昌谷集》卷一九
君姓陈氏,讳元勋字彦功
以祖任为将仕郎,铨试入优等,授吉州永丰
秩满,徙道州军事判官
丁内外艰,服阕,调汉阳军汉阳监。
以举主当改秩,辟知鄂州崇阳
将满,辟湖南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徙通判安庆府
甫三阅月,擢知郴州
岁馀,又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事兼四川制置司参议官
数月,兼权知兴元府事。
踰月而卒。
其在永丰时,访境内水利,得旧陂十有八所,谕豪民并力疏凿,讫事不扰。
堤防既密,水积益富,用以溉田,为顷二万有奇。
道州时,赞州家簿正失陷,推考颠末,吏不得摇手。
郡太守坐啸黄堂,委政受成。
会旁郡零陵告旱,流民麇至。
常平使者李公楫选才任荒政,檄治其事,则能深入溪洞,家至户到,慰劳抚恤,不惮勤苦。
借寺观之租以为贷本,薄关市之征以通商贩,或劝分以均贫富,或贬食以增缮修,谷直顿损,民若有年。
使者欲上其事,会忧去,不果。
在汉阳时,当开禧用兵,敌入郡境,朝廷增铸缗钱十万,倍于旧额。
区处铁炭,于此时最难。
分别工课,井有条理。
正数既登,更补前欠。
部分监卒,与郡兵相表里。
荐员溢格,又第功增秩。
崇阳时,军严未解,其应办粮草,收买器械,矫积年之弊,取足官帑。
事既不废,民亦不知。
浮梁以便道路,作丛冢以掩枯骨。
乞转输之以宽旱岁,正鼠尾之籍以定差役。
湖南时,与闻捕李孟一事。
及分画酃、资兴桂东三县,摄事议幕,檄相隰原。
会罗世传叛徵复见,即复任便宜事,往来前后二峒,部分诸将。
贼既就擒,乃得还局安庆
未久,旋即改命,已规度筑吴塘陂,工未就役。
郴州时,首与帅府定议,拨缗钱以助边费,激犒戍卒,俾觇盗虚实。
则又增筑州城,并及外县,贮谷粟以为备,捐租税以与民。
桂东李大成才欲倡乱,已伐其谋。
治以整暇,延进士类,更行乡饮酒礼,风示好恶。
会改除将去,犹条上本郡三事,欲选用守臣,取文人有风力,不以武将,异时本路使者有阙,于此乎取。
又当兼郡事,以壮其权。
飞虎更戍,非经久之利,欲招兵移屯郡城,以免虚费。
又残破县分,虽倚阁官租,无明制蠲免。
后有贪吏,必复取之民。
卷卷为郴民远虑,去之日,如始至。
其在剑外,事兼诸使,疏剔滞淹,检柅吏奸,关表告饥,日议赈贷,发廪辍俸,靡不毕备。
会金人聚兵凤翔,其意叵测,则调护诸将,力戒轻动。
帅事方倚重焉,而君已病矣。
上章告老,朝论叹讶,进秩一等,已以讣闻。
其出处大节如此。
若其孝友笃实,辅之以学,慈祥岂弟,将之以诚,则又本本原原,有不可掩者。
居官有深思,若无所可否,遇大议论,往往至此而定。
临事刚决,闻命即勇往。
究其所就,未尝近功利。
廉于受俸,不但无券外之须,虽添给所入,亦置局以饷宾客
与人交,未尝有忤意,人亦不敢干以私,弥更耐久。
慨慕前贤,所至访其故迹。
欧阳文忠公葬母永丰,岁久墙垣齧缺,为增筑封殖,访其后,使奉祭祀。
张忠定公崇阳,有惠政,民至今称之。
即讨论事迹,著为年谱。
收拾遗文,锓为简册。
又显设庙貌,使邦人尸而祝之。
郴之负郭邑为濂溪周先生旧治,而祠宇不称,牲酒不丰,则又撤而新之,合乐而祀之。
所至学校改观,士类增气。
他人以为故事而已,独以实行处之。
其少也,乡先生称其贤;
其仕也,上官称其政;
其殁也,识不识惜其早。
积阶自迪功郎朝奉郎,未尝求多于世,而以褒赏得者,常居其半。
知枢密院雷公孝友签书枢密院宇文公绍节、前参知政事卫公泾同知枢密院安公丙端明殿学士薛公叔似与今礼部尚书任公希夷,或期以远到,或荐之重任,或委以事权,皆有著效。
其他当路之所推许,寮友之所归重,未易枚数。
隆兴甲申,卒嘉定丁丑六月二十有八日,享年五十有四。
家世蔡州新蔡,靖康避地南渡,徙袁州宜春,今为宜春人
曾大父之纯,皇任朝请大夫,知潍州,赠金紫光禄大夫
妣蒋氏,建安郡夫人
程氏,永宁郡夫人
大父升,皇任朝请大夫致仕,赠正议大夫
妣晁氏,硕人
徐氏,宜人
考公璟,皇任朝散大夫,知西和州,赠朝议大夫
妣骆氏,赠恭人
三世以才德典藩,至于君始持使者节,皆清白一机轴。
娶柳氏,封孺人
三子:衍,业进士
衢、衡,皆将仕郎
衡出继季父元老后。
孙女二人。
诸孤既护其丧以归,明年十月丙午葬于信义乡德成里貂石岭之原,祔西和府君之侧,一如治命。
前事四十日,遣使以张公右史嗣古状来谒铭,似倒置也。
右史尝秉笔立螭坳,为天子记言动,岂应状其事而不铭?
欲以此为解,且愧不学,令更窘朱墨。
顾葬日已近,有不及事之患。
念初兼领汉阳时,郡送迎新旧守,卒不满十,钱不满缗,米不满斛,不踰月而敌已在郊。
虽决意死守,而环视同列,孰可共此事者?
彦功议论平正,不畏不沮,有慨然忧世心,乃请命宣威,俾与闻幕府事。
凡所以出郊逐盗,与闭门捕乱卒,置营寨,招宣效,选谋士,守江捍城,无役不预。
敌退戍撤,彦功当脱选调,适崇阳阙令,宣总司颇难其人,即为宇文公言,非彦功不可。
彦功得免班引,径领县印。
予既摄事鄂渚,又领常平使者事,举一道令最,孰有先彦功者?
会绣衣钱公文子适至,首与合议,共上彦功治效,皆其实录。
及改守长沙,即欲得彦功机幕,声言于朝,朝论执岁月未应,不许。
彦功当满,复温前议,始获共事。
其后彦功参选入都,与通守安庆皆访我庐山下,留连不忍去。
在剑外,我虽异事,犹及同寮。
归未弛担,而彦功已讣闻矣。
盖尝六荐彦功于朝,自改官升陟之外,更四露章,无论叫号于士大夫间也。
彦功而不铭,其将何辞?
乃铭之曰:
贤哉乎彦功,不媕婀以取容,不激切以称雄。
其不忤物似通,莫当其锋。
心平而不尚同,事定而不留踪。
可以守中,可以折冲。
以清白始终,古君子之风。
贤哉乎彦功
安丙1220年 南宋 · 崔与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八一、《宋丞相崔清献公全录》卷二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自金虏弃燕,山东、两河,势如破竹,灭亡可待。
异时震邻之患,大有可忧。
金人不顾死亡,南窥淮、汉,宜及此时招纳豪杰,选将练兵,修固堡障以待。
蜀连年被兵,士气未振,岂宜轻举?
彼区区西夏,衰微益甚,何足为吾之掎角!
万一失利,亏损国威,公必悔之。
安丙辞免转中大夫端明殿学士兴州利州西路安抚使四川宣抚副使不允诏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七、《后乐集》卷四
敕:具悉。
报非常之功者,当隆于宠数;
抚新定之俗者,难徇于彝章。
卿力奋精忠,手锄元恶。
易危为安而在谭笑,固智略之无前;
辍作倾耳以听风声,谅人情之驩动。
乘众心之共愤,复故壤以如携。
露布朝闻,褒纶夕下,升华书殿,视秩政涂。
岂惟彰体貌之优崇,盖亟藉威名之静镇。
胡为剡牍,尚尔控辞?
夫成功不矜,已嘉任重之器;
先事而虑,勿忘善后之图。
副予眷倚之深,昭尔勋庸之茂。
所辞宜不允。
安丙再辞免端明殿学士中大夫沔州利州西路安抚使四川宣抚使不允诏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七、《后乐集》卷四
敕:具悉。
惟定功行封,以不踰时为贵;
任重致远,以能镇物为先。
卿夙负奇才,适遭多故,率熊罴不二之士,殄鲸鲵必戮之凶。
挺然忠诚,皎若霜日。
谈笑复秦关之险,从容奠坤壤之安。
爰稽盟府之藏,亟举司勋之典。
坐阅一时之久,犹勤再命之恭。
夫视秩政涂,朕既亲以心膂;
宣威阃外,朕方寄以股肱。
宜思体貌之隆,勿存形迹之间,亟祗茂渥,益展壮猷。
所辞宜不允,不得再有陈请。
端明殿学士中大夫兴州利州西路安抚使四川宣抚副使安丙夏药敕书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八、《后乐集》卷五
卿勋书彝鼎,职亚机衡,分重寄于坤维,憺皇灵于关塞。
谅精忠之有相,岂寒暑之能侵。
往攽奁剂之珍,庸示宸旒之眷。
辞免郊祀特旨转官奏劄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二二、《后乐集》卷七
伏准尚书省劄子,勘会更化之后,亲祀南郊,熙事备成,庆均中外,安丙卫泾俱以近臣宣劳藩阃,各特转一官者。
闻命震惊,罔知所措。
窃念臣疏庸晚学,衰朽馀生,顷自祠庭,骤分藩阃
尽出清衷之简记,敢辞末路之驰驱?
适当俶扰之馀,孰若拊摩之急。
粗殚绵力,甫阅三时。
仰凭圣德之宣昭,幸底军兵之绥靖。
雨旸咸若,年谷仍丰。
仕不觊于能称,人亦安于拙政。
粤从更化,始讲亲郊。
精诚上格于天神,庆泽实均于中外。
而臣属縻遐徼,阻造昕朝,既莫预于骏奔,且蔑闻于治状。
忽叨进律,亶谓罔功。
徒缘尝厕于近班,遂许例沾于涣渥。
揣微躬而曷称,惧公议之难逃。
伏望皇帝陛下量广乾坤,明垂日月,鉴由中之至恳,略反汗之小嫌,庶保孤踪,尚图来效。
所有省劄,未敢祗受。
许奕前去四川抚谕军民诏开禧三年三月二十五日 南宋 · 宋宁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一、《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一之一六(第四册第三一七四页)
逆曦就戮,合行抚谕四川军民,令许奕前去抚谕,仍一就喝犒兴州兴元府、金州诸军各钱引一十道,令安丙于见管钱内取拨。
安丙奏处置吴氏家族事答诏开禧三年五月 南宋 · 宋宁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一、《宋会要辑稿》刑法六之四七(第七册第六七一七页)
安丙已施行人外,馀并照三月二十六日已降指挥施行,吴揔依旧责授团练副使、特许于湖广州军从便居住。
安丙嘉定十二年五月 南宋 · 宋宁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七、《宋史》卷四○二《安丙传》、《宋元通鉴》卷一○○、《宋史新编》卷一五○
唐太宗以西寇未平,诏起李靖慷慨请行,不以老疾为解;
代宗有朔方之难,图任郭子仪,闻命引道,亦不以谗惎自疑。
皆能乘时立功,焜耀竹帛,朕甚慕之。
今蜀道俶扰,未宽顾忧,朕起卿燕间,付以方面,而卿忠于报国,谊不辞难。
朕之用人庶几于唐宗,卿之事朕无愧于李、郭矣。
勉图隽功,以济国事。
四川宣抚使依旧利州置司嘉定十二年八月十一日 南宋 · 宋宁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七、《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一之四三(第四册第三一八八页)
四川宣抚使依旧利州置司,令安丙往来兴元府等处措置事。
勉斋黄先生 其二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六一、《复斋集》卷一四
七月晦日,某皇恐拜覆某官。
前月十九日急足回,领报汗,三复以还。
窃知小愆摄眷,以道驭气,寻必勿药。
即欲走一人拜书,多事因循,日寘怀间,如饥者之不忌食也。
蜀师连遁,溃卒首乱,罚不时施,闻以爵招之。
二胡方退,曹、真二公进用,差强人意
安子文和议必成,岁币恐自蜀取道而去。
山东襄州所募,比人无及,侧意和岂不可,二者杂处,吾腹心地将何以制之?
先生于此时袖手燕闲,岂非天哉!
某才识闇浅,谬当郡寄,幸连岁中熟,铢寸所积,籴得五千石以备水旱,为缗万有奇,又得钱七千缗为抵当库,专为子城版筑用。
幸黄丈为代,可成此事,其它无一毫及民。
而今岁水灾,低下田颇损,螟虫为沴,二者幸皆不及十之一二,已委官踏视矣。
七月初再丐祠,恐妨代者之来。
得报受代,度十月初抵师席也,至则为旬月留,以遂承教之愿。
李丈潭倅恐成见次,既不拜,俟部符趣上,必再辞乃可受。
胡堂长留洞中。
礼书》近校正得数册,已刊脩,见不住手,须可毕其事。
昨蒙尊喻补《仪礼通解》数门,想已就绪,某未得闻,若得之,亦可桩留镌刻之费,以俟来者。
久欲遣人致脩书工匠之费,顿不及事,自讼何言,及今如能致其见两状,蒙恕其僭而留之,幸甚!
赐新除资政殿学士中大夫知兴元府利州路安抚使四川制置大使安丙再上奏劄子辞免资政殿大学士知兴元府四川制置大使不允诏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三六、《西山文集》卷一九
敕:具悉。
朕以卿有捐躯徇国之忠,有戡难靖民之略,诚节昭著,勋庸赫然,久欲遄山甫之归,重咈借寇君之愿。
故易宣威而开制阃,仍秘殿而加大名,所以耸远人之瞻,重全蜀之体也。
功崇则眷厚,劳大则报丰,此有国常典,而卿辞之至再何耶?
勉循已定之规,想建无穷之利,使邦人怀葛亮之爱,而夷俗畏德裕之威,岂不韪哉!
所辞宜不允。